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全面放開生育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關鍵是要看激勵是否到位?

2021-01-13 騰訊網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2月5日,媒體發布了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先生的一份報告——《建議放開三孩只是權宜之計 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報告對中國目前生育政策的缺陷、生育狀況凸現的問題以及未來需要鼓勵生育的政策建議等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評價。

應該說該報告反映的問題非常切合中國實際,尤其對當時一些計生保守派誇大放開生育政策將會給社會帶來人口猛漲及其他問題進行了抨擊。如果不是一些生育保守專家們的危言聳聽,從中國實際出發,制訂科學的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早放開十年,可能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就不會這麼突出和嚴重,這些不負責任的「磚家們」誤國不小,現在想來真的讓人痛恨。

同時,報告分析非常中肯,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報告強烈呼籲:考慮到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但必須強調的是,如果能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就應果斷執行、不再拖延。筆者覺得報告的這些呼籲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和人口政策不調整的危機意識,反映了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擔當學者的優秀思想品德。

但目前全面放開生育,讓生育回歸家庭自主性,能否全面刺激中國民眾的生育意願,讓中國生育回到正常的代際更替水平,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如果當前國民這種重壓的生活狀況沒有改善,估計不會有多少家庭願意多生小孩。這絕非強詞奪理,任澤平先生在報告分析中同樣也指出了這種隱憂,就是目前全面放開二孩都沒有能喚醒應生二孩家庭的生育意願,很多大中城市家庭都放棄生育二孩,讓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全面遇冷,遠遠達不到全面二孩政策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根本原因眾所周知,高房價、高醫療費用、高教育支出、高養老壓力等「四座大山」讓現代大中城市的年輕人難堪重負,不少適齡生育夫婦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因為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讀書再到未來的就業、成家等等需要家庭支出的成本太大、太昂貴了,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房價讓一般家庭無法企及,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讓不少的適齡生育夫婦們只得望生育二胎興嘆,不得不放棄生育二孩。還有部分已到婚育年齡的年輕人,甚至連結婚都不願意,目前城市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等都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連二孩都不想生的家庭,更不可能指望再生三孩或更多的孩子了。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不能再猶豫而延誤全面放開生育和讓生育回歸家庭自主性的政策實施時間節點,別讓中國再出現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時間延遲的問題。全面放開也可從任澤平先生提出的先全面放開三孩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同時,應實施能降低生育成本的實質性鼓勵措施,讓部分養孩子的成本由家庭負擔為主向政府與企業共同分擔的方向轉化。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喚醒民眾的生育意願,中國人口出生持續下滑的局面才有可能扭轉。

而從鼓勵政策看,任澤平先生提出的措施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方面,切實降低生育成本,加快構建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公平有效的生育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健全差異化的經濟補貼和個稅抵扣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至學歷教育結束;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大力提升0-3歲入託率。四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專項稅收優惠。五是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投入,構建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讓每個人住有所居。另一方面,

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

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發展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的第二、第三支柱,構建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改善勞動力有效供給,除放開並鼓勵生育外,從總體上縮短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制年限、促進勞動力稍早進入市場,優化不同年齡退休的養老金安排,小步、分階段、漸進式提高退休年齡,加強老年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開發老年人口紅利;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相關焦點

  • 任澤平:老齡化下放開二胎效果不及預期,應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放開單獨二胎和全面放開二胎效果均不及預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應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任澤平表示,對比發達國家情況,從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的老齡化過渡到超14%的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126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日本24年,而中國從2001年達到7%至2022年預期的14%,只用了21年。
  • 任澤平: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實在不行先放開三胎
    我們長期呼籲,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以提升總和生育率至世代更替水平,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以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雖不能阻止老齡化,但可延緩老齡化。並且,全面放開生育是將選擇權還給家庭自主,鼓勵生育並不是強制生育。
  • 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長期呼籲,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以提升總和生育率至世代更替水平,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以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雖不能阻止老齡化,但可延緩老齡化。並且,全面放開生育是將選擇權還給家庭自主,鼓勵生育並不是強制生育。
  • 人大教授劉瑞明:全面放開生育已晚 需切實改革住房教育等領域
    對於這一話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表示,中國的生育政策放開的太晚了,直接導致了人口結構的失衡和人口轉型遲滯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早就應該放開了。談到人口和生育,劉瑞明教授表示贊同梁建章的觀點。劉瑞明說,從歷史經驗來看,人口周期和經濟周期高度重疊,人口增長的曲線往往也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曲線。
  • 郎永淳:全面放開生育管用嗎?對抗生育率下降的方法,其實已找到
    全面放開生育管用嗎?能夠遏制住生育率持續低迷的情況嗎?郎永淳提到,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靠的是人口紅利,資源與效率優勢,假如全面放開生育,還能帶來一波紅利嗎?這裡提到一個名詞叫人口紅利,到底什麼是人口紅利呢?
  • 梁建章:現在連翟振武都支持全面放開生育了?
    例如,翟振武在2014年發表論文《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後果分析》預測:「假若2012年立即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未來4年內,我國年度出生人口將分別達到3540萬、4995萬、4025萬、3540萬。」但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2016-2019的4年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出生人口分別僅1786萬、1723萬、1523萬、1465萬,峰值1786萬也遠不到翟振武預測峰值4995萬的一半。
  • 任澤平:中國老齡化正撲面而來,應儘快全面放開並且鼓勵生育
    任澤平推測,如果現在不作出生育政策的改變,到了「十四五」時期,人口將會陷入負增長,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口總量將急劇萎縮,到2100年,將會從14億降到8億。任澤平稱,中國的老齡化、少子化挑戰臨近,將成為未來中國一個最大的灰犀牛之一,「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放開單獨二胎和全面放開二胎效果均不及預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為此任澤平建議,應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並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為什麼人口老齡化如此重要?放開生育又如此緊迫?
  • 任澤平:放開生育,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挑戰
    我們近年建議全面放開生育,2020年提出先放開三胎,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2020年10月,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 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 建議立即全面放開生育
    :鼓勵生育效果如何?當前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引發了一些人關於中國是否還需要放開生育的討論。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老齡化、「剩男」、失獨家庭等人口發展問題是人工智慧解決不了的或很難解決的。二是經濟社會存在不少需要情感溝通的工作,這恐怕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三是即便人工智慧能夠完全替代人進行勞動,那麼人還可以做其他更有助於實現全面發展、更有幸福感的事情。
  • 出生率跌至1.048%,全面放開生育真的要來?官方給出「13字」建言
    一方面是出生率的持續下滑,從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後,只是第一年保持了增長,之後三年接連下滑,到2019年跌至1.048%,創下1949年的新低。最關鍵的是不但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發達國家。出生率下滑,意味著人口增長下滑。
  • 馬光遠:放開生育不能再猶豫了?生育問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近日,著名的經濟學者馬光遠老師表示:過去10多年來,我們一直呼籲全面放開生育,這對於中國跨越中等陷阱至關重要,不能再遲疑了。以下是我2018年初呼籲放開生育的文章,現在依然不過時,而且愈加迫切。在放開生育問題上,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機會和時間窗口可以浪費!
  • 低生育率堪憂: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
  •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
  • 全面二孩不僅沒出現生育高峰,反而出現斷崖
    3)是否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反方觀點1:全面放開生育將造成富裕和貧困階層多生、中產階級少生,不利於社會公平;且農村出生人口或爆發式增長,人口素質將下降。我們認為,生育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生育權應回歸家庭自主;全面放開是對所有家庭一視同仁的公平尊重;當前農村生育率依然低迷,農村出生人口不可能暴增,農村出生人口也不等於低素質人口。
  • 全面二孩五年|如何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難題?
    三位學者都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低於預期,中國已進入低生育率陷阱。他們認為,雖然生育政策對現階段老齡化問題作用有限,但人口關乎中國長遠發展,政策調整應該為未來計,第一步應該儘快實施自主生育,並在鼓勵生育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為了扭轉低生育率趨勢,日本和韓國相繼加大了鼓勵生育的力度。據2021年1月7日人民網報導,日本東京都政府日前決定,從新的一年開始,將在國家提供的4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6814元)生育補助金的基礎上,再獨自追加提供一份生育補貼。預計將會給每名新生兒提供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84元)的補貼,以電子優惠券的形式發放。
  •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少子老齡化問題能緩解嗎?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摘要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人口峰值臨近。1)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摘要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人口峰值臨近。
  • 全面二孩五年|專訪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十四五」期間應實現...
    不久前,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指出,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接著,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建議放開生育三孩,以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眾議沸然。全面二孩政策實施5年的效果如何?當前中國人口的形勢是否依然嚴峻?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的破解良方在哪裡?下一步,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又該邁出多大步伐?
  • 專家建議放開3胎,引來噓聲一片!為何學歷低的家庭反對更強烈?
    任先生的理由大致如下:先前放開的「二孩」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生育效果;放開「二孩」以後,生育數據大大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估數據;「三孩」政策,符合民意。既然放開「二孩」沒有達到預期的生育效果,說明現實中,存在很多家庭,他們由於種種原因,並不願意生二胎。既然這樣,放開3胎,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任何意義。而已然生了二胎的家庭,除了少數因為兩個孩子都是女孩而想生個男孩子的家庭外,會選擇繼續「三孩」的,估計真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