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智能貨櫃技術方案大盤點,視覺圖像識別成主流?

2020-12-2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自動售貨機的缺點較多,且成本較高;所以出現了一個新的業務——智能售貨櫃,使用開門取貨,自動進行結算的方式;但是機器怎麼判斷顧客拿走的是那個商品呢?本文作者列出了四種方案的利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現代化意義上的自動售貨機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第三次工業革命又給了自動售貨機騰飛的翅膀。

但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自動售貨機,傳統的自動售貨機優點是先付錢後出貨且有完整的風控方案,運營過程中丟貨率低、漏洞少、物品人為損失少;缺點也很明顯:設備複雜製造成本高、受貨道結構限制必須專機專用;比如S形堆積貨道只能賣瓶罐裝飲品不能賣零食,彈簧螺旋貨道大部分商品都能賣但保溫性差功耗大且卡貨率也偏高。

為了解決自動售貨機成本高的問題,前兩年新興起的共享經濟催生出了共享貨架和共享貨櫃,但這純粹靠人的素質來運營,商品丟失率遠超人的想像。

成本低廉的共享貨架失敗了,傳統的無人售貨機成本又那麼高,新零售該怎麼發展?這是很多零售行業從業者所焦慮的問題,於是出現了售貨機和共享貨架的結合體——智能售貨櫃。

工作流程簡單,「開門取貨、自動結算」,就好像是從自己家裡的冰箱取走貨品一樣,用戶體驗十分順暢。

最大的技術焦點是該機器怎麼判斷顧客拿走了哪些商品?針對此業內目前主推四種技術方案,各有利弊。

一、RFID

RFID技術, 即射頻識別技術;每個RFID標籤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RFID標籤與產品的一一對應關係,可以清楚的跟蹤每一件產品的後續流通情況。

因信號幹擾問題,RFID完全不適用於金屬包裝和液體商品;這就意味著,易拉罐飲料等貨櫃主力售賣產品會被RFID技術拒之門外。

其次,RFID技術成本問題很高——「RFID需要將商品拆包裝、寫標籤、貼標籤,貼完了之後還要再次包裝好商品,運出去,加上標籤本身成本要在3毛錢到6毛錢,這個成本相當高。」

二、重力傳感器

重力感應解決方案在每個貨道上均裝有重力感應器,核心原理即通過感知貨道上的重力變化來判斷消費者實際拿取的商品。

基於底層原理,該方案擁有以下應用特性:

  • 可自動稱重售賣散裝生鮮產品,適用於社區生鮮零售場景;
  • 支持多種品類SKU售賣,商品可堆疊擺放,充分利用空間。

根據重力識別原理的要求,所有商品都必須被放在計劃好的原始位置才能保證識別正確,但消費者行為完全無法限制,一旦拿取後又放回在了非原始位置,識別正確的概率將大大降低;同時,主流售賣產品中重量相似的非常多,僅憑重力判斷無法區分。

因為如此,重力傳感器貨櫃必須結合其它方案一同參與識別。

三、靜態識別

靜態視覺識別技術的原理,其實是圖片對比技術;通過拍攝拿貨前、拿貨後的兩張照片,對比得出缺少的商品,來判斷顧客拿走的商品是什麼。

這一看起來高大上的圖片識別技術,其實弊端多多:

首先,是商品側:

  • 頂部相同外觀產品不支持,比如可樂雪碧芬達,頂部看起來一樣,旦發生傾倒換位置等導致遮擋就無法識別
  • 另一個,運營端需要對實時更新的商品圖片內容進行採集標註。涉及人工智慧算法模型搭建,需要對商品進行學習,便於商品上新。

其次,對於商品陳列擺放有極高的要求:

  • 所有商品需要完全按照中間低、兩邊高的S形順序擺放。
  • 柜子裡面的商品不能疊放(不能摞著放),因為是圖片前後對比,若是疊放,拿走了上一層的商品,不會進行扣費。
  • 不能中間高兩邊低,攝像頭會造成圖像畸變,尤其是當商品密集擺放或商品位於邊緣區域時,將給目標檢測、特徵提取等造成障礙。

如此多的陳列要求,對運營商家挑戰極大,需要極高的運營維護成本和監督成本,以及由於商品識別錯誤而帶來貨損。

再次,空間利用上,靜態識別攝像頭需要距離下層隔板有一定高度,否則難以拍到商品全貌,因此柜子的利用空間會大大降低,基本上會浪費50%的容積;冰櫃可展示種類少,且增加後期運營補貨成本,需要更頻繁地補貨來保證商品充足。

最後,對貨櫃內部的光源有要求,太亮或者太暗都不行,太亮的環境會導致拍攝出來的照片一片死白,無法識別出商品。

四、動態視覺識別

動態視覺識別方案通常是在櫃體頂端或兩側安裝1-4個攝像頭,對消費者開門後拿取商品的過程進行錄製,通過對消費者視頻進行識別從而確定消費者拿取的商品信息。

動態視覺櫃的應用特性包括以下:

  • 對商品陳列無任何要求,商品可堆疊擺放,能夠提高空間利用率,適用於倉儲運營場景;
  • 商品的擺放成本比較低,支持多品類SKU售賣。

與靜態識別相比,硬體層需要安裝的攝像頭減少,同時基於識別方案的優勢,動態圖像識別智能櫃,商品可以疊放,可售賣的品類眾多;附帶帶來的是補貨效率高,單櫃日均銷量也相對高一些。

但動態視覺識別需要採集的數據更多,對於點位的網絡狀態有著極高的要求。

如需做到「千櫃千面」,多場景全渠道售賣,兼容各類商家和商品,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複雜場景,對圖像識別的精準度和覆蓋度要求更高;如商品遭遮蓋、倒放、推倒、疊放等問題,都需要通過優化算法以及配合其他方案解決,這都提高了技術門檻。

綜合下來,RFID成本高,無法用於液體金屬飲料;重力感應需結合其他手段一起綜合運營;靜態識別貨損率高、貨櫃利用率低且提升了運營成本;動態視頻識別是相對來說比較符合智能貨櫃設計的。

可以說,新技術驅動了無人零售的發展,但也提升了無人零售行業的準入門檻與商家精細化運營服務水平。

在智能貨櫃這個產品中,智能貨櫃即一個最小單位的「場」;智能貨柜上的「貨」,通過數據驅動在消費者端可以做到千櫃千面,反向驅動供應鏈端和產品設計端。

同時,在「場」和「貨」不斷迭代中,對不同用戶畫像進行精細化運營,提高坪效。

最終,利用AI數據、用戶畫像、商品推薦等技術實現智能貨櫃「人」、「貨」、「場」的消費生態閉環。

#專欄作家#

江南布衣,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網際網路產品經驗,關注用戶體驗與商業價值。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哈哈零獸:太多玩家落地成盒?他們卻持續領跑智能貨櫃賽道|裸泳投資欲
    融資情況:2018年獲得數千萬A輪融資,由易津資本領投,松禾資本及遠望資本跟投關鍵詞:AI、智能貨櫃、視覺識別受訪人:哈哈零獸創始人 樊偉一句話提煉:國內首創圖像識別+智能貨櫃,打造千元級無人售貨櫃隨著無人零售業態的發展,這個賽場逐漸分為了三條清晰的股道: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售貨櫃。如今看來,無人售貨櫃或許是其中最適合『新零售』落地發展的一種業態。
  • 發到家推出圖像識別無人便利店——聯動大潤發快速發展
    近日,大潤發投資的新零售平臺——發到家在上海大潤發總部推出了其新一代的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無人便利店及智能零售實驗室。大潤發新零售營運長袁彬、發到家創始人譚嘉明、林以寧共同為實驗室揭幕。
  • 大潤發投資的發到家推出圖像識別無人便利店
    聯商網消息:近日,大潤發投資的新零售平臺——發到家推出了其新一代的使用圖像識別技術的無人便利店及智能零售實驗室。大潤發新零售營運長袁彬、發到家創始人譚嘉明和林以寧共同為實驗室揭幕。2017年,發到家發布了以RFID識別技術為基礎的兩代無人便利店,本次發布的發到家新一代無人便利店,不再使用成本偏高的RFID標籤方案,採用了其最新研發的圖像識別系統,該系統是發到家智能購物實驗室的第一個階段。
  • 亞美科技圖像視覺AI檢測車輛碰撞技術喜獲銅獎
    為更好地助推智能交通建設,打造「更懂車主」的車聯網生態圈,2020年10月28日,廣州亞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亞美科技」)全資子公司廣州亞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亞美智造」)林輝、李景、楊樂超三位技術大咖作為亞美科技參賽代表參加了2020「市長杯」中國(溫州)工業設計大賽數字設計(杭州)專項賽決賽,其參賽方案作品《基於圖像視覺的AI碰撞檢測系統》成功晉級決賽,並獲得銅獎殊榮。
  • 疫情當下無人零售勝利了 盤點2020年無人超市全國十大品牌
    受疫情的影響,無人零售的「無接觸」服務應勢而火了,相比嚴格控制分散時間段去人多的大型超市購物,人們更願意選擇智能無人貨櫃、自助結算設備或者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為主的實體零售中無人值守的超市,減少接觸而又更加便利購物。
  • 機器視覺應用大盤點:哪一個領域能率先「上車」?
    · 光學成像模塊設計合理的光源和光路,通過鏡頭將物方空間信息投影到像方,從而獲取目標物體的物理信息;· 圖像傳感器模塊負責信息的光電信號轉換,目前主流的圖像傳感器分為CCD與CMOS兩類;· 圖像處理模塊基於以CPU為中心的電路系統或信息處理晶片,搭配完整的圖像處理方案和數據算法庫,提取信息的關鍵參數;· IO模塊輸出機器視覺系統的結果和數據;
  • 獨家盤點:詳解國內外34家物聯網機器視覺技術企業
    機器視覺是一項綜合技術,包括圖像處理、機械工程技術、控制、電光源照明、光學成像、傳感器、模擬與數字視頻技術、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圖像增強和分析算法、圖像卡、 I/O卡等)。一個典型的機器視覺應用系統包括圖像捕捉、光源系統、圖像數位化模塊、數字圖像處理模塊、智能判斷決策模塊和機械控制執行模塊。
  • 盤點視覺SLAM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
    盤點視覺SLAM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 胡薇 發表於 2018-10-09 14:58:49 當今科技發展速度飛快,想讓用戶在AR/VR、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領域體驗加強,還是需要更多前沿技術做支持,SLAM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唇語識別技術;阿茨海默症預測技術
    方案1:唇語識別技術解決方案簡介:在非特定人開放口語測試集上,搜狗唇語識別系統已經達到60%以上的準確率,超過Google發布的英文唇語系統50%以上的準確率。在垂直場景如車載、智能家居等場景下,搜狗唇語識別系統甚至已經達到90%的準確率。
  • 未動科技Untouch牽手PMD 發布全棧智能3D視覺解決方案
    3D視覺解決方案,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科院、清華和北大等研究機構,擁有全球領先的視覺交互技術,致力於賦予手機、機器人、無人機、AR/VR等智能設備與人、與場景的智能交互能力。」 2017年7月5日,國際領先的智能視覺交互技術提供商Untouch(未動科技)正式發布4款3D視覺交互產品:3D手勢識別產品——黎曼平臺,3D人臉識別產品——歐拉平臺,SLAM產品——笛卡爾平臺,及場景重建產品——高斯平臺。
  • 人工智慧視覺檢測技術在製造業應用的四大障礙及解決方案
    創新工廠的李開復在《AI.未來》一書中提到未來會被人工智慧技術替代的工作列表當中,質量檢測人員位列其中。視覺檢測技術作為一項在製造業質量檢測領域應用多年的技術,近兩年隨著AI人工智慧的熱度再度被推上前臺。
  • 微軟圖像識別技術 讓人工智慧睜眼看世界
    就在Windows10發布前夕,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即將登陸Win10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伴侶小冰,將會整合微軟在圖像識別領域的領先技術,並擁有同類產品中"最強大的視覺"。作為微軟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產品,微軟小冰將睜開"雙眼",看一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36氪專訪|阿里達摩院謝宣松:跨媒體、跨技術是視覺智能的未來發展...
    為了幫助工作人員防控疫情,阿里雲緊急在48小時內上線口罩檢測技術,該技術可以識別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對機場、火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的衛生安全檢測和實時預警,大大緩解了人員壓力。該技術的快速推出得益於阿里雲視覺智能開放平臺(以下簡稱:「開放平臺」)所提供的原子能力。
  • 視覺智能落地難?中國科技企業已在路上且速度比想像快得多
    通過圖像視覺慣導結合的方式採集數據,一方面能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基於圖像視覺的高精地圖在識別上具有一定優勢,能提高車道級別要素作業的效率。影譜科技:利用智能影像技術實現影像內容自動生產清科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在計算機視覺技術中,圖像識別主要是基於靜態圖像的識別、分析和應用,未來技術和應用的重點將轉向動態圖像技術,即視頻的智能化獲取、識別及處理,最終實現智能影像生產。
  • 基於陰影重建形狀的視覺技術:一種重要的圖像形狀提取技術及其應用
    而視覺檢測的應用可分類為測量、有/無檢測、機器人導航、瑕疵檢測、一維或二維碼識別,以及光學文字識別(OCR)閱讀等等。常規的2D算法通常擅長處理某些特徵清晰且定義明確的應用,因此檢測更加可靠。 換句話說,目標特徵必須穩定並且清晰一致地呈現,檢測和識別才會比較可靠。
  • 圖像識別能識臉,能不能識別出咱倆不為人知的關係?
    今天,小探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關於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AI 圖像識別到底是個啥?圖像識別技術是以圖像的主要特徵為基礎的。比如說,如花,你要抓住她那張嘴和鼻孔。對於複雜目標對象的處理能力,構成了人類視覺系統的基礎。這項對目標物體識別的研究,促進了整個計算機視覺的大發展。
  • 專研圖像識別算法與應用領域,合傑電子將參展IOTE 2020深圳國際物...
    IOTE主辦方力邀深圳市合傑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傑電子」)參加IOTE2020第十四屆物聯網展·深圳站,屆時將於2020年7月29日-3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1A220展位展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合傑電子十餘年來從事圖像識別算法與產品的研發/銷售/生產,自主算法及光學器件。
  • 清華教授溫江濤:第三代數字圖像技術正帶來全新視覺革命
    8K 超高清設備來捕獲超高質量影像,加上智能識別的技術很快監測出損害程度,飛機在五公裡、十公裡上空飛過,就能識別一個大概尺寸在十釐米的地面目標。另一個案例是用 8K 技術直播世界級的滑雪比賽。團隊用一組相機系統覆蓋整個滑雪場的賽道,自動跟蹤運動員從山上滑下來,採集到正面高清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