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地產大盤點:拿地規模不輸去年

2021-01-19 每日財報網

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規模房企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何洛

2020年過半,地產行業的年中「成績單」也火熱出爐。疫情影響之下,上半年地產行業情況如何?隨《每日財報》來一探究竟。

2020年上半年房企銷售榜單排名大賞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根據中指院的報告分析,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512.1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銷售額破千億房企13家,較去年同期(12家)增加1家;百億房企107家,較去年同期(121)減少14家。TOP3的房企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額分別為3723.0億元、3487.9億元以及3180.0億元,前三甲差距在逐漸縮小。

看完前三,再來看TOP10,相較於此前的排行榜,2020年上半年前十可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進步「選手」,保利發展作為地產央企第一梯隊種子選手,被融創超越了很長時間,這次又回到了第四的位置;中國金茂飆升6位,首進TOP10, 直接從第14位飆升到了第8位;5月排在11位和金地和12位的綠城,重回前十。

再來看成績退步的「選手」,新城控股下滑比較明顯,2019年位列8強,今年5月位列第13位,上半年滑到第16位;5月排在第8位的龍湖、第9位的世茂和第10位的華潤,這次被擠出了TOP10,龍湖位列第11,世茂掉到第13,華潤位居第12。

總的來看,因疫情影響,TOP100上半年門檻值下滑至112.2億元。其中,TOP10房企門檻值為1106億元,較上年增長5.16%,頭部房企競爭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為482億元、315億元、11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11.85%、10.81%、15.06%。

另外,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60.9%的銷售業績來源於二線城市,19.2%來自於一線城市,合計佔比80.1%,較去年增長3.1個百分點,其中一線城市貢獻率增長明顯。

業績目標完成率過半的房企寥寥無幾

從業績目標來看,上半年業績完成率比較低。2020年上半年,28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1.1%,較去年下降6.5個百分點;超過40%的有14家企業,其銷售目標完成率均值為45.6%,其中佳兆業、恆大、金茂3家企業銷售目標完成率超50%。而去年同期銷售目標完成率在五成以上的企業數量則多達18家,從這方面也能夠看出今年市場環境的嚴峻。

包括中國恆大、中海地產、龍湖集團、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中國金茂、正榮地產、雅居樂、佳兆業集團、龍光地產、中駿集團、越秀地產、弘陽地產、寶龍地產在內的14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在40%~50%之間。

目標完成率在30%~40%之間的企業有14家,分別是:世茂集團、新城控股、綠城中國、金科集團、旭輝集團、富力集團、奧園集團、遠洋集團、合景泰富集團、時代中國、花樣年、首創置業、建業地產等。

同時,目標完成率低於「平均分」的掉隊房企也有不少,如遠洋集團上半年目標完成率僅32.2%、旭輝集團為35.1%。

對於大部分房企而言,下半年仍面臨較大的銷售壓力,可能會有部分房企面臨業績目標難以順利完成的困境。

上半年拿地規模同比基本持平不輸去年

根據中指院的數據來看,2020年1-6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5169.8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基本持平。TOP100門檻值升至40億元,環比增長21.2%。看來,土地市場的熱度並沒有嚴重受到疫情影響,熱度不輸去年。

總的來說,1-3月,受疫情影響50家代表房企拿地謹慎;4月起拿地力度顯著回升,達到近半年最高點,5月略有回調後6月又有所回升。50家代表房企中30家企業6月拿地金額較1-5月均值有所增加,8家企業單月拿地額超過100億元,其中濱江、佳兆業6月拿地額佔前6月總額之比超過50%,華夏幸福、金地、藍光發展等7家企業在40%以上。

數據顯示,50家代表房企1-6月月均拿地均值為1716.3億元,略高於2019年月度均值(1706.9億元)。其中,27家房企2020年1-6月月均拿地金額超過2019年月度均值,奧園、龍光、首開前6個月月均拿地金額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逆勢拿地擴儲;23家房企1-6月月均拿地金額不及去年,其中萬科前6個月月均拿地金額較去年減少60%以上。

《每日財報》注意到,從拿地布局來看,1-6月,二線城市是房企布局重點,城市群以長三角熱度最高。從城市等級來看,50家代表房企1-6月二線城市拿地佔比為51.5%,三四線為44%,一線佔比為4.5%。從區域來看,企業更傾向於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長江中遊和成渝五大城市群拿地,佔比之和為58.6%,其中長三角熱度最高,佔比為29%,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中遊緊隨其後,佔比分別為9.2%和9.1%。

房企規模發展梯隊分化差距逐漸凸顯

2020年上半年,TOP100上半年門檻值下滑至112.2億元,各梯隊陣營分化繼續明顯。

根據數據統計,1000億以上超級陣營共13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20%。第一陣營(500-1000億)共16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第二陣營(200-500億)有35家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下降0.3%,與去年基本持平;第三陣營(100-200億)和第四陣營分別為43家和36家,銷售額均值分別為130.9億元和72.8億,同比分別下降7.6%和11.5%。

值得注意的是,頭部房企的競爭更為激烈,TOP10房企門檻值為1106億元,較上年增長5.16%;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為482億元、315億元、11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11.85%、10.81%、15.06%。

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規模房企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隨著資源加速向優勢企業集聚,將推動行業集中度繼續走高。換句話來說,對於50強之後的房企而言,競爭優勢已不再明顯。行業競爭加劇之下,該梯隊房企的增長空間或將進一步受限。預計全年房企梯隊分化將繼續加大,TOP50正成為房企規模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差距也會更加明顯。

困難重重的2020上半年已然落幕,下半年也按下開啟鍵,房企行業下半場將如何發展,《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加速拿地 新希望地產規模大擴張
    時代周報記者 蔡穎 發自廣州進入2019年,新希望地產在長三角土地市場屢次現身,僅3月的拿地金額就已超過百億元。然而,作為非上市房企,新希望地產一直都隱秘而低調。5月份因申請發行公司債,在長達200多頁的債券募集說明書中,新希望地產近三年的發展全貌才得以顯露。
  • 總裁近距離|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雙千億」的決心。其強調,未來達到千億規模之後,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
  • 話企丨逆市拿地背後,電建地產打的什麼算盤?
    「三道紅線」大背景下,不少房企開始放緩拿地速度。受此影響,2020年10月、11月,土地市場連續降溫。不過,持續降溫的土地市場中卻也有房企逆勢拿地。11月中旬以來,電建地產在土地市場頻頻亮相。短短一個月時間,電建地產接連拿下武漢、雄安、深圳等地塊,拿地金額近200億元。
  • 觀點直擊|禹洲地產重申千億目標與上半年「少買地」
    這位剛剛回歸禹洲地產不超過兩年的「舊臣」,並沒有讓人失望。股東會後的媒體會上,從千億目標到減少買地,再到與標普的糾紛和分拆物業等事件,邱於賡與在場媒體聊了近一個小時。「向千億目標衝刺」2017年,林龍安提出了禹洲地產3年銷售突破千億的目標。
  • 2020年,這8家地產百強又快又穩!他們靠什麼跑贏大盤?
    去年綠城新增的已確權貨值就達到2057億,其中一二線可售貨值佔比達76%。由於加大了收併購力度,拿地成本也降低至6923元/平,同比大幅減少39%。2020年大量的新盤入市,成為業績增長的保障。二是綠城中國近兩年有意識的提高周轉效率,開發短平快項目。今年上半年,綠城拿地到開工提速24%,拿地到開盤提速10%。
  • 年末「逆行」擴儲 大華月內百億拿地裡的規模機會
    月內拿地逾百億 與去年頻頻拿地,成為上海拿地面積和拿地金額雙料冠軍的做法不同。2020年直到年底,大華才終於回歸到上海土拍大軍的隊伍中。 但從大華前兩次參拍經歷來看,其拿地之路似乎走得也並不順暢。
  • 弘陽地產大範圍激進擴儲,或棄利潤為千億規模「讓路」?
    而在弘陽地產執行總裁張良看來,這可能是其最後「彎道超車」的機會。與很多老牌房企一樣,弘陽地產有著2020年躋身千億的目標,然而,並不算「殷實」的家底,卻註定了其勢必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犧牲」。激進拿地,儲備千億之戰8月12日,長三角兩座相距百餘公裡的城市,相繼傳來了弘陽地產拿地的消息。
  • 富力地產2020年中期業績:資金充足盈利穩定 城市更新業務亮眼
    來源: 鳳凰網房產廣州站8月24日,富力地產對外公布2020年中期業績。上半年,富力錄得營業收入335.91億元,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從營收結構來看,富力上半年物業銷售營業額為308.31億元,同比上升約3%;物業投資、酒店運營及其他收入為27.60億元,疫情後正快速復甦。
  • 大項目戰略接連落地,中海地產半年淨賺205億
    8月24日舉辦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海地產董事會主席顏建國再次強調,公司不會為規模做大而去做大規模,而是要求有利潤的銷售,有質量的增長。顏建國曾表示,淨利潤的增長還是要以銷售規模增長為基礎,所以中海地產也會在土地儲備方面保持積極態度。
  • 中南建設旗下兩公司杭州拿地後股權生變 德信地產悄然入股
    根據公司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預計為19.7億-22.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70%。有機構稱,公司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在維持城市布局的情況下顯著降低拿地成本,上半年土地平均樓板價4447元/平米,較2019年5297元/平米顯著降低。
  • 中期銷售達去年129% 三盛控股營利雙增,上半年總資產增厚至341.17...
    2020年上半年,三盛集團新增土儲貨值超330億元,已完成去年全年的80%,位列克而瑞《2020年1-6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前40位,高出其同期銷售金額排名30位,為三年千億目標打下基礎。在成本控制方面,由於疫后土地市場熱度剛開始回溫,地價尚未明顯提升,三盛拿地節奏整體前置到上半年有利於公司有效控制土地成本。
  • 2020上半年,商業地產大宗交易最新盤點
    2020上半年,疫情成為推進商業地產行業優勝劣汰的催化劑,尤其在經營專業度較高的購物中心領域表現尤為明顯,頭部購物中心抗風險能力明顯更強,疫後恢復速度也更快。而眾多經營能力較弱的購物中心項目由於資金鍊現金流的破壞斷裂,或已處在危險邊緣焦灼掙扎,隨時有被拋售的可能。
  • 富力地產2020上半年:營收保持增長,財務結構優化!
    在經歷了冰凍般的2020上半年後,房企們陸陸續續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幾近崩塌者有之,奮勇前行者也不少。逆境之下,彰顯的是一個企業行穩致遠的能力 。近日,富力地產如約披露2020年半年報。各項數據中 ,我們可以窺見這家廣州老牌地產商的底氣。
  • 皇朝家居聯手港龍拿「地王」,老牌家私進軍地產能否扭虧?
    作者: 華夏時報房地產近日,老牌家私皇朝家居(01198.HK)集團繼宣布與港龍中國地產成立合營企業後,再次爆出猛料。廣州港科置業有限公司(為上述合營企業)於2020年11月11日舉行的公開拍賣上,以中標價人民幣38.30億元成功競得目標地塊。
  • 中海地產多渠道全力擴儲 加速「搶籌」衝擊千億拿地目標
    12月11日,中海地產一名內部員工曾巖(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中海地產今年一直在『囤地』,12月底左右還會在江西再布局。」接二連三的動作不禁讓人聯想到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多個場合中提及的「多拿地、拿好地」。
  • 富力地產2020年中報:持續發力城市更新業務 上半年轉化權益貨值460...
    8月24日,富力地產(02777.HK)發布2020年中報,上半年營業額336億元,同比基本維持了穩定規模。物業銷售營業額308億元,上升3%;物業投資、酒店運營及其他收入28億,疫情後正進入快速復甦。同期,富力地產權益合約銷售金額達510.6億元,權益合約銷售面積426萬平米,銷售均價11970元/平米。
  • 左手融資右手拿地 融創全年銷售5753億距達標僅一步
    來源:觀點地產網就近幾年來看,融創目標未達成算是罕見。不過,從12月較高銷售均價來看,融創或許並不想為了規模放棄利潤。觀點地產網 碧桂園、恆大之後,融創也發布了2020年「成績單」。回顧融創2020年以來的表現,上半年融創合約銷售整體處於低位,下半年為推盤高峰期,銷售加速。眾所周知,上半年疫情對房企銷售帶來較大影響,房地產銷售降至低谷。停工和停售,是整個房地產交易市場的關閉,無論是投資、還是銷售,都隨著人流、物流、組織的暫停而停滯。
  • 3000億徵途坎坷,大發地產加速奔跑
    由圖2可知,截至2019年6月30日,大發地產持有土地儲備建築面積4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2.96%;而2019年上半年實現籤約銷售面積58.92萬平方米,同步增長133.35%。相比之下,其土地儲備倍數由2018年上半年的8.87下滑17.36%至2019年上半年的7.33。大發地產渴望做大做強,在拿地方面持續發力。
  • 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4561.2億元 超過去年一年
    大規模爆發的結果,也造成部分直播電商問題頻發,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貨不對板、產品售假、商品質量差、虛假促銷等問題。今年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超過去年一年在日前召開的直播電商產業雲狐論壇上,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上)中國直播電商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4561.2億元,預計全年交易規模達到9712.3億元,直逼萬億大關。
  • VUCA時代:房地產行業2020年上半年回顧與下半年展望
    2020年上半年,代表城市周均成交384萬平米,同比下降20%,其中一季度下降34%,二季度降幅縮小至10%。 年,史上最特殊的兩會召開,因2020年經濟挑戰大,提出六保是各項工作核心:切合當前國內外形勢,首次未提出明確的經濟增速目標,「六穩」、「六保」為工作重點; 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主動:明確提出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房地產政策取向不變:「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仍是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