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Penguin)是挪威國防研究局和康斯伯格防禦系統公司合作研發的一種中短程反艦飛彈。
企鵝飛彈MK2 Mod7
企鵝飛彈
發展沿革
北歐五國之一的挪威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北部,海岸線曲折漫長,沿海島嶼眾多,有萬島之國的稱謂。1950年代,挪威知道到自己無法維持一支龐大的海上力量來防禦敵方來自海上的入侵。因此選擇把海軍發展重點放在魚雷和飛彈快艇上。利用複雜海岸地貌和峽灣來抗擊敵方從海上入侵和登陸。
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北部,有著漫長曲折海岸線的挪威
1962年,挪威國防研究局(Forsvarets forskningsinstitutt - FFI)和挪威康斯伯格防禦系統公司(Kongsberg Defence Systems)開始研製企鵝飛彈。
企鵝飛彈用於裝備巡邏艇,飛彈艇執行近海反艦作戰。由於挪威曲折的海岸和眾多的峽灣島嶼會對雷達產生大量雜波幹擾。在這種作戰環境下企鵝飛彈選擇熱成像紅外製導,這也是西方第一種使用紅外製導的反艦飛彈。紅外屬於被動探測,加上企鵝飛彈體型較小,增加了被攻擊艦船的告警和防禦難度。另外北歐氣候寒冷,目標和背景環境更容易形成明顯的溫度差,更利於紅外製導發揮優勢。企鵝飛彈的概念引起美國的興趣,向其提供了資金支持。1963~1965年,企鵝飛彈進行了技術驗證和測試。此時西德為獲得它的技術也開始進行投資。1972年,企鵝飛彈完成作戰評估開始服役。
結構特徵
企鵝飛彈的彈體呈圓柱形,頭部呈卵形,從前到後分為引導頭艙,戰鬥部艙和發動機艙。主彈翼布置在彈體中部,控制舵面布置在彈體前部。
企鵝飛彈結構示意圖
企鵝飛彈的引導頭艙有紅外引導頭,高度計,慣性導航系統和自動駕駛儀等設備。飛彈的紅外引導頭有寬窄兩種視場。寬視場用於在飛行途中對目標進行搜索,當檢測到足夠的決策信號後切換到窄視場對目標進行跟蹤鎖定。企鵝飛彈的紅外引導頭採用凝視焦平面陣列技術,對目標和背景產生的對比度進行跟蹤而不是追蹤單個發熱點。能在末段引導飛彈命中艦船和環境溫度差別最大的水線附近。
企鵝飛彈的戰鬥部為半穿甲彈頭,重113公斤,裝藥50公斤,引信延遲8~10毫秒,讓飛彈侵徹目標後起爆。
發動機艙分為起飛和巡航兩個火箭發動機艙段。起飛發動機將飛彈加速到0.7~0.8馬赫的巡航速度後巡航發動機接替進行工作。
企鵝飛彈的尾部火箭發動機噴口
下圖,企鵝飛彈結構:1,紅外傳感器。2,鴨式前翼。3,高度計。4,控制單元。5,慣性導航單元。6,戰鬥部。7,引信。8,巡航發動機。9,主翼。10,起飛助推發動機。
企鵝飛彈各部分示意圖
系統構成和作戰方式
艦艇上的雷達,微光電視,紅外探測器等發現目標後可以通過火控系統把目標信息傳輸給企鵝飛彈進行攻擊。也可以盲發射由飛彈在慣性導航制導下飛向目標區域然後自主發起攻擊。因為企鵝飛彈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作戰時,操作人員可以選擇單發或者多發齊射對目標形成飽和攻擊。發射後艦艇可以立刻轉向規避敵方反擊。飛彈的飛行方式可以是全程以約22米的高度掠海飛行或者末端躍升至約80米高度再俯衝攻擊。
企鵝飛彈作戰方式示意圖
企鵝飛彈使用的發射器重500公斤,有上下打開的兩片蚌式前蓋。後期的型號使用薩博生產的發射器,只有一個向上打開的前蓋,重量也降到170公斤。
企鵝飛彈的發射箱
企鵝飛彈從後期的新款發射箱中發射
型號改進技術指標
1972年企鵝飛彈開始服役(或稱企鵝1,企鵝Mk1),裝備挪威海軍雪級,鷹級,風暴級飛彈艇和陸上部署。
車載的企鵝飛彈,用於近岸防禦
挪威海軍鷹級飛彈艇在發射企鵝飛彈
1974年挪威和瑞典籤署合同研發改進型的企鵝。1979年項目完成,新飛彈被命名為企鵝Mk2,瑞典名稱Rb12。Mk2是企鵝飛彈最重要的一個改型,這個型號又經歷過多次改進。
1981年挪威開始研發直升機發射的企鵝Mk2 Mod7。1986年美國海軍也對該型號進行測試,後命名為AGM-119B採用。1987年企鵝Mk2 Mod7開始服役。為適應直升機搭載,企鵝Mk2 Mod7的主翼可以摺疊,SH-2海妖,SH-60海鷹,山貓等直升機都可以搭載企鵝Mk2 Mod7。
搭載企鵝Mk2 Mod7飛彈的SH-2海妖直升機
SH-60海鷹直升機搭載的企鵝Mk2 Mod7飛彈
海鷹直升機正在投放企鵝飛彈,離機後主翼展開
飛彈點火,走你
1980年,挪威開始研發給F-16使用的企鵝Mk3。Mk3型採用更小的主翼,取消了火箭發動機的助推段。1988年美國空軍測試了企鵝Mk3,命名為AMG-119A,但最後未採用。1989年企鵝Mk3開始在挪威空軍服役,只裝備F-16。
攜帶企鵝Mk3的挪威空軍F-16
挪威空軍的F-16正在發射企鵝Mk3
企鵝飛彈性能數據:
Mk1長2.95米,彈徑28釐米,翼展1.42米,戰鬥部重113公斤,總重330公斤,射程20公裡,速度0.7馬赫。
Mk2 Mod7長3米,彈徑28釐米,翼展1.4米,摺疊後0.76米,戰鬥部重120公斤,總重385公斤,射程34公裡,速度0.8馬赫。
Mk3長3.18米,彈徑28釐米,翼展1米,戰鬥部重113公斤,總重370公斤,射程55公裡,速度0.8馬赫。
總結
在上世紀企鵝算是一種先進的中近程反艦飛彈,並且相對低廉的價格為它贏得多個用戶。在80年代,Mk1Mk2的單枚價格大約22萬美元,Mk2 Mod7和Mk3價格約50~55萬美元。挪威,瑞典,巴西,希臘,紐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美國,土耳其都裝備有企鵝飛彈。雖然用戶不少,但企鵝飛彈整個家族的總產量只有1200枚左右。
進入新世紀,艦艇的點和面防空能力已經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企鵝飛彈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作戰需求。康斯伯格防禦系統公司研發了新的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於2012年開始投入使用並且已經出口波蘭,美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目前各國使用的企鵝Mk2 Mod7在到壽後也將被淘汰。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