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中華大地上,都有你的身影;泱泱五千年的文明裡,都有你的名字;綿延不絕的華夏情裡,都有你的暈染。你來自遠古,有著最古典的氣息;你流傳至今,與時代更迭前行。人們叫你方塊字,不如叫你中國符號。
你是中國漢字,優美典雅是你的品格,神秘端莊是你的代名詞,你記載了洪荒時代的恢弘,也承載了平平淡淡的希冀。
若為你下定義,怕是難,若為你形容,那字詞自是多多,那麼古老神奇一定首當其衝。關於你的傳說,數不勝數;有關你的故事,盈千累萬,那麼,你究竟來自哪裡?漢字究竟是誰發明的?是倉頡,還是另有其人?
我國著名的漢字研究專家蕭啟宏曾說過:「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夠看出漢字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重要性。探究漢字起源的步伐從沒有停止過,追溯漢字的來源從未間歇過,探秘漢字的最初,尋找最本真的漢字文化……
《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漢字由倉頡所創造,倉頡在造字時,天上下起了粟米雨,夜間群鬼也在號哭。《說文解字》中有這樣一句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倉頡,是軒轅皇帝的史官,他是通過鳥獸的足跡來造字的。
倉頡,是我國造字的第一人,倉頡造字,這也是我國關於造字的最古老的傳說。但是我們都可以知道,倉頡造字只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傳說,倉頡只是將散落於當時各地的文字進行整理和加工,因為漢字是如此浩大的一個體系,其集成絕非一個人或一個時代所能夠被創造出來的。
最早提及倉頡的文獻,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和《呂氏春秋》。到了漢代,倉頡被神話為「四目」的天人,再到後來,倉頡逐步被渲染和進一步美化。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倉頡將描摹的鳥獸足跡來代替結繩記事的進步,也不可否認其對中華文明的繁榮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所以,我們尊稱倉頡為「造字聖人」。
在全國各地,我們都興建起了倉頡廟、倉頡陵、倉頡造字臺,以此來緬懷他、紀念他。這是將功績總結於一人的籠統概括,也是對倉頡的肯定和讚許。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考古業的發展蓬勃,萬年前的契刻符號被發現,七千年前的陶文被發掘、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重現於世……
這些被世人所讚頌的文字逐一現世,我們懂得,漢字,是書寫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由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實踐中所創造出來的,隨著社會交往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交往的發展而發展,是古代人民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曾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確實如此,無法忘記,浩如煙海的史書典籍;無法忘記,珍貴異常的中國漢字,我們銘記,我們尊重,我們珍愛,漢字,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