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少兒編程:我們在教孩子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
日前,教育部在回應政協委員相關提案時表示,編程教育將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並明確,接下來工作的主要安排是將編程教育納入信息科技課程標準,進一步培訓提升相關教師軟體編程能力,提升編程教育實施水平。
編程最早正式和中小學教育產生聯繫,是在2017年國家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相關表述是「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體、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教育部門力推少兒編程進入中小學課程
2017年,浙江省明確將信息技術學科(含編程)納入高中生的必學科目。
2018年,重慶市教委下發通知加強中小學編程教育,要求累計不少於36課時,各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編程教育專職教師。山東省也在2018年將編程納入小學六年級教材。
2019年,教育部宣布要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2020年,北京、廣州、四川、西安、青島、廈門、湖北等多地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推動編程教育普及化。
今年11月,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發布通知,明確將信息技術(含編程)納入初中學業水平測試,考試不通過將不予頒發畢業證書。
從2017年至今,從提出計劃到落地實施,從政協提案到官方回應,教育部門推動編程進入中小學課程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歐美發達國家「搶跑」少兒編程
但同國外相比,我國的少兒編程教育普及程度遠遠不足。目前,我國少兒編程教育普及率約為1.5%,而美國在2019年這一指標為44%。
2013年前後,美國政府和科技界具有影響力的一批人士意識到少兒編程教育的重要性,開始站出來推廣少兒編程。2013年底,時任總統歐巴馬、微軟比爾蓋茨、Facebook扎克伯格開始倡導「編程一小時」活動,提供大量免費計算機科學課程教育資源,數百萬美國孩子參加這一活動。
2016年,美國撥款40億美元,計劃向每一位K-12的孩子提供計算機科學與數學的教育課程,要求部分高中必修計算機編程學分。
不僅是美國,英國也要求5歲以上學生必修編程課程,澳大利亞則從2016年起正式將編程引入全國必修課程,芬蘭也在2016年將編程納入小學教學大綱,一年級的芬蘭小學生必修編程。
在亞洲,新加坡在2017年中小學考試中加入了編程考試,日本則要求在2020年中小學全面實現編程教育。
全世界都重視的少兒編程,唯有中國家長心存疑慮
雖然在政府層面,中國對少兒編程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追上了發達國家,但民間尤其是家長卻一直對少兒編程教育心存疑慮,這是造成少兒編程教育在中國普及緩慢的重要原因。
在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曾說過,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計算機編程,因為它能教會你如何思考;歐巴馬曾多次為「編程一小時」活動站臺;川普的外孫女、伊萬卡的女兒Arabella也在學習編程;紐約大學教授戴安·拉維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兒童編程正改變著孩子思考的方式,它讓孩子學習到了如何思考,如何用編程的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
但在中國,少兒編程教育似乎並沒有引起家長們的足夠重視,應試教育體制下,凡是無關升學的科目往往都被忽視,家長們認為「反正孩子未來又不打算當程式設計師,為什麼要學編程」。即便是以素質教育為突破口,家長們也天然地對以電腦為主要學習載體的少兒編程教育心存警惕。
因此,在教育部門正式發文之外,推動中國少兒編程教育的,更多是少兒編程教育培訓機構。
2014年底,微軟首次將起源於美國的「編程一小時」活動引入中國。與此同時,一家國內少兒編程品牌也開始了試運營,並在一年之後的2015年第三屆「編程一小時」活動期間,宣布在中國響應這一活動,同時公布了自己的品牌名稱童程童美。
一個全新的問題擺在類似童程童美這樣的少兒編程教育培訓機構面前:少兒編程,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少兒編程在學什麼?答:把大象裝進冰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cratch程式語言創始人瑞斯尼克認為,在學編程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們如何將複雜的想法分解成幾個部分,不管孩子以後做什麼,都可以用的到,這才是學編程的意義所在。
運營五年時間,目前已培養出超過10萬名編程少年,在各項編程和機器人比賽中碩果纍纍的童程童美也頻頻對外宣講:少兒編程教育不是為了教會孩子一門計算機語言,而是要教會孩子與計算機對話的思維邏輯。
把大象裝進冰箱分幾個步驟?中國人都知道:第一步打開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這就是十分典型的編程思維,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小問題。」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孫瑩認為,「聚焦幾個重要節點,形成解決思路,設計步驟,最終解決問題。」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未來五秒以下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慧替代。因此,如何打開冰箱門,是定時自動開門、機械手遙控開門、大象自行開門等等,對編程教育而言並不重要。認識到第一步是要「打開冰箱門」,最後還要「關上冰箱門」,這種思維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把大象裝進冰箱只是少兒編程教育的開始
而這還只是編程教育的初級階段,經過五年的編程教育實踐,孫瑩在童程童美提出了數字時代下孩子的四大核心能力,分別是數字信息的辨識與分析、數字信息的調用與編輯、數字信息的應用與協同和數字信息的反饋與創新。
孫瑩指出,目前的編程教育重點還是聚焦在第二個能力上,孩子們順利學會了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但他們在未來真正要面對的問題可能是「如何把動物園的動物都裝進冰箱」而不僅僅只是一頭大象。
「這就是涉及到第三個能力,數字信息的應用與協同。」孫瑩表示,「你負責把大象裝進冰箱,他負責把長頸鹿裝進冰箱,我負責把獅子裝進冰箱,我們共同協作,完成把動物園的動物都裝進冰箱這一大型任務。」
「這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被裝進了冰箱,我們接到了新的任務,要把這些動物送到一個新的動物園。」孫瑩進一步表示,「這就是第四個能力,數字信息的反饋與創新。這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迭代思路,升級路徑,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在矽谷流行著一句話,未來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知道如何編程的人,另一種是只能遵從機器指令的人。
在不遠的未來,當開關冰箱門和裝大象的工作都由機器來完成時,我們的孩子應該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