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參,見過嗎?能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

2020-12-23 騰訊網

土人參

來源產地

為玄參科植物蘚生馬先蒿的根。

秋季採挖,陰乾。

生於海拔1750-2650m的雜林、冷杉林的苔蘚層中,也見於其他陰溼處。

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湖北等地。

【原形態】

蘚生馬先蒿多年生草本。多毛。根莖粗,有分枝,端有宿存鱗片。莖叢生,在中間者直立,外圍者彎曲上升或傾斜,長達25cm。

葉互生;葉柄長1.5cm,有疏長毛;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長達5cm,羽狀全裂,裂片常互生,第邊4-9枚,有小柄,有銳重鋸齒,上面有疏柔毛,背面幾光滑。花腋生;

梗長約1.5cm,密被白長毛;萼圓筒形,前方不裂,齒5,上部卵形而有鋸齒;花冠玫瑰色,筒長4-7.5cm,外面有毛,灰直立部分很短,幾在基部即向左方扭折使基頂部向下,前方漸細捲曲成S形的長喙,喙回盔據折而反向上方捲曲,長達1cm或更多,下唇極大,長、寬無均可達2cm,中裂較側裂小,長圓形,鈍頭;花絲2對均無毛;花柱稍伸出喙端。

蒴果偏卵形,長約1cm,包於宿存萼內。花期5-7月,果期8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苦,溫。

生津安神,強心。主治氣血虛弱,虛癆多汗,虛脫衰竭

《中藥大辭典》

味甘微苦,性溫。

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中華本草》

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脾;心經

補氣固表,安神。主氣血不足;體虛多汗;心悸乏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注意】

反藜蘆。

相關焦點

  • 土人參,見過嗎?能滋補強壯
    為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錐花土人參以根和葉入藥
  • 民間中草藥:土人參
    土人參作為一種花卉植物,花的形狀來說就頗為默默無聞的感覺,花朵和花型都比較大眾。土人參的花期一般在6月份左右,果子的花期要延後2個月。土人參在我國的陝甘一帶尤其多見,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土人參最大的意義就是它的藥用價值,我們經常將土人參作為一味有益的中藥材來治病救人。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種不是人參的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土人參不是人參,是一種叫蘚生馬先蒿的草本植物。
  • 每天學一味中藥——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
    既善大補元氣,治氣虛欲脫;又善補脾肺之氣,治脾肺氣虛諸證;還能補氣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傷口渴、消渴、心神不安、驚悸健忘等。主治病證(1)氣虛欲脫證。(2)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洩瀉。(3)肺氣虛弱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4)熱病津傷的口渴,消渴證。
  • 冬天進補好季節,試試它,益脾肺補元氣
    有中醫指,冬天是服用人參和高麗參進補的好時機,兩者都具有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等功效。至於平日常見的花旗參則用以清熱解毒,宜秋夏服用。不過,人參和高麗參並非人人合用,究竟什麼人適合吃參進補,哪些人應避免長期服用,又有什麼食療推介?
  • 野生名貴中藥,土人參的妙用!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我國的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河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一種土人參,同樣具有很高的食補價值。土人參雖為野生,但卻有意想不到的實用價值。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觀賞插花。土人參的花期長,花色鮮豔,在我國的某些地方栽培或插花觀賞。
  • 血足而榮於面,一碗湯可養心安神
    建蓮外觀粒大飽滿,圓潤潔白,色如凝脂,具有補脾、養心益腎、壯陽、固精等攻效,主治脾虛洩瀉、多夢遺精,崩漏帶下等症。早在清代,建寧白蓮已名聞遐邇。在《紅樓夢》第十回關於「建蓮」亦有記敘。建蓮自產出便為宮廷貴人們喜愛,於是,建寧優質白蓮也一直是貢品之一。
  • 平補陰陽之山茱萸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的成熟果實,有藥棗、實棗兒、肉棗等別名,是平補陰陽的名貴中藥材。山茱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溼痺,去三蟲。久服輕身。」民國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山茱萸,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
  • 溫補人參雞——大補元氣 延年益壽
    人參燉雞湯是一道結合肉類與滋補類藥材的美味菜餚,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滋補料理,主要食材人參和雞肉,蘑菇、青豆、紅棗、生薑等為輔料,具有的補脾養血、補氣生津、益腎助陽等功效。    人參雞燉好啦,郭老師給每位學員們用燉盅盛滿一盅鮮美的人參雞,滿屋的香氣,雞肉柔嫩,湯汁鮮美,每一口雞湯都讓你元氣滿滿。
  • 一味中藥古今同名異物,適用於虛不受補者,可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太子參的名字首次出現於清代的《增訂本草備要》,說它「形細如參條,而補性不下大參,氣味功用均同人參」;其後《本草從新》也提出太子參「大補元氣,雖甚細,其力不下人參」的說法。但是這兩本書中均未點明太子參是什麼品種的植物,所以無法考證。
  • 中藥十最:清熱降氣,生津活血,滋陰溫陽,補氣補血,健脾疏肝
    生石膏性味辛甘而大寒,入胃、肺、三焦經,最能清洩實熱,代表方劑如白虎湯。2、降氣:既然說到「降」,自然就是針對「上逆」之證,降氣也就是對氣逆而言。歷代醫家認為,降氣藥裡以「沉香」為最。沉香本是樹木,然而入水不浮反沉,所以被叫做沉香。沉香性味辛苦微溫,能入脾胃腎三經,有溫中降逆,納氣平喘之用。
  • 酷夏喝點蓮子心,清心利尿又安神
    其味苦、寒,歸心、腎經,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的功能。 《本草再新》曰:蓮子心「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清暑除煩,生津止渴,治目紅腫。」《溫病條辨》亦載:「蓮心,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於腎,又迴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於心。主要用於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腎不交,失眠遺精,血熱吐血。常用量為2-5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 【藥食同療】溫補氣血(十全大補湯)
    西醫藥理發現,白朮含有「蒼術酮」、「內酯A、B」等物質,有強壯、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並能保護肝臟的作用.白朮禁忌;胃脹腹脹,氣滯飽悶者忌食茯苓:味甘性平。又稱:伏靈、雲苓。茯苓行水之功多,益脾逐水,生津導氣。主要有三種功效: (1)滲溼利水(2)益脾和(3)寧心安神。
  • 美顏補虛又養心,本土櫻桃和車釐子哪種更適合寶寶?
    食補最為溫和安全,有一種水果,被稱為「心臟的阿司匹林」,最能補心氣、養心血,整個夏天都可以給寶寶吃,那就是——櫻桃。櫻桃讓人好顏色,養心溫脾補中氣《名醫另錄》裡記述櫻桃:「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櫻桃能讓人「好顏色」,不僅大人可以常吃,寶寶夏天也能適量吃。
  • 羊角參,見過嗎?能補脾潤肺,養肝
    滋補肝腎,養陰生津。用於神經衰弱,高血壓病,頭痛,咽喉痛,消渴,口乾舌燥。《中藥大辭典》味甘微苦,性涼。"平肝熄風,養陰明目,清熱涼血。治頭痛目疾,咽喉痛,高血壓症,癇症,癤癰。補脾潤肺,生津。《中華本草》甘;微苦;涼補脾潤肺;養肝;解毒消癰。
  • 此為珍貴的「土人參」,桂平農村常見,卻少人重視,請珍惜它
    摘要:此為珍貴的「土人參」,農村常見,卻少人重視,請珍惜它。過去老輩們常說:農村處處都是寶。以往的時候年紀還小,不能理解,但自從參加科考植物工作後,筆者深有體會。拋開其它物種,我們就說植物界吧,那就足以證明它們的珍貴,哪怕是一棵不起眼的野草,有時候也是含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