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媒,航空為業。
今年以來,空港產業園聚焦航空元素,以中國商飛民機試飛中心東營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導航與飛行校驗測試基地兩大重點項目為支撐,全面融入大飛機研製和北鬥導航系統兩大國家戰略,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臨空產業及高端航空服務業,積極優培優引、鼓勵創新創業,著力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助力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實現新騰飛。
在中國商飛民機試飛中心東營基地的試飛調整機庫內,偌大的空間顯得人矮小了許多。「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C919大飛機的專用機庫,這裡平常進行大飛機的檢修、維修工作以及日常停放。」中國商飛民機試飛中心東營基地綜合保障辦公室主任張雲起介紹。
中國商飛民機試飛中心東營基地是中國商飛公司為滿足「1+M+N」多機場、多區域協同試飛模式,投資建設的全國首個專業民機試飛基地,承擔C919大型客機、CR929寬體客機試飛任務,兼顧ARJ21支線客機試飛工作。
「基地佔地500畝,已完成投資4億元,實施了試飛調整機庫、動力站房及多功能地坪等建設。目前,基地已完成C919第102、104、106架機及ARJ21支線客機各類飛行試驗360餘架次,飛行時間1100餘小時。」張雲起說道。
目前,基地實施的試驗試飛技術保障中心項目已於12月初投入使用,包括試飛指揮大廳、模擬飛行室、數據處理機房、系統實驗室、測試改裝間等功能區塊,採用5G工業場景技術,建設全國首個大數據架構5G試飛基地,連接中國商飛數據一體化平臺,實現飛機落地即完成數據交付,使數據採集分析及科目組織更加智能。
基地如同一個強磁場,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優質企業。山東東珩國纖新材料公司、中車兆源新材料公司、勝利新大新材料公司、美國米德集團等正與中國商飛公司開展各類項目的深層次合作。目前,園區還在積極對接北京悅航天翼集團,洽談引進航空網際網路開發運營、衛星機載通信網絡項目。
「我們正在制定更多優惠政策,以發展和引進航空整機、零部件、航空新材料等高端製造業,以及航空維修、飛行測試、航空職業教育等航空配套產業,力爭早日實現『國產飛機用起來、北鬥導航活起來、航空產業強起來』的航空夢想。」東凱空港產業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您就坐後,可以把手放在操縱杆上面,隨時可以通過旋轉操縱杆操縱這架飛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營研究院內,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介紹如何操作飛行校驗系統,「該系統名為CFIS,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民航校飛中心合作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在成功研發國產CFIS系列飛行校驗系統的基礎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民航校飛中心組成的專業項目團隊通過大力創新,研製出了基於國產無人機平臺的智能化、小型化無人飛行校驗系統UFIS。
「今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在前兩個階段概念驗證飛行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第三階段技術驗證試飛和相關項目測試,進一步驗證了UFIS的技術可行性和數據可信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林國鈞介紹,「這一探索,將極大地填補國內外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為開發基於無人飛行平臺的各類飛行校驗設備和成熟解決方案奠定重要基礎。」
同步推進的還有基於北鬥的地基增強系統項目,「該項目已完成地面站建設和設備安裝,正在推進測試取證工作,將加快在國內各類民航機場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場推廣應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營研究院事業二部主任類成乾說,「東營勝利機場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三個安裝地基增強系統的機場,以及國內首個支持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的機場。」
目前,研究院正在積極申報國家新航行系統測試基地,開展北鬥相關各類飛行測試,同時,以東營市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為契機,進一步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為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近日,機器隆隆聲、工人吆喝聲、鋼筋切割聲交織一片……
在空港產業園基礎設施及綜合服務配套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進行路基、水穩和雨汙水管線施工,工業坊項目進行鋼結構施工。「我們正在進行道路結構層施工工作,預計2021年市政設施全部竣工驗收,達到通車條件。」山東京旭寰宇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介紹。
據悉,該項目包括園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航空科創中心、航空工業坊、空港鄰悅、航空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等子項目。航空工業坊將為航空產業類企業提供標準化生產廠房,建成後入園企業可直接租用,縮短投產期限。空港鄰悅包括職工公寓、鄰裡中心等,將為園區企業職工提供生活配套服務設施。航空科創中心則為園區企業提供項目孵化、產品展示等功能。同步建設的,還有為園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研發辦公場所的航空產業創新發展中心和以園區道路、橋梁、綠化、水系、雨汙泵站等為主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項目。
建成後,項目還將為入駐企業提供特色品牌塑造、產業推廣等服務,推動相關企業落戶和產業發展,推動試飛基地總部及配套航空航天產業集群、集聚。同時,通過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進一步強化園區航空航天項目的招引,使其成為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