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
骨灰經過高溫晶石化後,會形成像雨花石般的石頭,體積約佔原骨灰的10%。可以將其製作成項鍊、戒指等飾品攜帶在身邊。
相比墓地,能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劉女士說:「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不能經常看望父親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在徵求家人的意見後,她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紀念親人。「燒制好的晶石被製作成一條精美的項鍊,看起來很像寶石,每當看到它,我就會想到父親,想到與他共度的美好時光。」
(「生命晶石」示意圖,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提供)
大蜀山文化陵園工作人員介紹,生命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成為情感寄託載體。
「生命晶石」技術最早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2016年3月,上海市民政部門、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國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
(圖源網絡)
生命晶石的出現,提供了另一種殯葬選擇,可以永遠保存,大家就可以在家中紀念,不用清明節湧向墓園祭掃。
有些長居外地或者國外的子女可以將生命晶石隨身攜帶,感覺逝去的親人就在身邊。
做出來的成品是這樣的↓↓↓
(圖源網絡)
骨灰經高溫高壓熔融後製成生命晶石,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
(圖源網絡)
製作過程大約需要1小時。
(圖源網絡)
骨灰與生命晶石兩者雖所含化學元素相同,但物質結構不同。
(圖源網絡)
隨身攜帶,隨時與親人「對話」。
(圖源網絡)
大蜀山文化陵園是合肥首家推出「生命晶石」服務的墓園。據陵園工作人員介紹,「生命晶石」本身既可以代替骨灰安葬,也可以製成紀念物品,具有節地安放、紀念展示的雙重功能。由於「生命晶石」精巧美觀,可以長久保存、便於攜帶,目前已經有不少客戶諮詢和訂購。
(截圖源自微博)
接受派
網友1:如果工藝可以再精良一點真的挺不錯的。
網友2:變成首飾也挺好的 還可以裝飾一下,算延續生命吧,雖然比不上器官移植來的偉大。
網友3:其實就是變灰或變石頭的差別而已。
反對派
網友1:不能接受把「屍體」帶在身上。動物的屍體我都覺得很可怕,要是帶上人的我得瘋了。
網友2:感覺把骨灰天天擺家裡,難道不覺得瘮人嗎?還是入土為安的好!
網友3:把親人封印在寶石裡好嗎?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想要自由?
理性派
網友1:其實這東西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好多失獨家庭 父母肯定放不下心中的執念 與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這樣做成一件美麗的飾品,讓這份美好繼續下去。其實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
網友2:對於死亡話題的禁忌也在逐漸開放。前段時間在國內還出現了「躺入棺材體驗死亡」的風潮。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你能接受把親人的骨灰製成晶石佩戴嗎?編輯 / 論壇君
素材 / 江淮晨報、微博、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合作 / 18055121945(陳經理)、18055121994(吳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