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確不一樣了,以前我們大學才開始接觸的編程,現在四五歲的孩子就開始學了。」上周末在重慶落幕的第78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上,不少國內頭部少兒編程機構帶來了最新的技術和產品,然而也有不少學生家長困惑——少兒編程真的有用嗎?
事實上,這兩年隨著政策的推動及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概念的普及,國內少兒編程課持續火爆。傳統印象中的敲代碼、編程序,四五歲的孩子真的能學會嗎?少兒編程如何在校園普及?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政策推動少兒編程校內校外齊紅火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渝中區大坪的時代天街,據不完全統計,僅僅這一家商場就入駐了至少8家少兒編程的學習中心。而在南坪商圈、觀音橋商圈,同樣也聚集了編程貓、小碼王、童程童美等一批全國連鎖的少兒編程機構。
今年9月開學時,南岸區的劉莉莉給孩子報了少兒編程的培訓班。「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聽說重慶很多小學都開設了編程課,早點接觸也好打個基礎。」劉女士說。
「人工智慧教育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需要,國家政策的鼓勵也加速了國內少兒編程教育的發展。」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樊磊告訴記者,少兒編程在國外起步較早,在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和國家發展大方向及教育改革方向一致,也有著較快的發展。
2017年7月,國務院頒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體、遊戲的開發和推廣。」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課標,將三維設計、開源硬體、人工智慧正式劃入其範圍,編程、計算思維成必修內容。
2018年,重慶市教委下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編程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學開足開齊編程教育課程,小學三至六年級累計不少於36課時、初中階段累計不少於36課時。此外,北京、廣州、南京等地教育部門也都出臺了人工智慧課程逐步進校園的規劃。
重慶市璧山區實驗小學副校長王坤俊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學校就率先開設編程課程。幾年來,學校一至六年級各班每周安排了至少一節編程普及課,同時還有豐富的編程選修課和創客社團活動課,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感受編程的樂趣。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編程課程提出了新要求,作為信息技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編程教育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有很重要作用。」王坤俊認為,通過編程課程的學習,培養了孩子們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科技嗅覺,從科技的使用者轉變成創造者。
隨著少兒編程走進校園,這項新課程也成為學生家長新的關注,加上今年疫情讓線上教學需求爆發式增長,也促進了少兒編程行業資本市場的繁榮。
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少兒編程企業已獲得超過10起融資。其中,編程貓在今年4月完成了2.5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小碼王則在上半年完成了Pre-C輪融資,金額達到1.5億元;同時,貝爾科教也宣布完成1.2億元融資。如今,國內少兒編程的頭部力量已經凸顯,行業馬太效應也愈發明顯。
標準不一學校為課程資源和師資發愁
近年來少兒編程雖火熱,但相較於發展多年、已經發展完備的學科教育來講,隸屬素質教育領域的少兒編程還略顯稚嫩。也正因為尚是新生事物,少兒編程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7月,統計了教育部每年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公報,對國內3—18歲人口數量進行估測,2018年中國少兒編程行業整體對應年齡人口約為2.36億人,2019年這一數據為2.37億人。
「編程教育覆蓋的範圍人群不斷增多,然而國內少兒編程教育的滲透率尚待提高。」樊磊坦言,受地方學校發展不均衡的影響,目前國內學校對國家政策執行、落實的進度各有不同,同時少兒編程在教育總體目標中的定位也還不夠清晰。
重慶九龍坡區一名不願具名的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學校開設編程課程進程緩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費和師資的問題。一方面,每所學校建立人工智慧教室至少要配備幾十套設備,還需要專業的編程硬體,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編程課程難以開展和普及;另一方面,學校即便開設了編程課程,也面臨缺乏優秀編程老師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培訓也容易忽視。
「少兒編程發展的速度太快了,事實上市場和學校在課程標準等方面是滯後的。」上述負責人說,目前國內編程教學還沒有統一的教材、教學標準,沒有適宜的教學工具和配套課程資源,學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對於教師的課程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很難去評價考核。
「雖然現在少兒編程市場越來越火,但相較傳統的英語、奧數等考試型科目學習來說,社會對編程等信息素養教育的認識程度還有待提高。」樊磊說,編程教育不像通識學科學習,它在短期內未必能體現在學習成績上,然而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素養對於每一個學生、教師來講都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素養。
校企合作普惠方案助推編程教育發展
從國家政策到地方政策不難看出,校園必將成為少兒編程教育的主戰場,然而面對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如何才能推動編程教育在學校的發展?
在第78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上,專家學者紛紛聚焦校園編程教育行業發展,不少龍頭企業為踐行行業責任也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其中,編程貓也首次發布了校園編程教育普惠方案,希望幫助更多中小學開設編程課程,共同助推國內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
編程貓創始人、CEO李天馳介紹說,成立五年多時間裡,編程貓堅持獨立自研,研發了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圖形化編程工具——Kitten源碼編輯器,同時推出海龜編輯器Turtle、代碼島Box、編程貓Nemo、小火箭編程Kids等工具,覆蓋幼兒園以及小初高學段。如今,編程貓的自研工具服務學校超過16000所,遍布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城市,也正是在校企合作中編程貓更加了解目前國內校園編程教育的難點和痛點。
校園編程教育普惠方案如何解決編程進校園的難點和痛點?李天馳說,此次推出的校園編程教育普惠方案,包括了50套Arduino開源硬體套裝、32課時開源硬體課程、96課時圖形化編程課程和1套未來教室編程教學管理平臺,覆蓋校園編程教育的全場景、全流程。
為了解決校園編程教育沒有標準教材和教學課程的問題,編程貓聯合權威教研團隊,推出了中小學編程教育標準教材,覆蓋小初高全學齡段。「標準教材搭配優化設計的硬、軟體課程,可以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提供體系化的教學支持,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共享能力。」李天馳說。
此外,編程貓推出的AI雙師教學服務,不僅可以為不具備編程授課師資條件的學校提供遠程支持,大大降低編程教育入校開課的門檻,同時還能對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在職培訓,成為編程教師師資的「供應鏈」。
值得一提的是,編程貓還研發了一套未來教室編程教學管理平臺,用大數據、智能化為編程教學管理賦能。
李天馳介紹,作為教學管理平臺,一方面平臺可以實時監控學生學習進展,對編程作品進行智能批改等,教師通過學情數據分析能夠更好開展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平臺還是重要的編程教育決策優化平臺,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負責人可以通過平臺大數據了解當地編程教學的開展情況,並做出政策指導。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在新的國際競爭格局中,科技競爭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校園編程教育正處在方興未艾之際,國家政策頻繁推動的同時,行業龍頭也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未來,校企合作將打造出一條編程教育「出口」與「入口」的完美路徑,這也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