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2020-12-18 大洋網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 20 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 100%。


獨立音樂是否真的迎來了發展期?獨立音樂人的生存狀況如何?本期《廣州音樂產業調查》,我們採訪了兩位廣州的獨立音樂人——知名填詞人三本目與唱作者俅其。

他們一致認為,儘管如今做獨立音樂的門檻低了,「路子」廣了,但音樂產品的質量與聽眾的音樂素養都參差不齊,獨立音樂最終還要回歸到內容創作者身上,只有創作者擁有更多平臺,才能形成更好的行業良性循環。

名利與困窘:

有了億級作品,也被稱「填詞佬」

「在廣州,憑藉填詞能夠養活自己的人不多,大部分填詞人都屬於斜槓青年;而能夠達到中等收入的人可能就只剩我一個了。」本土著名音樂人三本目在接受採訪時稱。

三本目是在廣州音樂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填詞人,如今他所累積的作品數量相當可觀,其中包括莊心妍演唱的《生活艱難》以及關喆演唱的《更好的我們》等;除此之外,他還曾為GNZ48、青鳥飛魚、楊臣剛、東山少爺、胡芳芳、康天庥等本地知名歌手製作專輯,其中不少歌曲的傳播量在音樂平臺上累積為「億級」。


「但是這些與我們無關,製作人只是幕後的,網絡導流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沒有太大意義。」三本目說,在音樂產業創作環節中,核心工作者包括詞曲作者、唱作人、歌手、編曲製作人、錄音師、混音師、DJ 等幾大群體。「錄音師可能是在圈子裡處於最底層的,其次就是填詞人,所以別人都笑我們是『填詞佬』。」

即便是像三本目這樣的資深填詞人,在做音樂的過程中也總是遭遇各種窘境:「很多歌手來找我寫歌時,他們都會問價格,但是一聽到我的收費之後他們就會說『怎麼那麼貴,歌詞我都會寫』,即便他們一場演出的收入就有20萬元,一首歌的歌詞買斷版權可能才2000~2500元,但是他們就會覺得這個價格不值得。可文字是有價的!」三本目稱。

據記者了解,在港臺地區,填詞人的生存狀況則相對可觀,如香港著名填詞人陳少琪,其在業內承包一首歌曲創作的價格甚至可以高達上百萬元;而根據中國傳媒大學張豐豔工作小組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內地原創音樂人的處境卻是並不樂觀:如兼職音樂人佔比高達80%,全職音樂人僅有12%,絕大多數音樂人難以只憑藉做音樂維繫生存。憑藉興趣而走進獨立音樂圈,再用其他的主業來維持音樂愛好,幾乎是許多獨立音樂人的常態。

理想與現實:

需要獨立,也需要妥協

「在圈子裡,音樂人要想通過音樂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除非達到大師級,否則就只能選擇妥協。」俅其說。

作為一名90後音樂人,俅其是廣州音樂圈中較典型的集唱、詞、曲、編,甚至平面設計為一體的獨立唱作人。談及獨立音樂創作者的生存現狀,俅其告訴記者,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他們一方面需要保持自己的音樂獨立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做出適度妥協。


「我自己在兩方面的平衡度是5:5,自己創作佔一部分,幫別人編曲、製作佔一部分,收入方面好一點的話,這種模式其實也不差。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個我覺得有點難度、相對來說又苦又累的活兒。」俅其直言。

據俅其介紹,獨立歌手的收入分為幾個板塊:除了在音樂作品上所獲得的版權收入、分成之外,還有一部分則來源於商業化收入。「其中商業收入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比如一年給100多萬元,要求製作100多首歌,這些都屬於批量生產的歌曲,是比較公式化的創作。」而對於這種類型的歌曲,俅其往往抱有一種「警惕性」:「因為如果曝光率增加,工作量增多之餘還會形成一種負擔,把你自己創作的那一部分思維慢慢消解。因此我不建議音樂愛好者將自己的職業變成音樂人,當你在職業上做一份無關音樂的工作,可能你才能擁有最享受音樂的狀態。」

創作與機遇:

常為他人做作嫁衣

對於一位獨立音樂人而言,最好的「歸宿」可能就是自己的歌曲得到了主流的認可,但是往往也有「造化弄人」的時候,即為他人作了嫁衣。

以俅其為例,如今已經發行了四張專輯,擁有上百首作品的他,從專輯中所獲得的收入並不高。「前兩張專輯都不是實體,第三張專輯基本上半賣半送,到現在第四張專輯,銷售也就只有三成,300張左右。」


儘管做音樂專輯的成本也並不低,從邀請樂手、編曲師到錄音棚錄製,成本最低也需要一兩萬元。但這上百首歌曲所帶來的流量,累加起來或許還不及他花半小時所編的《廣東愛情故事》。

這首由廣東雨神所演唱的歌曲,在網絡平臺上便擁有上億級播放量,他也憑藉這首歌曲紅遍大江南北。但是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並非只有廣東雨神一人,其編曲創作者為俅其,詞曲創作者還有歌手談風,歌曲的全部版權支出加起來不過幾千元。

「誰也沒留意過這首歌,直到這首歌火了,朋友告訴我才知道情況。但是我並沒有因為他火了而眼紅,因為我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其中一個點而已;我只是很感嘆,自己用心製作的歌沒火,只花了半個多小時製作的歌反而火了。」俅其說:「所以做音樂是需要機遇。」

而作為幕後的填詞人,三本目則更是常常「為他人作嫁衣」。「在如今的音樂氛圍裡,歌詞是容易被大眾忽視的,它屬於小眾的範疇,目前大部分聽眾也無法分辨歌詞質量的好壞。」三本目稱:「比如歌曲《學貓叫》,在我看來,可能就是一首兒歌,但是它也照樣能火。」

渠道與流量:

不應以大數據論好壞

三本目分析,內容創作被忽視,其實追根究底,與目前市場的風向標相關:「因為現在做原創的很少,翻唱都可能會紅過原創。所以很多人都會想要去迎合市場。」在三本目看來,這樣的音樂氛圍是「危險的」。三本目表示,儘管他不排斥流量,但是要看流量掌握在誰的手裡,就像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車的前進方向不應該由不開車的人去決定,而應該由司機去決定。「過去的音樂創作是控制在精英手裡的,所以當時的音樂都是精巧製作的;如今的音樂創作更多是掌握在大眾手裡。流量決定不了好壞,但流量會決定方向。」

因此,三本目覺得,如今自己需要「幕前化」,站出來帶動風向,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來告訴觀眾什麼叫好的音樂,「不要被流量所吞沒」。如今在B站上,三本目(ID:不是詞神)已經擁有數十萬粉絲,「只要能影響一部分人,這對我而言就是有意義的。」


相比之下,俅其的態度則更為「佛系」。「我自己覺得推廣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這是由音樂本身的特點來決定的,如果你有足夠驚豔的東西,會1變成2,2變成4,他不是累加,而會以裂變的方式來擴大影響力。」

但對於大數據下的音樂創作氛圍,俅其則認為是「弊端大於好處」:「大數據會讓人們變得懶惰。像我就比較反感『每日推薦』功能,因為這是平臺試圖用同類型的音樂來把用戶留住,它會讓人們丟失一些聽其他聲音的機會。所以儘管如今音樂的渠道廣了,但其實音樂的『壽命』變短了,我認為大數據應該要更具有隨機性,從而讓更多音樂作品得到平均分配的機會。

市場與傳承:

粵語歌需要被保護

在三本目所填詞的歌曲作品中,三分之二的作品為國語歌,三分之一的歌曲則為粵語歌。

而在廣東,粵語歌的專職填詞人並不多,「大概也就十幾個,不僅基數變少了,而且拔尖的創作者也變少了。」三本目分析,這種現狀是由市場決定的:「首先香港的歌手很少找廣東的詞作者;其次,當更多聽眾選擇了國語歌,自然創作者也會趨向於創作國語歌。但是我很愛這個語言,我認為粵語歌需要像粵曲一樣,變成一種被保護和傳承的文化。

三本目稱,粵語存在「倖存者定律」,從普通話填詞到粵語填詞本身就是一個由易入難的過程。「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粵語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很適合用來填詞的。」三本目介紹:「因為粵語存在協音,它的語言就像齒輪和螺絲一樣嚴絲合縫,你唱出來的音調和說出來的音調是一致的,所以粵語填詞本身就具備一定門檻,對填詞人的要求因此也比較苛刻。」

而作為集唱作人和製作人於一身的俅其,則對於粵語創作環境感受更加深刻:「我的國語歌和粵語歌編曲製作數量大概只有8:2。如果你不加入這個行業,你沒辦法感受到這一點。」

出生於廣東雲浮的俅其,對於粵語同樣有著深厚的情結,因此他也同樣對此擁有一份使命感:「粵語本身是伴隨了我們這一輩人很久的,當現在主流的粵語音樂人開始減少輸出時,我們作為後輩是需要去傳承它。我覺得只要你所創作的粵語歌足以感染更多人,這就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當音樂人努力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就可以達到很多目的。


~~~~~彩蛋分割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三)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一)丨專訪玩具船長貝斯手: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二)丨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
  • 從騰訊音樂人助力「三農」,看音樂的現實力量
    音樂的現實力量音樂是所有人的共同語言,是人類精神和信念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就像作曲家華格納說的那樣:「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現實意義上,騰訊音樂人這次貼近生活的公益活動,其實是重新梳理了音樂與生活最本源的關係,並為原創音樂賦予了頗為難能可貴的「可感知性」和「互動性」——我非常相信,疫情期間的人文關懷,人心向善的同理心使然,會讓每一個收到「愛樂助農」音樂盒的人,在不經意間接到包裹的一瞬,心靈為之一顫。
  • 中國最大在線音樂產業盛會開幕,30%獨立音樂人從未獲得版權收益成...
    獨立音樂是音樂產業的有生力量,在中國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看見音樂、星球發行聯合主辦的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日前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球多國的文化處、全球性行業協會、國際音樂頭部知名企業、全球諸多獨立音樂廠牌、國內外知名獨立音樂人、格萊美獲獎音樂人、全球性音樂媒體機構等近300個機構和嘉賓相聚雲端,共同聚焦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產業集聚發展和創新開拓,為全球觀眾帶來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產業盛會。
  • 網易雲音樂「硬地圍爐夜」:獨立音樂人的孤獨、浪漫與希望
    「硬地圍爐夜」的出現是雲音樂對2017年獨立音樂的一次總結,根據平臺各領域的數據機制盤點出2017年優秀的獨立音樂人,也是對音樂行業的無聲宣告,獨立音樂人已經走向了大眾音樂市場,擁有了自己的擁躉勢力。 「獨立音樂還是在一個發展階段中,我們並不是說獨立音樂人非常成熟了。可以說開花了,也結果了,但是不是到收穫的時候,可能還沒到。它需要更多的關心,更多的灌溉。」作為平臺方丁博解釋道,「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幾年中,讓中國原創音樂形成非常強大的勢力,讓整個音樂產業健康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 音樂人調研報告:綜藝之外的獨立音樂人困於宣發?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億謙 擁擠的樂空間裡,氣氛隨著舞臺上飛揚的節奏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 音樂人如何獲得理想收入?從星曜|看見計劃看酷狗音樂人的扶持生態
    在此背景下,4月23日,作為擁有4億月活躍用戶的在線音樂巨頭,酷狗音樂也新推出了一項旨在提升音樂人曝光,豐富音樂人變現渠道的音樂人直播計劃 ——"酷狗音樂人·星曜|看見計劃",讓他們追逐理想的同時,也能獲得理想收入
  • 獨立音樂人在直播間:會去往何處?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當更了解直播細節,很生動地在直播間裡看到那些喜歡你的人,對音樂人的靈感影響,確實會不太一樣的。 音樂人日常工作通常更聚焦在線下,比如創作、錄音、巡演、商演。在微博,頂多音樂人之間罵一下,互相之間吐個槽,連個熱搜都上得艱難,更別提讓音樂人花費大量時間經營直播間,去連麥、唱歌、聊天、吸貓……接受萬千網友的打賞了。。
  • 蝦米啟示錄:理想音樂生活與現實之間 隔著一個草莓蛋糕的距離
    「1190萬生活在蝦米音樂裡的人,在這個冬天被拋棄了。」他們,連一聲後會無期都來不及講。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2月5日零點停止服務,只保留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業務。蝦米音樂2007年在杭州成立,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14年來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累計創作了3000多萬首歌曲。曾經的蝦米,憑藉硬核的歌曲分類、讀心術般的歌單推薦,帶給用戶許多美好的回憶,也為推動國內獨立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難怪,蝦米宣布關停後,「爺青結」式的心靈雞湯,至今還在網絡上層層發酵。
  • 網易雲音樂與眾多獨立音樂人深度合作 助推《可能否》播放量達5.6億
    近期,網易雲音樂宣布,目前平臺已與眾多獨立音樂人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音樂傳播新生態,攜手助推原創音樂新發展。其中,網易雲音樂將為合作獨立音樂人提供音樂版權服務,並推動原創音樂作品獲得更廣泛傳播,促進音樂人更好提升音樂收益。
  • 獨立音樂人生存報告
    上周,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明星資本論(ID:mingxingzibenlun)走訪了4位獨立原創音樂人。有人曾經窮到吃草,卻因為一檔綜藝翻天覆地;有的人籤約一線衛視做了主持,月收入卻不足一萬元……但有一點他們是達成共識的:對於獨立音樂人而言,入行容易,出頭卻是難於上青天。
  • 業內首創音樂人LIVE專區 網易雲音樂LOOK直播2.0版本上線
    不同於業內同質化的泛娛樂直播平臺,LOOK直播更聚焦音樂直播,致力於打造最適合音樂表演的線上平臺。此次LOOK直播2.0版本升級,專門開闢「音樂人LIVE」專區,用戶可以在「音樂人LIVE專區」一鍵預約、觀看、回放感興趣的音樂人演出。同時,新增「音樂人專區」也意味著,平臺將向音樂人傾斜更多資源,幫助音樂人和音樂作品收穫更多流量曝光和收入增長。
  • 綜藝改變不了音樂行業現狀,重塑現場才是對音樂人最大尊重
    引言:每個獨立音樂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理想國。在現實情況下,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舞臺,一群愛音樂的聽眾,順便賺一些錢。業界有句順口溜:「民謠窮三代,搖滾毀一生。」
  • 玩具船長貝斯手周一: 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
    作為曾經全國流行音樂的中心,廣州曾一度吸引了毛寧、楊鈺瑩、林依輪、鳳凰傳奇等知名音樂人南下發展;但隨著北京等地的中國內地音樂市場的崛起,廣州在樂壇的地位不如以往。但即便如此,廣州依然是許多音樂人及樂隊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音樂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其次才是廣州樂隊和廣州音樂本身。
  • 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
    網易雲音樂為了彌補其音樂版權上的缺失,早在2016年便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通過對獨立音樂人進行支持,來培養自己的的音樂人,豐富平臺的音樂內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12月底,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0萬,音樂人上傳原創作品總數超150萬首,全年原創音樂人作品年播放量超過2700億次。
  • 中國 6 城音樂人推薦的 15 間地下音樂俱樂部 | 2020 地下音樂俱樂部指南
    今回,HYPEBEAST 便邀請 8 位身處不同城市的音樂人包括:紮根於上海的 Yeti 聯合創辦人 Tom、Genome 6.66MBP 聯合創辦人 Kilo Vee,現居深圳的電子音樂人 3ASiC,成長於廣州的創意人/DJ KENKORI,重慶 GOSH 的說唱歌手小艾 EYE,來自成都創意單位 Pulse 創辦人 Luciachex,生活在北京的藝術家陳天灼、音樂人蔡佳成,推薦當地的地下音樂俱樂部
  • 蝦米音樂:生於理想,死於商業
    1.蝦米誕生,源於一群有理想的音樂人蝦米音樂誕生於2006年,那時還沒有移動網際網路,成立之初它以PC端蝦米網的形式存在,名為Emumo,取意Earn Music & Money,寓意是「讓音樂人用音樂賺錢」。
  • ...TME.US)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等多個領域
    美股 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TME.US)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等多個領域 2020年3月17日 18:00:58
  • 獨立音樂人趙雷(萊州羅健平)
    他的原創音樂作品很多,例如《畫》、《理想》、《南方姑娘》等等。趙雷對於我而言是我的偶像,在bili bili有他的一首《小樹》,當我聽過後,似乎小樹的性格就和他本人是一樣的,善良、單純、有理想等等。趙雷在大紅之後就「藏」了起來,幾乎很少人能找到他,他不喜歡深處於只有名利和金錢之中。
  • 樂夏阻礙了中國獨立音樂?來看看獨立音樂的神助攻!
    《樂隊的夏天》剛開播沒多久,這場聚焦在搖滾樂隊身上、卻有著濃厚綜藝氣息的節目迅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前有「被五條人笑死」上了微博熱搜,後有很多不知名樂隊有了展示風採的舞臺,即使被淘汰賽,樂隊也讓樂迷們揪心惋惜……樂隊似乎迎來了他們的夏天。
  • 獨立音樂人李醒緣首張EP發行:「大學時代」到「成人社會」的思考
    6月12日獨立音樂人李醒緣以社會映射與現實事件為主要創作視角的首張全創作專輯《我不要停在這裡》,一經發布便獲得多方音樂人、音樂媒體的高度讚賞。作為剛發布第一張EP的"新人"而言,李醒緣進入音樂行業其實已有兩年時間。2018年物流管理系畢業後,並不清楚自己能幹什麼的李醒緣來到北京,誤打誤撞進入了唱片公司從事幕後音樂製作等相關工作,今年五月,為演員陳學冬定向創作的歌曲《小小》在正式發布後也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