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這孩子和家長的對話讓人落淚,孩子們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

2020-12-14 格格育兒

我們常常會提到,理解萬歲。足以看出,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對於理解有著很天然的渴望,不僅僅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同時希望能夠提高個人的理解能力。

可是,大家心裡也十分清楚,理解一詞又談何容易啊,真是對於人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就像一個孩子和家長之間的對話來說,他們之間的對話就表達出了現在很多家庭的關係狀態。

在對話中,孩子對家長講到,自己有做完了家庭作業,並且還看了兩個小時的課本,現在有些累了,想休息放鬆一下。當孩子講完自己的想法後,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就叫累了?

你看看那些天天上班,需要在工廠忙碌的大人累不累?現在不好好學習,動不動就叫苦喊累的,將來可怎麼辦?做家長的一口就回絕了孩子的請求。

孩子這個時候略帶哭腔和委屈的語氣對家長說,你就不能理解理解我,我知道大人掙錢很不容易。可是,能不能每次我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別是一上來就是,你看看誰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我只想有人能夠體諒到自己的情緒。

這是多麼令人熟悉的對白啊?或許身為家長的您就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確實剛剛分享的,關於孩子和家長的對話令無數人落淚,這也反映了孩子們需要的其實是家長的理解。

身為新時代的家長來說,確實應該多些學習精神,在育兒的道路上讓自己走得越來越順利、輕鬆。

01、培養孩子方面不強求,更應該保持平常心

其實,這裡提到的不強求,主要指的是不拿學業作為唯一的任務來要求孩子,要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了解世界,發現自己的興趣上面。

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會很自然地讓對於孩子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他的學習和升學方面,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就固定在了學習一件事上,反而是使得孩子變成了「不正常」的狀態。

生活還是需要豐豐富富的,這樣跳出只為了學習而生活的狀態後,孩子們的生活會更加豐盈,生活質量也會更高。這就需要做父母的,在培養孩子方面不強求,更應該保持平常心。

02、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親子互動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同於學校教育的,往往會更加重要。因為家庭教育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處處都能夠顯示出教育的意義。

這樣的話,就很自然的需要給予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果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以及良好的親子互動就沒有家庭教育而言。對於新時代的父母來說,一定要充分重視親子互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他也是獨立的個體,同樣需要家長的理解,他並不是父母的附屬,更需要情感上的慰藉,理解就會顯得特別的重要了。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夠關注到這點!

今日話題:講講您家的親子溝通方式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疫情讓家長和孩子們憂心新學年的開學,校長的講話讓家長內心安妥
    皓月投蒼影,紫痕不逐流,秋風一笑吾任遊」對各位在座的家長來說,今年的八月不是一片蕭瑟的秋景,對大家來說,八月是開心的時節,八月是美好的時節,八月是值得期許的時節。今年的疫情讓家長和孩子們憂心新學年的開學是否會有變故,好在我們控制得很好,大家如期進入學校。我知道各位家長是非常興奮的。因為,在這個八月,你們的孩子邁進了小學的校園!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絞盡腦汁的事。而《背影》描繪的父子之情,選用的材料是買橘子,這個事件對於孩子們來說,顯得比較普通,他們無法感受或無法理解,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有什麼「愛」可言,顯得有點小題大做了。這就說明,孩子們閱讀理解的程度,受閱讀材料的影響,或者說受孩子生活經驗和閱歷的影響。
  • 家長的這3句話,最刺痛孩子內心,超過一半家長中了2點
    實際上,家長們喜歡拿其他孩子與自家孩子作比較,是想要以此激勵孩子,希望孩子向對方學習。殊不知,大多數孩子難以很好地消化這一種比較。因為在孩子們看來,這種比較就是對自己的不滿。鄰居就是這麼對女兒的,頗為尷尬的是,我女兒經常被她作為比較對象。有一次,我在鄰居家聊天,女兒跑來叫我吃飯。
  • 需要自費的「二類疫苗」,有必要給孩子打嗎?聽聽過來家長怎麼說
    自孩子出生後,家長之間就少不了談論「接種疫苗」這一話題。疫苗有類別之分,我國分為一類和二類,後者具有極強的自願性,對於是否接種,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認為打疫苗總是有好處的,能夠保障孩子身體健康。但也有人覺得既然不強制,肯定就沒什麼必要了。到底哪種想法才對呢?
  • 面對家長們的育兒焦慮,聽聽萬科兒童管家創始人怎麼說?
    面對家長們的育兒焦慮,聽聽萬科兒童管家創始人怎麼說?正是成長環境的薰陶和對市場需求的敏銳直覺,使她與有著同樣夢想的團隊一起,創辦了HOHO HOUSE兒童託管中心,從而為濟南萬科兒童管家的打造奠定了基礎。她向我們分享了從初為人母的百感交集,到開始打造自己品牌的育兒教育機構成為育兒專家的心路歷程。在今年的兒童節,濟南萬科為家長和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
  • 一次特別的初三家長會 家長和孩子互寫一封信
    不然某些人又要天天在我面前秀有兩隻貓了。」 來參加家長會的爸爸說,孩子這個願望的確跟他說過好幾次了。他理解養只貓的確能給孩子減緩一些壓力,但一直沒答應,是覺得女兒的自理能力不是特別強,「有時候她自己房間都沒收拾好,很難想像她養只貓會怎麼樣。」這位爸爸說,他跟女兒提的要求是,先提高自理能力,然後再提養貓的事。
  • 孩子家長會家長代表發言稿,需要的建議收藏
    孩子家長會家長代表發言稿,需要的建議收藏有很多朋友會在孩子家長會上發言,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的基本套路,一般的發言大致分為3部分。即:1、開場白。(1)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大家(上午或下午)好!(2)我是***的家長(或爸爸、媽媽),今天很高興能站在這兒和大家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下面我談一下我平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便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 老師結婚了,邀請班上的學生參加,家長們都和600人在一起
    老師結婚了,邀請班上的學生參加,家長們都和600人在一起,隔天看到了微信的消息不得不說,在孩子們到達幼兒園之後,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幼兒園中成為順順利利。所以我們總是想辦法和老師保持更近的距離,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照顧我們的孩子。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那麼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該怎麼辦呢?家長可以了解禁果效應,先來接受孩子,再來引導孩子!什麼是"禁果效應"?很多人都聽說過聖經中的一則小故事,亞當和夏娃被提醒過不能隨便吃禁果,但是他們仍然抵擋不住內心的好奇,最終在偷吃禁果後被趕出伊甸園。
  • 有效緩解孩子的生長痛,家長需要這3個策略
    這個疼痛是指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由於活動量過多,就會導致孩子的骨頭生長過快,但是孩子的局部肌肉和頸腱還不成熟,無法跟上骨骼和關節的發育,這個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生理性的疼痛。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到一種外部的壓力和撕扯疼,當孩子們的身體沒有受到外界的傷害,排出了外傷的因素,這個時候的疼痛大部分都為「生長痛」,並且孩子們的一般只有在晚上才會感受到疼痛。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麼長身體還會感到疼痛,離不開以下三個原因。
  • 親子對話常被孩子懟?班主任提醒,家長不妨常說這10句話丨關注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591 篇文章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此時家長和老師的引導方式不當,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抗,他們想要挑戰權威,最初是家長,然後是老師。以下這10個句子,建議老師和家長聯合去做,與孩子的想法構成一個完整的話輪,產生有效對話:切入情緒(共情)——回顧事件(歸因)——提供建議(行動)——表達期待(信任)。01「你有什麼感受?」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微言夜讀 · 親子
    (委屈巴巴)孩子剛聽到這段對話時,以為就是家長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不願意。可是聽到後面,卻被孩子那句「你總向著別人,不向著我」扎了心。孩子為什麼不肯認錯?遇到孩子不肯認錯的情況,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能夠體諒他人的孩子,首先要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這就是一種心理發展上的成熟;而願意真心體諒他人的孩子,往往也有許多被人理解和體諒的經驗。因為他的內心是富足的,付出的同時總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輸入,所以他會更願意主動承擔、主動體諒,主動包容。其實我們大人何嘗不是這樣,自己的委屈沒人理解時,哪有心情體諒別人呢?
  • 我們能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嗎?注意,家長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許多家長會對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父母需要孩子的幫助時,孩子們也會對他們的父母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這句話,到底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是培養孩子的自私。在舞會五歲以前,舞會的母親幫孩子們做一切,她覺得孩子還小,不知道很多東西,她可以幫她做。當球五歲時,他媽媽發現他不能做很多事情,只能在學校等老師幫他解決問題,老師和球媽媽說多次希望教育孩子們獨立。她母親突然意識到,她造成孩子5歲時無法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所以當球有東西要找他的媽媽時,球媽媽對球說:「你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 小學家長幡然醒悟:想要孩子學習好,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赤膊上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每一個孩子也都擁有其自己特色,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積攢自己的底蘊,而這些都和父母的努力有著很大的關係,畢竟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上面的色彩都是由父母填充上去的。
  • 值得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觀看的勵志電影《小孩不笨2》
    暑假期間,孩子們在家裡肯定少不了看一些電影、追一些喜歡看的電視劇等等,作為家長,更多地是想知道給孩子們看哪些電影更好一些,對他們的成長和學習既有幫助,又滿足了他們看電影的心情。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大人和小孩一起觀看的勵志電影。
  • 輕巧便攜隨時隨地關注孩子學習動態,牛聽聽智能燻教機防水版體驗
    作為家長來說,孩子學習固然重要,但是與此同時,孩子的眼睛卻顯得比單一的學習更加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當長期久坐於電腦,手機平板和電視面前,對於眼部發育並不完全的孩子來說,著實是一種傷害,那麼如何能改善這種學習環境,又能讓孩子真正的學到知識呢?一.孩子喜歡,家長滿意。
  • 孩子用嚴厲的訓斥對待孩子的錯誤?其實孩子更需要家長的愛
    女孩聽到奶奶的呼喊一臉不開心的跑回奶奶身邊,卻被自己絆倒,摔在了奶奶的菜上,孩子奶奶趕緊查看袋子裡的菜,用手指大力的指著孩子「小祖宗呀,這可是雞蛋,你說說你能幹嘛,今年晚上你不要吃飯了……」我並不是很能理解,幾個雞蛋而已,有必要這樣嚴厲的訓斥孩子嗎?
  • 華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做好防疫?來聽聽中醫名師施小墨怎麼說
    如何守護好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也是廣大海外的華僑華人家長非常關切的問題。怎麼科學地幫孩子提高免疫力?聽聽北京的中醫名師施小墨怎麼說。他說,孩子們經常鍛鍊完了一身大汗,打開冰箱,拿出一瓶冷飲汽水,一股腦喝下肚,中醫認為這種做法傷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孩子們的脾胃本來就較弱,家長應該督促孩子,避免運動完喝冷飲。「另外,甜食和零食不可以吃得過多,還有很多孩子偏食,一頓沒肉都不行,應當均衡飲食,蔬菜、水果都應該吃。」施小墨建議,家長可以把蔬菜做餡,做成餃子、包子,吸引孩子吃蔬菜,水果也應當多吃。
  •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們上「死亡課」?家長:擔心孩子會覺得活著沒意思
    有孩子驚呼:「老師,我的昆蟲怎麼不會動了?」 這時候,老師就會告訴孩子,這些昆蟲死了!不過在孩子們看來,這些昆蟲死了和自己的氣球爆炸了,玩具摔壞了,沒什麼區別,他們還不知道生命的意義。 「這個時候,就到了老師們給孩子們講解什麼是生命的時候,讓孩子們了解生命,就是這堂課的目的。」老師說道。
  • 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急於著急,需要正確教育
    這一幕我記得非常清晰,要是一般情況下肯定會先說兒子一頓,然而他沒有。他慢慢地走過去握著兒子的手平靜地和他兒子溝通,糾正他兒子的錯誤,並沒有責罵他兒子。在他兒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說了對不起之後,他的爸爸還給了他獎勵,之後我再去他家的時候感覺他兒子又乖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