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時候,舉國歡慶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能夠有資格舉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表現,所以,奧運會的舉辦權在當時可是各國競爭的&34;。但如今,曾經令人垂涎的&34;似乎變成了&34;,甚至可憐的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
2013年,日本東京獲得了2020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辦權,但就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對此的支持率還不足70%,這一數據與中國2008年申辦北京奧運會時的95%的支持率相比,相差甚遠。而更為戲劇性的是,2024年的奧運會申辦,在四個國家先後退出競爭的情況下,僅剩的巴黎和洛杉磯兩座城市毫無疑問地&34;獲得了2024年和2028年的舉辦權。而且,直到現在,2032年的奧運會還沒有一個大國有申辦意願。
堂堂奧運會,居然連一個&34;都沒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奧運會作為國際化的賽事,它的舉辦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且巨大的投入還不一定能夠獲得等比的產出。比如歷史上虧損最大的雅典奧運會,總投入100億美元,但收入不過十幾億美元而已,這其中巨大的虧空,使得雅典經濟發展延緩數十年。無獨有偶,最近的一次2016年里約奧運會,賽事結束之後便荒廢的比賽場館與初建時的繁華相比也是相去甚遠。因此,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且做好&34;的準備,那麼就不要去想舉辦什麼奧運會了。
2008年,盡全國之力籌備的北京奧運會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2006年北京奧組委聘請張藝謀做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消息公布之初,在爛片與神作之前徘徊的張藝謀還曾飽受爭議,但事實證明,給外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奧運會開閉幕式是對張藝謀能力的絕佳肯定。
不可否認的是,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的確為中國經濟和地位帶來了巨大增幅。但時至今日,中國與當初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需要奧運會的帶動,中國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本不需要再通過舉辦奧運會來對外證明自己。況且,再次舉辦奧運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推動也早就沒了當初的影響力。這種吃力不討好的面子工程,一向講求辦實事的中國是不會去幹的。
因此,就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明確指出我國上海,廣州和武漢這三個極具文化特色的城市都具有承辦奧運會的潛質,以此來暗示希望中國來承接2032年的奧運會時,中國網友對此並不買帳,更是直言:去看看08年剩下的奧運場館吧!確實,除了鳥巢和水立方成為遊覽區被利用,很多體育場館被廢棄,至今沒有拆除。而網友覺得,目前國際形勢過於微妙,還是把錢用在刀刃上,增加軍事、科技、基建上的投入。況且中國,08年舉辦了奧運會後,又舉辦軍運會,明年又舉辦北京冬奧運會,國際大型綜合賽事舉辦過於緊密並不是好事!
不過,並不是說,就沒有國家想要申請舉辦奧運會,比如印度,在申辦奧運會的道路上走的一直都很積極。也許是寄希望於所謂的&34;,想要以此來推動國內的經濟產業發展,才如此上趕著申請。念念不忘,卻沒有迴響,被大國&34;的奧運會也一直沒有放低評選標準。因為達不到舉辦奧運會的硬核條件,所以印度的申請一直都沒有得到回應。大家對奧運會的舉辦又有什麼想法呢?又是否認同中國的做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