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汪直的多面人生,曾創立西廠無惡不作,多次擔任監軍平定叛亂

2021-01-19 文史控

文/馮玄一

在明代的宦官中,汪直可以說是一個另類。汪直與王振、劉瑾、魏忠賢被稱為明朝四大宦官,他們依仗著與皇帝親密信任的私人關係,濫用權力,為所欲為,極盡奸宦之能事,引起天下公憤。雖然汪直也飛揚跋扈、為所欲為,但是在他的惡名之外,卻也還還做了一些值得人們稱道的事。

汪直在幼童時就被閹割後送入宮中,充當太監。這個小夥子入宮之後,摸爬滾打,竟得皇帝賞識,從此"飛黃騰達"。汪直的人生輝煌是從建立特務機關西廠開始的。

明朝的皇帝對特務機關情有獨鍾。朱元璋在位時為了監視百官,設立了錦衣衛。到了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又增設了東廠,錦衣衛和東廠同時監督百官。明憲宗在位時期,對錦衣衛和東廠的表現不甚滿意。他於是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西廠。此時,汪直就派上了用場。

汪直是個具有做特務的頂級天賦的人,《明史記事本末》記載,汪直經常穿著普通的布衣,戴著小帽,乘坐驢子或者騾子,在京城內外走動。由於他善於打扮,且每一次行動預案做得細緻,因此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

汪直搜集情報的本事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其刺探的對象,上自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其打探的內容,大到妄議朝政,小到雞犬爭鬥,都一一記錄下來,匯報給明憲宗。明憲宗對汪直的本事與忠心十分高興,便下令成立一個專門刺探情報、獨立於錦衣衛和東廠的特務機構,取名"西廠",並下令讓汪直來掌管這個部門。

從此以後,汪直便開始在朝廷內外興風作浪。

汪直到底有多囂張?大學士商給皇帝的奏摺中舉報說,朝臣無論大小,一旦被汪直抓住把柄,全部收監拷問;三品以上的京官,汪直可擅自下令逮捕;一些重要部門的官員包括皇帝的近侍,汪直竟隨意更換;更有甚者,一些邊防重地的守備,汪直一天之內竟擒拿數人入牢,導致邊守空虛。

因汪直"勢傾中外,天下凜凜",許多大臣都巴結討好汪直,見了汪直搖尾乞憐,奴顏婢膝,京師有歌謠云:"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扯腿似燒蔥" 。

更有甚者,一個給皇帝表演節目的人竟諷刺稱"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

從這些記載來看,汪直確實是權傾朝野,囂張跋扈,破壞朝綱,殘害忠良,人所共憤,給汪直扣上奸宦專權的惡名絕對有理有據。

汪直做壞事,也做過好事。

但也曾有兩個人是個特例,不但侮辱汪直還活了下來,並且一路高升。明史《楊繼宗傳》記載,汪直所到之處,各地官吏趨之若鶩,爭先巴結,可當時的嘉興知府楊繼宗偏偏不買他的帳。有一次,汪直來到江南,手下小太監們按例向楊繼宗索要錢財,楊繼宗說:"拿錢可以,請立下憑證。"

汪直也早聽說楊繼宗是位品行極好的官員,便特意去拜訪他。

汪直見到楊繼宗後,傲慢地說道:"想不到江南人人都讚美的楊繼宗,長相竟然如此醜陋。"

楊繼宗冷冷地回答:"我相貌雖然醜陋,但不至於損傷父母給予的身體。"

俗話說,罵人不揭短,汪直是一名太監,楊繼宗的話正好觸到了他的難言之痛,但奇怪的是,一向囂張跋扈的汪直聽完後,竟然沒有發怒。後來,明憲宗問汪直朝中大臣誰最賢明廉潔,汪直回答說:"天下不愛錢者,唯楊繼宗一人耳!"就這樣,楊繼宗被明憲宗破格升遷為浙江按察使。

還有一次,汪直奉命巡邊,其他巡撫官員對汪直一味討好,只有河南巡撫剛直不阿,和他分庭抗禮,還向皇帝打小報告,說汪直騷擾郡縣。汪直回京後,憲宗問汪直:"各撫臣賢否?"汪直唯獨推舉秦紘廉潔有才,此舉曾讓後世史官在他不堪的傳記裡留下了一筆正面的評價。

汪直也曾有過一些善舉。

《明史記事本末》記載,成化十三年二月,福建建寧衛指揮楊曄及其父親楊泰橫行鄉裡,草菅人命,無惡不作,為逃避罪責還想糾集一班亡命之徒入海為盜。有人舉報後,楊曄連忙進京賄賂官員大臣。但汪直知道這件事後,立即將他們抓回西廠嚴刑拷問。後來,明憲宗將楊曄和收受賄賂的大臣依法進行了處置。汪直在這件事上突然從一個大奸大惡之人轉變成了除暴安良,心懷正直的好人,也是令人猝不及防。

此外,汪直在軍事上的見識與才華也值得一提。成化十四年夏五月,"汪直奏請武舉設科,鄉、會、殿試如進士例。"當時邊患緊張,汪直此舉顯然是為大明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

史載,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屢犯邊境,明憲宗命汪直監軍前去徵討。汪直"掩殺之。出塞掩不備,焚其廬帳而還,以大捷聞。論功,加汪直歲祿,監督十二團營。"成化十六年,韃靼入侵河套,明憲宗又命汪直監軍。汪直與將軍王越率領精兵夜襲韃靼軍營,明軍大獲全勝。成化十七年,韃靼騷擾大同邊境,汪直再次擔任監軍,與將軍王越率軍徵伐,同樣獲勝。

汪直權傾天下,肆意橫行,告狀的摺子一道接著一道。漸漸地,明憲宗對他產生了猜疑和疏遠,下令讓他巡守邊關。成化十九年,明憲宗以汪直與總兵許寧不合,影響邊關戍守為藉口,把他直接貶到南京御馬監。汪直從此失勢,他從權力的巔峰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值得一提的是,汪直被調離後的第二年,明軍便在大同吃了敗仗,死傷數千人,差點丟掉了大同。有人假設說,如果汪直不被調離,軍事才能出眾的他,有可能挽回這次敗局。

縱觀汪直的一生,既做過大奸大惡之事,又戰功赫赫,寬宏大量。其實,他的為所欲為,只是皇權的延伸與濫用,一旦膨脹到極點,皇帝就會斷然收回。因此,他終究不過是皇帝手中的一粒棋子,起起落落,由不得自己,一切都是主子說了算。

相關焦點

  • 文官眼中的權宦,太監裡真正的豪傑,西廠提督汪直到底是怎樣的人
    3、西廠手段偏激前文言到,西廠辦事只求效率,只為了讓皇帝和萬貴妃滿意。而汪直在西廠創立之初,為了立威,動了一個讓天下文官們為之義憤填膺的人,而且手段殘忍,讓歷代文官對此極為不滿。那就是汪直動了明代宣德年間名動天下的內閣「三楊」中已故少師楊榮的曾孫、建寧衛指揮楊曄與其父楊泰。
  • 西廠老大的創業史,明朝太監提督汪直,二十多年輝煌終成黃粱一夢
    成化三年,年幼的汪直進入了皇宮,只不過此時的汪直的身份為俘虜,因為汪直是大藤峽叛亂中瑤民的後代。之後年幼的汪直就遭受了殘忍的宮刑,從此成為了皇宮之中的一名太監,被送去昭德宮伺候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貞兒。
  • 《成化十四年》之汪直其人
    作為鐵三角中唯一的一個太監,汪植的形象似乎和大眾潛意識裡的太監形象不同,雖然胸有城府但看起來似乎又正直無私,憑藉其內官的特殊身份,數次充當救火隊員,渾身散發出來的貌似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其實,劇中西廠督公汪植的原型,就是被稱為「大明權宦」的成化年間御馬監掌印太監,西廠提督汪直。
  • 三分鐘帶你了解:成化十四年,西廠統領汪直
    最近播放的一部熱劇《成化十四年》中的一位人物汪值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注意,說道汪值,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其名叫做汪直,他其實是西廠的一把手,因為西廠就是由汪直一手創辦的。
  • 明憲宗成全了,西廠「廠花」汪直的太監升職記,卻沒有成全自己
    這樣朱棣就設置了一個特殊的機構—東廠,由宦官擔任首領,併兼有監視錦衣衛的目的。到了明憲宗時期,西廠出現了。既然有了東廠,明憲宗為什麼還要設立西廠?而且要宦官汪直做了提督。明憲宗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呢?這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起。
  • 被人為製造出來的大太監:明朝成化年間的太監汪直根本不是權宦
    太監汪直能夠被人所熟知,一直是他身上的權宦光芒,尤其是《龍門飛甲》之類影視劇的播出,使得汪直的形象瞬間變成另一個「魏忠賢」,人們總是把汪直和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相提並論,以至於形成對於汪直的刻板印象:提督西廠,左右朝政,威風凜凜。
  • 《成化十四年》劇情背後——太監汪直是如何發家的
    實際上,明朝不光奇葩的皇帝多,奇葩的太監也很多。有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有把明英宗朱祁鎮忽悠親徵瓦剌,以致皇帝被俘的王振,有權勢大到人稱九千歲的魏忠賢。柏楊曾說中國經歷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時代,其中一次就是:公元1435年王振當權一直到明王朝覆滅為止(第一次是在東漢後期的二世紀;第二次是在唐朝後期的九世紀)。今天講的皇帝是《成化十四年》劇中的大太監——汪直,以及他是如何發家的。
  • 他是大明四大權宦之一,無惡不作卻軍事才能出眾,人稱一代名將
    雖然汪直也飛揚跋扈、為所欲為,但是在他的惡名之外,卻也還還做了一些值得人們稱道的事。 汪直在幼童時就被閹割後送入宮中,充當太監。這個小夥子入宮之後,摸爬滾打,竟得皇帝賞識,從此"飛黃騰達"。汪直的人生輝煌是從建立特務機關西廠開始的。 明朝的皇帝對特務機關情有獨鍾。
  • 二十歲睥睨天下,位列西廠提督,汪直在對抗文官集團後還能善終?
    那一年,幼童汪直被俘進宮,後升任御馬監太監。而到成化十三年(1477年)時,明憲宗建立西廠,由汪直統領,此時的汪直,不過才十五歲左右。西廠剛建立一個月後,汪直統領的西廠就幹了件大事。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楊曄和他的父親楊奏橫行霸道,草菅人命,被仇家舉報,於是入京準備行賄。
  • 唐朝為什麼要用太監監軍?皇帝不是傻子,太監監軍其實也有好處
    監軍制度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有記錄的監軍可以追溯到戰國初期。此後監軍制度始終存在,它是中央對軍隊的一種掌控方式,有它積極的一面。不過發展到了唐朝,出現了一種之前王朝所沒有的監軍制度——宦官監軍。宦官也就是太監,宦官監軍在唐朝歷史上產生過諸多不良影響,對它的評價負面多於正面。
  • 西廠工作會議
    1465年,廣西瑤族土官發生叛亂,朝廷派都察院都御史(國家監察部部長)韓雍領兵鎮壓。叛亂很快被平定。有戰爭就有俘虜,俘虜也是戰利品。按慣例,這些俘虜中,男童被送往宮中當宦官,女童被送往宮中當宮女。這些「戰利品」中有一個男孩叫作汪直。這個男孩日後給大明王朝掀起了腥風血雨。萬貴妃本名萬貞兒,與成化帝是患難眷屬。她的年齡比皇帝大17歲,但皇帝對她格外地寵愛,他們之間的情誼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更加熾熱。
  • 宦官汪直:6歲入宮靠萬貴妃起家,一手創建西廠,後權傾一時
    汪直是叛軍後代,在他六歲時被俘送進宮當太監,進宮後便在萬貴妃身邊當差,因他非常機靈懂事很討萬貴妃喜歡,在萬貴妃的幫助下,汪直便在宮中活了下來。這件事可大可小,韋舍是東廠的人,東廠本也是為皇帝辦事的特務機構,等事情調查清楚後,皇帝發現原來的特務機構居然對他有二心,於是便重新成立了一個特務機構—西廠,汪直自然就是西廠提督。汪直上任西廠提督時僅16歲,雖然年紀尚幼,但他身後可是皇帝和萬貴妃,自然不擔心不能服眾的問題,且他只聽命於皇上,其他不管誰的面子都不給。
  • 明朝的東廠和西廠誰更厲害?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任命宦官擔任首領,同時監視錦衣衛。錦衣衛的首領通常由武將擔任,屬於外臣。東西長首領則為宦官,屬於內臣。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者督主,由宦官當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擔任。官銜全稱叫「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 《成化十四年》:明朝四大權宦之一,歷史上的汪直與西廠的羈絆
    成化十二年(1476年),道士李子龍勾結太監闖入進入皇宮,後雖被殺死,但卻讓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留下了心理陰影,而且當時京城中有關於「妖狐夜出」的靈異事件,於是明憲宗派汪直外出查探。在汪直將所探查的事情一一報告給明憲宗以後,明憲宗十分高興。這件事讓汪直在明憲宗的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為他後來的發跡奠定基礎。
  • 成化十四年汪植有原型嗎 汪植歷史原型人物汪直資料介紹
    據了解汪植是有歷史原型的,他的歷史原型是汪直,在歷史記載中,汪直自幼入宮,曾伺奉明憲宗萬貴妃。歷任御馬監掌印太監、西廠提督,之後因久鎮遼東,與憲宗逐漸疏遠,失去寵信,被東廠提督尚銘等人彈劾,貶往南京。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汪直是大藤峽叛亂中瑤民後代,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進宮。最初在昭德宮侍奉萬貴妃,後升任御馬監太監。
  • 從西廠到傳奉官,成化皇帝為什麼一直需要與文官對抗
    皇帝的不安使得他開始放棄東廠和錦衣衛這兩個已經沒了牙齒的老虎,於是在成化皇帝的授意之下,汪直作為皇權代表,重新組建了一個嶄新的特務班子——西廠。西廠的人員全由汪直從錦衣衛和東廠裡面的精銳裡挑選,待遇一流,在極短的時間裡就通過拿三楊首輔的後人開刀,樹立了無上的威望。
  • 《成華十四年》汪直顏值爆表雙商在線 圈粉無數 堪稱史上最香太監
    網友評價本以為這部被寄予厚望的《成化十四年》會雖評分就此跌落,但劇中一角色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好評和追捧,他既不是官鴻扮演的推官唐泛亦或是傅孟柏扮演的錦衣衛隋州,而是另一位男主西廠太監汪直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大家對此角色情有獨鍾,紛紛愛上了這個「太監」呢?一個閹人又能厲害到哪去呢?
  • 成化十四年唐泛和汪直是什麼關係 汪直與唐泛的結局揭秘
    該劇中唐泛與汪直這兩個角色有著很高的呼聲。而劇中唐泛和汪直是什麼關係?他們會在一起嗎?下面就跟著大隊長一起來看一看。  據悉,作為一部雙男主劇,《成化十四年》中的官定cp是唐泛和隋州,所以汪直就別瞎摻和了。
  • 明代宦官史:西廠的首任首領,權傾一時,橫掃朝野
    可她生的兒子還沒活上一年就死了,萬貴妃特別害怕別的宮女或妃子生兒子,篡奪她的寵位,便讓汪直在宮中細心偵察,發現哪個宮女、嬪妃懷孕,立即向她報告。汪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幹起了特務行當,使許多懷孕的宮女、嬪妃被萬貴妃逼迫墮胎。汪直也因一心為萬貴妃賣力,被提升為御馬監太監(明朝宦宮十二監之一,掌管御馬、兵符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