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的隕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的很多國家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擊,他們的經濟、軍事水平都出現下滑趨勢,這也給了一些國家在國際局勢上稱王稱霸的機會,美國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只要各個國家之間存在著經濟、政治軍事上的不同等,就必然會有國家間的大小先後之分,而實力較強的國家倘若能夠多給弱小的國家以幫助,那麼世界必將是和平的,可在今天在某些地區因為資源爭奪等問題,仍舊戰火紛飛,無數人流離失所。
而這背後與美國這一「世界霸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在國際上,有很多人站出來指責美國的許多行為的不合理性,而美國則依仗著他們的軍事力量在暗地裡消滅著這些反對的聲音,伊朗赫赫有名的蘇萊曼尼與內賈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奇怪的是,儘管他們都公開抨擊過美國,可他們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個被三顆飛彈抹去了在世上的痕跡,另一個卻平安無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卡西姆·蘇萊曼尼
蘇萊曼尼,全名卡西姆·蘇萊曼尼,是伊朗赫赫有名的軍事人物,也是當時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旅長,在當時的中東局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一度被人稱作「中東諜王」。
可就是這樣一位手握軍事大權的人物,卻在一場空襲中不明不白地離開了。
2020年的1月3日,蘇萊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遭受飛彈空襲身亡,而這飛彈的來源就是世界霸主美國。
此事發生之後引起軒然大波,這位伊朗人眼中的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不由得讓民眾覺得悲憤交加,而除了民眾,各方面人員也都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聲稱自己要「復仇」。
而美國之所以選擇除掉蘇萊曼尼,最大的可能還是為了殺雞儆猴,也就是為了告訴其他人,與美國唱反調的下場是什麼。
早在他參與戰爭的最初時間裡,他就在軍隊裡打下了極好的口碑,無論是敵人還是盟友,他們都用「謙和」這詞來形容蘇萊曼尼,而真正令美國決定對他痛下殺手的事件,還是因為在他領導下的戰區裡,美國士兵的損傷太過嚴重,他的存在是對美國軍事力量的某種程度上的威脅。
卡西姆·蘇萊曼尼
平民總統內賈德
很多人都願意將蘇萊曼尼與內賈德進行比較,覺得他們都是在伊朗有著自己至高地位的人,都是對伊朗局勢至關重要的人,可他們的結局卻不盡相同。
內賈德全名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1956年出生於伊朗加姆薩爾。他的父親是普普通通的鐵匠,一家人的生活也都很平凡。
後來他到了大學學習,畢業後有了自己的一番作為後又兩次返回學校進修,並在1997年獲得了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的博士學位,可以說是努力與天賦的結合體。
內賈德早早就步入政壇,他曾擔任過庫德市的市長顧問一職,之後靠著這塊敲門磚,一步步走進權力的中心。90年代初,他就已經是阿爾達比勒省的省長,並且表現優異,連續三年的被評選為「國家模範省長」。
2003年,內賈德奉命出任首都德黑蘭市長一職。其實這是塊燙手山芋,雖然是國家首都,是距離權力中心最近的地方,但是棘手的問題也有著一大堆。
好在內賈德不負眾望,憑藉著一眾方法,很快解決了大部分問題,比如德黑蘭作為首都,車輛擁擠、物價偏高的問題,都在他的努力下得到改善。
而且他的方法容易被百姓接受,既不勞民傷財,也不程序繁瑣,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這樣的舉動讓他快速積累的一定的名聲與威望,也為日後的選舉打好了基礎。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在2005年的總統選舉中,內賈德憑藉著此前積累的群眾基礎當選了伊朗總統。在上臺之後的諸多政策裡,最令國際關注的就是伊朗的對外政策,尤其是這其中的對美政策。
在對外政策上內賈德主張實行「公正的國際關係」,所有國家一律平等,伊朗也願意與所有國家發展關係。而在對美的關係裡,他覺得如果美國繼續採取敵對伊朗措施,伊朗也不會改善對美國的態度。
在2005年的聯合國首腦峰會上,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某些國家」的某些行為,雖然沒有指著美國的鼻子說,卻也是在含沙射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的這一番言論,讓美國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只能用缺席峰會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內賈德
在面對媒體的採訪時他曾表示:「美國有斷絕與伊朗外交關係的自由,伊朗也有權決定是否與之恢復外交關係。」這句話的的言外之意是,伊朗並不接受美國的霸權主義,既然你們提出了斷交,那麼我們也有權利選擇不恢復交際。
這無疑是十分硬氣的觀點表達,也正是這樣的表達,才讓他逐漸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奇怪的是,同樣對美國有威脅的蘇萊曼尼遭受了美國的空襲,那內賈德為何會安然無恙呢?
內賈德
內賈德的生存之道
其實內賈德之所以一面被美國憎恨一面還能安然無恙,原因是複雜的。
最主要的一點是,美國並非沒有對他下過手,只是行動失敗了。
2006年,也就是剛剛接任伊朗總統的那一年,內賈德到紐約參加首腦峰會,會議全程並未有異樣,直到會議結束時,內賈德乘坐自己的汽車準備離開,一名美國的特工的槍卻不小心「走了火」,只差一點就集中了內賈德的汽車。
頓時間流言四起,全世界沒有人相信美國給出的特工槍枝走火的調查結果。畢竟美國與伊朗的關係特殊,而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與地點,這樣的特殊事件怎麼能讓人心生懷疑。
無獨有偶,在2008年,內賈德前往羅馬參加聯合國會議,行程上並無異樣,但內賈德大安保人員卻在內賈德準備下榻的酒店房間內發現了核輻射,而且數值嚴重超標,據傳聞只要在這樣的輻射下暴露幾個小時,就會致使人體細胞發生癌變,就此誘發惡性癌症。
內賈德
雖然這件事發生在羅馬,可大家還是快速將矛頭對準美國,畢竟內賈德發生意外,美國所能得到的好處是最多的。
時到今日,仍舊沒有辦法確定美國就是這一次次危險的創造者,但根據一些數據資料披露,即使美國沒有主動策劃這些暗殺事件,暗殺事件裡涉及的很多高科技準備仍舊來自美國,不由得讓人思考這背後的利害關係。
美國沒有像對待蘇萊曼尼那樣對待內賈德的第二個原因是,內賈德地位的特殊性。內賈德在上臺初期的口碑積累極好,因為他是平民出身,所以得到了「平民總統」的稱號,而在一個國家裡,掌握了平民的心也就算是握住了這個國家。
他為人勤儉,哪怕自己的地位特殊,仍舊過著與平民不二的生活,這固然與他「保守派」的政治立場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兒時起就生長在平民中,他知道平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而明白了百姓之所想,也就是掌握了民心。
內賈德
在百姓心中有了地位,也就讓美國開始「投鼠忌器」,畢竟公開的傷害一個深受百姓愛戴的總統所帶來後果,沒有人可以想像到。這無疑是給了他一張底牌。
可是「好花不常在」,近幾年時間裡,內賈德在伊朗內部的名聲卻開始大不如前,總統也只連任了兩屆,甚至在2018年,還在伊朗當地因「製造騷亂」罪名而被逮捕。那為什麼美國沒有趁此機會對他展開行動呢?
這就是第三個原因,沒人願意做無用功。如今內賈德因為自己的一系列出格行為,他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了,美國也沒必要再在這樣一個人身上耗費精力與財力,所以他自然也不會再成為美國的暗殺目標。
內賈德因為民眾的支持而登上總統的寶座,也因此得以在抨擊美國後,不被美國明目張胆的殘害。而他下臺之後,也因為失去了民心,不再被人重視,從而不再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這兩種「安全」都來自於國家的最基層,百姓。
內賈德
在現在的世界裡,我們早已見不到戰爭的火舌在吞噬著人類自己一手建造的美好世界,但這不意味著戰爭已經遠離了我們,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首,是因為我們有著人性,有著一顆共情心。
戰爭雖然不在我們身邊,但我們要能感受到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在被戰火荼毒,而這背後總會出現那個國家的影子,它憑藉著自己早年間在戰爭中所獲取的不義之財奠定了世界霸主的位置,又仗著武力,在四處幹擾它國內政,行使「霸主之權」,這無疑是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蔑視,這也是內賈德與蘇萊曼尼反對美國的原因之一。
如今他們雖然都從公眾視野裡消失但他們對於霸權主義的抵制,將會被更多人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