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聚焦:萊陽十字埠的柿子滿山紅
文/李克寧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亂趕集。
春天出門看花豔,秋天霜打柿子別樣紅。在蘋果樹沒有普及種植以前,秋天的柿子是人們的最愛。寓意好甜度高,管理簡單,院子山上都能栽。早聽說萊陽十字埠村東有一山柿子樹,柿子熟了滿山紅。
從萊陽城裡出發,到照旺莊鎮前發坊,村前往東一拐上一條水泥道,一流河岸四五裡,過了小橋就是十字埠村。
十字埠這地場,西去青島東去煙臺、北到城裡南到羊郡海,這裡是必經之路。南來北往的人走到這裡都愛歇歇腳,喝杯茶水再走。村裡的人聽的事多,消息靈通,做買賣的也多。金口繁榮時,村裡人好多去金口販賣大豆賺錢的。生意做大了,有的去煙臺碼頭開商鋪置貨場。賺了大錢,回村置房子置地。現在村裡還有幾棟小瓦老房子。
這村好地氣,西山上曾埋個不知名兒的官兒是個進士,都叫這地方老官塋。
河兩岸好風景,富水河的水倒影著南岸的楊柳在水中,有幾棵柳樹斜長在河邊,枝條探在水面上,河中有劃小筏子打魚的人。
十字埠老鄉說,俺村風景好是好,就是一座山擋在村前面什麼也望不見,好待從西南面山空能看見趙格莊村,這一修高速公路架上高架橋一擋,哪裡也看不見了,哈哈!他說,修高速路國家給些錢,俺村委把全村的路都打成水泥道了。修路佔了農戶的地都有補償。
進到村來,秀麗的南山半腰一道白色石頭砌的水渠,一座二層樓房,幾座獨孔石拱橋跨在村前的小河上,還有一座設計獨特的上下橋,小水下面流,大水上下橋孔一齊流。哎,您看像不像電影上的紅旗渠?村裡大哥說:這是一座水利發電站。
1972年,萊陽照旺莊南面山後、十字埠、東西城陽、寨口五個村商討在這修座小水利灌溉農田,打通村東的岔兒山,把富水河的水引過來。想的是好,實施起來就不容易了。五個村的人力資金不夠,照旺莊鎮政府動手幫忙,發動全鄉鎮支援,還是不行。市政府納入建設項目,人力是有,資金不行。最後山東省政府支持建成這座發電站。至今水旺時還可以發電,送給國家電網,國家給錢。聽到這裡愛國家的心油然而生!我們的大中國呀,好大的一個家,經過那個多少風吹和雨打,永遠永遠我要伴隨她。
這發電的水是從岔兒山東面的諸麓村和西北麓村前富水河那裡引過來的。打通了岔兒山5華裡山洞,兩地落差17米。利用水的衝力發電。這全部的工程都是人工建造。
十字埠村安在小河北面山坡上。200多戶。村東村西山名好聽,芝麻山,尊子嶺,桃花澗,岔兒山。芝麻山上柿子紅,尊子嶺上黃花開,桃花澗裡看桃花,岔兒山上引水來。南山松樹柞樹好風景,你們常爬山鍛鍊身體嗎?嘿嘿,就你們城裡人愛爬山,俺農村幹活累的腿疼,哪有去爬山的?笑說,這山不爬可惜了!
全村抹上水泥路,條條胡同都潔淨。苞米棒子金燦燦,平房門口一堆兩拉,囤子擺囤子。怎麼種這麼多苞米?大哥說,俺村地多一人一畝六,今年雨水好苞米豐收。其他莊稼都豐收了。趕對的!
柿子山在哪裡?在村東一裡地的芝麻山上。噢!芝麻開花節節高,鳳落岐山好徵兆啊!
宋岐修是我們的老朋友,16年前,他從城裡回老家承包了這座山。為要繼承父親宋文峰經營管理果園的技術,想帶動十字埠村打造柿子園旅遊村。
來到芝麻山,呀哈!從來沒見到過這麼多柿子樹!我獨自走進柿子園,老韓在果園住宅那裡吆呼:你在哪裡啊——?我在這裡拍照片呢!我順著樹空貓著腰走,這一山柿子金黃金黃,左也是柿子右也是柿子,抬起頭來看,滿天柿子,像太空星球那麼多。鍋腰從樹空向前望,一個連一個,兩個一堆,三個一簇,還有兩個枝三個枝聯在一起的一抱掛。我轉來轉去坐在地上了,望空中星羅棋布,看身旁被柿子圍繞著,也許少了想吃,這多了道捨不得摘了。柿子王國柿子多,柿柿繁榮,世世昌盛。原不得畫吉祥圖愛畫柿子呢!豐厚圓碩形如意,彤彤金黃枝頭掛,像些鬧洋洋的孩子惹人喜愛。真是巧手難描成,畫也畫不夠。左一張照片右一段錄像,欣賞了好一陣子,才從果園裡轉到屋前來喝茶。
坐在桌前喝一口茶,宋大哥說十字埠的山,地下石頭是豎絲叫螞眼石,透氣透水性好,含鉀礦元素高,長出的水果表光好,味道甜脆好吃。
宋大哥家嫂子說:我跟岐修真出些力!宋大哥哈哈笑說:少說話!可能你今天說的話明天就上頭條了。嫂子瞅大哥一眼說:我現在就研究美食保健。
嫂子快七十歲了,腿有些不吃力。看看這一園豐產的果樹,體會到當初將土山建成果園,滿山柿子樹,一片蘋果樹,核桃樹,杏樹,棗樹,16年裡出了多少力,付出了多少艱辛說也說不清楚。
中午,吃著自家產的蔬菜麵食,暖暖的心意融入心間。一隻小黃狗機靈的蹲在我身邊,我一會兒扒一個花生撩給它吃。它搖著尾巴直望著我。對面看見正房身東一個大棚房子,水泥地面光滑,大哥說在那裡面養了十一年雞,大棚地底下一層有火炕,用來調節雞棚溫度。每年養兩批雞,一批4000只,可賺三四萬元錢。我說這是地暖,山裡建住房地下也可以設計這樣的地暖是吧?在下層燒火,家裡地是熱的。行啊!
這座山有三十多畝吧。父親健在時是三十裡五十裡出名的果樹技術員。少年時他就跟父親學修剪果樹管理果園。現在他的果園裡,每棵樹下都安裝上了微噴灌溉設施,需要澆水時,卡上電閘,滿山的樹自動澆水。一個噴灌嘴,一個小時能噴60斤水。
果園的果子,同樣的土地和水,管理不一樣,產量和品位也不一樣。餵有機肥味道好,剪枝合理透光透氣光合作用好。供水及時果子豐滿個頭大看相好。宋大哥的果園這些好都具備。
宋岐修當過兵,在部隊時,承包過40畝果園。他的經營理念總是超前,蘋果熟了,他就推著三輪車插上牌子到街上宣傳,誰買蘋果去果園摘,多要盡一棵樹摘,少要給一個枝摘。這種經營理念前幾年才被少數人接受。
現在更灑脫了,來了客戶進園隨便摘,稀罕哪個摘那個,給一把剪樹的小剪子,去吧自己動手摘,體驗摘果子的樂處。上山來買柿子的人來來往往,都是一家一家來,抱著領著孩子來,像來旅遊。門前樹上有鞦韆,還有滑梯,大孩子打鞦韆,小孩子抱著上山。大哥和嫂子招呼說:上山只管吃,挑樣吃,別浪費就行。他在門口過秤,不跟顧客上山。提摟兩桶下山過秤的小夥子望望門前的棗樹說:叔,有棗啊?拿兩個吃吃。筐子裡有,吃吧。見筐子裡有馬棗,我也跟著吃了幾個,樹上還有沒打淨的掛在高枝上,紅紅的成了幹棗。
旁邊盆裡盛的熟透了的柿子烘。叔,給俺些柿子烘吧?拿塑膠袋去園裡樹上摘吧,不要錢。
一家老少滿載而歸,一邊吃著棗兒一邊打著招呼,提著柿子歡歡喜喜下山去了。
宋大哥道我說,你們也去體驗摘果子的快樂吧!遞給我們一人一把剪子,上山進了柿子園。剪哪個?有老韓摘我就不管了。
鍋腰看見三五成群的雞,一幫一幫急急火火從前面樹下跑過。我喚:雞嘍嘍嘍嘔——,它們機靈地跑的更快了。有一隻火紅色的公雞不驚不燥穩重悠閒向我這邊望,我趕緊拉近距離拍照。小黃狗和我熟了,跟著我跑顛顛的,我喚雞,它就攆雞跑,這是向著我還是怕我把雞抓走?回來就朝我搖尾巴,抬頭望向我要花生吃。我扒兩個,吃一個豆撩一個給它。我撩的遠它跑的快,回來又抬頭望我。一會兒用鼻子拱拱我的腿,我蹲下拍照,它就用爪子拍我的胳膊搖搖,意思叫我摸摸它的頭,我給它把眼摸的吊成兩根線,它也不反感,眼珠白勾著從眼縫望著我。可愛的小狗狗。
宋大哥的柿子園,管理技術是頂尖的。有一掛柿子約四五十個離地有二指,密集色澤還亮麗,是修剪時給她們留的光線空。一畝地栽40棵柿子樹,一棵樹多時能結200多斤。桃樹杏樹當年新枝不結果,五花果樹長葉就帶果,但當年枝條結果熟不了不能吃。柿子樹不,想多結果,多留母枝,當年發新枝當年結果。我想起國畫上畫的柿子,寓意四世同堂,子孫興旺。
我看有些柿子樹在樹杆處用刀割了一圈,宋大哥介紹說,這叫環剝。環剝是把主幹樹皮割一圈。截斷控制它營養下流,樹,它通過中心幹水分往上走,然後經過光合作用,製造營養往下輸送。它除自身留下一部分外,還要供應根系生長。在一定的時期削弱它的生長,把全部營養集中在上面結果子。這環剝技術是老輩傳下來的。喲,是這樣啊。果子長的這麼多這麼好,大有學問裡面啊!
柿子那個艮道啊!眼看熟了不能吃,需要攬一攬,吃不攬的柿子澀的拉不動舌頭,攬的不好也不能吃。我笑,想怎麼像個淘氣的女孩做媳婦。
老品種的柿子,經嚴霜打,熟透了的柿子軟軟的叫柿子烘,是老年人和孩子的最愛。記得姥娘80多歲以後,媽媽每年都去青島送柿子烘給姥娘吃。柿子烘的甜度有普通水果的二三倍。液態的柿子肉吸溜的吃,乍涼的細甜兒的真過癮,籽兒咯登咯登的有咬折,別有一番滋味。也有些是黑子的。不吃子兒吃肉同樣甜。柿子特產區製做柿子餅,過大年端上一盤是一道不錯的點心。
宋大哥栽的是甜柿子,霜後自動脫澀,摘下來就能吃,甜脆不用攬。脫澀,萊陽土話叫攬。經霜白菜甜,霜含柿子鮮。這個優良品種的柿子叫次郎,大多數人叫它富有。只因名字吉祥。其實次郎和富有是兩個品種。
老品種旗杆頂柿子需脫澀才可以吃,有酒攬,石灰攬,最多攬法是稻秸燒熱水泡裡面,攬出來也挺好吃的。柿子為什麼澀?主要它裡面有一種單寧,攬,就是把單寧包起來,舌頭感覺不到,柿子就不澀了。如果不急著吃,可把柿子放進成熟的蘋果和梨箱子裡,過10天后,每天可吃到兩三個不澀的甜柿子。
現在方法簡單,用二氧化碳脫澀,柿子裝筐用塑膠袋封起來,然後向裡面充二氧化碳氣體,把單寧固化,吃起來就不澀了。若大量長途運輸,從出產地把柿子裝起車來,用塑膠袋把車箱封好,充上二氧化碳,也有打乙烯利的,乙烯利是化學催熟劑,都是固化單寧,達到脫澀效果。
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這些都是對人體有好益處的。柿子有清熱止咳、潤肺去痰,涼血功能。柿子葉泡水喝,能有效預防高血壓。
說喝酒不能吃柿子,空腹不吃柿子的常識都知道。
每年10月20到11上旬是柿子下樹的季節,市集上各樣的柿子都擺上攤位。老品種有餑餑柿子,方頂柿子等,最近幾年甜柿子佔市場上的主流。今年有紅心柿子上市,還有河北大磨盤柿子運過來。
在中國人的眼裡,柿子樹本身屬于吉祥植物,柿子果實也是吉祥物,外形光滑圓潤,顏色金黃,紅紅火火,萬事如意,事事順心。四世同堂都是讚賞他的美詞。想吃好柿子到萊陽十字埠芝麻山。
【作者簡介:李克寧,萊陽人,曾經擔任萊陽京劇團編劇,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民俗協會會員,「萊陽市文化志」副主編,在膠東文學發表過散文「梨鄉蘆兒港」「五龍匯漲」,在山東民間文藝家協會編寫的「禿尾巴老李」一書裡寫了禿尾巴老李在萊陽系列故事;在「山東民俗」上發表過「萊陽兒童遊戲」「萊陽張家灌」等作品,參加過「萊陽民間故事」的編寫。作品《許世友的故事》被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建黨七十周年徵文三等獎,被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作家協會授予山東省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文學創作徵文獎。】
【萊陽聚焦,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登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