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聖境 | 五臺山黛螺頂

2021-03-05 五臺山功德泉

黛螺頂最早叫青峰,因遍山青松,滿目蒼翠而得名。它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寺院建在山頂上,佔地面積有將近三千平方米,山門前有一座牌樓一對石獅,風景雅致,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如果要登黛螺頂,有一條路是必經的,那就是大智路。

黛螺一詞,在五臺山有人傳說是清朝康熙皇帝改的。康熙皇帝禮五臺山,納民女梅枝為妃,宿黛螺頂寺廟,也是康熙一時高興,請用螺黛為梅子畫眉(螺黛是古時畫眉用的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梅枝為紀念此事,請旨將山名改為螺黛,康熙皇帝把這個兩個字的次序顛倒了一下,遂定為黛螺頂。

大智路是由善財洞至黛螺頂的一條石階路,該路全長五百多米,共有1080級臺階,全部由五臺山青石鋪成,大智路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到五臺山黛螺頂朝拜遊覽的佛教徒和遊客,也為五臺山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黛螺頂臺頂氣候異常惡劣,一年十二個月中,八個月的時間都是降雪,兩百多天都是積冰期,故而是夏季最好的避暑地。乾隆皇帝來山拜佛,曾多次被風雨所阻,於是就給當時的主持和尚出了一道難題,下次來山拜佛,希望有個不用登臨山頂就能朝拜五方文殊的方法,主持和尚無奈只能答應。

後來,寺院的一位小和尚,因為偷吃供品被抓住,青雲和尚並沒有按照既有的清規戒律懲罰小和尚,而是讓他想出不用登山頂就能朝拜五方的神明的方法。沒想到這個小和尚在第三天,就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將東、西、南、北、中的五方文殊合供於正殿,由於殿內共有五方文殊,故此殿稱五方文殊殿。

殿內文殊,從南到背的順序是:東臺聰明文殊,北臺無垢文殊,中臺孺童文殊,南臺智慧文殊,西臺獅子吼文殊,登黛螺頂等於登五個臺頂,進五方文殊殿朝拜等於朝拜五個臺頂的五方文殊,從此以後,所有佛教信徒和來山遊客朝拜時,可以代替朝五個臺頂,省去許多的路程,稱之為「小朝臺」。俗有「不登黛螺頂,不算臺山客」之說。

要至黛螺頂,若不坐觀光纜車,必順大智路攀登。登上這條如天梯般陡立奇峭的大智路,有煩惱頓消之感。登臨之間,鳥瞰四周,浩浩然若憑虛御風。穿過寫有「大螺頂」的木牌樓,可見山門外西南角有一漢白玉望景亭翩然立於眼前,玲瓏剔透,招人喜悅。站於亭內。放眼望去,遠處臺頂隱約可見。若是冬日,四周山峰盡皆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若是夏日,千山皆綠,排青滴翠;流水沉碧,風光如畫。星羅棋布的寺廟坐落於萬綠叢中,若隱若現,幾多玄妙,幾多神秘。站於望景亭內,空氣清純,香風甜潤,神清氣爽,令多少遊人流連忘返。

相關焦點

  • 五臺山寺廟名稱由來之黛螺頂
    黛螺頂原本是臺懷鎮東面一座小山峰的名稱,寺廟建在山頂,人們便將寺廟也稱作黛螺頂了。黛螺頂最早叫青峰,因遍山青松,滿目蒼翠而得名。
  • 爬1080級臺階,登五臺山黛螺頂,感受超凡脫俗的時空
    圖文/劉新田【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黛螺頂,五臺山臺懷鎮東側一個不大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山下仰望,130層樓的高度也足夠高聳。據說空中俯瞰,黛螺頂山形似螺,樹木茂盛,青綠如黛。上周六到此,正趕上小雨淅瀝,山色愈發蒼翠欲滴。
  • 2017年農曆六月初六五臺山黛螺頂寺舉行曬經法會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曬經法會黛螺頂寺每年夏安居期間念誦《大方廣佛華嚴經》,古大德說:『能聽聞《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七個字,都不知道前世種了多少善根,何況自己能有機會去讀誦、受持,發大心去書寫、弘傳。』現在流行的四個字『不忘初心』,就是從《大方廣佛華嚴經》而來。所謂初心不退成佛有餘。三藏十二部經典更有無量無邊的法門,這都是明心見性的法寶,這都是利人濟世的見證。
  • 五臺山香火最旺的是哪座寺廟?答案出乎意料,不是小朝臺的黛螺頂
    五臺山山上山下大小寺廟超過上百座,較大的就有十幾座,那麼,哪一座人氣最高呢?我們先從山下說起,被梁思成稱作「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曾出現在敦煌壁畫的《大五臺山圖》中,寺內的東大殿是中國現存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中最大的一座,但這座光環籠罩下的寺廟因地處偏僻,並沒有太多遊客到訪。
  • 朝過五臺山佛母洞,再不失掉人身!
    五臺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圍著黛螺頂繞清涼。當你業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見一萬菩薩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繞清涼,雖有業障但應當作如是想。 我是八二年上五臺山,八三年上五臺山,跟現在的五臺山完全又變了。一切事物相隨時變化,一切相由心生,心生種種法生。我來的時候臺懷鎮沒有。
  • 【1999元飛躍五大山】山西五臺山、廣化寺、塔院寺、佛母洞、黛螺頂、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大同古城牆雙飛六天
    、廣化寺、塔院寺、佛母洞、黛螺頂、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大同古城牆雙飛六天1999元/人必消套餐680元/人:周六日景點首道門票+平遙古城《晉商鄉音》+五臺山《佛國素齋》+大同《銅火鍋》+夜遊網紅寺廟廣化寺+夜遊大同古城牆+綜合服務費(包含車費,用餐,門票,酒店)10月14/16日出團
  • 五臺山:憑什麼成為「清涼世界」?
    攝影/陳彥-風物君語-比空調+西瓜還清涼的,恐怕只有清涼油山了要問中國哪裡最清涼,山西五臺山肯定是許多人腦中最快閃過的地名之一。▲ 五臺山北臺。攝影/王牧民間故事裡,五臺山絕對是主人公出家的首選之地:《水滸傳》的魯智深,《楊家將》的楊五郎,清代更是傳說順治皇帝出家五臺。三千煩惱絲,一朝出家,頭頂清涼,心裡清涼。
  • 清涼勝境·五臺山——圓照寺
    拍手呵呵,不知幾世修得住清涼;稽首文殊,不知幾時心地得清涼
  • 聖境資訊 | 2019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2019年7月31日,由五臺山佛教協會主辦的「2019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臺山棲賢閣迎賓館隆重開幕。來自五臺山各寺院推薦的23名法師,以佛教三藏教典為根本,立足十六部漢傳佛教最基本、最流行的經典,圍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五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作精彩講經。
  • 升級一晚入住當地五星酒店 五臺山/廣化寺/塔院寺/佛母洞/黛螺頂/雲岡石窟/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夜遊古城牆雙飛六天
    參觀五臺山最大的黃教寺廟,清帝之行宮---【菩薩頂】(有小布達拉宮之稱);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傳白馬寺建成以後,兩位天竺高僧邇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臺山,建起了這座寺院,取名大孚靈鷺寺,世稱"中國第二古寺",它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
  • 國家5A級景區(二十三)——山西忻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
    五臺山並非一座山,而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面積達2837平方公裡,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鏽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疊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漢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諧共享。
  • 華北屋脊五臺山又稱清涼山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為五臺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沒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葉鬥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地區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美稱。五臺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化身,又稱五方文殊。五臺山朝聖朝拜臺懷鎮黛螺頂的五方文殊為小朝臺,登五個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臺。
  • 自駕遊《五臺山》經歷分享給大家做參考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有宗教活動場所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金閣寺、萬佛閣、碧山寺等。
  • 千裡送清涼,善心傳五臺——五臺山清涼菩提公益團建
    連風都充滿了虔誠為了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愉悅身心,卸去滿身疲憊,走近莊嚴肅穆的五臺山,感受這裡的晨鐘暮鼓。2020年11月27日,五臺山清涼菩提有限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參加「千裡送清涼,善心傳五臺」公益團建活動,讓每位員工能夠走出辦公室,傳遞愛心,釋放工作壓力,使員工能夠養精蓄銳,提高團隊整體的公益心和凝聚力。早上5:30,清晨的陽光還未溫暖大地,一箱箱的「清涼菩提水」已經被搬運到車上,清涼菩提部分員工代表都已整裝待發。
  • 五臺山的幾個神異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
    這次就從五臺山的清涼石講起。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夏天到山頂,晚上睡覺都要開暖氣,可以想像五臺山整個的氣候。進入五臺山,就感受到了清涼的氣息。據說,以前的五臺山是很熱的,後來文殊菩薩就到龍宮裡去借一塊石頭,叫做歇龍石,很清涼,也叫做清涼石。東海龍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練兵回來,就在歇龍石上休息。
  • 梁思成、林徽因和五臺山佛光寺的美麗的邂逅
    臺頂有靈應寺,內供奉無垢文殊菩薩。菩薩頂寺廟整體金碧輝煌,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文殊菩薩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筆「五臺聖境」四字。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
  • 五臺山大朝臺的人生感悟之一場500年的修行
    朝臺路線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五臺山大朝臺先說一下五臺山,五臺山由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大主峰環抱而成,因此而得「五臺」之名,《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 五臺山~菩薩頂
    菩薩頂又名真容寺,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黃廟之首。菩薩頂位臺懷鎮中心的靈鷲峰頂,在顯通寺的上方。
  • 朝拜通知:5月13日朝拜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智慧道場
    五爺廟門口五臺山香火最旺許願最靈的廟——五爺廟五爺廟裡殿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五臺山五頂文殊菩薩的化身,因而,這裡是整個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五臺山十大黃廟之首——菩薩頂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的靈鷲峰上,是五臺山十座黃廟(喇嘛廟)中的首廟。
  •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五臺山朝臺,因為那裡有文殊菩薩
    深入山林,穿過古道,走進寺廟在氤氳的香爐面前,虔誠膜拜在幽淡的檀香味中,尋覓清淨在縹緲的木魚聲中,擱淺紛擾眼前千姿百態的佛像莊重,慈祥,寧靜來到五臺山在悠長的晨鐘暮鼓聲中讓你的靈魂安寧下來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