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某個人的光明,你死了——某個人就多了一份黑暗。
——莎士比亞《第六十六首十四行》
對於偉大天才莎士比亞,總是有很多謎團需要解。每當閱讀他的著作,總是能給人美的享受。仔細體會,你會因他的某句話而拍案叫絕。猶如伏爾泰所說,「閱讀名家大作,能造就雄辯之才」。時至當今,依然有很多熱愛閱讀者沉迷於莎士比亞的劇作或是詩歌。為了能窺其全貌,需要了解莎翁大致的生平。
01出生環境
在16世紀,「文藝復興」之風已吹至英國。資產階級和野心家們為了獲取財富,進行了大量探索。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下,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搬家到斯特拉福德鎮,並由原來的自耕農行業轉為開鋪子經營皮手套,由於買賣得法,他很快就成為當地的一個小富翁了。
約翰熱烈追求當地一個小地主的女兒,並和她結了婚,於1564年4月生下莎士比亞。其父親經商的同時,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終於,在1568年當選為該鎮鎮長。
莎士比亞小時候很喜歡看戲,劇團由自己父親接待。到莎士比亞13歲時,家道開始中落,導致他不能上學,只能幫忙看管生意。
02成家未立業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可這條規律對莎士比亞來說不適用。他在18歲時,和一個比他大8歲的普通農家姑娘結婚。妻子於他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幫助。平平淡淡生活下去,沒有追求,莎翁感覺不到幸福,於是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去倫敦。
03獨闖江湖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亞獨自來到倫敦。當時倫敦是一個新興商業城市。由於農村大量勞動力前往倫敦,導致衛生條件很差,並伴隨有瘟疫流行。
初來乍到,沒有靠山,莎翁需要生活,不得不從事馬夫、僕役、扮演小角色等低微工作。
04才華漸露
富人們很熱衷於看戲,莎士比亞認為是個好機會,於是開始編寫劇本。1592年3月,倫敦最大的玫瑰花劇場上演了莎士比亞的三部歷史劇《亨利六世》,大獲成功。在劇作上嘗到了甜頭,莎士比亞更加奮發圖強,精益求精。
通過不懈努力,莎士比亞在1601年完成了他最負盛名的悲劇《哈姆雷特》。該劇一出,震驚倫敦,莎士比亞的名聲更是一躍千丈。自此,莎士比亞功成名就,名利雙收,真可謂是一箭雙鵰。因為劇作一再成功,莎士比亞的收入非常可觀。在1596年,莎士比亞回到家鄉,買下了那裡最大的宅邸,並在貴人幫助下,為父親申請了世襲的家微。莎翁飄了!
05因貪杯而亡
1610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後回到故鄉,準備一邊安享晚年,一邊繼續創作。可6年後,莎翁遇到了不幸的事。
1616年4月,兩位好朋友來到莎士比亞的家鄉看望他,因為難得一見,大家開懷暢飲,結果莎士比亞多喝了幾杯酒,竟然臥床不起。在4月23日,與世長辭。
莎翁的劇作情節曲折離奇,非常生動形象,人物性格鮮明,語言更是妙不可言。他的作品,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世界而言,莎士比亞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