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調研報告:綜藝之外的獨立音樂人困於宣發?

2021-01-10 騰訊網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億謙

擁擠的樂空間裡,氣氛隨著舞臺上飛揚的節奏一次次被推向高潮。自11月起,將有24組獨立音樂人分8場在這裡登臺表演,最初5場演出中有超過2500名樂迷見證了他們充滿活力的現場。

這一系列演出源於街聲StreetVoice聯合騰訊音樂人推出的獨立新聲現場計劃「見證大團」。這一源自臺北的獨立音樂展演活動,也曾是草東沒有派對、落日飛車、傻子與白痴等現已廣為人知的樂隊,在樂隊生涯早期寶貴的livehouse亮相機會。

如今,街聲把「見證大團」的策劃製作理念在北京繼續生發。24組音樂人中,既有Bad Sweetheart這樣第一次登上Live house舞臺的年輕樂隊,也有像丟火車這樣成立多年始終堅持獨立運營的資深樂隊。但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活躍在綜藝節目之外的「非主流音樂人」

丟火車樂隊在「見證大團」的舞臺上表演(攝影:肆毛)

帶著這些問題,借這次「見證大團」的便利,我們針對24組音樂人做了一次問卷調研,並對部分音樂人做了訪談。這次調研的音樂人和樂隊,以年輕人居多。超過80%是90後,95後佔了41%。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成為音樂人的時間在5年以內。大家都對未來滿懷信心和希望,但樂隊的實際運營也喜憂參半。

綜藝讓樂隊、說唱等不同形式的音樂人在近些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輿論場裡的討論空前熱烈。但在市場變化之下,在綜藝關注之外的獨立音樂人的處境是否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他們如何看待當下的大環境?他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還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宣發仍是絕大多數樂隊最大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音樂人相比前輩們有更多的出口,平臺更多,選擇更多,機會也更多。當然,凡事多有兩面,眾多的出口讓樂隊突圍也增加了難度。在競爭更激烈的情況下,「宣發」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宣發企劃對音樂人來說當然重要,尤其在初始階段,好的音樂搭配合理的網際網路宣發是如虎添翼,這是時代所趨。」 Bad Sweetheart樂隊成員賀銘洋如是說。

如前所述,本次調研的音樂人和樂隊大都相對年輕,知名度都比較有限,所以他們格外需要宣傳和推廣。

問卷中提了一個問題,目前最需要幫助的地方是?由受訪者自己作答。將近一半的受訪者都寫了「宣發」,同時,也有不少樂隊的答案是「團隊」。而「團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宣發。

「宣發」這個問題,對於音樂人來說似乎是一個老大難問題。2019年,新音樂產業觀察面向獨立經營音樂人做過一個調研,在那次調研中,「宣傳推廣」也是音樂人們首選的問題。

對於名氣相對較低的音樂人和樂隊來說,宣發上可能並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如今的媒體渠道多但是更分散,如果沒有資金或者團隊的支持,確實很難獲得大範圍的曝光。在調研中,音樂人們一方面是以開放的心態去尋求合作、尋找機會,另一方面則是把自己的社交帳號經營好。

從本次調研中看,社交帳號的自我經營已經成為最基本的宣傳方式。24組受訪者,只有一組沒有社交帳號。其中,62%的受訪者選擇自己經營。

ETA樂隊曾在《樂隊的夏天》有短暫地驚鴻一瞥。樂隊覺得,綜藝確實能讓樂隊受到一些關注,但「最後播出片段可能不是很能夠真實地呈現出ETA的樣子」。他們依然「在主動經營自己的社交平臺」,希望能呈現出樂隊的真實面貌。

Bad Sweetheart樂隊成員賀銘洋說自己「會很認真的做每一份文案,無論是歌曲介紹還是社交網絡。」獅童樂隊說,「在音樂內容本身以外的經營主要集中在社交平臺以及音樂平臺上。」

把自己的社交帳號和音樂平臺帳號經營好,對於年輕樂隊來說,已經是宣發的基礎。但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突破,可能還是需要跟平臺進行一些合作。回春丹樂隊的西蒙認為,「音樂人藉助平臺,更容易傳播作品。」丟火車樂隊認為平臺的扶持,「一定程度能拓展受眾群。」

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依靠演出

在輿論場裡,「小眾」長期是樂隊身上的標籤。「小眾」意味著受眾群小,也意味著收入可能不太高。

在我們這次調研的24組音樂人/樂隊中,接近半數的受訪者沒有穩定收入來源(48%),剩下的樂隊中,又有26%的受訪者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如果一支樂隊有3名成員,成員平均收入只有1000來塊。

這點收入對於維持樂隊經營確實杯水車薪。所以,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無法全職做音樂。

在收入來源中,演出和版稅成為兩大重點,尤其是演出。本次調研的受訪者全部都靠演出獲得收入。其中66%的受訪者有版稅收入,儘管缺乏數據支持,但基於當下流媒體平臺的收入狀況,版稅收入通常都相對較低。

從調研中,我們可以看到,受訪者都非常重視演出,Livehouse和音樂節成為受訪者們最重要的演出場景。

93%的受訪者有過Livehouse的演出經驗,其中,84%的受訪者年均演出在5場以上,其中,年均演出超過10場的受訪者達到64%。78%的受訪者有過音樂節演出的經驗,其中,61%的受訪者音樂節演出場次超過5次。

在有過livehouse演出經驗的受訪者中,有64%的樂隊年均演出大於10場

在參加過音樂節的受訪者中,有61%的樂隊演出次數不少於5次

好消息是,85%的受訪者都認為《樂隊的夏天》走紅之後,演出機會也多了。接下來,街聲的「見證大團」系列演出視頻也將以節目形式上線,無疑會給這一批樂隊吸引新一波的關注度。不斷出現的綜藝節目或許能夠為音樂人和樂隊創造出更多的演出機會。

長期維持穩定的人員不容易

對於所有正在做音樂的朋友來說,大概沒有人會不想把音樂視為一個長期的事業來對待。在接受我們調研的24組音樂人/樂隊中,85%的受訪者都將音樂視為長期發展的事業。

長期發展,既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尤其是,受訪者中,全職樂隊不到半數(48%)。也就是說,剩下的一多半樂隊目前是處於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要面臨工作和音樂事業之間的衝突。

在非全職的樂隊中,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可以平衡工作與音樂事業

但從受訪者的選擇看,這個問題似乎並不算太大,一半的受訪者選擇了可以平衡,43%的受訪者選擇了偶有衝突,經常出現衝突的只有7%。

不穩定也可以從缺乏固定排練場所表現出來。受訪者中,沒有固定排練室的超過半數。

更大的問題,可能是人員更迭。在一個相對困難的經營環境中,長期維持人員穩定並不容易。在這一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70%的受訪者都出現過人員更迭的情況。

作為一個事業來發展,獲得幫助或許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畢竟音樂人更善於創作,而不是經營。所以63%的受訪者選擇籤約廠牌或公司,超過六成受訪者有自己的經紀人。

63%的受訪者選擇籤約廠牌或公司

相對於個人發展,樂隊的經營有更高的成本,其中包括人員之間的溝通成本。高成本意味著高風險,所以,對於樂隊來說,維持長期發展,收入就非常關鍵了。

從這次簡單的調研中可以看出,獨立音樂人面臨的問題依然比較集中:宣傳、收入和團隊運營。網際網路時代降低了音樂生產的門檻,獨立音樂人數量不斷增長,但同時傳播渠道越來越分散,讓製造影響力變得難上加難。

相應的,作為缺少資源的獨立音樂人,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想要在綜藝等主流出口之外另尋渠道脫穎而出,難度也可想而知。

當然,依然有像「見證大團」這樣的舞臺存在,可以為獨立音樂人提供展示機會。而獨立音樂人也有自身的優勢,在保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可以自主選擇更適合自己風格的宣傳渠道和推廣方式。這也是我們下一篇文章將要討論的話題。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獨立音樂人生存報告
    3月初,《這就是原創》在優酷平臺上線,直接讓部分原創音樂人獲得了比之前高百倍的關注度。《好的,晚安》、《過錯》等歌曲,在音樂平臺上的評論數倍增,而在此之前,這些創作者們寂寂無聞。節目中出現的100位選手,只不過是龐大的獨立音樂人群體中的冰山一角。上周,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明星資本論(ID:mingxingzibenlun)走訪了4位獨立原創音樂人。
  • 《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調研數位音樂平臺服務 騰訊音樂人平臺差異...
    12月21日,由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重磅出爐。相較去年報告中數位音樂平臺對音樂人發展利好的趨勢,在今年,音樂人入駐音樂平臺已經成為常態。其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騰訊音樂人平臺繼續成為眾多音樂人的首選,並成為64.4%的音樂人的主要數位音樂收益來源,較去年的45%再度提升。不僅如此,在音樂人服務、平臺滿意度的調研中,騰訊音樂人平臺也獲得了最多音樂人的青睞。同時,在新勢崛起的直播/短視頻領域,集團旗下全民K歌成為「音樂直播獲取收益最多的平臺」前三強,同樣展現出了在音樂人扶持創新賽道的積極部署。
  • 《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在京發布,音樂人維權仍存困境
    本網訊(記者 莊德通)我國音樂市場收入居全球第七位、有 91%的音樂人已經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超過一半的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工作組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下稱「報告」)。
  • 音樂人如何獲得理想收入?從星曜|看見計劃看酷狗音樂人的扶持生態
    據中國傳媒大學《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音樂人仍生存艱難,接近半數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達到1萬以上的則不到10%。由於無法靠做音樂生存,大量音樂人不得不兼職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以支持音樂事業的發展,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創作之中。
  • 中國音樂人報告:5成音樂人月收入8000元以下
    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在第十期數位音樂論壇發布。該報告顯示,2020年,超9成音樂人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其中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分別佔比達到了28%、22%。▲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發布,這是報告封面。
  • 《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再度成為原創音樂人首選
    12月21日,由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重磅出爐。相較去年報告中數位音樂平臺對音樂人發展利好的趨勢,在今年,音樂人入駐音樂平臺已經成為常態。其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騰訊音樂人平臺繼續成為眾多音樂人的首選,並成為64.4%的音樂人的主要數位音樂收益來源,較去年的45%再度提升。
  • QQ音樂為音樂人插上「騰飛之翼」,加速打造國民級「爆款」
    譚維維新專輯佔據QQ音樂榜單前排QQ音樂為「虎」添「翼」,持續打造爆款佳作不僅是譚維維,憑藉強大流量和多維度宣發運營扶持,近年來QQ音樂已助力眾多音樂人及其作品快速「出圈」。在QQ音樂的助推下,音樂人劉蘭鑫參與衛視節目錄製可以看出,廣大獨立音樂人在QQ音樂全方位、系統化的扶持下,已經走向更大的舞臺,甚至「出圈」成名,不再為「流量」發愁。
  • 首創音樂人零門檻自助發行數字專輯,這是屬於音樂人的黃金時代
    據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中顯示,絕大多數音樂人仍生存艱難,近半數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全職音樂人僅有12%,近半數非學生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能達到1萬元以上的只有9.3%,生存境況並不樂觀。
  • 綜藝改變不了音樂行業現狀,重塑現場才是對音樂人最大尊重
    每隔一段時間,媒體或者一些機構都會做「音樂人生存調查」,毫無意外,不管如何調查,結果都是音樂人音樂人很慘,幾乎賺不到錢。01獨立音樂,大都從背井離鄉的「流浪」開始提到獨立音樂,民謠亦或者搖滾樂,怎麼也繞不開許巍、張瑋瑋、萬曉利、蘇陽等人。
  • 音樂養不活音樂人,那短視頻呢?
    然而,在各類樂隊相關的綜藝節目斬獲全民高關注的同時,音樂人們似乎並沒有過得更好——本來就生存不易的音樂行業,在線下演出停擺半年後,走到了更緊急需要變革的時刻,大量草根音樂人由於半年的行業停擺正在被迫轉型。音樂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音樂人卻難以生存,這似乎成為了一個難解的行業悖論。面對這樣的困境,誰能成為行業的那個破局者?
  • 52%音樂人沒音樂收入 錢該怎麼掙?
    音樂人門檻越來越低 版權收入日趨兩極化52%音樂人沒音樂收入錢該怎麼掙?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中國最大在線音樂產業盛會開幕,30%獨立音樂人從未獲得版權收益成...
    來自全球多國的文化處、全球性行業協會、國際音樂頭部知名企業、全球諸多獨立音樂廠牌、國內外知名獨立音樂人、格萊美獲獎音樂人、全球性音樂媒體機構等近300個機構和嘉賓相聚雲端,共同聚焦新媒體時代下的音樂產業集聚發展和創新開拓,為全球觀眾帶來中國最大的在線音樂產業盛會。
  • 52%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版權收入兩極化如何解?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但僅靠用戶付費難以養活大批的音樂人,音樂人的收入狀況仍不容樂觀。據《報告》,有52%的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24%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佔總收入的5%以內,7%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佔總收入的6%-20%,僅7%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佔比達到100%。音樂人音樂收入偏低狀況實際上已經持續數年。
  • 陳雪凝、阿冗、老舅……作品爆火的背後,短視頻音樂人如何「出圈」
    隨著短視頻在音樂宣發領域的話語權不斷加重,也導致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開始向短視頻傾斜。無論是入圈不久的音樂素人還是深耕多年的獨立音樂人,抑或是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都有意識的將更多的運營精力從傳統音樂平臺向短視頻遷移,甚至不少音樂人直接將短視頻平臺作為其歌曲/專輯的首發陣地。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 20 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 100%。
  • 音樂市場這麼紅火,但大部分音樂人無法靠音樂養活自己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52%音樂人沒音樂收入,版權收入兩極化
    音樂人門檻越來越低 版權收入日趨兩極化52%音樂人沒音樂收入錢該怎麼掙?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網易雲音樂「硬地圍爐夜」:獨立音樂人的孤獨、浪漫與希望
    樸樹、萬曉利、鹿先森樂隊、謝春花、陳鴻宇、阿肆、Jony J、Tizzy T……這些在雲音樂歌單上常見到的名字都出現在了盛典,當晚一共28組原創音樂人,囊括了70後、80後、90後三代頭部的獨立音樂人,這是國內首個獨立音樂人盛典。 「目前在雲音樂上註冊的獨立音樂人超過50000人,雲音樂已經成為中國獨立音樂人非常重要的陣地。」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說。
  • 52%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 為何國內聽眾不願為熱愛買單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三)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 20 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