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學泰鬥,狄更斯必須擁有姓名,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乃至於世界文學史上,狄更斯擁有巨大的成就,而且他備受後人敬仰。
狄更斯可稱之為最高產的文學作家,一生共寫了14部長篇小說,其代表作有《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以及《雙城記》。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讓他成為,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對世界有著深遠影響的英國文壇巨匠。
卡夫卡在臨死前讓自己的朋友燒掉所有的作品,因為那些文字是他的噩夢。查爾斯·狄更斯在臨死前也做了類似的事情,在後院燒掉了所有的書信。因為在那些信件裡,他是別人的噩夢,但是他還有一部分信件被保留了下來,而這部分信件中包含了可怕的信息。
在紀念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前夕,英國《星期日郵報》依據這些信件刊登了一篇以《厭惡女人的查爾斯·狄更斯》為題的報導,其中寫道:「這位小說家對他的妻子很殘忍,憎恨他的母親,並有外遇」。
在這些信件裡,狄更斯顯示出了他對自己的妻子凱薩琳已經完全失去了愛意。在結婚之後的二十年裡,凱薩琳為狄更斯生育了10個孩子,她漸漸老去。狄更斯則迷戀上了一位年輕的女演員——艾倫·泰南,並提出了離婚。
更過分的一點是,他還嘗試給醫生寫信,試圖直接把自己的妻子驅逐到瘋人院裡。他認識一個管理瘋人院的醫生朋友,直接給他寫信提出了這個申請。
然而,這位朋友在知道了狄更斯妻子的狀況後,拒絕了這個要求,認為狄更斯沒有權利來隨便把人扔到瘋人院裡,這是絕對不符合法律的行為。遭到拒絕後,狄更斯又寫了一些信件,在信中譏諷這個醫生是個可憐人,並且用「驢子」的侮辱性詞彙稱呼他。
「狄更斯是一個偉人」,他的研究者說道,「但是在閱讀了他的信件之後,的確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每個作家都想塑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物。但是,作家們最好不要輕易塑造一個自己想要的自己——人人都有影子,試圖焚毀,只會讓那片陰影的面積變得更大。
儘管如此,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狄更斯的才學,他早已與世長辭,但他的作品卻經久不衰,《雙城記》是狄更斯的經典之作,一位朋友曾經拍著大腿向我推薦這本書。
他以寫實著稱,寫中、下層社會小人物居多,善於挖掘生活中的「邊緣人物」,通過文字的描寫與情節的設計,「邊緣人物」不斷放大,在文學史上也非常罕見。
《雙城記》的開頭是一段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差的時代,我們都在直升天堂,我們都在直下地獄。」
在法國革命的漩渦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惡、生、死在衝突中交融,在轉瞬間變換……《雙城記》結構嚴整,語言凝練,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他的寫作才華實在是令人嘆服。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我們所說的放下仇恨,並不意味著一味地寬恕,而是要明辨是非,在惡人勢必受到相應懲罰後對他或他人的寬恕,這樣才能既懲戒作惡的人,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受害者得當利益或損失降低到最小化。
仇恨始終化解不了仇恨,要想化解仇恨,那就只有剷除敵視和仇恨的種子,再在原來的地方種下愛的樹苗,並用愛去澆灌。愛的能量是無窮的,這也是本文開頭卡爾登能為情敵查爾斯走上斷頭臺的原因。
你看過《雙城記》嗎?如果你沒看過的話一定要去看一下,感受裡面的愛恨糾纏,從小說裡的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道主義的光芒,這些博愛的信念在革命的激烈殘殺中,顯得無比可貴,充滿了溫情的色彩,也將小說彰顯出絢麗的色彩。
現在這本書19.8元,19.8元就可以讓你體驗《雙城記》裡每個角色不同的人生,在閒暇的時候靜下心來讀讀,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