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面值」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郵資全額。世界各國大多以表示郵票面值的阿拉伯數字和本國貨幣單位組成郵票面值。
郵票本身具有紙質、水印、背膠、齒孔、刷色等要素,它們對於了解郵票的歷史、鑑別郵票的真偽,具有重要價值。
紙質
郵票除極少數外,絕大部分都是紙質品。印製郵票的用紙有條紋紙、粉面紙、道林紙等等,現在通常採用道林紙。
水印
水印是紙張裡面可以辨認的記號,是在造紙過程中由水印輥壓印而成的。水印的作用在於識別郵票的偽造。水印多存在於早期郵票上,現代郵票因為印刷精美,難於偽造,所以絕大部分不再帶有水印。
背膠
為了便於人們貼用,郵票背面刷有膠質。郵票對背膠質量的要求很高,乾燥時不會粘貼,一旦遇水。則能牢牢貼在郵件上。
三部分,一是票面圖案,二是票邊齒孔,三是票背背膠.
」郵票面值「一般有0.1元0.2元0.5元0.6元0.8元1.2元1.5元2.0元2.8元3.0元。
高面值有6元8元,我國郵政於1997年7月1日發行的《香港回歸祖國》金箔小型張面值為50元。面值在各個時期是不同的。
世界各國大多以表示郵票面值的阿拉伯數字和本國貨幣單位組成郵票面值。
如美國普通信函郵資為22美分,郵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數字22和C分組成。中國人民郵政普通信函郵資為8分,郵票面值由阿拉伯數字8和分組成。也有一些國家發行無面值郵票,如軍用郵票、公事郵票等。我國1938年晉察冀邊區發行的抗戰軍人紀念郵票和1943年淮南區發行的「平」、「機」、「快」及「稿」字郵票都屬於無面值免資郵票。美國自1978年至1985年間陸續發行一組無面值郵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樣,分別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這是因為美國郵政部門要市調整信函郵資,但在印製郵票時,新的信函郵資未最後確定,不能往郵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郵資確定後再印,郵票又無法供應。因此,才發行這種無面值的代字郵票。研究郵票面值可以了解一個國家幣值變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