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向,捷克斯洛伐克的早期輕機槍是怎麼回事

2021-01-08 瘋狗的輕武

這篇文章同樣來自於讀者的提問,狗子我發現自己也非常喜歡寫回答而不是自己找話題。所以以後問答類的文章或許會是常態。這篇提問人是「明月松間照」朋友,它的原話也比較長,我貼在下邊。

請教狗兄,以前看過一本書,說捷克1912年就開始研製輕機槍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覺得有兩個可能,一是這個書說的輕機槍和後來的輕機槍不是同個概念,如同白朗寧自動步槍和二戰末期問世的自動步槍不是同個概念。二是當時沒有成功,直到一戰後才搞出雛形。再一點疑問就是ZB輕機槍有沒有參考麥德森,畢竟兩者外形還有點像。

這兒可以分為三個問題

一、捷克是不是從1912年就開始搗鼓輕機槍了

二、當時的輕機槍和後來的輕機槍在理念上有沒有啥不同

三、ZB是否參考了麥德森機槍

我一個個來

問題一:捷克1912年的輕機槍?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有錯誤,1912年還不存在捷克這個國家,它當時還只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得等到1918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戰敗解體後,捷克斯洛伐克才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而捷克布爾諾境內的兵工廠確實是當年奧匈帝國的主要武器生產基地,這也是為啥在奧匈解體之後,捷克斯洛伐克雖小,但兵工能力很強的原因,畢竟繼承了龐大帝國的遺產。

至於捷克式輕機槍研發於1912年的說法來自於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的《西洋器物傳入中國史話》的第171頁描述

中國生產最多的是捷克式輕機槍。這種槍 1912年由奧地利人發明,因在捷克的兵工廠生產而得名。

不過這段話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捷克式輕機槍研發於1921年,而且研發國就是新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已然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咱們也不要總是盯著書,尤其是一些通識類書籍的細節錯誤非常多。

1912年的奧匈帝國並沒有研發任何輕機槍,但採購過麥德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有照片檔案顯示,在1915年他們測試過一批自動武器,照片上將這把槍稱為機槍而非衝鋒鎗(Maschinengewehr des Standschützen Hellriegel),儘管它發射的是手槍彈。

玩戰地一的小夥伴應該認得出這把就是突擊兵十級的衝鋒鎗Hellriegel M1915。但這把槍也只有這幾張照片留存,沒有其他更多資料。

問題二:1910年代的輕機槍理念

說真的,第一個問題既然不成立,那麼第二個問題按理來說是不存在的。不過咱們可以從一戰時期的輕機槍去挖掘這個問題。

當時有啥輕機槍呢?麥德森算最早的、劉易斯、白朗寧自動步槍、紹沙。

恩...MG08/15就當時環境而言也能當做輕機槍。

簡單的來說,一戰時期的輕機槍還沒有成型,但衍生出了兩種用法。

一個是當時主要是塹壕陣地戰,進攻方伴隨著火炮和己方陣地重機槍的支援朝著敵軍防線推進。但陣地戰是有多道防線的,前方防線被突破之後,己方的重機槍因為重量原因就沒法對後方防線提供進攻火力支援了,這時候就需要人能夠扛著走的單兵武器為前線步兵提供支援火力、設立簡單陣地防止敵軍反撲。

二個是進攻方衝入塹壕之後,敵我雙方會展開近距離的複雜地形交戰。這時候大栓步槍不好使,但自動武器可以在塹壕內配合其他兵種一路掃過去。

不過這兩種用法在一戰後都沒被好好的繼承下來,陣地推進火力被一些中型機槍取代(白朗寧M1919、SG43郭劉諾夫等)。而通用機槍的出現給單兵全威力機槍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另外塹壕突擊這種近距離作戰則被衝鋒鎗一統天下。

所以到一戰後乃至現代,輕機槍的核心作用是班組火力的強化。

(題外話,你們看星球大戰的帝國衝鋒隊是不是有德軍一戰風暴突擊隊的味道?)

三、ZB是否參考了麥德森機槍

參考分兩種,一種是效用上的,一種是結構上的 這就如同STG44和AK47是不是存在參考(山寨)關係一樣,兩者結構完全不同,但在效用上,stg44的成功催生了AK。

ZB26是長活塞導氣+槍機偏移閉鎖,麥德森是槍管長行程後坐+複雜的槍機擺動閉鎖,兩者的結構完全不同。

但不可否認的是,麥德森作為早期成功的輕機槍,在一戰時期有著非常廣泛和良好的應用。至少讓各國都意識到輕機槍這玩意是靠譜的,這也催生了一戰後輕機槍的技術爆發。

好了這篇就答到這裡,其他小夥伴的提問我會逐篇回答。還是那句老話,歡迎大家向我提出一些問題,我會在文章中做一些解答。(其實是自己想不出素材) 槍械向、近代史、射擊/即時戰略遊戲、飲食/習慣/風俗類文化題目我也能試試

相關焦點

  • 答疑向,ZB26輕機槍在當年算什麼水準?
    回到主題,ZB26的娘家是位於布爾諾的捷克國營兵工廠,在一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還屬於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集中了奧匈90%的軍工產能,所以說為啥捷克那麼小個地方,卻在武器方面那麼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繼承了奧匈的軍工底子。一戰結束後,奧匈掛了,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也開始總結一戰經驗。
  • 細看:蘇聯DP早期型輕機槍 47發大彈盤成就「轉盤機槍」的美名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展品——DP-27輕機槍。DP輕機槍由瓦西裡·捷格加廖夫設計,是完全由蘇聯製造的最早的輕機槍之一。由於這個大號彈盤,得到了「轉盤機槍」的外號。DP機槍有多個型號,博物館收藏的是早期型號DP-27。1927年開始試用,並於1928年大批量生產全面裝備蘇軍部隊。除了作為標準的蘇聯步兵輕機槍之外,還成為航空機槍,成為很多蘇聯轟炸機、運輸機的自衛武器。其改進型DT坦克機槍,成為二戰中幾乎所有的蘇聯坦克的同軸機槍或自衛機槍。考慮到車載機槍的特殊性,DT機槍改用了彈容量更大的63發彈盤。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的輕機槍合集第一篇
    在當時世界各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輕機槍,有的是本國自己生產,也有從國外進口的。性能也有優劣,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二戰時期輕機槍的魅力。僅是合集,不做排名。 1.義大利布雷達M1930輕機槍
  • 「神秘」的輕武器:朝鮮人民軍73式輕機槍
    圖中這個頭頂誇張扇形彈匣的武器就是朝鮮人民軍制式輕機槍73式輕機槍(後續人民軍列裝了新一代的82式輕機槍,但外界極少能見其真容)訓練中的人民軍機槍手,可以看到73式輕機槍瞄具在左側,與經典的捷克ZB26、英國布倫式機槍相同,機槍表尺都已打開,應該在瞄準遠距離目標。 73式輕機槍設計定型於1973年,7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人民軍作戰部隊。
  • 捷克式輕機槍有多少子彈?按照「抗日神劇」的敗家打法,夠打兩秒
    1:捷克式輕機槍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的。在這一次戰爭過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缺少自衛能力,他們的軍事裝備主要還是來源於其他國家提供,一旦其他國家停止出口,那麼捷克國家就會喪失軍事防備能力。
  • 二戰經典捷克輕機槍極為少見的魔改版本 曇花一現的ZB-530自動步槍
    只要稍微有點歷史或者軍事常識的人幾乎都會聽說過捷克輕機槍的大名,這種由中歐小國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名槍,在流入我國之後一度成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甚至抗美援朝中我軍官兵最為喜愛的戰場利器之一,而捷克斯洛伐克強悍的武器製造業也隨著這一款名槍而名揚國際,一度號稱世界第六大工業國,甚至達到了連當時的美
  • 自動步槍ZB-530:原捷克斯洛伐克自動步槍的發展歷史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君主制滅亡後,布爾諾仍舊保留了一個兵工廠Československá zbrojovka(捷克斯洛伐克軍械庫),並且為今後捷克斯洛伐克建立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奠定了基礎。捷克語Zbrojovka Brno的中文翻譯就是「布爾諾軍械庫」(Zbrojovka:軍械庫),它成立於1918年,最初是由奧匈帝國的一個炮兵作坊發展起來的,其前身就是位於布爾諾的原國有的捷克斯洛伐克軍械庫。在1934年-1938年期間,布爾諾軍械庫就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控股公司。二戰期間英國著名的布倫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的ZB VZ.26輕機槍等都是出自該公司。
  • 歐洲「最」牛國家,機槍暢銷世界中國成其最大客戶,亡國仍在送貨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捷克斯洛伐克迅速發展的軍工產業歷史中,一款名為布拉格一式(Praga I)的新型輕機槍具有重大的意義。在進口這款輕機槍的國家中,我國是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1927年,大軍閥張作霖憑藉天津大沽兵工廠,大量仿製並向前線提供了2000支仿ZB-26輕機槍。不敵其強大威力的國民黨軍隊,又苦於沒有槍械製作的條件,無奈之下只得轉向捷克斯洛伐克,直接大量採購ZB-26。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使命召喚16戰區》輕機槍有哪些 全輕機槍優缺點說明
    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使命召喚16戰區全輕機槍優缺點說明,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使命召喚16戰區全輕機槍優缺點說明 PKM 全自動輕機槍,可在中等射速下發射7.62毫米彈藥,以產生高傷害。
  • 捷克式輕機槍與中國結緣
    中國與捷克式輕機槍有著頗深的淵源。抗戰時期,中國購買和仿製捷克式輕機槍的數量總計超過了10萬挺。1925年,中國費盡周折從國外引進了第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在隨後的一次射擊試驗中,其強大的火力令圍觀者嘆為觀止。
  • 捷克式輕機槍!八路戰士為何總是留4發子彈就換彈匣,老兵:保命招數!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0世紀20年代的軍工產品,官方名稱: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自用之外,國營兵工廠還對外出口大約12萬各種型號該機槍,當時有中國 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等國,中國不但購買了相當數量,而且還大量仿製許多,根據傑克布爾諾工廠的記載,中國一共購買了30249挺,在抗戰時期,中國兵工廠大約生產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抗戰初期,日軍大量裝備的是歪把子輕機槍,這挺輕機槍知名度非常高,原因採用了全球獨一無二的敞開式漏鬥供彈模式,將6隻5發橋夾,一次性塞進彈鬥,容彈量為30發。由於漏鬥供彈結構極為複雜,導致歪把子輕機槍對副手的依賴性非常高,原因就是供彈不便,風沙泥濘對敞開式的漏鬥供彈有影響,全槍在射擊時存在卡彈等隱患。
  • 蘇聯第一款中間威力彈機槍,捷格加廖夫設計的RPD輕機槍
    而且因為全威力彈的尺寸和重量都較大,這讓DP-28輕機槍的彈藥攜帶量也出了問題,47發彈藥還是顯得少了。再加上那個彈盤對於射擊姿勢存在影響,蘇聯怎麼都覺得應該更換一波自己的輕機槍了。而蘇聯也不是沒有做出過努力,事實上他們還一度考慮過模仿對面的德國通用機槍。
  • 「捷克造」輕機槍彈容量僅20發,為何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最愛
    不過,在輕機槍方面中國軍隊的選擇往往比較單一,主要就是捷克ZB26式輕機槍,也就是經常出現在抗戰電影中的「捷克式」。該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全長1165毫米,其中槍管長602毫米,瞄準基線長586毫米,使用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7.92毫米毛瑟步槍彈,有全自動射擊和半自動射擊兩種模式。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很多軍迷好奇,班用機槍上戰場,到底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其實這得看分什麼機槍了,機槍很多種,每個國家的彈藥配置也不同,以56式班用輕機槍為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機槍戰鬥小組,正手負責操控機槍,副手負責背負彈藥。
  • 二戰日本陸軍武器一覽——衝鋒鎗、輕機槍
    輕機槍在一線步兵班、組中是使用最頻繁、使用強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機槍人機工程的好壞優劣,直接關係到其戰鬥效能的發揮以及戰場生存能力的強弱。2.九六式6.5mm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九六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由於在建造上採用了以法國制的Hotchkiss輕機槍為基礎的氣冷式、氣動式設計,幾乎可說與十一式輕機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