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2月5日,媒體發布了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先生的一份報告——《建議放開三孩只是權宜之計 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報告對中國目前生育政策的缺陷、生育狀況凸現的問題以及未來需要鼓勵生育的政策建議等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評價。
應該說該報告反映的問題非常切合中國實際,尤其對當時一些計生保守派誇大放開生育政策將會給社會帶來人口猛漲及其他問題進行了抨擊。如果不是一些生育保守專家們的危言聳聽,從中國實際出發,制訂科學的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早放開十年,可能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就不會這麼突出和嚴重,這些不負責任的「磚家們」誤國不小,現在想來真的讓人痛恨。
同時,報告分析非常中肯,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報告強烈呼籲:考慮到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但必須強調的是,如果能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就應果斷執行、不再拖延。筆者覺得報告的這些呼籲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和人口政策不調整的危機意識,反映了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擔當學者的優秀思想品德。
但目前全面放開生育,讓生育回歸家庭自主性,能否全面刺激中國民眾的生育意願,讓中國生育回到正常的代際更替水平,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如果當前國民這種重壓的生活狀況沒有改善,估計不會有多少家庭願意多生小孩。這絕非強詞奪理,任澤平先生在報告分析中同樣也指出了這種隱憂,就是目前全面放開二孩都沒有能喚醒應生二孩家庭的生育意願,很多大中城市家庭都放棄生育二孩,讓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全面遇冷,遠遠達不到全面二孩政策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根本原因眾所周知,高房價、高醫療費用、高教育支出、高養老壓力等「四座大山」讓現代大中城市的年輕人難堪重負,不少適齡生育夫婦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因為生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讀書再到未來的就業、成家等等需要家庭支出的成本太大、太昂貴了,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房價讓一般家庭無法企及,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讓不少的適齡生育夫婦們只得望生育二胎興嘆,不得不放棄生育二孩。還有部分已到婚育年齡的年輕人,甚至連結婚都不願意,目前城市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等都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連二孩都不想生的家庭,更不可能指望再生三孩或更多的孩子了。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不能再猶豫而延誤全面放開生育和讓生育回歸家庭自主性的政策實施時間節點,別讓中國再出現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時間延遲的問題。全面放開也可從任澤平先生提出的先全面放開三孩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同時,應實施能降低生育成本的實質性鼓勵措施,讓部分養孩子的成本由家庭負擔為主向政府與企業共同分擔的方向轉化。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喚醒民眾的生育意願,中國人口出生持續下滑的局面才有可能扭轉。
而從鼓勵政策看,任澤平先生提出的措施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方面,切實降低生育成本,加快構建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公平有效的生育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健全差異化的經濟補貼和個稅抵扣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至學歷教育結束;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大力提升0-3歲入託率。四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專項稅收優惠。五是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投入,構建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讓每個人住有所居。另一方面,
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
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發展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的第二、第三支柱,構建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改善勞動力有效供給,除放開並鼓勵生育外,從總體上縮短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制年限、促進勞動力稍早進入市場,優化不同年齡退休的養老金安排,小步、分階段、漸進式提高退休年齡,加強老年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開發老年人口紅利;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