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詠白海棠》詩,隱含著她們不同的愛情觀
陳能雄/文
賈府中才女眾多,她們愛好詩詞歌賦,舉辦過多次詩會活動。第一次集體性寫詩活動,是在元妃回鄉省親之時,但這次她們是奉元妃之命所作,主要是寫歌功頌德的應制詩,並非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等到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搬入大觀園,大家組建海棠詩社,此時所吟詠的詩詞,才是真正在寫自己,或借景抒懷,或託物言志。
詩社成立之日,大家就以白海棠為題,各寫一首七律。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林黛玉先後完成詩作,各人有各人的學識修養,各首詩又各首詩的情感寄託和思想內涵。這裡我主要講一下薛寶釵和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她們是在描寫海棠花,同時也是在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一詞一句中隱含著她們不同的人生態度,以及對待感情的不同看法。先來看一下薛寶釵的詩:
【七律】詠白海棠
薛寶釵/詩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薛寶釵在詩中把白海棠的形神描摹出來,同時她以白海棠自喻,寫出自己大家閨秀的形象。薛寶釵的首句「珍重芳姿晝掩門」, 她是崇尚婦德的姑娘,珍重自己美好的芳容,愛惜自己純潔的名聲。她大白天都關著門扉,一個人在房內穿針繡花,澆花賞花。薛寶釵不會隨意外出會見青年男子,家人也不允許她這樣做。
薛寶釵是養在深閨的姑娘,足不出戶,青年男子很難看到她的芳容。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裡,賈寶玉和王熙鳳中了馬道婆的邪術,發瘋癲狂,王熙鳳拿著刀到處亂砍。文中有一句話描述薛蟠的心理:「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原來當時大觀園一片混亂,賈珍、賈蓉等男子都進來看熱鬧,薛蟠居然會怕妹妹被其他男子看到。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古代的這種思想,薛寶釵被男人看一眼又不會掉塊肉,薛蟠有必要著急嗎?由此可見,薛寶釵從小是生活在傳統婦德思想的氛圍下,她善自珍重,連白晝也關緊閨門就可以理解了。
第四句「冰雪招來露砌魂」,正是薛寶釵說自己冰清玉潔的風骨,她保持女子的操守。薛寶釵覺得女孩子做針線紡織才是本分,她小時候也和林黛玉一樣喜歡看《西廂記》、《牡丹亭》等書,但她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沉迷其中,她知道這些雜書會移人性情。薛寶釵聽說過戲書中公子小姐互贈絹帕玉佩的故事,她不會效仿這種與男子暗通款曲的做法。當薛寶釵在滴翠亭聽到小紅和墜兒的悄悄話,小說中描繪她的反應是「心中吃驚」,脂硯齋點評這個細節時言:「四字寫寶釵守身如此。」薛寶釵守身如玉,像小紅這種傳遞信物給賈芸的事,她是不敢去做的。
最能體現薛寶釵愛情觀的詩句在第三聯:「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薛寶釵是個清純玉女,她一身淡雅素潔的裝扮,不喜歡戴花擦粉,濃妝豔抹。她借用白海棠的「淡極更豔」,來表明自己的天然美。脂硯齋在點評下半句時說:「看他諷刺林寶二人著手。」薛寶釵借詩句來諷刺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二玉」互相愛戀,又互相猜疑,惹得愁緒滿懷,賈寶玉變得痴痴傻傻的,而林黛玉更是為此傷心灑淚。同時,薛寶釵此句詩也是對林黛玉的忠告,她深知林黛玉體弱多病,病根癥結主要在心上,愛的越深,傷的越深,她勸告林黛玉不要往男女之情上面想,否則會越陷越深,病情加重。
雖然薛寶釵對寶玉有好感,但她在感情上是選擇「掩門」,保持少女一貫的矜持,不會主動追求或者迎合,而是默默地等待幸福的降臨,等待長輩們的安排。薛寶釵和賈寶玉在一起時,都是聊一些正經的話題,像她坐在賈寶玉旁邊拿著針線繡鴛鴦這種事,只是她一時未留心,偶然失態。薛寶釵在感情之事上,總是從容淡定,心平氣和,也就少了一些為情所困的煩惱。
而賈寶玉對矜持端莊的薛寶釵敬重三分,不敢言語冒犯,更不敢動手動腳。相反,賈寶玉在林妹妹面前則比較放得開,當他看到薛寶釵雪白的手臂,心中羨慕,暗想這個膀子要是長在林妹妹身上,還可以摸摸,這並非是褻瀆林黛玉,而是賈寶玉從小和林妹妹耳鬢廝磨結成的親密之情。
我們再來看一下林黛玉的詩:
【七律】詠白海棠
林黛玉/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林黛玉是最後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詩作後提筆寫詩的,這或許是她故意與薛寶釵唱反調,又或者這本來就是她內心的真實情感。關鍵還是看首句,薛寶釵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把大門關嚴實,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簾半掩門」,她把窗簾捲起一半,把門開掉一半。林黛玉對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嚮往的,對美好的愛情還是滿懷憧憬的,況且這個想叩開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愛的賈寶玉,這個更符合少女的真實性情。
林黛玉比之薛寶釵,她與賈寶玉的關係更加親密深厚,兩人青梅竹馬,情同兄妹。薛寶釵也認為:「寶玉和黛玉是從小一處長大的,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無忌,喜怒無常。」林黛玉和賈寶玉長大後,這份純潔的兄妹之情逐漸上升為朦朧的男女之情,她們之間除了敏感的感情話題外,其他事可以暢所欲言,無所顧忌。
賈寶玉一時間還沒有收斂小時候的行為,看到林妹妹哭了,就親自為她擦拭眼淚,見她衣服穿得單薄,就會關心地摸摸她的身子,擔心她著涼。林黛玉已知道男女有別,怕招來閒言碎語,見賈寶玉還是這麼隨便,就會故作生氣地阻止他動手動腳。賈寶玉只能以《西廂記》的戲詞來試探林妹妹,林黛玉又羞又惱,她不能確定賈寶玉是真情實意,還是一時戲言,拿她消遣,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世俗禮法不允許青年男女私定終身。她只能把愛意藏在心中,發乎情,止乎禮,與賈寶玉保持著合理的距離。
能體現林黛玉「半卷湘簾半掩門」的心思的,是「瀟湘館春困發幽情」那一回。賈寶玉生病的那一個月裡,林黛玉在瀟湘館閒得無聊,心中想著寶玉,偶然說了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感嘆。這話不意間被站在窗外的賈寶玉聽到,他笑著走進去,滿面羞容的林黛玉趕忙掩袖裝睡。而婆子們以為林黛玉還在睡夢中,叫賈寶玉等下再過來。林黛玉想和賈寶玉說說話,怕他就此離去,就翻身坐起來與賈寶玉聊天。賈寶玉故伎重演,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的戲詞試探林妹妹。林黛玉仍然生氣,當襲人進來叫賈寶玉去見老爺,她又坐立不安地替寶玉擔心了一整天,少女「半卷半掩」的複雜心理在這裡得到了充分體現。
後來,賈寶玉派晴雯送了三塊舊手帕給林黛玉,林黛玉猜出了其中的深意,她又喜又怕,喜的是手帕代表著寶哥哥的濃濃愛意,怕的是私相傳遞手帕是不被當時的禮法所容許的。林黛玉內心纏綿不已,在手帕上題寫了三首感人至深的絕句,也代表她默許了這份感情。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詩中也有借海棠花來表明自己清新高潔的品質,她有梨花的三分潔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閨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無限心事難以訴說。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門,那打開的半扇門代表著她想追求愛情,那關閉的半扇門就是世俗禮法的條條框框,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裡,她上無父母做主,下無媒人牽線,一個女孩子家怎好說出心中的愛呢!
其實,林黛玉的這首詩可以結合賈寶玉的那首《詠白海棠》來看,賈寶玉的首句是「秋容淺淡映重門」,一個「映重門」代表著他想叩問門內的女孩。他的第二聯「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上半句代表貌比楊妃的薛寶釵,下半句代表有西施之美的林黛玉,說明賈寶玉對門內的薛寶釵和林黛玉都感興趣。但他心中更愛林黛玉,這個從他的第三聯可以看出,「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這個「曉風」和「愁千點」就代表著賈寶玉的綿綿愛意,而「宿雨」就是那個為愛涕淚的林妹妹。脂硯齋在點評這一句詩時,認為賈寶玉本來可以把詩句寫得更加優美,只是他一心記掛著林黛玉,老是往這方面想,詩意才會受限制。賈寶玉心中的愛也難以說出,他在最後一句裡發出了愛的召喚:「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他希望那個「獨倚畫欄」的林黛玉能讀懂他的心思。
而我們再看林黛玉《詠白海棠》詩的最後一句,明顯帶有回應賈寶玉召喚的意思,「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林黛玉的「倦倚西風」四字呼應了賈寶玉「獨倚畫欄」四字,只是她對這份愛羞於啟齒。
薛寶釵和林黛玉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她們有著不同的愛情觀。面對賈寶玉的「映重門」,她們兩人選擇的不同的方式,一個是選擇「掩門」,這個也並非是她永遠關閉愛情的大門,只是時機未到;另一個則是「半掩門」,說明林黛玉比薛寶釵更愛賈寶玉,但她始終保持著純潔無暇的品行,沒有逾越過禮法允許的距離。
寶黛愛情也妙在一個「半卷半掩」,倘若《紅樓夢》的愛情都是寫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前都是「掩門」,那麼這個愛情故事就變得索然無味。寶黛的愛情有迎有拒,有開有合,兩人又沒做出越矩之事來,合理的距離產生了不一樣的美感。他們幾經波折,纏綿悱惻,故事悽美動人,感人至深,使讀者感其愛情之美,感其情感之真,更為他們沒有走到一起感到些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