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競石說》

2020-12-12 騰訊網

立德樹人

(一)

中國教育太缺乏心性教育了

當下的中國大學生,教育空心化是普遍現象。我們的大學教育長期只重視傳授科學知識、生存技能,但卻已經遠離心性教育、道德教育太久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非常注重心性的教育,非常注重心量、心力和心智的教育。

可惜,近百年來,我們從小的教育大多數是「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早已遠離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智慧。

幼年時期是我們給孩子建立文化基因的最佳時期,0-7歲的教育會紮根於兒童的內心深處,甚至有可能在潛意識裡給他們埋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種子。

用最新的能量學術觀點來看,如果小時候培養你的孩子和「小白兔」糾纏,那長大以後孩子們潛意識也會繼續和「大白兔」糾纏。

如果小時候培養你的孩子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糾纏,那孩子們長大後自然也會與天地之道糾纏。

現在社會上,到處充斥著浮躁與功利,人的內心恐慌,潛意識裡都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這是社會生病了,而這只是一個結果,從事、理、心的層次看,這是由於近百年來,我們的教育出了大問題。

不管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還是為了企業的基業長青,亦或是我們要培養優秀的家業傳承人,哪怕我們只是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一生健康幸福,最終還是落到孩子幼年的教育上。

我們並不否認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官方倡導的正統官家文化有很多糟粕,而且如果不變革,也確實適應不了世界工業化文明運動的潮流,更加適應不了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文明時代。

不過,我們應該清醒反思,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近百年來的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徹底割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看到了這個矯枉過正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已經遠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久了,雖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這個時代的變革相結合、相適應的具體措施還在探討和研究中,但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對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的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

(二)

幼兒啟蒙教育 應該儘早「立德樹人」

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幼兒啟蒙教育,不應該只是所謂的童年開心快樂教育+藝術修養,和為日後的語數英打下基礎,而是應該回歸我們古聖先賢總結的心性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心量、心力、心智。

當然,要重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僅僅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是整個社會的風氣轉變、道德約束、法律規範,才有可能重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體系。

只有整個德道體系重新建立起來之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言傳身教、口授身傳。

過去幾十年的基礎教育中,因為整個社會機制出了問題,我們在智力開發上有所發展,但是在心性智慧和德育的開發上,幾乎停滯了。

或許因為硬指標,全民健身體育中心也開了不少,可以通過體育鍛鍊,來強身健體,但是讓孩子們健身還健心的內容卻幾乎很少涉及。

應該看到,在真正的美育方面,我們也出了很大的問題。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看看今天的社會就知道了,多少人一切向錢看?還有多少人真正去修煉內在的心靈美,和內外兼修的美?

而通過勞動付出得到快樂,通過做志願者、做義工培養孩子們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感恩的心等這些方面的勞動教育就更不用講了,或許只有那些經常參加義工、經常做慈善的人,才有這方面的體悟和感受吧。

關於孩子的教育,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寫過這樣一幅對聯:

上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下聯: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

(三)

中國教育該「回家」了

關於中國孩子的教育方向,現在,應該要「回家」了。回家,是人們心靈的最本質訴求。精神回家,是生命到了一定階段的自然訴求。

我們血緣關係上的家,在哪裡?當然是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我們的家。我們心靈上的家,又在哪裡?當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教育應該正本清源了,中國的教育應該回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精髓——追求全面的教育,而非形而上的片面教育。

(四)

《變形計》的思考

曾經,湖南衛視辦過一個欄目《變形計》,採用真人秀互換體驗的辦法,讓城市孩子到農村體驗生活的艱難,讓農村的孩子到城市體驗物質生活的繁華。

最終呢?或許教育了城市孩子,但或許也摧殘了參加欄目的農村孩子。

農村孩子在農村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周圍環境最起碼是相對質樸的。而讓農村孩子短時間過早地體驗到城市孩子的物質狂歡、身體狂歡,甚至短期的情感狂歡。一個月之後,又再次回到那個貧瘠、艱苦的農村,提前管窺了物慾狂歡後的農村孩子,大部分會經不起這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最終只會把這些農村孩子的心靈徹底摧毀。

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範仲淹家裡貧窮,他在南都學院讀書時,天天煮米,來做一大鍋粥,經過一晚上的凝固後,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拿兩塊,和一些醃菜吃。

當時有個留守的兒子和他一起學習,那個留守的兒子看到範仲淹生活如此艱苦,回去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讓人送給範仲淹一些美味菜餚。但範仲淹並未被美味佳餚所吸引,放在了一邊依然用心苦讀,不久後食物全腐爛了。

留守的兒子說:「家父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可你為什麼不吃呢?」

範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是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裡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後的日子裡我怎麼會平靜安心得再吃下這些粥呢?」

這個留守的兒子回去把範仲淹的話告訴了父親,他的父親說:「此子以後必成大器,你應該多和他交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奮進,它能培養人的意志。

(五)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中,道學、術學的教育是連體的,不能分開的。

術學是建構,術學是蓋房子,記住知識。

道學是結構,道學是拆房子,忘記知識。

而在實際教育中,我們應該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大家。

見低人不說高話,教育不要總是之乎者也,不要總是喜歡談玄說妙。

我們教育的核心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教育出高人,才叫好教育?

其實社會是多元的,教育並不是要所有人都出人頭地、出類拔萃,我們只要能把大部分孩子教育成:

孝敬老人、尊敬師長,勤儉持家、待人謙和、懂得感恩、行善積德、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那就是好的教育。

(六)

從小立大志放大孩子的心量

成功並沒有標準,財富和幸福都是能量變的。我們的企業要基業長青,最終也是能量變的。企業基業長青,在於能量是否足夠。樹大必須根深,根深才能枝繁葉茂。企業的基業長青,根在家族家風的建設,家風的建設在於家教,在於言傳身教。

泰卦裡講,「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小往大來」、「居安思危、否極泰來」,都是非常智慧的哲學觀點。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們要從小培養我們孩子與善的量子糾纏,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尊重身邊有緣的人和事。

未來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能力很重要,但能量更重要,教育的最後是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而如果要提高孩子的心量、能量,從小立大志就變得非常重要。

(七)

著重培養孩子的「五個力」

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下的現代教育務實有機結合的時候,要注意教育的「五個力」:

·感受力:

孝敬心、同理心、幸福感、尊重他人等

·判斷能力:明辨對錯是非的能力

·行動力:說到做到

·持久力:不放棄、堅貞如舊

·反省力:校正能力

當然,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結合的時候,還應該要注意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周易》裡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有不斷的結合實際,創新求變,這樣的教育理念才能恆通久遠。

當下,我們正在倡導,要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孝敬、友善、勤儉」的新時代好青年。

(八)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呂不韋《呂氏春秋》中說:「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關於教育,我們確實要儘早確定我們現代教育的「綱舉目張」,確定前要反覆論證,一旦確立好了,就不要輕易修改程序。

企業運作講究標準化程序,教育的綱舉目張應該上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要學會教會孩子們念頭的管理、心量、能量的放大,要明白教育對於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關於怎麼樣「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當下很多教育中的「我要」的方向,最終都要往「我給」的方向轉變,教育核心理念必須要發生重大轉變。

(九)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養成好習慣,並且讓這些好習慣融入到孩子們的潛意識裡,讓孩子們一生受益?

對於好習慣的養成,我們以前有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巧能生精」。這句話並不高深,但卻還實用。

比如我們前面講的《易經》泰卦交給我們的六種方法和力量,只要我們不斷的反覆學習、練習之後,最終一定能養成慣性般的使用能力,再不斷精進後就能上升到功力深厚的六種功夫。

就像,我們如果愛上一個人,如果到了24小時連做夢都說「我愛你」的程度,那一定就達到「愛人」功夫的境界了。

(十)

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辦教育

中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的好書院都是企業家辦的。

華為的任正非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在面對國內外採訪時,多次談到對於中國基礎教育、技能教育、高端研究教育等等方面的擔憂。作為巨無霸的華為公司,在研發的投入達到45%的支出,遠超華為銷售的支出。

企業基業長青、家族的興盛,核心還是在價值觀。

好的價值觀形成和統一,關鍵還是要看教育。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看到中國越來越多的優秀成功企業家,開始以不同形式,參與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行動中來。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是時候正本清源,回歸教育的本質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黃競石.2020.11.21)

本文為《競石說》卷八「現代教育觀」之第七篇

《競石說》——從「文以化企」到「文以化人」的思考

相關焦點

  • 始終堅守立德樹人初心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中華民族一直都把道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成就「德業」看成是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追溯和借鑑中華民族優秀教育傳統,重申和闡明立德樹人的思想和內涵,是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的根本遵循,回答了教育的根本問題。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班麗萍:立德樹人擔使命 教書育人守初心
    立德樹人好老師 | 班麗萍:立德樹人擔使命 教書育人守初心 2020-09-19 2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教育如何立德樹人
    【摘要】新時代我國將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切實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就要找準立德樹人的基點,興師德、育師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引導青年學生加強自我修養。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全體教育人必須牢固樹立育人的大目標,因為教育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培養人,培養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樹人任務的貫徹關係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包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等等,是全覆蓋的。課程學科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
  • 立德樹人要往實裡去
    高校教師須以認真領會學生、自身與立德樹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為前提,堅持以「立人先立己」「立己以達人」「立人與立己並行」為基本遵循,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立人先立己,做明道信道的道德先行者「立人先立己」,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育人者先育己,立德者先修德原則,將立德修身、自律自強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首要前提。《論語·憲問》記載:「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
  • 立德樹人 教育為本
    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
  • 立德樹人:民辦高校的立身之本
    作者:陳 莉(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高等院校共同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樹人同樣是其立身之本。  近年來,民辦高校在實踐立德樹人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 紀檢監察怎樣助力高校立德樹人
    紀檢監察作為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新形勢下,高校紀檢監察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監督為引領,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做實做細監督職責,健全巡察機制全面查找問題,抓好廉政教育,培育師生廉政文化,有效助力「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綜合改革,為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駕護航。
  • 聚焦課程思政 踐行立德樹人
    明確目標任務 踐行立德樹人「當我講『原發性肝癌病人的護理』時,就會把專業課程知識與吳孟超院士積極創新,實現中國肝膽外科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卓絕探索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老一輩科學家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實際效果。」菏澤醫學專科學校護理系張秋麗老師對記者說。
  •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2020-10-19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時間|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
    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落實好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 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
    作為南開園裡著作等身的教書先生、德高望重的教學名師、享譽國內學術界的知名學者,他始終堅守著「教育教學、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這一樸素信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生職業、道路的選擇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只有個人願望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吻合、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相符時,個人願望才能實現。」逄錦聚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時寄語南開師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充滿深意亦飽含深情。
  • 像春風化雨一樣立德樹人
    像春風化雨一樣立德樹人我是洪江市實驗中學一名體育教師,自參加工作至今我始終以"立德樹人"作為我工作中的行動指南,在教學工作中我以勤勞、務實、認真、進取、平等、富有愛心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永不服舒的工作激情感染著我的學生,俗話說
  • 第六屆中國西部(昆明)基礎教育論壇聚焦立德樹人
    為找準「立德樹人」基點,明確「立什麼德」「樹什麼人」「如何立德樹人」,探討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將立德樹人落地生根,同時分享高考改革應對經驗,來自雲南、四川、貴州、重慶、廣西等西部地區各個州市、縣的教育管理者、優秀校長、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們,通過線上直播平臺參與了本次會議,共同圍繞「聚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築高質量基礎教育育人路徑」展開交流與研討。
  • 育人應先立德再樹人
    立德是打下根基,樹人是助人全面成長。德育像是樹木的根,根的繁茂程度將影響樹的生長。樹人需要多個方面共同進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並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多方面協同進行,均衡發展有助於育人成才。樹人更需要從行為上抓起,行為上的怠慢,影響態度的端正,甚至淡化原來樹立的道德觀。例如小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既懂禮貌,也守規矩。
  • 回答好「如何立德樹人」的問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筆談如果把「立德樹人」比作鵠的,那教師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以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正中靶心。但若「發而不中」,首先要「反求諸身」,是否「手持權衡,足蹈規矩」,也即是說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皆有法焉」。為此,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教育最鮮亮的底色。我們要清楚,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和專業,更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 高橋鎮中學:立德樹人 紅線警示不放鬆
    紅網時刻慈利11月30日訊(通訊員 朱國華)為進一步規範教師職業行為,踐行立德樹人,近日,慈利縣高橋鎮中學開展師德警示教育,緊繃師德紅線,突出要求教師自重自省自警。該校利用教師例會、政治學習,業務培訓等途徑學習解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強化落實紅線警示教育和教師執業行為的監管督查,激勵教師踐行立德樹人,嚴守師德底線和職業操守,自覺增強法紀意識,規矩為師,廉潔從教。積極落實「清廉問心」、民主生活會等,組織教師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自我剖析,深度反思,端正思想,規範行為。
  • 練當下專注 開啟內心的光明|《競石說》
    所以,才有「因材施教」之說。 (一) 大部分學習不好的孩子,並不是天賦有多差,主要是由於不專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智慧養正孩子時,還能訓練孩子們逐步進入專注、自主學習狀態。
  • 【地評線】南方網評:立德樹人,高校立身之本不可動搖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書育人、科研攻關等工作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在成都與教育界人士共話「立德樹人」
    12月5日,一場圍繞「立德樹人」展開的教育研討在成都市天立學校上演,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與200餘名教育界人士深入探討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中國民辦教育發展方向」等話題。石中英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