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逆行」擴儲 大華月內百億拿地裡的規模機會

2020-12-26 騰訊網

觀點地產網為了來年的發展,開發商們往往會在年末囤下充足的糧草。然而,隨著8月底「三道紅線」的出臺,眾房企不得不減少開支,儲糧的計劃也有所調整。

觀點指數監測的結果就顯示,11月份全國100個重點城市總成交土地數量環比減少382宗,總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環比減少28.8%;成交總價環比減少3.1%。

但世事無絕對。面對「三道紅線」的壓力,上海老牌房企大華集團卻在近一個月逆勢拿地逾百億,新增土地面積超51萬平方米。

尤其是在12月18日的土拍中,其一口氣連奪上海、南京、徐州的三宗地塊,耗資近70億元,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月內拿地逾百億

與去年頻頻拿地,成為上海拿地面積和拿地金額雙料冠軍的做法不同。2020年直到年底,大華才終於回歸到上海土拍大軍的隊伍中。

但從大華前兩次參拍經歷來看,其拿地之路似乎走得也並不順暢。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10月30日,在楊浦區定海社區D1-5地塊(定海路街道152街坊)的爭奪中,大華雖有參拍,但最終卻由融創&上海城建聯合體以21.46億元摘地。

而後,12月15日,崇明區長興島罕見出讓宅地,大華則再次失之交臂,最終金茂以總價13.55億元摘地,溢價率28.08%。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12月18日,上海普陀區出讓石泉社區W060402單元B4-1地塊。大華展現出極強的決心,經過102輪競價,力壓中駿、中建、金茂三家上市公司,以30.6億元奪得上述地塊,溢價率達17.56%,成交樓面價為47434元/平方米。

根據出讓公告顯示,該地塊土地用途為商住用地,出讓面積25599.4平方米,容積率2.52,建築面積64510.41平方米,地塊起價26.03億元,樓面起價40350元/平方米。地上建築限高80米,住宅套數下限370套。

而當天另一場土拍中,大華再以5.87億元競得江蘇徐州的一宗宅地,樓面價5034元/平方米,溢價率34%。

更幸運的是,當日南京土拍搖號結果公布,大華成功以33.4億元競得NO.2020G103號地塊,樓面價8905元/平方米,溢價率20.14%。

資料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內,大華累計在公開市場內摘得5宗地塊,分別位於南通、武漢、上海、南京、徐州,耗資約106億元,收穫總土地面積51.33萬平方米。

對此,上海中原地產資深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大華集團敢於在年末大手筆拿地和其項目熱銷,資金回籠快,資金鍊較為寬鬆有著一定的關係。他進一步提出,大華最大的優勢就是產品低定價,例如其大場鎮板塊的項目,位於上海中外環之間,但銷售均價卻只有5.8萬/平方米。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三道紅線」的出臺,對於房企來說,是壓力亦是機遇。一方面約束「踩線」的企業減少開支,另一方面也利好於像大華這樣「紅線之外」的房企逆勢抄底。

紅線之外與800億目標

雖然大華並不是上市公司,數據尚不透明,但是透過債券募集說明書,依然能一窺其公司內部財務狀況。

根據其發布的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20上半年,大華集團總收入107.6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5%,毛利率達到65.61%,其中房地產銷售貢獻103.31億元,佔比超過95%。

1-6月份,大華國內籤約銷售面積為59.25萬平方米,籤約銷售金額為116.74億元;國內新開工項目面積達到262.60萬平方米,在建項目面積為915.7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為38.80萬平方米。此外,澳洲區域實現籤約面積12.04萬平方米,籤約金額折合人民幣8.45億元。

至於「三道紅線」方面,2017年-2019年末及2020年6月末,大華集團資產負債率為 68.55%、70.29%、74.84%和73.67%;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6.96%、45.30%、46.40%、45.41%,長期低於警戒線70%。

截止2020年6月30日,大華集團有息負債為460.48億元,貨幣資金餘額為139.66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57.29億元,淨負債率為85.64%,低於「淨負債率大於100%」的監管紅線。

與此同時,大華集團的短期借款帳面餘額3.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5.62億元,以139.66億元貨幣資金餘額計算,其現金短債比約3.6,遠高於行業平均值。這也意味著,截至2020年6月底,大華踩在「三道紅線」之外,位於綠色檔,可以拿到新增貸款15%的最高限額。

或許正是健康的財務狀況,給了大華大手擴儲的底氣。

這家成立於1988年的上海房企,早在2009年,便已邁進房地產「百億俱樂部」的行列,但此後多年其發展規模並未增大。直到近年來,才展露對於規模的渴求,提出「提高去化,做大規模」。

根據觀點指數發布的《2019中國房地產銷售金額TOP100》顯示,大華集團位列榜單的82位,全年銷售金額347.6億元。

根據大華集團披露,公司未來三年力保上海本地市場,加大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區域的投資,繼續深耕人口淨流入的中西部二線城市,做大規模,力爭三年內實現800億的銷售目標。

截至2020年6月30日,大華集團土地儲備面積達419.20萬平方米,土儲可售貨值 684.28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土地佔比83.26%,三線城市土地儲備佔比16.74%。

相關焦點

  • 弘陽地產大範圍激進擴儲,或棄利潤為千億規模「讓路」?
    而在弘陽地產執行總裁張良看來,這可能是其最後「彎道超車」的機會。與很多老牌房企一樣,弘陽地產有著2020年躋身千億的目標,然而,並不算「殷實」的家底,卻註定了其勢必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犧牲」。激進拿地,儲備千億之戰8月12日,長三角兩座相距百餘公裡的城市,相繼傳來了弘陽地產拿地的消息。
  • 2020年西安房地產企業銷售拿地排行榜
    對於耕耘在西安的各大房企,面對年終總結,2020年將交上怎樣的一份成績單?拿地表現▌拿地規模:拿地態度趨於理性,樓面均價小幅增長圖:2020年西安TOP10房企拿地規劃建築面積情況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中指地主TOP10企業拿地金額總量略有回升,拿地均價有所上漲。2020年,TOP10企業拿地規劃建築面積為1114.58萬平方米,佔西安全市房地產開發用地的28.8%。
  • 加速拿地 新希望地產規模大擴張
    截至2018 年年末,新希望地產擁有控股子公司 79 家,而2016年、2017年新希望地產的子公司數量僅為39家、61家。通過新設或者收購其他公司股權的方式,新希望地產將獲取更多的項目資源。百億奪地在失去了上一輪黃金周期之後,新希望地產正迎頭趕上,充足的土地儲備是規模增長的重要基礎,新希望在土地市場上態度也從低調轉換為積極。
  • 衝刺千億未果,頻拿地王,中駿集團背後的推手是什麼?
    中駿集團的老闆黃朝陽原籍福建泉州南安,最早做機械和電器起家,2007年正式做房地產,當年拿下泉州地王。2015年,中駿集團的合同銷售尚在百億徘徊,2017年,中駿集團提出「千億級規模」戰略目標,中駿集團由此走上快車道,2019年銷售合同達到805億,近幾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50%。
  • 中海地產多渠道全力擴儲 加速「搶籌」衝擊千億拿地目標
    接二連三的動作不禁讓人聯想到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多個場合中提及的「多拿地、拿好地」。顏建國在年初業績會上表示,中海2020年拿地權益預算為1400億元,相比去年增長23%。而同時,顏建國給中海的另一個任務是保持30%毛利率。
  • 百億古井貢酒擬投89億擴產 是豪賭還是勢在必行?
    來源:中國經營報百億古井貢酒擬投89億擴產 是豪賭還是勢在必行?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白酒行業不應一味追求做大規模。」古井貢酒(000596.SZ)董事長梁金輝曾公開表示。但當下的古井貢酒顯然已經改變了發展思路,選擇擴充產能。
  • 擴產、擴產、還是擴產!2020年矽片、電池、組件總擴產規模超938GW
    2020年宣布單體擴產規模最大的矽片企業是高景太陽能,擬斥資170億元投建50GW矽片,鎖定210MM等大尺寸,首期項目計將在2021年內完成投產,二期、三期項目於2022、2023年陸續投產。新玩家出手投資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引發市場關注。今年,在矽片端擴產累計規模最大的企業是晶澳,累計擴產規模達到101.6GW以上;隆基緊隨其後,累計擴產規模為70GW。
  • 花樣年、合生、方圓,大灣區利好下如何規模突圍?
    一方面,其旗下彩生活於2014年上市後藉助資本市場的東風加快擴張步伐,物業版圖進一步擴大,在行業內保持領軍地位;另一方面,花樣年加碼房地產業務,積極拓展拿地規模,以社區為基礎推行「輕重並舉,產融結合」的雙引擎發展模式。
  • 「紅色房企」正商實業一邊折價配股融資一邊補土擴規模
    自2019年來正商實業的毛利率呈現一路下滑態勢,今年中報顯示毛利率為27.25%較上年同期下滑18.11個百分點,不盡如此,債務方面也讓正商實業承壓,隨著規模擴大土儲消耗也呈上升趨勢,土儲面臨減倉尷尬。
  • 合生創展激進轉型:A面巨額拿地、B面炒股賺快錢
    由於走高速擴張路線,合生創展債務在短期內不斷飆升,高負債下短期償債壓力巨大。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這一業務是僅次於主業房地產的第二大收益業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合生主業房地產收入54.8億港元,股權投資達到28.36億港元,為合生創展整體收入同比上升48.7%、毛利率由2019年末52%提升至67%貢獻主要力量。
  • 話企丨逆市拿地背後,電建地產打的什麼算盤?
    「三道紅線」大背景下,不少房企開始放緩拿地速度。受此影響,2020年10月、11月,土地市場連續降溫。不過,持續降溫的土地市場中卻也有房企逆勢拿地。11月中旬以來,電建地產在土地市場頻頻亮相。短短一個月時間,電建地產接連拿下武漢、雄安、深圳等地塊,拿地金額近200億元。
  • 央行:縮表的降準和擴表的再貸款相互抵消,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
    由於基礎貨幣主要由現金、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構成,是中央銀行負債的主體和貨幣政策實施結果的反映,數值上接近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因此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動容易被視同為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但事實上,廣義貨幣M2增長與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礎貨幣之間並無固定關聯。
  • 2020年上半年地產大盤點:拿地規模不輸去年
    上半年拿地規模同比基本持平不輸去年根據中指院的數據來看,2020年1-6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5169.8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基本持平。TOP100門檻值升至40億元,環比增長21.2%。看來,土地市場的熱度並沒有嚴重受到疫情影響,熱度不輸去年。
  • 專題|榮盛、藍光,房企規模突圍戰的不同邏輯
    2002年起,榮盛逐步在滄州、南京、蚌埠等地設立分公司,開始了沿「京滬走廊」由點到線的戰略布局。2007年,榮盛成功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榮盛銷售額首進「百億俱樂部」,同時進駐秦皇島、呼和浩特、成都、唐山、常州等城市,布局全國9省20城。2015年開始,榮盛由傳統房地產開發逐步戰略轉型,打造「大地產」、「大金融」、「大健康」以及新型產業全面發展的「3+X」戰略布局。
  • 合生創展激進轉型 A面巨額拿地 B面炒股賺快錢
    雖然合生創展起步早,卻未發展成「宇宙房企」,後來的數十年間,合生創展也在房地產行業裡逐漸沉淪,甚至成為不入流的「小開發商」。合生創展目前的銷售額也僅只有200多億。昔日的「地產航母」如今愈發地「不務正業」。
  • 喔趣CEO儲峰:中國的藍領用工規模將在五年內達到美國水平
    中國的藍領人群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以上海為例,服務業藍領的規模大概有800萬人。以考勤排班起家的喔趣,在為他們提供服務前,花了一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抓手」藍領人群中的意見領袖群體——微領隊,抓住藍領人群的老鄉效應和信任經濟特性,以S2B2C的大供應商服務模式,將微領隊發展成「合伙人」,召集過來的藍領人群可直接通過「大聖搶班」APP選擇合適的工作。
  • 「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 年內百億級基金增至40隻
    剛剛宣布,「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  繼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之後,「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12月4日,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旗下華夏鼎清債券基金成立,首募規模達106.4億元,這一規模在今年新成立的二級債基中排名第一,也是今年第6隻發行規模超百億的「固收+」基金。
  • 2020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
    當月要點:1. 1-11月拿地同比增長13.8%,11月拿地規模再減少2. 投資力度同比增強,第二陣營企業追規模擴土儲3. 合作招拍掛權益佔比提升,持續關注收併購市場4.重倉二線,加大長江中遊布局011-11月拿地同比增長13.8%11月拿地規模再減少2020年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28493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3.8%
  • 眾安集團加速拿地:土儲過度集中浙江 旗下項目違規代收契稅
    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記者 魏國旭)近日,一宗土拍在江蘇無錫落槌,眾安集團有限公司以總價3.18億元競得澄地2020-C-30號地塊,折合樓面價6642元/平方米,溢價率0.63%。據不完全統計,這也是眾安集團今年下半年公開拍得的第四宗土地,此前眾安集團還分別在浙江義烏、南京高淳、武漢拿地,其中義烏地塊創當地近年土拍樓面價新高。浙江土儲佔比近3/4,上半年利潤遭腰斬下半年的土拍僅僅是眾安集團今年大幅擴充土儲的一個縮影。
  • 規模、利潤、負債 陽光城的不可能三角
    03   大而不強背後的困境  在一年前的中期業績交流會上,陽光城執行董事長朱榮斌曾表示:公司「有點大了」,但還不夠強。從剛發布的半年報來看,陽光城還沒有擺脫這種大而不強的狀態。對於陽光城而言,目前最深層的問題,還是如何解決規模、利潤與負債之間的衝突,實現三者的長期平衡。陽光城規模尚可,利潤和負債指標均不夠理想,而改善其中一個,勢必要牽動另外兩個。陽光城目前似乎被架在三者之中難以動彈。  陽光城2019年末的土儲約為4101萬平米,按照當年1917萬平的銷售面積來算,僅可供2~3年開發,而開發商始終要保留一定的土儲規模,因此今年陽光城的拿地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