罰站、打手心、叫家長……老師教育懲戒,家長最擔心什麼?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你能接受老師多大程度地懲戒自家熊孩子?

罰站、打手心、叫家長、帶離教室……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強制措施四個層級。

家長觀點

「我在家是會打孩子的。」家裡常備戒尺的成都市民劉洋,兒子在武侯區讀小學五年級了,「孩子老師是從來不敢對孩子動手的,要麼是罰站,要麼就是批評,最嚴重的就是喊家長。」他透露,「反倒是體育老師可能還會有一點體罰,比如罰蛙跳或是跑步等等。」

但在劉洋看來,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而規則教育需要的就是戒尺。」他直言,「很多偉人小時候都嘗過戒尺的滋味,魯迅先生就在三味書屋中感受過啟蒙老師壽鏡吾的戒尺。」

對於《徵求意見稿》,劉洋特別贊同,「它明確規定教師享有教育懲戒權。」他分析說,「很多老師不是不想懲罰學生,但是卻礙於家長不敢這樣做,擔心一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會責難老師。」

劉洋同時也建議說,「雖然我認同老師適度的懲戒,但是比如體罰最好是在公開的情況下。」他覺得老師可以用戒尺打孩子手心,「最好是在有第三人或者是更多人在場目睹。」此外,他很反對老師用語言暴力來懲戒孩子,「特別是侮辱性的語言。」

他特別提到,「老師可以出一個規則,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受到懲罰,做錯事和受懲罰的程度要對等,有一個標準。」他坦言,有些老師可能會對成績好的孩子「網開一面」,「但是懲戒應該對所有孩子同等對待,公開公平公正。」

女兒在青羊區清漣路附近就讀小學二年級的王先生透露,「孩子的老師有一把尺子,我沒見過,但是聽孩子說過,老師有時候會打熊孩子手心。」他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女兒沒被打過,但是她看到老師打過別的孩子,主要還是調皮的男娃娃。」

王先生坦言,自己在家輔導孩子作業時,偶爾也會忍不住拍打孩子肩膀或是小腿幾巴掌,「有時候很簡單的題也會做錯,實在忍不住就下手了。」不過他直言,「我認為老師可以懲罰孩子,但是最好不要體罰,尤其是女孩子,父母在家還是知道輕重的,就怕老師下手太重了。」

老師觀點

在成都龍祥路小學教三年級數學科目的蒲翠萍老師直言,「我從來沒有體罰過學生。」她透露,「不過也有過懲罰,課堂上紀律糟糕的學生,我會罰站在教室後排,作業計算出錯比較多的同學,會懲罰多做幾遍題。」

對於《徵求意見稿》,蒲翠萍表示支持,「這個政策最重要的是明確教師能夠且敢於依法行使懲戒權了。」她坦言自己在家也為孩子備了戒尺。大女兒在讀小學五年級,小兒子即將上小學一年級的她透露說,「我在家會用戒尺打孩子的,老大挨打主要是因為愛耍賴,有時候態度惡劣、愛頂嘴,現在老大已經不太好打了,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但是老二看到戒尺還是會挺怕的。」

蒲翠萍告訴天府早報記者,「我記得自己小時候也經常挨老師的打,打手心是常有的事情。」在她看來,「只要是打得有道理,打得有規則,打得適度就可以。」

蒲翠萍坦言,未來相關懲戒政策出臺後,「可能還是不會體罰學生。」至於原因,她直言,「有些家長還是不太能接受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體罰,碰一下可能都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作為老師還是希望避免這樣的麻煩。」

在成華區一學校擔任初中一年級班主任的楊老師的看法則不同,「老師適度的懲罰,甚至體罰,那是出於對學生的愛和期盼。特別支持這樣的制度早日出臺,這也是對老師教育的保駕護航。」

他回憶說,「我上初中那會兒,老師講桌上隨時是放著一根棍子的,遲到打手心;課堂打鬧,打手心;考試成績下滑厲害,打手心……有同學在課堂上擺龍門陣,旁邊座位的同學會開玩笑說,小心給你來盤『竹筍炒肉』,說的就是這根棍子。」

楊老師笑言,自己也會不時懲罰學生,「但是初中的孩子,打手心已經沒啥感覺了,他們最怕的是叫家長。」不過,他也同時表示,「如果不是孩子實在太不聽話,我一般也不會叫家長,家長被叫來也是很頭痛的事情,我也不希望教育孩子以親子關係作為代價。」

對此,你怎麼看呢?

留言區等你來說

來源:天府早報

記者:馮濜

編輯:七個湯圓

相關焦點

  • 一位五年級男生寫汙穢紙條,老師打手心懲戒,竟被家長告到教育局
    被老師發現後,老師一氣之下,打了該男生手心,以此作為懲戒。卻不料,被男生家長告到了教育局。我們先來看看該男生寫的那張紙條:再來看看家長所說的話:「你還配當老師嗎?」「一件小小的事情,把紙條扔掉就好了。」「老師二字,你不配。」在看完這張紙條和家長說的話以後,我真的有一種想表達「強烈憤慨」的衝動。
  • 江西撫州一小學生因畏懼罰站蹲馬步跳樓自殘
    原標題:堅決摒棄體罰等不文明教育方法 「我字寫得不好,罰抄作業會被老師沒收作業本、罰站、蹲馬步,然後拍照片發到家長群裡去,我受不了這樣……」6月11日,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小美(化名)跳樓自殺致殘損害賠償案在廣昌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13歲的小美泣不成聲,哽咽著說出了去年跳樓自殺的原因
  • 摧殘教育的兇手很多 其中一個叫熊家長
    當天晚上,該學生家長(男)在班級微信群裡直接艾特班主任,質問今天是不是體罰他家娃了。班主任回覆說是因為娃經常遲到,罰站了。家長緊接著的一句話就更衝了,跟直接開罵差不了多少——你算個什麼東西,憑什麼不讓我娃坐著?班主任突然被這麼一罵估計當時都懵了,愣了半天提醒該家長這是班級公共群,請其注意言行素質。結果家長的反懟馬上就來了:你也配跟我談素質,你是什麼素質?
  • 學生需不需要用戒尺來約束嗎,學生調皮,用尺子打手心算是體罰嗎
    學生需要用戒尺來約束嗎,用尺子打手心,算體罰學生嗎,調皮的孩子老師懲戒被罰,難道責任全在老師嗎?1月12日,武漢一位老師讓學生排隊被尺子打手心的視頻被網友熱議,當地的教育部門反非常快,並在次日教育局發布情況通報,老師被停課反省,並向家長和學生道歉。並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還在全系統通報,所有老師引以為戒。不但如此,教育局還成立調查組進駐該小學作進一步調查。我們小的時候,對於老師這樣的打手心的訓誡都是接受的,包括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自己。
  • 「戒尺打手心」的教育懲戒錯在哪裡
    1月12日,一段題為《武漢北湖小學多名學生排隊到講臺前被老師竹板打手》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視頻顯示,一名中年女教師拿著一條竹板,讓學生伸出手進行抽打。這個打幾下後再打下一個,沒人前來時就喊「下一個」。輪到一名男生時,現場的拍攝者示意老師「這個打重一點」。
  • 暴打學生老師家長請願回歸,劇情反轉是教育的溫情還是人性的醜陋
    我小時候考砸了做錯事被老師打手心,我媽只回我一句話:該,下回還敢不敢了?戒尺打手心是能接受的,對於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來說,老師懲戒教育,既是為他自己好,也是為了周圍的同學好。每一輩成績差的,或者調皮搗蛋的都是挨戒尺打過來的,從古至今亦然。然而超過這個度就有虐待嫌疑了。
  • 初三沒做作業被老師打手心,在論壇問小夥伴怎麼辦,答案居然是這
    老師該不該懲戒學生,老師又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始終是一個爭論極大的問題。就目前情況看,絕大部分老師懲戒學生的行為也局限在罰抄作業,罰站等相對溫和的手段。即使是這些手段,遇到比較頑固的學生,也可能出現問題,你罰抄,他就是不抄;你罰站,他就是不起來,遇到這類學生,老師除了聯繫家長以外並無太多的辦法。
  • 老師吐口水,家長關老師,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折磨著家長和學生。 2 「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湖南株洲育紅小學,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女孩,因為遲到被老師罰站幾分鐘。
  • 教育懲戒的困局如何破
    把教育懲戒定性為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在於教育和轉化存在違規行為的學生,培養學生更健康的人格。主持人:前些年,一名小學生因遭到任課老師較為嚴厲的批評後鬱悶跳樓。有的說是孩子太脆弱,有的說是老師過於嚴苛,也有的說是家長過分溺愛。歸根結底,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而這其中最直接的指向就是懲戒到底該不該有,懲戒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懲戒的權利如何界定?
  • 罰站10分鐘算體罰嗎?踢了男生屁股兩腳是體罰嗎?家長如何對待?
    這裡主要應該牽扯到對體罰的理解,比如學生多次遲到,批評教育後罰站15分鐘,這算不算體罰。上體育課不遵守紀律,罰做一定數量的伏地挺身或者是圍都會操場跑圈,這算不算體罰。實際上這不應該自算是體罰,因為這樣的行為並不會給學生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但是同樣的行為,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可能就是處罰了。
  • 重慶:上課講話不認錯全班遭老師打手心!求小學生們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近日,重慶市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在課堂上被老師打了手心,手掌又紅又腫。據了解,當天在課堂上,幾名學生講話被訓,因不願站起認錯,老師便罰全班人被打手心。
  • 廁所衛生沒搞好,學生被教練威脅用便池水洗臉,家長:還要罰1000
    「教不嚴,師之惰」,古人認為,好的老師對學生都是很嚴格的,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把老師教授的知識道理聽進去,教育的目的才能夠實現。但哪怕是古代,對於學生的體罰也僅限於罰站、用教鞭戒尺打手心等,不會用這種近乎人格侮辱的方式去傷害孩子的尊嚴。
  • 教育懲戒權是把「雙刃劍」,武漢一位老師沒有用好,砍了自己的腳
    據人民日報,報導1月12日網上有視頻反映,武漢一位小學老師懲戒學生,用尺子擊打手心,1月13日武漢江漢區教育局對此事發出了處理通報,通報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臨近期末,學生瘋鬧,不守課堂紀律,老師懲戒學生,用尺打了10名同學的手心。 江漢區教育局抽調局紀檢,小教科,人事等部門組成專班進住打學生的老師所在的學校,涉老師被停課反省,並要求向學生和家長道歉。
  • 重慶大學城一小學校六年級學生全班被體罰,家長到學校討說法
    近日,根據媒體報導,2020年12月29日晚上,有家長發現孩子放學回家時手掌又紅又腫,經過家長和一番詢問下得知孩子們在延時課的課堂上被老師打了手心。根據家長們反映說,當天挨老師體罰的學生並不是單單幾個調皮的學生,而是六年級某班全班的學生幾乎都被體罰。
  • 教師「懲戒權」終於回來了,中小學一節課罰站合法化
    以前總會看到學生不聽話老師略加懲戒反被告的時期,從3月1日起,老師們終於有法可依了!不久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雖說從去年底就通過,但是正式實施日期是2021年3月1日。大多數七零後八零後都經歷過被老師「胖揍」,打完回到家本來想給爸媽哭訴一下心中的委屈,但是大多數情況是再免費贈送一局男女混雙,以至於後來被老師收拾成為習慣,爸媽再也聽不到關於我們的負面消息了,學校家長學生三方仿佛達成了一種默契該打打該罵罵,家長絕不幹預,老師也是打得心安理得,學生在一頓頓胖揍之下也快速成長起來。
  • 教育懲戒,從愛出發回歸於愛
    「熊孩子」不聽話,做老師的究竟該怎樣管?這是長期以來一些教師與家長之間無法迴避的問題。雙方都面對孩子,但因為立場、職責不同,有時候分歧在所難免。教育部日前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稱《規則》),從明年3月1日起,老師管孩子就有了「規矩」,師道尊嚴與文明教學兩種價值之間也將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從這個意義上說,《規則》的頒布令人期待。明確了懲戒的內涵,老師就可以放手管了。根據《規則》,老師懲戒孩子的條件是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
  • 中國教育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相比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所教育,那還不如從小就教育孩子應該心存敬畏,學會敬畏尊長,敬畏生命,敬畏規則。如今,我們的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就在於: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家長捨不得管,但是以後社會會幫你管,社會絕對是不會慣著你的孩子的。02老師不敢管教學生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所有的家人圍著孩子一個人轉,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孩子,把孩子捧在了手心上,如果孩子受到了委屈,那他們肯定是非常不願意的。
  • 老師愛叫家長,家長送錦旗「叫家長第一名」,你怎麼看?
    江蘇徐州一位家長有點搞笑,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給老師送錦旗,上面有兩行大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這位家長說,孩子的老師經常叫家長。孩子的紀律表現不好,叫家長;上課不認真,叫家長;作業不完成,叫家長;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家長經常來學校,每次到學校都有怨氣但又不得不來,擔心老師對孩子「穿小鞋」。家長的怨氣積累成怒製作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送給老師,以對老師的不滿。一般看說送錦是對別人感謝的,但家長送這面錦旗,相反,是出於對教師的侮辱。
  • 教育懲戒如何做,這次都說清楚了→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9月8日晚,遼寧鐵嶺初二學生小銘因為沒有認真聽課,被班主任馬某踢踹、打耳光後罰站。隨後老師用拳頭狠狠打了他頭部,半邊臉直接撞到牆上導致鼻骨骨折。鐵嶺縣教育局成立調查組,對馬某解除合同並辭退。
  • 教育中最大的不幸: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學生錯位!(老師家長需看)
    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老師在學生教育中的讓位,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錯位,這是在給未來挖深坑。在教育路上,家長、老師、學生應各司其責,各安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科學家張亞勤在寫給母親的信《放飛的愛》中,他這樣說道:「世上有一種愛,叫「放飛」。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