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作者回憶了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
七歲時開始讀《三國演義》,相較於《蕩寇志》來說更愛讀《水滸傳》;十二三歲時看《紅樓夢》,然而到了中年才嘗到讀書中的真正滋味;從日本訪問回來後,讀了大量的書,並學會了如何挑選書。
作者認為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感人的書是好書。具體地說就是古典小說要精彩而不煩瑣,引人入勝而非索然無味;現代文藝作品要充滿質樸淺顯的真情實感。
2、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談談你對「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句話的體會。
我在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仿佛我就是書中的人物,讀完一本書,就像爬山時往前多進了一步,我會感到非常快樂。所以我對冰心的這句話深有體會,因為她在讀書時也會融入自己的感情,讀《三國演義》時會哭讀《水滸傳》時十分欣賞裡面有個性的人物讀《紅樓夢》時嘗到了一個家庭興亡盛衰的滋味。
3、你是否贊同作者的這種讀書方法?和同學討論,說明理由。
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起來,居然越看越明白。雖然字音讀的都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只學過那個字的一半。
(這是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可以贊同,也可以不贊同,但又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贊同。讀書時有一個由淺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讀懂的過程,儘管讀的過程中有些生詞不會讀,但這並不影響對整本書的理解,這樣,可以儘早地接觸更多的書籍,提高閱讀速度,積累閱讀量。
不贊同。不認識的字,我們可以查字典,在閱讀的時候,應儘量提高閱讀質量,只有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把書讀精、讀透,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質量。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