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基礎技術反手攻球

2020-12-10 永麗桌球

01準備階段

握拍:

找準虎口,球拍拍肩位置。將虎口正對拍肩靠住,拇指彎曲放於拍柄與拍面結合斜坡處,食指伸直貼住球拍背面膠皮邊緣處,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握住拍柄。握拍力道與握手相似,不易太緊或過松;太緊,比較穩定,影響靈活性,對於後期調節球不利,對於球的敏感度不高,過松,影響穩定性,對命中率和連續性均有不利影響,因此握拍力道以「緊而不僵,松而不晃」的感覺為準

握拍時避免過於偏向反手握拍,將來影響正反手轉換的速度和穩定性。

反手位

站位及準備姿勢

站位:取位於反手位,和球檯的前後距離以便於找準擊球距離為準,不可過於靠前或靠後,雙腳前後距離和正手攻球一樣,兩腳左右距離與肩同寬,右腳站於左腳後(約為左腳的1/2),也可雙腳平行站位。

準備姿勢:

膝關節:膝蓋略彎曲(與足球守門員相似),彎曲程度以不失靈活,同時兼具身體穩定,不僵硬即可。重心著力於膝關節處,身體微前傾,

球拍:球拍置於檯面上,身體的中間位置,球拍離腹部約為自身一個前臂的距離(不包括手的部分,僅僅是前臂),球拍離腹部的前後距離可進行調節,以自然放鬆為準,如果是成年人身高比較高,置於腹部中間位置,如果是青少年身高較矮,則置於腹部以上,胸前左右的位置(以在臺面為準)。

對方打過來的球,本身具有高低變化,球拍的高低位置也隨之進行調整,在練習技術初期建議以固定弧線進行練習,高低弧線儘量不要有太大差異,易於建立感覺。

球拍角度:球拍角度在70°至90°之間進行調整,將球調整上臺後即可保持該角度進行擊球,角度和球拍器材有一定關係,如果球拍彈性過大,90°的角度擊球可能導致球直接飛出球檯外(出界),因此,初學時儘量選購彈性適中的球拍,利於前期技術掌握。

手腕:手腕略微內扣(略微內扣即可,手腕向內彎曲過大對於初期練習不利於掌握,對手腕負荷過大,極易造成手腕晃動,不穩定的動作結構),手腕幾乎與胳膊肘和臺面平行,手腕可略微高於胳膊肘,不可低於胳膊肘(吊腕)

5。胳膊肘與身體位置關係:胳膊肘與身體左右、前後(斜前方)的距離約為自身十指距離,自然置於身側,腰部附近,注意避免架的過高,如胳膊肘高於腰部以上位置。

未擊球時,球拍和胳膊肘的位置關係整體為平行橫向關係,手臂呈半環抱狀態。

青少年練習反手攻球,身高不夠的話,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可採用墊高的方式進行練習,避免將來長身高時再調整動作結構。

02實操階段

反手擊球動作結構

動作結構一

1.準備擊球階段:球拍置於腹部中間,判斷來球,確定擊球距離

反手攻球擊球時間比正手攻球略微早一些。

反手攻球判斷擊球距離時,可以用左手進行輔助判斷,以左手為參照物,將左手向前伸直,當球運動至左手指尖附近時便可進行擊球。(判斷擊球距離時注意持拍手起手位置不要發生大的改變,始終置於腹部中間位置),熟練後肉眼判斷即可。

2.引拍階段:判斷好擊球時間後,球拍向腹部引動少許,胳膊肘和身體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準備擊球。

3.擊球階段:前臂主動向前上方運動,手腕略微做跟隨動作,手腕以穩定為主,儘量不主動使用手腕的力量,拍面角度保持穩定,擊球後,球拍繼續向前運動至自身胸前以上,脖子以下的位置,前臂幾乎伸直,但還未完全伸直的狀態,擊球動作完成後再還原至反手攻球準備姿勢,引拍階段和擊球階段,身體可小幅度做跟隨動作。

動作結構二

1.準備擊球階段:球拍置於腹部中間,判斷來球,確定擊球距離

2.引拍階段:1.雙腿向下彎曲少許 2.球拍、上半身向腹部引動,胳膊肘保持穩定 3.重心著力於膝關節、雙腳之間,力量聚於髖關節、腹部、大腿等肌肉群,完成引拍後準備擊球。

3.擊球階段:確定好擊球距離後,準備擊球 1.動作前半段,雙腿向前上方發力,上半身向前迎球,球拍向前擊球,手上動作和身體穩定的動作結構一樣,動作後半段,擊球後,球拍繼續向前運動,雙腿停止向前上方運動,並做停頓,有一些向下的發力感覺,上半身保持穩定、前傾,完成擊球後還原至準備姿勢。

03具體要求

多球訓練:

再進行多球訓練之前,先進行動作結構的建立(徒手揮拍)

徒手揮拍:徒手揮拍需達到動作結構連貫、流暢、協調、穩定的要求後便可上臺進行多球的訓練。

多球訓練一開始不用按照固定頻率(節奏)練習,以動作準備充分後再進行擊球,熟練後再進行固定的頻率(節奏)訓練,多球訓練初期還是以穩定和熟練動作結構為主,動作結構較為熟練後,可以和球進行結合,建立感覺,如找準擊球時間,控制球的力量等。

多球供球頻率:1秒1個 多球供球球速:約為5KM/H(大概數值,僅作參考)

動作結構穩定性:在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下,基本上每一個球的動作結構不能有大的變化,如果在前期練習時,力量支撐不住動作結構或支撐時間不長,以能穩定動作結構為準,如支撐不住導致動作結構有大的變化,則停止練習,休息恢復後再進行訓練。直到在多球訓練過程中,動作結構穩定為止。

擊球時間準確率:80%以上

上臺率:80%

命中率:40%(訓練初期)80%(訓練後期)

單球訓練:

在大約1秒1個回合,球速:約為5KM/H(和多球供球頻率差不多,大概數值,僅作參考)的前提下

單個球能達到20——40個回合左右,同樣要達到動作結構穩定、連貫、流暢、擊球時間準確、擊球力量穩定、落點控制集中的要求。(以練習斜線為主)

訓練後期可逐步提高回合的數量,比如50個以上,或者提高球速。

熟練後可進行反手兩點走位攻球。

動作結構一和動作結構二後者參與的身體部位較多,協調起來的難度也相對比較大,前期練習不易於掌握,但好處是後期訓練弧圈球和練習發力有比較好的效果,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做徒手揮拍,建議從動作結構一開始練習;

以上兩個動作結構是最近這幾年用的比較多的主流動作結構,各有優點,一個重視連續和速度,一個重視單板質量,練習者可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進行選擇性的練習,除了這兩個動作結構以外,還有其它一些反手攻球的動作結構,比如胳膊肘沉的比較低,手腕略微上翹,球拍和胳膊肘整體有點斜向,不是橫向的狀態,由於技術動作較多,本文便不一一敘述。

04反手兩點走位攻球

在反手攻球的基礎之上加入步法的訓練,通過滑步在第一點位和第二點位之間往返擊球,反手兩點走位攻球訓練方式與正手兩點走位攻球相似桌球基礎技術正手兩點走位攻球

滑步:

反手兩點走位攻球訓練步驟:(由第一點位向第二點位移動)

第一步驟:先移動左腳(向右移動)

第二步驟:完成引拍動作

第三步驟:右腳順勢向右移動(此時已基本移動至第二點位)

第四步驟:判斷來球,找準擊球時機,完成第二點位的擊球動作

第一步驟與第二步驟幾乎是同時完成的,但又有先後順序,中間間隔時間比較短,第三步驟順勢完成,第四步驟相對於第一,第二步驟要做些許停頓,間隔時間要長一點,因為還有一個判斷來球,找準擊球時機的過程。

具體要求和反手攻球的要求基本一樣。

本文主要針對的是,已有一定基礎,但平時沒有太多空餘時間訓練的練習者,以上訓練方法僅供參考。(文章內動作結構均以右手橫拍為例)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桌球業餘愛好者發展橫板中臺進攻能力要重視反手攻球練習
    對於桌球業餘愛好者來說,很少有機會進行系統的技戰術練習與訓練,常常是根據比賽實際需要來發展自己的技術。在實戰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雙方在近臺進行反手相持,甲突然變線到正手位,乙能迅速轉換到正手進攻,甲又立即回球到反手位大角度,此時乙再回到反手位擊球時往往容易失誤。這也是典型的調右壓左戰術,考驗的就是反手中臺進攻能力。
  • 正手攻球與反手撥球的技術要點
    正手攻球與反手撥球的技術要點 原標題:正手攻球與反手撥球的技術要點聲明: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 桌球基礎技術正手兩點走位攻球
    正手兩點走位攻球:在正手攻球的基礎之上加入步法的訓練,通過滑步在第一點位和第二點位之間往返擊球。練習者在進行正手兩點走位攻球的訓練時,首先要保證正手定點攻球已較為熟練,滑步的步法已初步掌握,這是訓練兩點走位攻球的先決條件。正手攻球請看這篇文章
  • 桌球基礎技術訓練總結
    桌球基礎技術之橫拍正手攻球三:桌球基礎技術正手兩點走位攻球四:桌球基礎技術反手攻球五:這其實就是空間感,在前期訓練由於需要建立單項技術的感覺,練習較為單一,對於整體的空間感的建立並不系統,因此,單項技術熟練後,可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如:正手或反手前後走位攻球,在近臺攻三板後,再逐步退到中臺攻三板,然後再逐步走到近臺,循環往復,感受不同距離的擊球時間、需要調節的弧線、力量的大小、動作幅度等等。
  • 桌球快速漲球的秘訣:反手+防守!
    1.反手進攻為何如此重要在「二王一馬」時代之前,反手進攻被認為是輔助技術、女性化技術,桌球界在男子領域講的都是得正手者得天下。從王皓開始,到目前張繼科、馬龍這一代男子桌球的打法正在變成接發球反手擰起、近臺反手快撕、中臺正反手兩面弧圈的實力打法成為主流。
  • 桌球反手應該撥球還是推擋?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反手技術?
    桌球是一項技巧型的競技體育,技術動作層出不窮。其中反手技術有非常多,比如反手推擋、反手撥球、反手拉球、反手擰拉、反手快撕等等。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在桌球初級階段運用最多的兩種反手技術,反手推擋和反手撥球。
  • 反手很難?桌球反手技術你真的了解嗎?
    但作為桌球技術的兩面,「異」的同時也有「同」,這個「同」就是「同軸」。軸很好理解,就是做圓周運動的支點所在的垂直線,但桌球正反手動作裡面又有哪些軸呢?我認為有三個:腕、肘、腰(重心),無論是正手還是反手,無論是擊打還是弧圈,都離不開這三個軸,都是圍繞著這三個軸來做動作,運用好了這三個軸,你的動作就差不到那裡去,正反手的區別只在於轉動的方向。
  • 左方短球,右方中路球,全方位提高你的桌球技術水平
    對於桌球運動者來說,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桌球技術水平,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步法移動方法。沒有步法的助力,即使桌球運動者掌握了一定的桌球打法技術,也無法在比賽中取得勝利。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桌球的步法移動方法,助力桌球愛好者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 話說桌球攻球之"訣竅"。
    打桌球正是如此,而桌球的攻球問題,訣竅更是大大的!桌球的正手攻,有一大堆動作;反手攻,同樣有一大堆動作。無論是正手攻還是反手攻,無論是小動作還是大動作,其訣竅或者說原理就是那麼一個。但要理解和把握那麼一個訣竅,卻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甚至於那已經打的很好的人,若請其講解其中的訣竅究竟是什麼,恐怕也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 桌球基礎技術常見組合訓練
    在單球訓練中,正手和正手兩點走位攻球,反手和反手兩點走位攻球平均回合在20個至40個以上,有一定球速,且指標符合(動作結構、擊球時間,命中率)即可進行組合的訓練。第三點位相當於側身位,需要單獨進行側身的訓練,側身步法熟練後再進行側身位兩點走位的訓練,熟練後再進行三點走位攻球的合練。動圖中為側身衝下旋技術,文章不涉及此技術,僅參照側身步法。
  • (59)桌球反手技術探討——推撥與橫撥
    小袁是2017年底開始下定決心練習桌球基本功的,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反手技術很爛。
  • 正手、反手和側身,桌球愛好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進攻方式
    凡是打桌球的人都知道,桌球的擊球方式不外乎正手擊球、反手擊球和側身擊球。由這三種擊球方式衍生出上旋與下旋、近臺與遠臺、借力與發力、撞擊與摩擦、兇狠與穩健等等一系列複雜變化。桌球愛好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進攻方式,用好正手、反手和側身這幾種技術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
  • 桌球橫拍反手撕(弧圈球)技術
    桌球國家級裁判員,歡迎關注、交流!反手撕具有旋轉強、速度快、弧線低等特點,是比較好的防守反擊技術。反手撕弧圈球又稱反手小弧圈,其威脅比反手擋弧圈球要大,但難度有沒有反手拉弧圈球大,所以,被專業運動員廣泛採用。
  • 桌球業餘愛好者,技術學得越多越好嗎
    桌球運動的發展方向是:技術全面,特長突出,沒有明顯漏洞。這裡只說了「技術全面」,沒有說技術越多越好。技術全面,特長突出,沒有明顯漏洞。對於這句話的理解要整體來看,不能分開。所謂的技術全面,就是在自己的打法體系中,該具備的技術一定要有,且不能有明顯漏洞。在自己的技術體系中一定要有信得過的特長技術,要有自己的得分手段。
  • 桌球技術之反手擋弧圈球
    桌球國家級裁判員,歡迎關注、交流!很多球友在打球時,碰到對方拉至反手位的弧圈球,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弧圈球的力量大、速度快,旋轉很強,所以用反手防弧圈球也是比較實用的技術。一、對付對方高質量反手弧圈球反手擋弧圈球,動作小、力量輕,弧線低,用反手擋對方的弧圈球是比較常用的方式。實戰中,多用來對付對方發力拉衝的高質量弧圈球。當然,對方如果拉的弧圈球質量不高,可以用更具有威脅的方式進行回擊,比如反拉。
  • 桌球反手拉下旋球重點不在手腕,要兩個部位同時降低
    桌球反手技術始終在實戰中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相持拉鋸階段,反手發揮的作用往往 大於正手,通過積極的防守給正手創造機會,某些運動員反手突破極限的防守本能反應製造的效果令對方瞠目結舌。林高遠反手能防住奧恰4、5板驟雨般的狂攻,張本智和最狡黠之處在於他突然間反手回擊,無法定義張本是在頂還是抹,總之十拿九穩的攻球被他神奇般的回到極其刁鑽的位置,望塵莫及。
  • 桌球反手擰拉需注意些什麼?
    接發球搶攻選手一般會有針對性地發球正手短球和中手短球,兩個位置的球由於有臺面阻隔基本沒有揮拍擊球空間和距離,不能充分利用大臂和身體的力量。尤其是正手受握拍方式的影響,正手挑、正手擰等臺內技術手腕遠沒有運用反手擰靈活。
  • 馬龍戰例講解反手側切技術,桌球防守弧圈球高級技術
    今天通過馬龍的戰例,談一下桌球橫板反手側切,或稱為側磕,防守弧圈球的高級技術。如果在下降期觸球,回球會很高,對手容易發力進攻。練習時最好用多球來練習體會。配合反手撕,反手拉,多種技術混合使用,比賽中效果很好,值得桌球業餘愛好者學習練習。
  • 技術貼|桌球正手攻球練到什麼程度算過關?
    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業餘桌球愛好者比較關心的問題。正手攻球是打桌球的必修課,也是學習其他高階技術的基礎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練習正手攻球的時候,從外觀上看站位比較近臺,擊球動作小,速度快,也叫近臺快抽。
  • 業餘乒球愛好者有沒有必要練反手擰拉,練的話基礎功至少要有幾年
    很多朋友留言詢問,作為業餘愛好者,有沒有必要練擰拉,如果業餘愛好者反手不練擰拉應該主練推擋嗎? 業餘桌球愛好者如果想練擰拉最起碼要多久時間的基本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簡單了解下反手擰拉技術。第一,擰拉技術是一種接發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