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突然離世,使這個世界震驚,他這麼突然的離開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世界上所有國家最主要的媒體都在用最重要的篇幅報導這個沉重的消息,歷數著他偉大的貢獻。今天是3月14日,是霍金的忌日,又是愛因斯坦的誕辰。歷史總會在冥冥之中發生著某種聯繫,這兩位科學巨匠生日和忌日首尾相接,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它們也是前赴後繼。
霍金無疑是一個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之一。他的偉大在於它對人類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在於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氣,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樂觀的態度,在於他對宇宙永無止境的探索和期盼。
他的偉大貢獻在於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他將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統一起來考慮,取得了重大進展。被世人稱為「宇宙之王」。今天,所有的世界媒體都在緬懷他貢獻和成果,沒有必要再一一細說。
他的偉大還在於它完全不是一個正常健康的人,卻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坐下了正常人都無法完成的事情。霍金在21歲就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名「漸凍症」這個不治之症,一般的人早就一命嗚呼了。可他用堅強的毅力和勇氣和疾病作鬥爭,而且從沒有把自己僅僅當一個病人,他用他那勁能動彈的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坐在輪椅上思考著人類的未來問題,取得了一個有一個的正常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就。
他的偉大還在於他不懼病痛的樂觀態度,在於他從不把自己的病痛當作累贅。他期盼著無重力飛行,他拖著殘破的軀體參加了體驗了失重實驗。他在新浪還開了微博,有468萬粉絲,他親自傳播知識,不斷地與粉絲們互動。他三次的來到中國,1985年,第一次來中國,在科大水上講演廳作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2002年,第二次來中國,在北京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2006年,第三次來中國,他帶來的仍然是自己關於宇宙學最新的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在人民大會堂向北京的公眾講述《宇宙的起源》。他本來在2009年約好再來,但由於病情惡化,不得不取消。
要知道,霍金做的這些比常人都偉大很多的工作,是只能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能稍微活動。他的身體已經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一起,三根手指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朝內扭曲,嘴歪成S型,只要想笑就會「呲牙咧嘴」的樣子。他不能寫字,看書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他要看一些資料,必須藉助幫助將每一頁攤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像蠶吃桑葉一般,驅動著輪椅一頁一頁啃完。他歪躺在輪椅上呲牙咧嘴的形象,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印象,這種刻在世紀的形象將成為人類堅強意志和不懈追求的象徵。
霍金在病後寫的《時間簡史》燃爆了世界對宇宙的好奇,他從時空誕生開始,講述了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的故事,由於他這本帶有科普性質的最宇宙科學新理論著作,引領著許多人走向了宇宙探索的道路,他的故事深深的教育和激勵著世界的人民。
他人在輪椅上一動不動,但思維卻永遠的活躍在宇宙空間。就在這幾年,他還在做著許多的事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突破聆聽和突破攝星計劃,這些科技最前沿的宇宙探索計劃都已經啟動,特別是突破攝星計劃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航天計劃,它將研製一個納米探測器,用雷射催動光帆載著這個探測器達到五分之一光速,就是每秒鐘達到6萬公裡的速度,飛向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就是劉慈欣《三體》中描寫的那個三星系統,那裡離我麼4.22光年,這個探測器走到那裡需要二十多年,帶著相機等各種儀器去探測那裡的奧秘。
霍金走了,他未竟的事業一定會繼續下去,他不朽的精神將隨著探測器飛往遙遠的星空,永遠的遨遊在宇宙之中。
偉大的科學家和人類探索精神的偉大典範-霍金先生永垂不朽!
(時空通訊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非商業轉載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