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辯論賽。
學生才藝展示。
教學開放日課堂。
紅網時刻長沙12月3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陳靜波 )校長作為生物老師,和語文老師同上一節課,嘗試研究基於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科融合;學校將教研組老師分為「摘花」和「挑刺」兩個團隊,分別記錄和評價課堂設計與實施的優缺點,提升專業能力......12月3日,長沙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推進會在長沙市第十一中舉行,十一中當天同時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為大家展示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的課堂教育變革。
2020年7月,長沙市獲批教育部新課程新教材改革國家級示範區,長沙市第十一中學、南雅中學、實驗中學獲批教育部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校,9月28日,《長沙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工作三年規劃(2020-2023)》(下稱《規劃》)等文件出爐。
《規劃》要求,學校要建立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服務新模式,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掌握學情及個體差異,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共同體,精準評價課堂教學,重塑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
在當天的推進會上,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校長聶庭芳從學校層面介紹了五育並舉的課程體系、多元融合的課堂教學、全向互通的教學評一體化,展示了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的建設經驗。
每周3節體育課,1節陽光鍛鍊活動……在長沙市第十一中學,體育課實行模塊選修走班教學,選修課含男子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體育舞蹈、女子籃球、排球、健美操等,讓每個學生有2門體育愛好或特長。同時,實施美育課程分級化,開足開齊非藝術班的藝術課程,讓學生「人人會識譜,個個會欣賞,生生會2門藝術特長」。
記者在現場看到,十一中構建了智能化的課堂教學服務環境,提供資源服務、互動服務和教學工具,為學生泛在學習提供支撐,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內課外一體化、虛擬實境一體化的全場景教學應用。在單元整體備課的基礎上,十一中藉助智能化課堂服務平臺,對課堂教學行為數據、過程數據、結果數據等進行全面採集和匯聚,給每位學生建立了專屬電子錯題本,使學習更具針對性,真正實現全過程的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出席推進會並講話,她表示,為進一步搞好「雙新」改革的實施,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評價觀、課程觀、前瞻的未來觀,進一步釐清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實施思路,進一步明確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示範成果。她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一套適應新時代要求、彰顯新課程理念、體現現代化水平、符合長沙區域實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長沙市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和全國的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