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開拓創新的新思路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持續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都知道西安有著極為悠久輝煌的歷史和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上相繼有十多個朝代在這裡建都,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古城西安。與以前參觀大眾視野下的秦皇陵、雁塔等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這次我打算看看西安現在越來越大眾化的非遺產資源。所以我來到了西安的兩個非遺留博物館,不僅讓我大開眼界,食慾也大開。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觸的新事物也在增加。與傳統文化、民間技術相比,人們的視野逐漸消失,被忽視。進入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後,才知道西安的民俗風情和生活如此新穎獨特,豐富多彩。位於西安大眾藝術館內,在西安市非遺產工作展廳的基礎上,根據博物館的相關要求進行統一的設計計劃,逐漸發展起來,是對大眾免費開放的公益性博物館。
西安非遺館收藏了相當豐富的展品,包括西安市1000多名民間藝人和傳承人提供的20000多件作品、工具,包括半成品、原材料、文字資料等。博物館繼承了展示內容真實、完整和活態傳承、執行的策劃理念,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展示方式,在有形實物展示看不見的文化的同時,經常進行各種展示、交流等活態綜合展示,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全面展示西安市豐富的非遺產資源和非遺產保護成果。
非遺產館位於西安市大眾藝術中心的七、八、九三層,展示了很多奇怪的西安非遺產項目。被稱為關中民俗教科書的戶縣社火微縮模型,色彩鮮豔,形態逼真,表現了過去關中正月玩社火的熱鬧場面。另外,國家級非遺留項目——大型關中泥塑集團關中記憶,再現了以前關中民俗百態生動的泥塑雕像,令人震驚。另外,以300:1的比例縮小的大明宮磚雕模型,形象演繹了愛我中華場景的面孔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以及在現代生活中找不到痕跡的舊東西等。一切都匯集了許多民間習俗傳承的智慧和結晶。
當然,與磚雕、泥塑等生活中不常見的舊物品舊技術相比,遊客們熱衷於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食,陝西非遺產美食博物館永興坊成為人們最熱衷的非遺產卡地之一。永興坊位於西安市東新街中山門,東臨順城巷是唐代108坊之一,以前魏徵府邸。它聚集了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以關中宴、陝北宴、陝南宴、東府宴、西府宴、非遺產宴、長安晚宴、風味小吃宴為領導,成為陝西省11個市區、107區縣特色非遺產美食的展示窗口。
遊客可以在博物館體驗陝西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從生動的特色食品、烹飪器具等模擬模型中,感受到陝西各地垂涎的非遺物美食和陝西飲食文化的歷史和發展歷史。戶縣軟面、八寶辣子、漢中菜豆腐、潼關肉饅頭、西安粉湯羊血、藍田蕎粉、山陽縣仙涼粉、志丹羊肉蕎麥麵等。當然,在博物館外,進入陝西各地的特色美食經營者也為遊客精心準備了各種非遺產美食和各地熟悉的古典小吃特產,還有手工民俗技術表演、民間食品加工研討會演示等項目。讓遊客一站式體驗陝西美食文化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