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增長?這屆東北年輕人不想回家也不想生娃

2021-01-13 網易新聞

在王虎(化名)家的年夜飯桌上,除了講段子嘮閒嗑,也會出現一個非常嚴肅而宏大的話題,那就是如何「振興東北」。但今年對於這個話題,一向要慷慨激昂一番的王虎父親卻顯得有些悲觀,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家的年夜飯餐桌,已經從過去的三桌變成了兩桌,而且有一半的小輩兒其實都已經不是「東北人」了。

「家裡人越來越少,孩子們出去了也不願回來,沒人,這經濟沒個整?!」王爸爸說。

不願回家的年輕人

王爸爸的感受不只代表了一個家庭,統計數據證明了東北人口已經多年負增長,而且人口流失最為嚴重的恰恰是年輕人。

2016年,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曾透露,過去五年,東北三省人口淨遷出約24萬人。而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共計減少了35萬人;其中,吉林省常住人口人口比上年末淨減少15.6萬人,黑龍江比上年減少10.5萬人,遼寧減少了8.9萬人。(註:統計口徑不同:淨遷出人口數量和常駐人口減少數量不是同一概念)

王虎的祖父母、父母以及家中大多數親戚大都在國企工作,在這座幾乎也沒啥民營企業的東北城市裡,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王虎的父輩們都經歷過東北經濟的輝煌,「共和國長子」的榮耀年代,也是這個家族的高光時刻。

「雖然我家在東北小城,但我小時候吃過的見過的,不比大城市裡的孩子差,家裡電器都是日本進口的;當時就一兩萬一件的皮衣、三四萬的貂兒,家裡也是有幾件的;每年全家都會出去旅遊,我五六歲就坐過飛機了。」王虎說。

王虎的家鄉是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盛產煤鐵,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些資源型的大國企效益都非常好,職工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自然也非常好,只要是國企子弟,看病上學都不用花錢,而且米麵油鹽甚至連汽水、冰棍兒廠裡都發。身為80後的王虎,小時候趕上了一個輝煌的尾巴。「我高考考了好大學,我爸媽的廠子還各獎勵了幾千塊錢呢。」他說。

但之後,東北經濟就開始一路由盛轉衰,資源型企業更是日漸枯竭、輝煌難再,王虎一家也經歷了倒閉破產潮、兼併重組潮、失業下崗潮,家裡有幾位叔叔姑姑輩的親戚,要麼被要求提前退休,要麼被以很低的價格「買斷」工齡(一次性支付到退休年齡的工資)。總之,無論名目方式如何,結局都是下崗,只有非常微薄的收入。

但即使這樣,一個家庭還是會把所有希望和一切家庭資源都放在孩子身上。「相比我南方的同學,東北家庭普遍是更加重視子女教育的。還有一個不同是,很多南方同學會選擇回家發展,有的即使在大城市工作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想回家。但東北的同學,卻幾乎都不願回家。而東北的父母,也大多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學,去大城市發展。」王虎說。

子女在外工作是許多東北家庭的現狀,他們不願回家,而父母也覺得外面更好。王虎的成長經歷是很多東北父母期望中的模式,王虎的父母也因此經常會收穫親友們的羨慕。他考上了名牌大學,之後出國留學,現在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工作,定居北京。

「我現在生活小康,但就是個高級打工仔,是發不了財的。北上廣機會雖多,但競爭也很激烈,我們這樣沒有資源人脈積累的『新北京人』,要闖出什麼名堂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南方同學希望回老家去找機會,這相當於『降維攻擊』,更容易成功。但我回不了家,因為東北更沒有機會。」王虎說。

就像上一代創業者多是將國外的模式複製到中國,王虎認為,現在的創業機會很多就在於把北上廣深的模式複製到二三線城市,甚至鄉村,這就是他說的「降維攻擊」。但王虎之所以說東北沒有機會,一是因為官本位嚴重,營商環境差,從來就沒形成民營經濟能健康發展的土壤。「很多有背景的大老闆都被揩油搜颳得血本無歸,更不要說中小創業者。」他說。

二是沒有人,年輕人不是不願回家,就算回家了,也只願意在政府部門和國企裡面工作,民營企業根本招不到人才。「總有親戚勸我從外企辭職,去考公務員。」王虎說。

不想生娃的這屆東北人

王虎家原來住在老城區,是父母分的房子,又小又舊。去年,王虎為父母在河對岸的新城區買了一套精裝修的河景聯排別墅,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溫泉入戶,人車分流,前後庭院還有兩個車位,一共不到200萬。

「我們就兩個人,你們只有過年才回家,不用那麼大。」王虎的父母起初是反對的,但王虎比較堅持,他希望父母住得好一些,而且「這房價也太便宜了。」

王虎給親戚們講了北京房價十年翻了恨不得十倍的故事,王虎在北京的房子是一萬多一平米買的,現在已經差不多要十萬一平米。這些數字讓大家瞠目結舌,因為家鄉的房價雖有一些起落,但十年來也最多翻了一兩倍,跟豬肉白菜的價格變動差不多,而近幾年更是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甚至老城區還有一些下降。

「人都走了,年輕人越來越少,東北也沒什麼外來人口,房價自然上不去,越不漲也就越沒人買。像我們這個小區,住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兒女不是在大城市就是出國了,有一些小娃娃會留在這邊讓老人幫忙帶著,但要上學了,就會被父母接走。」王虎的媽媽說。

王虎說,像他這樣的80後,確實有不少選擇生二胎,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兄弟姐妹的人,但他們並沒有這個打算。「我們倆都是獨生子女,不知道有個兄弟姐妹是怎樣的感受,我覺得我自己一個人長大也不錯。再說,多生一個孩子,壓力會大很多,妻子還有可能需要辭職在家帶娃,生活質量會被嚴重影響,自己也更不敢去創業。」他說。

郭玲是王虎的表妹,90後,她不想結婚,更不想生孩子。為了躲避春節家人親戚的逼婚,乾脆和朋友去了埃及旅行。王虎說,很多像表妹這樣的90後,根本就連一胎都不想生。 「反正不在父母身邊,叔兒嬸兒也管不了她。二胎是多了些,但一胎少了。」王虎說。

現在的生育主體人群已經變成了80後和90後,他們是獨生子女的一代。王虎是卡在計劃生育實行的頭幾年,上大學後他發現,很多南方同學還是有兄弟姐妹的,但這種情況在東北是非常少的,即使是在東北農村。「東北的計劃生育在全國是執行最好的。當年要是誰家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那可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不僅會影響提幹、漲工資、分房子,甚至都有沒了工作的風險。」他說。

如今,雖然遼寧省政府已經率先推出了涵蓋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的鼓勵生育二孩的獎勵政策,但年輕人們顯然仍不著急。這屆東北年輕人,就是不想生孩子。

東北的問題會否成為全國性的問題?

人和人的遷移關係到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或許宏觀數據更能說明些問題:東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全國墊底,老齡化程度則全國最高,人口淨流出率也是全國最高,人口負增長,尤其是勞動力人口負增長情況嚴重。

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出生率為1.24%,但東北三省只有0.6%左右,遠低於全國水平,也大大低於了1%的國際標準警戒線,甚至比飽受「少子化」困擾的日本還差了近一倍。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東北三省早已超過了這個國際標準警戒線許多。2017年全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1.4%,遼寧65周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4.35%,吉林為12.38%,黑龍江為12%。

雖然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也很低,老齡化程度也全國居前,但外來人口數量眾多彌補了勞動力缺口,加上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人均收入高,基本可以抵抗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而東北三省並沒有太多的外來人口,平均收入又低,經濟不景氣,養老金支付早已不堪重負,這些都使得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更加迫切。未富先老,這在東北已經不是趨勢而是現實。

幾十年以國企為主的經濟體系,讓一定要捧個鐵飯碗的思維在東北根深蒂固,寧可去政府部門和國企賺兩三千塊錢,也不願意去民營企業受累賺兩三萬塊錢,這在東北是非常普遍的想法,而且家長和孩子都這樣想。

「東北的城市化率在全國領先,計劃生育年代成績也最好,所以問題會來得更早、更突出。不知道東北出現的問題會不會以後成為全國性的問題。」王虎說。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 楊藝_NBJ10647

相關焦點

  • 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 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來源:《財經》新媒體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目前,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如何防止「跌跌不休」、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人口問題,常說常新。年輕人不是不想生出生率持續走低,並不是適齡女性不想生,而是育齡女性在減少,另外,生活壓力大、成本高企也導致不敢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
  • 「二胎大省」也不敢生了?7省出生人口均下降,背後這3點「作祟」
    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有著逐年降低的走勢,從2016年開始放開二孩政策後,全國多個省份出生人口數量都出現了反彈。之後在人口增長這方面的走勢就開始減弱,直到2019年多省份出生人口呈現下降態勢。就連人口大省也出現了「缺人」的情況,簡單點來說,生娃已經不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了。
  • 臺灣人口進入負增長,媒體感嘆「生不如死」
    8月18日,臺灣最新人口推估報告(2020—2070年)顯示,今年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的推估提前了兩年,進入臺媒所說的「生不如死」時代。臺灣地區的人口形勢也說明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群體,對島內經濟前景態度消極。
  • 日本人口連續第11年負增長,人口負增長離我們還有多遠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雖然日本政府在大力推進地方開發,流向大城市的人口還是在不斷增加,近半數人口集中在三大城市圈——東京圈、名古屋圈和關西圈,所有47個都道府縣中,只有東京都、神奈川縣和衝繩縣的人口出現增長。
  • 中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送房子、開放三胎能讓年輕人為國生娃嗎
    當前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演變成為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和年輕人不願意生娃之間的矛盾。現在很多年輕人陷入低欲望狀況,不想談戀愛,也不願意結婚,更別說生小孩了。
  • 各省份常住人口變化:東北三省負增長,廣東浙江增長上百萬
    人口外流一直是最近幾年東北人口負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2013年開始,東北地區常住人口事實上已持續7年淨流出,人口淨流出規模從2013年的0.79萬擴大到2019年的42.73萬,相當於7年間合計淨流出了180萬人。東北人口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低,2019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01、-0.85和-0.80,均為負增長。
  • 各地自然人口增長圖譜:廣東人為何「很能生」?東北三省負增長
    其中,東北三省以自然人口負增長,排名全國各省份增長率墊底;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以不足3‰的人口增長率,在全國各省份中自然人口增長率較低;河北、浙江、安徽等地的自然人口增長率則在3‰-6‰。其中,上海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據此前上海市衛健委的數據,預計2020年上海的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530餘萬,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6%。這也說明,為何上海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
  • 你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前一陣子的熱搜是「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最近的熱搜則是「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前幾天又看到新聞說,「全面二孩效應消失」。一個一個話題都在提醒我們,生育率過低的問題並不遙遠,事實上迫在眉睫。既然全世界都是越有錢過得越好越不想生娃。正越來越有錢的中國,當然也一樣。2,對職場女性來說,生娃意味著懲罰孩子畢竟是女性生,如果女性不願意生,說再多也白搭。
  • ...現在年輕人為何不想生孩子,少子化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引熱議 現在年輕人為何不想生孩子,少子化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多生孩子很難。正是因為很多年輕人有這種想法,出生人口也可能下降。
  • 李銀河: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生孩子了?
    《人口論》的一個主要論點是:糧食是以算術的級數增長的,而人口是以幾何的級數增長,所以當人和糧食的比例不相匹配時,就會發生戰亂和饑荒,人口過多問題的最終解決辦法就是饑荒和戰爭這樣的災難性事件。他們呼籲了很長時間,到20世紀70年代,這個想法才進入決策層,然後全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計劃生育最嚴的時候,就是要求城市每家生一個孩子,農村每家生兩個孩子。
  • 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10個理由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10個理由)
  • 東北「佛系」生育態度:一家一娃成標配,為何東北人不願生二胎?
    在東北,二胎政策下來之後,真正行動的寶媽寶爸還是挺少的,對於這件事情也不太響應。 就比如我這個朋友,孩子三歲了,平常也沒有什麼事忙,說起二胎她表示自己並沒有什麼備孕計劃,也根本沒有生二胎的準備。
  • 為什麼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
    為什麼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據我了解,不想回家過年的年輕人有這麼幾種情況。一是春節期間單位可以加班,加班工資比平時要多出很多,但與經濟條件不好的年輕人來說,通過春節加班,可以掙得更多的收入,又可以省了回家的路費。
  • 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年輕人不願生娃了嗎?
    導讀:前不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僅僅只有10.48‰。而且在談論到生孩子的這個問題上,不少的年輕夫妻們都會有出現一些害怕和抗拒的情緒在裡面,相比較於以前,現在很多夫妻都是拖到臨近30了才會生孩子,尤其是一些一二線的大城市,這樣的問題就更普遍,那麼現在的年輕人是真的不願生娃了嗎?其實,並不是他們不願意生娃,而是在生孩子的這件事情上,隨著時代的改變,他們也有了更多需要考量的因素,並且制約的條件也比老一輩們的多。
  • 從日本人口結構看東北,東北未來只能有一座城市人口增長
    2020年日本43縣人口增長情況,只有東京人口有明顯增長,神奈川是東京的郊區其實也算東京圈,還有一個高生育率的衝繩,其他縣級行政區,包括了大阪和愛知兩個大型都會圈,以及福岡這個九州最大都會圈,人口全部負增長。
  •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了,年輕人:我太難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春運更是最聲勢浩大的一次遷徙。為了回到一個叫家的地方,不惜拼盡全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一些原因回不了家,這些回不了家的人,各有各的故事。甚至還有些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生娃發現金,日本「分配」對象,中國……
    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問題一直備受重視,不少國家人口出生率都開始下降,有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而韓國就屬於後者,有數據顯示,由於韓國新生兒數量不斷下降,死亡人數不斷增長,韓國人口在2020年的時候出現了首次負增長的局面。然而韓國會出現這一現象,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 韓國出生率持續降低 人口或將出現負增長
    韓國統計廳發布的《8月人口動向》調查報告顯示,8月韓國新生兒數僅為2.2萬餘人,較往年大幅減少。另外,韓國人口已連續10個月自然減少,預計今年韓國將出現史上首次全年人口負增長。韓國出生率為何越來越低據《朝鮮日報》報導,1958年韓國新生兒人數約為100萬,此後直到1974年,每年都有95萬到105萬人出生。
  • 新生人口數量持續走低,網友:不是不想生,是真的「沒本事」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計劃生育實行之後,「只生一個好」、「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標語深入人心。所以出現了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結婚的時候,更是出現了「一個都不想生」的情況。根據相關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的人口數量出現了明顯的減少,甚至出現了「三連跌」的局面。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過年不回家的理由卻有千萬條: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姑八大姨的嘮叨,八大姨的嘮叨,大姨的嘮叨,姨的嘮叨,的嘮叨,嘮叨,叨…為了年輕人能夠更加願意回家過年,今天,咱們就來捋捋:過年回家,兩代人之間可以聊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