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西域36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是如何神秘消失的?

2021-02-13 每日漢字

在西域36國中,烏孫國是最強大的,幾乎可以與北方的匈奴抗爭。漢朝之所以能夠將匈奴趕往異國他鄉,與烏孫國的配合,也是分不開的。

然而,一個這麼強大的國家,最後卻神秘消失。

那麼,烏孫國是怎麼神秘消失的呢?

烏孫,是西域一個少數民族的名字,同時也是這個民族建立的國家的國名。它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 ,烏孫族是西戎烏氏國被秦國滅亡後西遷的餘民行成的。

烏孫人以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裡,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的馬多達四五千匹。在漢朝人眼中,當時的烏孫人是一群性情剛烈暴躁、貪婪狠毒、不講信用的人,經常兼營強盜的營生。

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與《漢書·張騫傳》大致相同。此外《漢書·西域傳下》中也對烏孫國做了記述。

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與月氏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後放棄敦煌祁連間故土,遷至伊犁河流域遊牧。

烏孫人把自己的國王稱為「昆莫」或「昆彌」,而且,烏孫的王族、貴人的名字,都要以「靡」字為結尾。有記載的最早的烏孫王名叫「難兜靡」。公元前177年,烏孫被月氏擊敗,難兜靡被殺,烏孫國面臨著覆滅的危機。

難兜靡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獵驕靡,當時還是個嬰兒。負責保育、輔導獵驕靡的布就翎侯抱著獵驕靡逃了出來,躲過了月氏人的屠戮。逃亡途中,布就翎侯將獵驕靡放草叢中,去尋找吃的。當布就翎侯拿著食物歸來,竟然看見一隻狼在餵獵驕靡吃奶,還有一隻烏鴉叼著一塊肉站在旁邊。布就翎侯大為驚奇,認為小王子將來定然是個非凡的人物,於是帶著獵驕靡投靠匈奴,並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稟告給了冒頓產於。冒頓單于聽了,也覺得太奇妙了,當即決定收養這個烏孫王的孩子。

十幾年過去了,獵驕靡長大成人。單于把烏孫部民交還給他,並扶持他當上烏孫國王。獵驕靡復國後,一心為父報仇,與匈奴右賢王相約進攻已經西遷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國。月氏人根本不是報酬心切的烏孫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對手,連國王都被殺死,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因此,月氏人被迫繼續西遷。

沒有了威脅的烏孫在獵驕靡的領導下迅速強大起來。為了發展,烏孫國佔據了原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區。留在那裡沒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於月氏的塞人從此成為烏孫國的臣屬。烏孫在西域定居後,實力大為增強,不再臣服於匈奴。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軍隊18萬,定都於赤谷。

這時的烏孫國,已經是西域諸國中數一數二的強國,幾乎可以與匈奴分庭抗禮。但是,因為與匈奴人有深厚的友誼,加上不想與匈奴發生戰爭,影響烏孫國的發展,烏孫王一直對匈奴禮敬有加。

漢朝當然不希望匈奴有一個勢力強勁的外援。因此,漢武帝積極與烏孫王和親,希望讓匈奴失去這個重要的盟友。

漢武帝的和親政策沒有在當時生效,卻在昭帝時期發生了作用。烏孫與漢朝的關係變得越發親密,與匈奴的關係則越來越疏遠了。

匈奴壺衍鞮(dī)單于看到昔日的盟友倒向漢朝,對烏孫恨之入骨,連續在漢朝北部邊境製造事端,還聯合車師國數次入侵烏孫,想用武力威脅烏孫與漢朝斷絕關係。當時,恰逢漢昭帝病故,漢朝一時無法出兵援助。匈奴更加有恃無恐,出動大軍攻取了烏孫的車延、惡師,擄掠百姓牲畜,並遣使所要被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

漢朝方面,漢宣帝繼位,立即調集了15萬大軍,發起了西漢時期對匈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出徵。按照漢軍的作戰方針,祁連將軍田廣明率4萬騎兵出西河;度遼將軍範明友率3萬騎兵出張掖;前將軍韓增率3萬騎兵出雲中;後將軍趙充國率3萬騎兵出酒泉;虎牙將軍田順率3萬騎兵出五原;另派校尉常惠持節監護烏孫軍,率5萬烏孫軍西抗擊匈奴。

五路漢軍出塞後,直向匈奴撲去。匈奴人在漢武帝時就已經被漢軍嚇破了膽,現在聽說漢軍到了,人人驚慌失色,帶著家小,趕著牲畜遠避漠北。漢軍連匈奴主力的面都沒見著,只斬獲了小股匈奴,五便凱旋而歸了。

漢軍雖然沒有遇到匈奴主力,但在聲勢上震懾了匈奴,並在東線戰場上牽制了匈奴的主力,為烏孫騎兵從西線攻擊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常惠的主持下,烏孫王翁歸靡率軍襲擊了匈奴右谷蠡(lí)王的王庭,大獲全勝,斬首、俘獲單于父輩、公主、諸王、都尉、千長、騎將以下4萬多人,獲得牲畜70多萬頭。從此,匈奴的勢力更衰弱了,因此更加怨恨烏孫。當年冬天,匈奴壺衍鞮單于就親自率領數萬騎兵向烏孫展開報復,擄掠了烏孫的一些百姓。但在回軍途中,匈奴人遭到了大雪嚴寒的襲擊,生還者不到十分之一。

就在匈奴內外交困之際,匈奴的近鄰先零羌、東胡的一支烏桓部也趁火打劫,與烏孫同時進攻匈奴。匈奴三面受敵,又損失了數萬人馬,被掠走牛羊不計其數。禍不單行的是,在遭到中創之後,匈奴人又遇上連年饑荒,人口銳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內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在漢朝的全力支持下,烏孫不僅化解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大敗匈奴,擄獲大批人口和牲畜。因此,烏孫人對漢朝十分感謝。但是,烏孫國中仍有不少親近匈奴的人。親漢的烏孫人與親匈的烏孫人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鬥,國家實力在內戰中大大損耗。東漢末年,鮮卑興起,趁烏孫孱弱的時候多次襲擊烏孫。烏孫人被迫退入到天山山脈中安居。轟轟烈烈的無損王國從此消失了。

「烏孫」可以有兩種含意。烏孫這個族名應該是突厥語的音譯,很可能有「團結」、「聯合」的含意,大多數學者同意這個說法。突厥語有字根「Udi」,有「凝固」、「凝結」、「跟著……走」之意,引申為「團結」、「聯合」,「sun」類似賓語。

另一種解釋是烏孫即崇拜黑色的意思,以中國史學專家何光嶽為代表。他認為焉耆及烏孫曾經在中國山東孝義縣漹水一帶居住,當地有一種鳥名叫焉鳥,兩族共以焉鳥為圖騰。因為焉含有紅色之意,而焉鳥一身羽毛有紅黑之分,所以焉耆尚紅,烏孫尚黑。

東漢以後,有關烏孫的史料相當缺少。東漢的明帝、章帝年間,烏孫國仍然由大小昆彌分治,國勢衰弱,《漢書·西域傳》:「兩昆彌皆弱」。

帕米爾高原公元五世紀以前,烏孫國與中原政權仍然保持聯繫。烏孫曾經向曹魏政權進貢,「無歲不奉朝貢」。

烏孫國國勢久衰,先後遭到鮮卑首領檀石槐於147年-約167年間及拓跋首領鬱律於318年等多次重創。烏孫可能並未因此南遷蔥嶺(帕米爾高原),而是避居天山山中。

魏晉南北朝初年, 原小昆彌境內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悅般, 西邊大昆彌所統治的地方則仍為烏孫國。及至北魏一統北方,烏孫都有向中原政權進貢。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其間,北方逐漸統一,北魏國勢日益強盛。拓跋燾希望挑戰柔然,經營西域。拓跋燾曾經在太延三年(437年),派遣董琬、高明等出使西域,途經烏孫,受到烏孫王的禮待。

早在太延三年(437年)之前,蒙古高原的柔然曾經數次攻打烏孫國。柔然可能曾經與悅般聯手,夾擊烏孫,烏孫被迫西遷天山山中,時間可能是柔然君主社侖〔402年-410年〕或後來的斛律(410年-414年)在位其間。烏孫約在五世紀初至五世紀中葉南遷至蔥嶺。他們被塞人(Saka)所同化,不再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失」字的本義。

 造字本義:手未抓牢而丟落

①本義,動詞: 未將物品抓牢而丟落。    失手 

              失,縱也。——《說文》

②動詞:丟掉,沒了,遺漏,缺乏。   

              失道者寡助。——《孟子 • 公孫丑下》

              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 • 告子上》

              故人情不失。——《禮記 • 禮運》

              君子不失足於人。——《禮記 • 表記》

              掌國中失之事。——《周禮 • 師氏》

              失得勿恤。——《易 • 晉》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左傳 • 僖公三十三年》

              莊公失言。——《穀梁傳 • 莊公二十五年》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唐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③動詞:未掌握住,未控制好。   失敗 失誤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 • 梁惠王上》

④名詞:錯誤,過錯。      百無一失    唯恐有失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史記 • 魏公子列傳》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 李朝威《柳毅傳》

2017年已經來了,一切恢復正常,孩子也已經放暑假了。你是咋安排孩子們假期的?每日漢字編輯告訴您,一定要讓孩子學學中國文化,知道剛剛學過漢字的本義。

 

 

溫馨提醒:六年級上冊語文漢字同步圖書剩餘不多,恰好寒假來臨,可以讓孩子利用這段複習時間,看看剛剛學過的漢字是咋來的。當然,過年了,送給朋友孩子這樣的一本圖書,也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

再次提醒您,這本書40元錢一本。

微信及電話號碼:17743136001

(掃碼付款)


這個是小編個人微信的二維碼,掃碼後,可以直接和小編對話,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把地址發到小編的微信裡。

小編微信(電話)17743136001   (長按複製搜索)

近期精彩文章(輕輕點擊,查閱其他漢字本義):


【解字】皇太極的真名,到底叫做什麼?

【解字】慈禧這麼牛的人物,為啥沒有提攜兄弟子侄入高官?

【解字】朱元璋的柔情一面,患難夫妻死後,發誓不再立皇后!

【解字】明太子朱標死亡真相,原來是被朱元璋逼死的!

【解字】沒有科舉制度,沒有高考,那麼民國如何考大學?

【解字】洪秀全娶了88個媳婦,為啥只生了8個孩子?

【解字】天平天國洪秀全,為啥一口氣封了三千多個「王」?

【解字】看過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手寫書稿,您汗顏了嗎?

【解字】滿清的不自信,讓中國失去兩個印度那麼大的一塊地!

【解字】評書騙了我們這麼多年,歷史上的穆桂英並不存在!

【解字】元末權臣為何建議皇帝,殺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解字】西夏王妃咬掉成吉思汗下體致其死亡,是真的嗎?

【解字】自立門戶的舒爾哈齊,為何鬥不過哥哥努爾哈赤?

【解字】西夏王國存在了189年,為何沒有載入24史?

【解字】寫字最像宋徽宗瘦金體的,不是漢人,而是金國皇帝!

【解字】她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女人,為啥死後被開除祖廟?

【解字】大金國最悲催的皇帝,國庫裡偷錢,結果被打了20大板!

【解字】金國第四代皇帝的野心,要得到天下所有美女!

【解字】他中國最牛皇帝,連敵人都用「完美」兩字來稱讚他!

……

查看更多漢字本義,關注每日漢字(meirihanzi)微信,回複數字「1」。

(掃碼關注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探尋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之烏孫國
    人口烏孫國是一個漢代西域大國,《漢書.西域傳》載:「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裡。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最為疆國。」。近代研究亦認同《漢書.西域傳》所載,並指出盛期時的烏孫國不論戶口、人口或兵力,遠超過其他隸屬西域都護府的西域諸國例如若羌、鄯善、疏勒、莎車、于闐、龜茲等的總和。
  • 大漢系列丨再訪西域 神秘的烏孫國
    張騫一點一點講給劉徹,劉徹亦聽得仔細,七八年的時間過去了,劉徹對西域的了解越來越多……這天,劉徹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國的時候,張騫突然提到:「我在匈奴的時候,聽說有一個叫烏孫國的地方,烏孫國的人們都稱自己的國君為昆莫,據說現任烏孫國昆莫的父親原是西邊一個小國的君主,後來被匈奴攻打並殺死,而出生不久的昆莫就被丟棄在了曠野裡,但是奇怪的是他最後沒死
  • 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國
    在新疆塔裡木盆地南北邊緣,分布著古代西域神秘的三十六國,其中大部分是城郭之國,少部分是遊牧為生的行國。
  • 揭開西域三十六國神秘面紗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徵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西域36國居位於玉門關以西,帕米爾以東。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國、印度、西亞、北非和希臘五大古代文明在這裡交織薈萃。
  • 西域36國中,比樓蘭還神秘的古城,只在1957年出現過一次!
    文/仗劍走天涯西域36國中,比樓蘭還神秘的古城,只在1957年出現過一次!好奇心仿佛是人自生下來就有的。在古希臘的神話中就流傳著關於好奇心的故事,比如潘多拉魔盒。最近幾年旅遊經濟盛行,其實也正是人類好奇心的具體反映。社會經濟科技不斷的發展,使得很多神秘的地方都不斷地湧現在人類面前。比樓蘭還神秘的古城,至今無人找到,下落只在1957年出現過一次後又神秘消失,你知道是哪一個古城嗎?
  • 烏孫人與烏孫國
    唐代顏師古對《漢書·西域傳》作的一個注中提到「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彌猴者,本其種也」。按此說法,烏孫人應為赤發碧眼、淺色素之歐洲人種。烏孫人西遷前居於河西地區。迄今為止河西走廊地區出土的先秦時代人類學材料都無例外地顯示出蒙古人種支系類型的特點。這說明烏孫人西遷之前.在河西地區居住的是蒙古人種集團,與史書所記烏·孫人的人類學特徵矛盾。
  • 西域三十六國傳奇
    因為她擁有不同於中原內地的風物人情,是不一樣的中國,因為她自秦漢時起就是一個象徵,一個可以讓男人馳騁沙場、縱橫捭闔、建功立業的沙場,讓女人胡旋舞蹈、樓蘭美貌、女兒國度的夢鄉。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徵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
  • 西域三十六國——這是最神秘的新疆!
    說到西域,我們常常會聽到的另一個詞是——西域三十六國。是的,在我們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帶,曾經有過無數的古國:千年樓蘭、樂都龜茲、交河故城、婼羌古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樓蘭國的地理位置十分得天獨厚,它處於絲路南北道交匯處,是西出玉門關的第一站。也因此在古代中原人眼中,樓蘭幾乎成了西域列國的代名詞。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曾有個輝煌一時的精絕國,後來是如何神秘消失的
    但在西漢時期,這裡曾孕育了古老的文明,有過大大小小36個國家,史稱西域36國。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樓蘭、龜茲、焉耆、若羌、且末、小宛等。 在這些國家中,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彈丸之國——精絕國,它位於神秘的尼雅河邊,是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書曾這樣描述精絕國的環境:「澤地溼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
  • 歷史上的烏孫國後裔去哪了?原來,他們衍化成了哈薩克人!
    在中國歷史上,烏孫國的歷史很悠久,曾在多個文獻中記載過。然而,現在人們已經找不到烏孫國的影子。那麼,烏孫國子孫去哪了?
  • 以猴為號的烏孫國
    史載,烏孫王「獵驕靡」得匈奴助力才復了國。公元前113年,獵驕靡又借匈奴之力遠徵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大獲全勝,擄得奴隸、財物、馬匹無數,烏孫轉而成為西域強國,此後烏孫便「不肯復事匈奴」了。如烏孫、月氏之類,在爭霸戰爭中失敗,被迫西遷西域中亞的情形,可以肯定,在歷史上已經無數次發生過了,只是沒有被史書記載下來而已!
  • 西域三十六國的前世今生:還有幾個在中國境內?大多成為中國一縣
    西域在中國人眼裡一直是一個充滿著危險又神秘富饒的地方。葡萄美酒夜光杯、不破樓蘭終不還等描寫西域的詩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一。張騫通西域後不久,大漢騎兵威名遠揚,漢帝國兵力空前昌盛,西域各國紛紛遣使長安,上表服從。
  • 解憂公主:解大漢西域之憂
    江都國因此被除,改為廣陵郡。關於烏孫國,《漢書·西域傳》中有這樣的介紹:「烏孫國,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裡。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民剛惡,貪狼無信,多寇盜,最為強國。」烏孫國位於天山北麓,地處絲綢之路要衝。
  • 西域古國——精絕國到底在哪裡?又是怎麼消失的?
    尼雅遺址曾經的西域現在已是大發展的橋頭堡,成為了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曾經的西域三十六國只能沉寂在歷史的塵煙裡。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著精絕國,從遺址上的一堆垃圾下面發現的漢簡上可以推斷,尼雅古城應該就是精絕國首都精絕城所在地。在史料裡還能知道精絕國併入了鄯善國,成為了鄯善國的樓蘭子民,在怯盧文文書裡出現過一個叫「凱度多」的地名,其實就是精絕國被吞併之後的名稱。2、精絕古城消失之謎。
  • 徹底搞清西域三十六國知識,十個問題全方位解析,可提問
    在漢代玉門關以西的地方都叫西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歐洲。而西域三十六國,指的是大體位置在今天東疆和南疆的這一片地方。西域三十六國是漢朝管的,而西域的大片地方是外國領土,漢朝不具有管轄權。但是在漢朝並沒有「西域三十六國」這個稱呼,而是有廣義的西域和狹義的西域的區別。後世為了明確區分,把狹義的西域稱作西域三十六國,也就是漢朝統治的範圍。
  •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同樣偉大,此後西域各國開始了跟漢朝的交往!
    這樣子,當年匈奴擋路的情況就基本不存在了,漢武帝又想起了大夏國的集市,就幾次找到張騫,讓他再給自己講西域的故事。這個時候的張騫,除了解西域,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了,他也想利用這個優勢,讓自己重新幹點事情,就更加努力的給漢武帝講西域的風土人情。那一天,漢武帝又和張騫又面對面的聊西域,張騫給漢武帝講了一個醞釀多時的故事。
  • 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回望烏孫國》
    回望烏孫國——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外交官張騫出使西域,遇到了來自西方的遊牧民族——烏孫國。為團結烏孫國等西域部落,共同應對匈奴的威脅,公元前105年,一位年僅17歲的皇室小姑娘,人稱江都公主,受命於中國漢代皇帝,嫁給了烏孫王獵驕靡,這就是後人銘記緬懷的"和平公主"劉細君。
  • 《大寫西域》另一半中國史:西域48國
    還有一條道路,是自樓蘭故城向北,翻越墨山,經過一片沙灘,進入時魯番盆地的車師國,它被稱為「墨山國之路」。這條路上面的國家統稱為天山十六國。西域48國,千人以下的小國有7個,最小的國家是單桓,只有27戶,194人,兵49人。
  • 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探索西域36國之——精絕國
    比如在野人溝時,胡八一堅定地把玉放了回去,但其實在原著中,老胡也經歷了一番心理掙扎。而其他細微的改動則是為了推動劇情,讓人物立得住。當然了,整個團隊最良心的就是外景。草原、河流、新疆沙漠等奇景絕地,不是特效。都是劇組親自到敦煌、哈密等地實景拍攝。《鬼吹燈》原著本身就自帶這種效果,帶著讀者走南闖北,閱盡大好河山。
  • 《姑墨國》多浪文化的發源地!西域三十六國之八篇!
    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資治通鑑》中記載王莽新朝時期,姑墨王丞殺溫宿王,並其國。姑墨曾經和封犁、危須等國一起反叛新朝。東漢時期,因為姑墨僕從不服漢朝的龜茲,班超曾率西域聯軍攻破姑墨石城。唐朝之後,不管是姑墨還是跋祿迦,亟墨都從史書記載中神秘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