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關注日本跑步界的人經常會發現有很多黑人選手會出現在馬拉松比賽中。他們大多穿著企業或大學的隊服參與比賽。比如今年年初箱根驛傳,東京國際大學的Yegon Vincent就在第三區間21.4公裡的賽道上,跑出了驚人的59分25秒的成績。
肯亞選手來到日本生活、訓練與比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很多選手來到日本,一代一代的選手適應了日本的生活,改善了自己生計的同時,日本的生活經歷還影響了他們的職業生涯。
近日,肯亞媒體奈洛比之星報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肯亞人眼中的日本馬拉松是什麼樣子。
道格拉斯·瓦基胡裡(Douglas Wakiihuri)、埃裡克·瓦伊納納(Eric Wainaina)、科斯馬斯·恩德蒂(Cosmas Ndeti)、塞繆爾·萬吉魯(Samuel Wanjiru)、貝丹·卡羅基(Bedan Karoki)、保羅·塔努伊(Paul Tanui)這些選手在默默無名的時候來到日本,回到肯亞時候已是各個項目中的知名選手。
在此,先介紹下幾位比較有名的選手的成績
瓦基胡裡在1982年來到日本,是1988年奧運會馬拉松亞軍,1987年世錦賽馬拉松冠軍。
瓦伊納納是2000年奧運會馬拉松亞軍,在1993年來到日本。
萬吉魯是2008年奧運會馬拉松冠軍,在2002年來到日本,在仙臺的一所中學裡上學。
塔努伊是2016年奧運會萬米銀牌獲得者,2009年來到日本。
道格拉斯·瓦基胡裡
在日本,肯亞選手會進入大學或企業,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來學習、工作和訓練。而在肯亞,選手一般是隸屬於肯亞監獄管理局,肯亞國防軍和國家警察局。
瓦基胡裡是肯亞首位世錦賽馬拉松冠軍,也是首批來到日本的選手,他表示日本公司提供的經濟刺激簡直無法抗拒。這位先行者為後面的選手鋪平了道路,他的經歷告訴其他人,來日本不僅可以掙錢,還能提高運動水平,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肯亞選手來到了日本。
卡羅基是2016半馬世錦賽的亞軍,他也表示自己在日本的經歷為他的職業生涯和錢包有益。
貝丹·卡羅基
「在跑步公司工作,比與可能會拋棄你或騙取你獎金的經紀人一起工作要好得多。在日本,他們在滿足薪水要求外,還會滿足你所需的一切,包括住宿和食物。這是一項有利可圖的冒險。」 卡羅基說。
今年年初,卡羅基從待了八年之久的計算機製造公司D&B轉會到了豐田公司。
在日本,企業會有自己的運動隊,國內外的選手可以加入其中,平時不用工作,只進行訓練,然後代表企業參與比賽。如果是日本國內選手,退役後也可以繼續在這家企業裡工作,成為一名普通員工。
日本人追求成功的永不言敗的態度一直是許多肯亞人到達該國的挑戰。 用一句流行短語概括是:「我不會在累時停下來,只有完成後才停下來。」
肯亞田徑運動財務主管和中部地區主席戴維·米亞諾(David Miano)在日本執教了二十多年,他將這種態度歸因於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將成功置於生活的首位。
「日本人就像韓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有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相信成功是必須的,而失敗則意味著你沒有理由活在這個世界上。」 米亞諾說。
這種態度甚至滲透到體育運動中,在這些運動中,進行嚴格的鍛鍊,無論運動員變得多麼疲勞,都不會停止運動。
米亞諾講述了自己在其中一所大學接受培訓時所目睹的事件,一名日本教練帶領一群女運動員進行嚴格的鍛鍊。
「女孩們變得疲倦,一個又一個地摔倒。我試圖請教練讓她們休息一下,但他沒有被打擾。最後,有一輛救護車來接送四個昏倒的女孩,」他說。
對於肯亞人來說,接受生魚片和海鮮是困難的。米亞諾表示,他來到日本的第一晚都不敢看這些食物。
新一代選手卡羅基則表示,他現在習慣了這些,當然生魚片還是除外。他會吃在肯亞也會吃的肉類食品,雖然做法不同,但也可以接受。
日本選手普遍習慣的柏油馬路上訓練的方式也讓肯亞選手不適應,肯亞人喜歡跑各種不同的地形。經過很長一段訓練後,很多肯亞選手會出現應力性骨折等傷病。
肯亞人更習慣這種大自然的土路
能夠克服文化差異,堅持訓練的選手都取得了成功。萬吉魯在去日本之前默默無名,隨後他成為了奧運冠軍。
「去日本是我第一次看到能夠實現我參與奧運會夢想的機會。當你開始挑戰時,你會勇敢地完成任務。」先行者瓦基胡裡說。
勤奮、紀律和正直是肯亞選手在日本取得卓越成就的三個關鍵要素。
卡羅基說:「日本人最看重這三個品質。你可能並沒有一開始就達到他們的要求,但是如果你紀律嚴明,他們會一直和你在一起。」
肯亞選手參與日本大學田徑比賽
米亞諾的感受是日本人重視透明度,他們遵守合同。 「他們對興奮劑的態度很嚴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少有在那接受訓練的運動員陷入興奮劑問題。他們會付給你應得的每一分錢。」 米亞諾說。
當然,不能隨便換公司是肯亞人不習慣的。這與日本文化有關,日本人認為換公司就是不忠誠的。選手只能在合同到期後,再選擇去其他俱樂部。
肯亞選手參與驛傳比賽
卡羅基能夠換公司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表現很出色,另一方面是有些公司不會參加他喜歡的企業驛傳賽事,為了參與驛傳比賽,他的轉會得到了理解。
馬拉松強國肯亞從日本這裡得到了一些啟發,來改良國內的體育環境。
瓦基胡裡認為他們需要在縣一級的地方建立國家培訓中心。除了建設標準設施外,還需要在技術和科學方面進行投資。
卡羅基認為肯亞需要改善對運動員的待遇,國家隊的選擇應該基於優點,而不是偏見。「退役運動員還應該去當教練或管理人員來管理國家的體育事務。他們更適合將體育運動推向更高的高度,因為他們更能了解影響運動員的因素。」 卡羅基說。
米亞諾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肯亞選手前往日本。
肯亞選手很感激日本的訓練讓他們走向世界舞臺,這裡就像將毛坯鑽石打造為一件精美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