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悲慘情路坎坷,卻稱為鞏俐偶像:原生家庭不幸的女人如何逆襲

2020-12-17 盧悅心理諮詢師

文 | 心之助

在1992年,鞏俐憑《秋菊打官司》獲第49屆威尼斯最佳女演員。

在那一年,她27歲。

誰都沒有想到,27年後,她再度向最佳女演員發起衝擊。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由鞏俐主演的電影《蘭心大劇院》在幾個月前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鞏俐的星途再次被拿到檯面上,被網友們吵的沸沸揚揚。

但是幫助她重新站到威尼斯電影節紅毯上的,與其說是這部電影,不如說是電影的原著小說《上海之死》的作者虹影。

虹影的成名作是自傳小說《飢餓的女兒》,曾與伍爾夫、瑪格麗特·杜拉斯等經典作家的書擺在同一書架上。

除了她文學上的盛名,被人津津樂道的,更是她的傳奇人生經歷。

以私生子身份出生,從貧民窟走到英國,曾和姐姐共侍一夫,她的人生恐怕比電影還精彩。

她拿鞏俐飾演的於堇一角來類比自己的人生:

於堇如果沒有那種強烈的意志,她早就被生活碾碎。作為一個從小被踢出界的人,她生命的歷程就是要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人。

私生女、當眾跳豔舞、把前夫當「父親」

她的人生比電影還精彩

在18歲之前,虹影一直生活在重慶一個貧困的家庭裡,在長江邊上長大。

小時候,她家八口人擠在二十平米都沒有的兩間房裡。

貧窮與苦難成了虹影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童年印象。

但比貧窮更難忍受的,是她私生女的身份。

這也讓「邊緣化」是成了她18歲之前的人生底色。

而且,因為這個身份,母親並不願意靠近她。18歲之前,她也不知自己的父親是誰。

高考落榜後,她被一所輕工業中專學校錄取,兩年後,她有了第一份工作。

她在工作期間儘量爭取外出,沒機會就想辦法請假。

她瘋狂的出走,四處遊走,從南到北。

她也埋頭讀書,一個勁兒地寫詩寫小說,賺稿費維持生活。

那時候的虹影大有如果改變不了命運,就毀掉自己的傾向。

曾有人形容過:貧窮、艱辛、低賤,像是一種附著在她心靈深處的黑暗物質。

這種生存體驗一度摧毀過她,「飢餓的不僅是身體,那是一種靈魂上的飢餓感」。

在筆耕不輟的情況下,她考上了魯迅文學院和復旦大學的作家班。

對於命運,這像是不得已的反抗。

那個階段,她和各種詩人、文藝青年廝混,包包裡常常揣著煙。

因為缺失父愛,在她的自傳裡,永遠有一個小女孩的形象,不斷地在愛人身上尋找父親的影子。

在她的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主人公六六也是一個私生女,生活在上海棚戶區的貧民區。

青春期的她陷入到瘋狂的叛逆行為中,沒日沒夜地沉溺在菸酒之中,參加各種地下舞會,瘋狂的與別人談戀愛。

後來,愛上比她大20歲的歷史老師,陷入一段不對等的感情裡。

而現實中的她也幾乎是如此。

第一段婚姻,她選擇了大她十幾歲的著名學者趙毅衡。

這是一段畸形的婚姻,形容這段婚姻時,她用了「搖搖欲墜」這個詞。

兩個女人一個男人,這樣的生活狀況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另一個女人,則是來英國探望她的小姐姐。

而為了滿足前夫的要求,她被他帶到到一個高級的俱樂部當著眾多男人跳脫衣舞。

對於這次脫衣舞,虹影並沒有做得很徹底,只是把外面的衣服脫了。

可對方甚至說:你沒有做得很徹底。」

別覺得離譜,現實世界往往比戲劇還荒誕。

因為父親的缺位,那個階段的她,需要的是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丈夫。

對於這段過往,她已經瞭然:

「因為當時害怕,我萬一連這個「父親」都沒有了,那在這個世界上,我什麼人都沒有了。」

垂死掙扎一番,她逃離了那段噩夢。

2009年8月22日,虹影與英國人艾德姆在威尼斯舉行了婚禮,這是她的第二段婚姻。

並在45歲的年齡生下了他們的女兒瑟珀,這改變了虹影的整個人生與創作。

她開始和過去的自己真實對視,並和過去的生活做了和解。

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

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

虹影第一段混亂而不對等的婚姻,是童年缺失的再次呈現。

雖然你認為原生家庭並沒有給到你什麼,但是在你的內心裡其實一直以來對它是忠誠的。

忠誠的概念有兩個:

第一、孩子對原生家庭的忠誠,比如忠誠於自己的父母,活成父母的樣子;第二、認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並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族氣質」,它會不斷地傳承下去。

比如,陷入各種混亂無序的感情。

比如,有些女人抵不住那份缺失,或許是會把這一生活成啼笑皆非的笑話的。

臺灣女明星許純美,出身於臺北極度貧困家庭。

童年時,曾時常看到爸爸在圓山動物園替人拍照賺錢,常遭客人辱罵、毆打。

她在家中排行五個孩子的老大,很小就出來做童工,父母也未曾有過關心。

19歲時,她被富豪強暴,不得不結婚。

可沒想到懷孕的她,還差點被打到流產。

此後的她,5婚5離。

還曾揚言要包養天王黎明,可黎明對她很不屑看都不看她一眼。

貼錢與牛郎男交往、再分手、與小鮮肉相戀、被對方毆打,與男助理結婚、男助理離婚、與牛郎男複合……至少十件感情糾葛。

自認為是走在了時尚的前沿,認為自己有絕世無雙的美貌。

但在旁人眼中,她卻是個被"群嘲"的對象。

在臺灣,人人都知許純美是「富婆」,但在大家的心中她也是豪門「女瘋子」。

她的悲傷、感情、緋聞,全是笑談,談到她,都覺得是個女奇葩。

情感渴望和生命欲望太過缺失,則導致了畸形的反抗,比如過度拜金和自戀。

可,在不自知中從走到黑,越來越找不到北。

她一生都過得荒誕、悽涼,像極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總而言之,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而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

她們在擇偶上很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因為在她們身上,存在這樣幾類要命的問題:

1. 自卑

既然原生家庭談得上糟糕,那就說明無論是夫妻還是子女,都會籠罩在一種混亂不堪的生活秩序中。

父母之間忙著互相打擊,或者母親是一種抑鬱的角色。

生長於這樣家庭的女孩,很難建立起真正的自信,自我評價也會很低。

擇偶的時候,不敢選好的,只敢選次的。

2. 缺乏安全感

內在能量的匱乏,讓這種對愛的確認和不信任永遠停不下來。

她們不是享受愛,而是折騰愛。

3. 不懂什麼才是愛

沒有被真正愛過的人,很難懂得經營感情的技巧,更很難把握愛的尺度。

即便有渴求 ,但也習慣性壓抑自己的需求。

又或者對方的行為早已經突破界限,可她還不懂得拒絕。

接住命運發來爛牌後,又要怎樣打好它?

貧窮是婚姻的原罪,因為窮會死死圈住女孩子的選擇半徑。

就算她聰明清醒,依然不得不向生活彎腰。

最熟悉不過的,熱播劇裡的蘇明玉、房似錦,現實中的蔡少芬、張韶涵…

而內在的匱乏和不安全感也會死死的遏制住一個女人的生命力,喪失對幸福的感受力。

苦難沒有意義,對苦難的思考才有意義。

同樣的,貧窮本身,也不值得感謝。

沒有人愛,就要先愛自己,看清現實。

接住命運發來的王炸或是爛牌,儘量打好它。

做不了「鹹魚姑娘」,要怎麼活成「後天女孩」?

1、對「專業技能」保持使命感,對「出身」客觀看待。

虹影在18歲以前,希望有一個人來救自己,把命運徹底改變。

但她後來發現,能救自己的人,只可能是自己。

她在自傳中簡單直接地說道:

「不管怎麼樣,我必須懷有夢想,就是抓住一個不可能的夢想也行。不然,我這輩子就完了。」

為了避免重複姐姐嫁給農民或是底層工人的命運,她開始寫詩、寫文章。

寫作於她,既是排解現實苦悶的方法,也是向命運反抗的武器。

第二次婚姻中,虹影寫了新小說《羅馬》。

文中露露對燕燕說的話向女性喊話:

「你的人生是男人,我的人生是我自己。」

很多人評價虹影有野心,她也接受了這個評價,「這不是個貶義詞,我覺得女人應該有野心。」

她為何能靠寫作,寫出新生活?

因為她對職業技能有使命感,而且很清醒。

而如果不夠自律和專注,則更會被命運反覆羞辱,卻毫無還手之力。

2、和原生家庭拉開距離,積極地融入更大的世界。

《風雨哈佛路》中,生活在貧民窟的莉絲,備受原生家庭摧殘的女孩。

她說:「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我沒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個世界中去。」

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從母體誕生,第二次是脫離父母的共生連結。

虹影在上世界80年代,成功逃離原生家庭。

雖然顯得這麼無力,但這起碼可以算是她對這個世界做出既暴力又溫柔的第一步抵抗。

除了距離的遠離,真正脫離原生家庭,還要從心理上主動積極地融入各種關係中。

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這會讓原生家庭的傷害和影響被不斷稀釋,乃至消失。

3、對成長和苦難保持「哲學式的耐心」。

心理學上有個「蘑菇定律」,說的是人在成長中註定經歷不同的苦難、荊棘,就像剛冒出頭的蘑菇。

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初入職場做著打雜跑腿的工作,又或者是無端的批評、委屈的背鍋……

只有蘑菇們長到足夠高,才會被人們看見。

這時它已經離開了髒汙潮溼的地面,擁有筆直的姿態了。

而人的一生中完全沒有任何創傷是幾乎不可能的。

即便是富可敵國,他也會經歷愛憎恨、離別苦。

所以對我們的成長和苦難保持一些耐心和坦然,這是一種更深更寬廣的智慧。

4、學會自我療愈,釋放過去的創傷。

女兒的到來,讓虹影與過去的生活和解了。

她理解了母親的選擇,原來母親也是如此的無奈。

她也讀懂了自己的夫妻,無法靠近的生父,他也有他的問題和困局。

反觀過去,她說「我認為原諒、寬容以及自我懺悔才是更強大的力量。」

走過了千山萬水,反而生出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少女般的天真。

虹影的釋然,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對於原始家庭,憐憫和理解比強行去愛更容易產生接納的耐心。

當我們看到自己父母也是受困於自己性格缺陷的可憐人,你尚且有自省的機會,他們卻沒有了,你或許會坦然的。

所以你一定明白,我不是在重複女人的八卦,我是在感慨生活。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寫了句大白話:悲觀也沒用。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如果你生於困苦,經歷光怪陸離、黑黑白白。

你只管馬不停蹄,一意孤行。

一個能夠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日落。

人生如酒,只有走到足夠深,你終會和這杯酒達到了融為一體的狀態。

直到最後,你發現你的力量已經足夠抵禦所有。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心有助,不孤獨——

時常收到讀者在親密關係中受傷的留言,也遇到過一些帶著「破碎的心」來找我的諮詢者。大家都時常會問:「面對感情難題時,為什麼感覺這麼難受?」

可見,親密關係雖很重要,但往往也十分傷人,尤其是對於本就原生家庭缺愛的人。

那麼,「這些痛苦究竟該如何面對?」

這個話題的回答可以寫不止一本書。

但是,是不是有一些簡要的處理原則能夠幫到我們?

我想的確是有的。

在處理親密關係中遇到的各種痛苦時,有三個非常有效的原則。

1)既投入,又抽離2)輕佔有、重存在3)每一段的親密關係,都是通往自我的徵途

這三個信念潛意識植入法不但是對諮詢者,也對我產生過很大的幫助。

私信我「信念潛意識植入法」即可領取。

相關焦點

  •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奧黛麗·赫本的不幸婚姻背後,是一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 赫本情路坎坷,一生經歷兩次失敗的婚姻,直到51歲才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愛。
  • 解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如何看待松子悲慘的命運?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原生家庭解讀:松子是如何從一個貌美如花且身材姣好的氣質美女最終淪為肥胖慵懶且精神不正常的「臭老太婆?」松子有一個經典的搞怪表情,而這個表情來源的背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松子是家裡的長女,有一個弟弟妹妹,妹妹因常年纏綿病榻,父親對她格外的照顧。
  • 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明星,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人說,原生家庭裡,藏著未來婚姻的模樣。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他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不幸、失敗、無能為力,歸咎於原生家庭。豆瓣上有個有趣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入群的已經有十幾萬人。
  • 當原生家庭的不幸強加在子女身上,你該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的幸運 是從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他們總是更陽光開朗 快樂和自信而有些人的不幸,是從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開始的,長期生活在被負面情緒包裹的極端環境裡,導致她們的成長時常伴隨著緊張 焦慮 挫敗和痛苦。最近火爆全網一個片段裡,楊紫飾演小雨,她真誠的演繹讓人潸然淚下。
  • 《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原生家庭的內幕 觸發了原生家庭與孩子教育...
    1.朱朝陽父母離異,和母親生活朱朝陽是一個學霸,總是第一名,但是他的家庭很不幸。原生家庭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他的母親周春紅(劉琳飾)和父親朱永平離婚後,也有自己的男朋友。周春紅/朱朝陽母親母親平時忙於工作,除了督促朱朝陽學習,她認為學習重要,不用在意人際關係。生活上除了給他零花錢,基本上照顧不到他。
  • 《以家人之名》凌霄賀子秋:原生家庭不幸的人,更需要自我治癒
    導讀: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原生家庭無限不滿,認為自己沒有投好胎,然而我們終究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學會自救和釋懷,或許能夠有一條更好的出路。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快要收官了,這部電視劇除了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線之外,吸引觀眾眼球的還包括兩個家庭、三個孩子的成長經歷。
  • 別再說張愛玲薄情寡義了,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只是當你歷過坎坷,歷過磨難,你定會明白,情義只能給值得給的人。張愛玲對弟弟的冷淡和無視,不過是認為弟弟不值得她深情。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的童年是滿目瘡痍,毫無溫度的,他們的父母早早離婚,他們的母親一生愛自由,從未好好愛過自己的兒女,他們的父親是舊式遺少,沉迷大煙、碌碌無能。
  • 民國時期命運最悲慘的女人蕭紅,然而一切都是她性情所致
    民國時期命運最悲慘的女人蕭紅,然而一切都是她性情所致文/貝貝小說推薦 圖/網絡民國的才女個個都是傳奇,她們的故事隨便拿出來都可以講談一整天,為什麼大家都好奇關於她們的故事,是因為民國時的她們每個人都有著特別的一面,今天我們要說的蕭紅是我認為民國時期最辛苦,最悲慘的女人
  • 原生家庭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而原生家庭的關係:一個孩子的不幸,往往都是從缺愛開始的。1:缺愛的定義是什麼?缺愛一般指缺少關愛的孩子的一種心情表現形式,著調於悽涼寂寞的非樂觀主義。
  • 1月上旬,情路坎坷,命運捉弄,3星座偏要逆風而行,掙脫束縛
    1月上旬,情路坎坷,命運捉弄,三星座偏要逆風而行,掙脫束縛。 1月上旬,情路坎坷,命運捉弄,水瓶座偏要逆風而行,掙脫束縛。 1月上旬,情路坎坷,命運捉弄,天蠍座偏要逆風而行,掙脫束縛。
  • 做印度女人真難!印度寡婦的命運說明了一切
    在印度做女人真難!為何這麼說呢?當女人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成為寡婦時,按照傳統,這些可憐的寡婦們,將必須接受三個選擇,印度寡婦的命運說明了一切!眾所周知,印度在歷史上是「男權社會」,印度女子們的女權地位很低,當一個女人失去自己的丈夫,這些毫無依託的寡婦們,將面臨被人「強姦」的命運,別驚訝,如今印度「強姦案」指數依然在全世界範圍內高居榜首。
  • 「原生家庭」傷害了我,然後呢?
    父親向幾個女兒灌輸的理念是,「正派的女人永遠都不能露出腳踝以上的任何部位」「廚房才是你待的地方」。有一次幹活兒時,她覺得實在太熱了,就捲起襯衫的長袖涼快一下,父親罵道:「這兒不是妓院。」還有什麼家庭比美國女孩塔拉生活過的這個地方更糟糕嗎?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今天我就想來跟大家聊聊"原生家庭",其實,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很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它離我們很近,一出生,我們便生活在原生家庭中;可是又陌生,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過原生家庭。
  • 國內一線導演的坎坷情路,兩段婚姻三個女人,其中倪萍讓人心疼
    國內一線導演的坎坷情路,兩段婚姻三個女人,其中倪萍讓人心疼隨著一批批電影湧入春節檔,各家電影公司和導演都將這段時間視為一年之中的黃金時段。在事業上發展的一帆風順的陳凱歌,在感情上卻顯得有些坎坷。陳凱歌的第一段婚姻是和洪晃,想必洪晃也就不用給大家多介紹了,當時和洪晃結婚之後,陳凱歌也是變成了美國戶籍,但是好景不長,之後洪晃表示兩人離婚也是經過認真考慮之後才作出的決定。
  • 3億人熱議「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開始!
    近日,話題#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上了熱搜,3億人閱讀,18萬人的討論。 趙薇導演發起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 來自一個叫小雨的女孩兒,生活在被原生家庭各種控制的高壓之下,她倍感壓抑!
  • 原生家庭的悲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原來,父母的感情早已破裂,父親「不行」,母親另尋她歡,共同組建了這個畸形的家庭。而被稱為「別人家的小孩」的他,竟然是母親與另一位男子結合的產物。 與此同時,女朋友茉莉也背叛了他,這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汪東麟的人生觀、價值觀坍塌了。
  • 中國電影皇后「周璇」悲慘命運,感情不幸的她,最後導致精神失常
    她於1935年第一部作品《風雲兒女》,被人稱為「金嗓子」。隨後發表了《馬路天使》,《漁家女》,《紅樓夢》,《憶江南》等。許多人對老電影應該很不熟悉的人,也會哼上一兩句「金嗓子」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這是電影《馬路天使》中的插曲——周璇坐在窗臺,手中摩娑著兩條麻花辮,低頭淺唱「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影評,原生家庭理論,並非偽理論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近年來,《原生家庭》相關書籍在國內得到熱銷,掀起了網友對原生家庭理論的熱烈討論。長大成人的「受害者」紛紛含淚寫出了關於自己悲慘童年的回憶,《狗十三》等影射原生家庭問題的影視作品紛至沓來。然而,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反對的聲音,秉持著「嚴謹」的批判態度痛斥「原生家庭」為偽心理學理論。他們說,同樣是惡劣的原生家庭,為什麼有人長成了樊勝美,有人卻變成了蘇明玉。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就不要怪罪父母。
  • 《男人四十要出嫁》:原生家庭給王春燕帶來的傷害
    王春燕是《男人四十要出嫁》中的女主角,溫柔善良,富有正能量,命運多舛,感情道路上也比較坎坷。沈春陽飾演王春燕再說起她的原生家庭,農村女孩,生活在一個貧困又落後的村子裡,家境貧寒,但是,我覺得她的原生家庭真是糟糕透了,從小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而且,母親是個寡婦,那麼她也是一個非常懂事還孝順的姑娘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逐漸進入到大眾的視野。我們被一個個標題黨刷屏,「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走出原生家庭」、「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等等,於是原生家庭很自然地成為了「原罪」,個人的所有不幸以及失敗都一股腦的被歸結到原生家庭上。再加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更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將原生家庭這一話題繼續升溫,就像炸彈一樣,只要一點火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