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500強超越美國,領先優勢在哪裡?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500強企業入圍數量實現歷史突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如果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佔據領先優勢。
從500強覆蓋的行業領域來觀察,中國133家企業覆蓋了《財富》世界500強中56項分類中的大多數行業,並且在金融、汽車製造、計算機、網際網路、電子和電子元器件、房地產、生物醫藥、硬體製造等多個關鍵領域,中國企業開始佔據重要地位。
在最賺錢的全球50家企業中,中國有10家企業入圍,但幾乎為金融行業,可惜的沒有一家製造業企業入圍。
在計算機及辦公設備細分市場中,美國企業佔據了前三名,中國的聯想排名第四。
在工業機械分類中,排名第一的為德國的西門子和美國的通用電氣,排名第三的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但營業收入只相當於有前兩名的50%左右,說明賺錢能力和發達國家企業相差很多,由於營業收入是利潤的主要來源,所以這個指標更能說明企業的獲利水平。
在汽車行業中,中國入圍企業數量達到了7家,在日本的10家企業之後,超過了德國的6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7家企業全部利潤總和僅為132.63億美元,不及豐田汽車一家企業利潤的190.96億美元,中國全部7家企業僅相當於豐田一家利潤的69%! 中國在汽車製造領域的利潤達不到德國和日本的50%。
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利潤榜單中,美國的蘋果高居利潤榜首位,第二名是英美菸草集團、第三名巴菲特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當時中國菸草公司沒參加評選,中國菸草利潤破萬億,稅收破萬億,穩穩的世界第 1。
2018年,美國 126 家企業總營收約為 8.89 萬億美元,中國(不包括中國臺灣)111 家企業總營收約為 6.77 萬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大陸的 1.3 倍。美國企業的總利潤約為 6564 億美元,而中國大陸約為 3472.2 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大陸的 1.9 倍。
根據《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進入榜單的中國的銀行企業共有10家,這10家銀行利潤佔全部上榜中國大陸企業利潤總額的44%。如果不計算銀行所得利潤,2019年中國大陸上榜的非銀行企業114家平均利潤只有近22億美元。
對比之下,113家美國非銀行企業平均利潤高達到63億美元,接近中國大陸企業的3倍。
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中,廣汽集團在全球整車汽車企業排名中僅位於第16名,與傳統發達國家的日、德、美、法等老牌汽車企業存在一定距離。
在電子及電器分類中,美的集團僅排名第9位,格力排名最後一名,營業收入分別為404.4億美元、290.23億美元。
而排名第一的韓國三星電子營業收入高達達1977.04億美元,美的與格力營業總額相加僅相當於三星電子的35.13%,這個數據再一次說明了中國企業的大而不強。所以,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目前我們的很多企業只能稱得上「500大」,而不能稱「500強」,因為「大」不意味著獲利能力。
世界500強也被稱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入圍500強總數上超過美國已屬不易。
中國在20年之前的世界500強:
在2000年,美國、日本和中國分別為:179家、107家和1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佔比分別為:美國36%、日本21%、中國2%,當時中國佔比落後美國18倍之多。
中國在20年之後的世界500強: 在20後,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由179家減少到121家,減少了58家。中國從10家猛增到124家。
雖然如此,僅憑數量的減少並不代表美國企業真正的衰落。比如在最賺錢的世界500強企業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蘋果公司、微軟、Alphabet公司等都是美國的並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賺錢能力來看,作為全球第一科技強國,美國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盈利能力很高,平均利潤達到約70億美元,遠超全球500家大公司的平均利潤約41億美元。可見,美國500強數量上減少了,賺錢能力一點也不差。
在世界500強中數量銳減的還有日本,在財富雜誌發布的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日本共有53家企業上榜,比20年前減少了54家。全球佔比近11%。當然這和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經濟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有關。
但日本依然在很多方面技術水平全球領先。比如在半導體材料、精密工具機、汽車工業等十幾個主要的科技產業領域,日本都是全球的領導者;並且在企業傳承及工匠精神上,日本是全球的楷模。例如,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日本擁有25321家百年企業,牢牢穩居全球第一。
日本經濟增長長期停滯,但歐洲傳統三大經濟強國德法英在長達20年時間裡卻一直沒能超越日本;日本的古老企業數量比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都要多,在所有歷史超過兩百年的公司當中,日本佔了一半多。無論是擁有378年歷史的清酒製造商,還是從承包寺廟木工活發家的有400年歷史的建築公司。
日本企業的傳承還表現在企業的壽命上。根據東京商工調查公司之前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日本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竟達21666家之多,而之後近一年將又有4850家將滿150歲生日,後年大後年大大後年將有會有7568家滿150歲生日,一個企業家說:企業長壽的秘訣就是誠信和不上市。甚至於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畫龍點睛一句話:京瓷公司7年不賺錢,公司不會垮。
回過頭來,世界500強從某種角度而言實際上類似世界500大。因為世界500強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應該是營收規模。比如沃爾瑪長期位居世界500強第一名,沃爾瑪就是世界上最強的企業嗎?
顯然不是,因為從企業價值上來看,亞馬遜比沃爾瑪要大很多,並且美國企業真正的價值核心應是亞馬遜、谷歌、微軟、臉書、高通、英特爾之類的企業,而這些價值核心企業在500強排名中往往在很多大石油公司、大銀行的後面,顯然,僅憑500強的市值及規模無法看清楚價值的排序。
再比如由於經濟體制的原因,中國很多資源類、金融類、公共服務類的領域,本來壟斷性及集中度就非常之高,從這個角度出發,世界500強的排名規則「更有利於」中國的國有企業,讓我們看上去擁有很多的大公司,雖然這個排名具有很強的公平性。
把時間再拉回到2018年。在世界500強年上榜的中國銀行 10 家,平均利潤 179 億美元,是全部中國企業 31 億美元的利潤的 5 倍多,銀行總利潤高達 1,760 億美元,佔中國入榜企業總利潤的 50.7%。從上榜的中美前十大最賺錢的公司名單來看,中國最賺錢的公司除了中國移動、騰訊、阿里巴巴之外,其餘七家都是金融行業,說白了大都數利潤是依靠銀行賺來的。
值得一提是世界500強的五大房企,房地產行業 5 家全部來自中國
在世界房地產行業中國的房企前12345都是中國的,排名如下:
恆大以 460.19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第一;
綠地以 429.70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第二;
保利以 370.02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第三;
萬科以 351.17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第四;
碧桂園 335.72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世界第五。
在全球經濟舞臺上,中國房地產企業一騎絕塵。
另外一個因素,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區域經濟平衡性上差異性很大,並且有資源高度集中現象。比如從中國「500強」企業的發布的區域觀察,北京僅一個城市就佔據了一半,比很多省的企業總和還多,很多省也僅僅只一兩個「世界500強」的企業,並且排名相對比較靠後,而且基本大都是隸屬於傳統行業。
如果未來在區域發布上能夠全面開花更具平衡性及競爭力。因此,從這份「世界500強」名單來看,企業數量上大部分資源幾乎集中在北上廣一線大城市。
有的中國500強,還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的500強,因為存在很多的中國企業依然賺國內的錢為主,企業在國際化競爭力方面顯得能力欠缺。
比如美國之所以經濟強大,擁有遍布全球各地的跨國公司,能夠從全世界範疇賺取大量的利潤,並且眾多美國企業具有領先的創新能力以及全球價值鏈的管理能力。他們不僅具有核心技術和產品,而且具備吸納、整合全球最優資源和引領全球價值鏈的管理能力。這是美國經濟強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雖然中國國內市場龐大,但畢竟是世界的幾分之一,未來中國企業實現真正的大而強,需要學會在五分之四空間裡去賺錢,具備競爭力。
同時,還應該正確、辯證看待「世界500強」並非是數量越多越好。因為一個國家在某些方面的資源空間是有限的,壟斷型的大企業往往利用自身優勢會分佔大部分資源,使得中小型企業生存空間艱難,無疑會降低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
通過世界500強的結構分析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受益於過去多年的高速發展,雖然取得了非常顯著成績,但「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問題非常突出,尤其在部分核心技術上仍然未能實現領跑趕超,最為突出就中國企業的利潤較低下,當然除了管理水平、企業家精神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能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進步很快,比如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以58990份專利申請,打破了美國長達40年的專利申請第一地位,但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僅排在第14位。
可喜的是中國在專利技術、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等細分指標方面,已經開始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中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與投入的資金成正比,在2019年的時候,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就一度達到了22143.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強勢崛起之時,西方國家卻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比如美國的技術創新能力下跌到了全球第三名的位置。有專家評論稱:世界創新核心區域正在逐漸向東方轉移。
中國事實上已確定了創新領先者的地位,中國擁有17個全球領先的科技集群,尤其在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面,都是名列前茅。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年專利數據顯示,中國的專利總數就達到了5.899萬件,超過了美國的5.784萬件,成為了世界上專利總數最多的國家。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專利總量雖然最多,但專利質量需有待提升。因為到目前為止,美國專利總數裡面,有90.43%都是發明專利,而中國專利裡面,只有35.53%是發明專利,甚至沒有超過日本,日本發明專利佔比達到了82.92%。因此,中國專利質量確實需要大力去提升,不能因專利總量超過了美國就沾沾自喜,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大國,必須努砥礪前行、埋頭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