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郵票是一種郵資憑證,是帶有面值的一種紙質印刷品,但其實,還有一種免費郵票鮮有人知。
無面值郵票指票面上沒有面值的郵票,包括免費郵票、單位郵票和代字郵票等,常印有表明其用途的郵件名稱或字母代號,具有郵資效用。這種郵票一般是作為免收郵資或郵資已付、總付的憑證,或為適應郵資的變化及其它特殊原因的需要而專門發行的。
早在1901-1903年,哥倫比亞的巴貝多就發行過沒有特定面值的臨時郵票,它的面值是在出售時用鋼筆填上去的。美國自1962年以來,每年都要發行一套聖誕節郵票,供人們郵寄聖誕節信函使用。這種郵票發行量很大,一套郵票要印製數十億套以上,因此,必須提早付印。1975年,由於通貨膨脹,美國郵政部門擬將國內平信郵資由10美分提高到13美分。但遲至當年的十月份,國會還沒有批准。可是聖誕節在即,美國郵政局急中生智——發行無面值郵票,到時候按調整後的郵資出售。於是,美國郵政史上的第一套無面值郵票就這樣發行了。
中華郵政早在1941年也發行過「國內掛號」和「國內快遞」兩種無面值單位票。到1949年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國民黨統治區的通貨膨脹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物價一日三漲,郵資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況。起初還可以用不斷加蓋的辦法來應付。後來連加蓋也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只好再度發行無面值郵票,每天、甚至每小時隨著物價的上漲而臨時定值出售。
無面值郵票一般於一國政治、經濟動蕩不安時期發行,既為了降低印製成本,也能應對國家或地區在嚴重通貨膨脹期間的社會環境。相對有面值的郵票,無面值郵票更加稀少,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網際網路+集藏」聯合打造撮合型第三方電子交易中間平臺——委託買賣。為郵政同仁、郵商及文創企業夥伴、大需求散戶,提供專業撮合交易服務,用戶可以在這個版塊下發布委託買和委託賣的信息需求,通過平臺的撮合交易服務、商品鑑別服務,託收貨款等服務,做到全面、專業、便捷、省時,最終實現交易雙方的產品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