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一解|人格權相關法律概念

2021-01-19 人民政協網

全國政協社法委

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

如今,讀「典」熱潮

持續高漲

民法典

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可關於民法典

你了解多少?

又看懂了哪些法規條例?

別著急

委員們在讀書群裡

對民法典相關專有名詞作了解釋

今天,

靚靚帶你走進

「學習民法典」讀書群《一詞一解》

專攻民法典相關專有名詞

讀完這些

是不是覺得,自己與民法典專家的距離

又近了一步呢?

嘻嘻~

你還想知道哪些名詞解釋呢?

趕緊留言吧~

說不定讀書群裡的委員們

下期就能告訴你答案

相關連結

一詞一解① | 讀懂民法典,這些詞你必須得知道!

一詞一解② | 法人、法定代表人,傻傻分不清楚?

一詞一解③ | 你的這些權利,真的搞清楚了嗎?

一詞一解④ | 哪些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一詞一解⑤ | 關於監護,你了解多少?

一詞一解⑥ | 代理分幾種?責任怎麼擔?

一詞一解⑦ | 民法典的適用範圍有哪些?

一詞一解⑧ | 與物權有關的概念,你都知道嗎?

一詞一解⑨ | 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分得清嗎?

一詞一解⑩ |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相關概念辨析

一詞一解 | 與土地相關的財產權利概念

一詞一解 | 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你必須了解的專有詞彙

一詞一解 | 地役權為你的不動產物權「升級」

一詞一解 | 有關質權、留置權、佔有,你需要知道哪些名詞

一詞一解 | 當宗教「遇見」民法典,這些概念我們要理解!

一詞一解 | 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要約與要約邀請……這些概念你能分清楚嗎?

一詞一解 | 履行合同,這些概念要弄清楚!

一詞一解 | 合同解釋、合同保全……這些名詞你懂嗎?

一詞一解 | 違約責任、定金、清償……這些概念都是什麼?

一詞一解 | 買賣和贈與,合同中的這些問題如何處理?

一詞一解 | 保證合同都有哪些「保證方式」?

一詞一解 | 關於出租與承租,這些概念了解一下~

一詞一解 | 運輸合同、委託合同的相關概念

設計:趙慶慶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一詞一解|違約責任、定金、清償……這些概念都是什麼?
    一詞一解③ | 你的這些權利,真的搞清楚了嗎?一詞一解④ | 哪些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一詞一解⑤ | 關於監護,你了解多少?一詞一解⑥ | 代理分幾種?責任怎麼擔?一詞一解⑦ | 民法典的適用範圍有哪些?一詞一解⑧ | 與物權有關的概念,你都知道嗎?一詞一解⑨ | 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分得清嗎?
  • 一詞一解丨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又稱為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方式,即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外在表現方式。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 一詞一解丨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待定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四)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待定法律行為成立之後,是否發生效力尚不能確定,有待於其他行為或事實使之確定。例如民法典第145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 一詞一解⑲ | 違約責任、定金、清償……這些概念都是什麼?
    一詞一解⑲ | 違約責任、定金、清償……這些概念都是什麼?別著急委員們在讀書群裡對民法典相關專有名詞作了解釋今天,靚靚帶你走進「學習民法典」讀書群《一詞一解》專攻民法典相關專有名詞
  • 人格權、隱私權、個人信息有了新內涵
    8月22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進行第三次審議。圍繞人格權範圍、遺體捐獻、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從事人體基因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問題,草案三審稿就相關內容作出了修改和完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釋義》
    【姓名權】   第一千零一十三條【名稱權】   第一千零一十四條【禁止侵害他人的姓名或名稱】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自然人姓氏的選取】   第一千零一十六條【決定、變更姓名、名稱及轉讓名稱的規定】   第一千零一十七條【姓名與名稱的擴展保護】      第四章 肖像權   第一千零一十八條
  • 人格權編:一項個人權利的前世今生
    儘管制定過程中,關於人格權編的存廢一度爭論激烈,但無法阻擋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腳步。最終,人格權作為與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並列的一編,正式排於合同編之後的第四編。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權利的重視,體現了民法典是充分反映人民的意願、保護人民權利的法典。
  • 一詞一解 | 地役權合同的形式和內容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十三)地役權合同的形式和內容根據民法典第373條第一款規定,地役權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1)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2)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
  • 民法典人格權編出臺記:廿年兩度起草,獨立之爭持續多年
    「支持者主張把人格權相關權益集中成編,既能細化規定,又凸顯了對人格權的保護;反對者認為,人格權在民法總則、侵權責任編中都有規定,如果獨立,會造成條文重複。」在多篇論文中,梁慧星表示人格權與一般民事權利不同,它無法被精確定義,很難被權利人積極行使;即便法律不規定人格權的概念,也不影響人們享有人格權。
  • 人格權編之爭點:在關注中突出人民權利
    顯而易見,加強對人格權的保護是當代民法典發展的普遍趨勢。   我們的民事立法也同樣體現了這一規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對人格權的保護呈現出不斷加強的動態發展趨勢。「人格權」一詞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這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既是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也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舉措。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現階段,雖然調整人體基因編輯行為的法律規範已被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人體基因與人格權的關聯性得到了立法的確認,但是,學界對人體基因的法律屬性和權利定位仍未達成共識。實際上,「人格權是一個總概念,有必要將其具體化、類型化。因此,對人格權有各種各樣的不同分類」。筆者從人體基因的權能特徵出發,對基因應作為人格權客體的正當性予以證成。
  • 生而為人,你了解你所擁有的「人格權」嗎?
    對比《民法通則》與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我們發現:   第一,司法解釋不僅擴大了損害賠償適用的具體人格權的範圍,將「生命健康權」納入適用範圍,同時還將「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作為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保護的範圍,這實際上是通過司法解釋確認了「一般人格權」,可謂是人格權司法保護的一大進步。
  • 一詞一解丨諾成合同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十八)諾成合同指僅以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成立要件的合同。諾成合同自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標的物為合同的成立要件,當事人交付標的物屬於履行合同,而與合同的成立無關。
  • 民法典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律師信箱)
    山西讀者劉子濤劉子濤讀者:關於你提出的人格權編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中國首部民法典中有不少創新性的亮點規定,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編纂方式,不僅是中國民法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民法典歷史上的首創,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
  • 「案底」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經常聽到「案底」一詞,各人理解也不同。我理解:被執法、司法機關列為嫌疑對象而受到調查、偵查的人,相關資料都會存檔,這種檔案就是「案底」。「案底」其實是個外來語,它並不是中國特有的法言法語。中國法律沒有對「案底」的概念明確定義,也未見法律理論界對此有權威的解釋。中國的執法、司法機關內部極少有人用這個詞語,官方面向公眾的法律宣傳中「案底」一詞也鮮有出現。公眾接受這個概念也多是從影視上聽來的,因此出現各種理解也屬於正常。個人認為「案底」的概念應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 隱私權概念的再界定
    在各國的民法判例和學說中,有關隱私概念的學說林林總總,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在我國民法典制定過程中,如何準確界定隱私權的概念與性質,已成為人格權制度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一、隱私權屬於民事權利範疇  從比較法上看,隱私權究竟是民事權利,還是憲法權利,不無疑問。在美國法中,隱私權概念提出後,最初是通過判例將其認定為一種民事權利。
  • 「法學匯」民法典人格權保護體系與四大檢察職能作用發揮
    例如,民法典規定聲音受法律保護,但聲音並非具體的人格權,而是受法律保護的利益,從體系上也可以將其納入一般人格權之中。原則上說,人格權是「高度個人化」的權利,其不可被放棄、轉讓,也不可被繼承。這是人格權的本質屬性,是保障人格尊嚴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區別於財產權之處。對此,民法典第992條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這一規定明確了人格權的專屬性規則。
  • ...權為生命權內容的正確性——兼與否定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主張商榷
    關鍵詞:民法典 生命維護權 行動自由權 自衛權 人格權 身體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人格權編為其第四編,其中第1002條和1003條規定了生命權和身體權,即「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這一規定與先前草案的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核心意思並無變化
  • 一詞一解丨社會團體法人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二)社會團體法人具備法人條件,基於會員共同意願,為公益目的或者會員共同利益等非營利目的設立的社會團體,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為社會團體法人。
  • 盛世民法典丨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框定未來十年網際網路合規基本框架
    在2006年以前,法院通常僅可援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民法通則》[4]這樣老舊且尚未對人格權有周全規定的法律法規對網絡人格權糾紛案件作出判決,到底如何正確適用法律來解決這類新型案件,是當時法院面臨的一大挑戰。2006年後,我國網際網路開始步入成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時期裡出現了大量的網絡相關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