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人口這麼多,專家還說要放開生育?

2021-01-08 李家萬事興

放開生育是大勢所趨,是人口老齡化催生的必然選擇。

1950年,中國人口才5.4億,到了1980年中國人口猛增到9.8億,淨增長3.4億!而這3.4億人口從2020開始到2050年,基本上要全部離世!也就是說未來30年,中國的人口將會出現嚴重的負增長!

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人口負增長對於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巨大的危機,人口老齡化導致社會的養老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人口帶來的紅利將會嚴重萎縮!

2016年放開二胎政策就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措施,然而我們從2016-2018三年的人口增長情況來看,放開二胎後並沒有促使人口迅速增長,反而下降了!由此可知,過去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已經不復存在了!

放開二胎已經無法改變人口未來負增長的局面,國家的養老負擔也無法解決,因此,為了應對老齡化現象和因此帶來的養老負擔,延遲退休也已經提上了日程,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延遲退休和放開二胎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未來鼓勵生育可能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相關焦點

  • 人口壓力大,馬光遠:放開生育不能再猶豫了
    也就是由於這一因素,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看衰房地產的人格外多,認為隨著勞動人口的降低,中國樓市將有可能會因為購房需求不足而出現下跌。畢竟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已經跌破了警戒線,這也是為什麼專家都在鼓勵生育的原因,例如經濟學教馬光遠就強烈呼籲放開生育,並對二孩給予鼓勵,放開生育已經不能在猶豫了!
  • 馬光遠:放開生育不能再猶豫了?生育問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我為什麼對這個數字如此震驚,因為這不是實行全面二孩的第二年,應該是二孩生育最多的一年,然而實際情況卻遠比預想的嚴峻太多。按照以前國家衛計委及一些專家的預測,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最低預測為2023.2萬,實際出生人口比這個數字少了整整200萬。
  • 出生人口連續下降!專家建議放開三胎,你願意生三孩嗎?
    原標題:繼二胎後,專家建議放開「三胎」,你願意生三孩嗎?在以往,我們的爺爺奶奶輩那個年代,做父母們的想法是,子女多了將來也會有福氣。正因為此,那個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兄弟姐妹相對都比較多,甚至一大家子逢年過節坐到一起吃飯,也要拉兩套桌椅。
  • 「人口警報」已拉響,專家呼籲放開三胎,年輕人卻因這3點不敢生
    第七次人口普查將於12月10日結束,具體的數據要明年的4月份才會公布,專家表示:這次的人口普查將會是近30年來準確率最高的一次,但是最終的數據可能要讓人擔憂,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近幾年新生人口不斷下降,特別是去年更是創下了建國以來的最低值,全年新生人口只有1465萬,而且這個數據還是因為2016年已經全面放開二胎限制了,如果沒有放開二胎限制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新政還推出了「3+3育兒假」制度,即父母雙方都為未滿12個月的子女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的育兒津貼,以此鼓勵「夫妻雙方共同育兒」。二、2020年中國出生率將是有記錄以來最低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2020年出生人口都創下新低,中國大陸如何呢?
  • 出生率跌至1.048%,全面放開生育真的要來?官方給出「13字」建言
    作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中國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口發展危機。一方面是出生率的持續下滑,從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後,只是第一年保持了增長,之後三年接連下滑,到2019年跌至1.048%,創下1949年的新低。最關鍵的是不但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發達國家。
  • 梁建章:現在連翟振武都支持全面放開生育了?
    例如,2013年8月9日新華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認為,要實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條件還不成熟,風險較大。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仍要穩定現行生育政策,可以嘗試『單獨二胎』政策,這是基於目前生育水平面臨反彈壓力的謹慎考慮。」
  • 即便全面放開生育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關鍵是要看激勵是否到位?
    應該說該報告反映的問題非常切合中國實際,尤其對當時一些計生保守派誇大放開生育政策將會給社會帶來人口猛漲及其他問題進行了抨擊。如果不是一些生育保守專家們的危言聳聽,從中國實際出發,制訂科學的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早放開十年,可能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就不會這麼突出和嚴重,這些不負責任的「磚家們」誤國不小,現在想來真的讓人痛恨。 同時,報告分析非常中肯,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 任澤平: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實在不行先放開三胎
    4 放開生育是把選擇權還給家庭,不是強制生育全面放開生育是把生育權從國家計劃回歸家庭自主,是把生育數量多少的選擇權交回給家庭決定,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生育意願。1949年以來,我國生育政策經歷了從早期短暫鼓勵生育到節制生育,到1970年代「晚稀少」寬鬆計劃生育,到1980年開始以獨生子女政策為主的嚴格計劃生育,再到2014年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嚴格計劃生育有所放鬆的轉變。
  • 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 建議立即全面放開生育
    三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內」性別分工較為普遍,職場性別歧視嚴重,在家庭和工作衝突下越來越多日本女性放棄結婚生育,1990-2015年50歲以上女性終身未婚率從4.3%激增至14.6%。  政策建議: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1)摒棄人口是負擔觀念,更加以人為本,加快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人口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支撐和標誌。人是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一切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是為了人。
  • 「人口警報」拉響,專家提「三胎」新建議,重點卻在「一胎」?
    2018年全國新生兒數量又減少了200萬,到了2019年,新生兒人數只有1465萬人……從總和生育率來看,我國育齡婦女數據已經從建國初期的6.05,降至2105年的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一半;而去年的人口生育率只有10.48%,創下最近20年的最低水平……正如專家所講:「人口警報」已經正式拉響,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居然也要警惕「人口斷崖」了。
  • 聯合國預測:80年後,中國人口只剩10億?放開「三胎政策」可行嗎
    2016年,我國開放了「二胎政策」。可能有人感到很好奇,從前的中國都是提倡著「計劃生育」,為什麼現在又積極地推進生育計劃了呢?其實啊,現在國際中有著不少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加重,新生兒數量逐年減少」,而中國目前也存在這個問題。
  • 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要促進中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未來必須鼓勵生育,但鼓勵生育絕不是制定指標要求每個家庭強制生育多少,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作用降低生育養育成本,引導家庭實現社會預期生育目標。
  • 馬專家說: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陷阱!話沒說完
    其實,很多人都預判過,人口減少,將會成為制約房地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是,這次專家提出了,說服力就大一些。馬光遠認為,目前我國的低生育率趨勢愈發明顯。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面臨經濟增速持續下降的困局。經濟的不景氣必定會作用在房地產市場,最終造成房地產泡沫的破裂。
  • 資訊|中國人口報告2020:專家建議放開三胎
    頭條中國人口報告2020:專家建議放開三胎人口問題既是家事、也是國事,是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專家建議: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讓生育權回歸家庭自主,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 年底「嬰兒潮」要失約?出生率「斷崖式」下跌,專家再提新建議
    前言中國人從古自今就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對於「子孫滿堂」的景象也是充滿了希望,什麼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更是很多老人的嚮往。很多人都將子孫多看作是家庭幸福美滿的象徵,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有幾個孩子,就拿離我們最近的父母那一輩說,他們大多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
  • 中國擁有14億的人口,為什麼還要提倡生育,原來是因為……
    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國家,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目前中國有13.7億人。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在繼續開放生育政策,鼓勵人們生二胎,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奇怪。接下來讓我來為大家解答這個疑問,為什麼我國人口這麼多,還需要開放生育。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業內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不過,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 郎永淳:全面放開生育管用嗎?對抗生育率下降的方法,其實已找到
    全面放開生育管用嗎?能夠遏制住生育率持續低迷的情況嗎?著名的央視主持人郎永淳近日對人口生育率下降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國如今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了2.5億,三十年後還會翻一番變成5億,老齡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壽命增長了,第二個原因就是生育率下降,人們不想生了或是不能生了。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多數女性不敢生育:因精力不足職場歧視
    比如,北京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山西省鼓勵用人單位發放嬰幼兒保教費、廣東落實陪產假等。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不過,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