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想探討一下,在愛情中物的意義。
為什麼偏偏是這一件,如此重要?
失戀博物館
幾年前,我在大英博物館見過一個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雙耳陶壺,壺上有畫,畫的是古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殺死亞馬遜族女王彭特西利亞的瞬間。阿喀琉斯身披閃閃發光的黑色盔甲,身體前傾,手中一根長矛已經刺穿女王的喉嚨。女王則跌倒在地,手中也是一根長矛迎戰,與阿喀琉斯的長矛形成交叉。
但這幅畫中,真正驚人的,是他們之間目光的相遇——長矛刺穿女王喉嚨的瞬間,也是他們的目光相遇,墜入愛河之際。尤其是阿喀琉斯的一雙眼睛大的驚人,卻辨別不出是什麼表情,是震驚,是愛慕,是悔恨?
一見鍾情,卻為時已晚。這是我所知道的最悲慘的愛情故事,沒有之一。英雄與女王的兩支長矛,應該擺到那家著名的「失戀博物館」裡,作為鎮館之寶。
失戀博物館是一對薩格勒布的藝術家創辦。歐琳卡·維什蒂查和德拉仁·格魯比西奇曾經是戀人,相戀4年後分手,在商量如何處置這段戀情的「遺物」時,萌生了創辦一個失戀博物館的想法。他們覺得,這些愛情的小小見證物,不應該被丟棄,而應該被慶祝。世界上應該有一個地方,專門存儲這些情感的記憶。
除了他們自己的愛情遺物之外,他們先是向朋友、後來向公眾收集物品,比如情書、訂婚戒指、按摩油、小輪摩託車、空酒瓶……藏品由此漸成規模,甚至在全球巡展。
與傳統博物館相比,這個博物館裡的東西顯得粗糙、瑣碎,缺乏藝術性。但這兩位創始人認為,這些物的力量恰恰在於它們的粗糙和原始之處,是其主人選擇如何講述他們的愛,以及愛的失去。越是粗糲,越顯示出主人的勇氣和坦誠。
比如藏品裡有一把斧子,它曾經的主人在失戀之後買了這把斧頭,將劈腿的情人家中的家具一一劈成碎片。這位男士在說明中寫道:「她出去度假的14天裡,我每天劈一個她的家具,越劈,沮喪就越少。就這樣,這把斧子變成了我的療傷工具。」
人們為何要捐出這些東西?其中一位創始人的說法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缺乏一種正式的儀式,標誌一段愛情的結束。「我們承認婚姻、葬禮、甚至畢業典禮,但不是分手,儘管分手這件事情對於人生的破壞與重塑力量實在強過前面所有那些事情。」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