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聯合造艦,結果不歡而散,歐洲小國藉機造出強悍護衛艦

2020-12-23 利刃觀察眼

作為人類近現代歷史上最先崛起的地區,歐洲很多國家都是人類近現代歷史的重要推動者,航海大發現時代,歐洲很多國家都是最積極的參與者。比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而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曾經的「海上馬車夫」荷蘭。荷蘭是近現代歷史上最早崛起的海上強國之一,也曾經在全球海洋「風光無限」。雖然荷蘭的海上強國地位並未保持太久,但在水面作戰艦船研發製造方面,荷蘭的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現今的荷蘭並不屬於世界級的水面艦船研發製造強國,但這個現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荷蘭現今的國力和國防安全需求影響,在目前的世界範圍內荷蘭的水面作戰艦船研發製造能力依然很強悍,荷蘭的水面作戰艦船附屬子系統、尤其是信息化電子系統、艦載雷達系統研發生產實力依然很強。荷蘭的七省級護衛艦和被多個國家海軍認可並採購的西格瑪系列護衛艦就是荷蘭水面作戰艦船研發生產能力的標誌。

圖為荷蘭七省級護衛艦

荷蘭是德國、西班牙、荷蘭「三國共同護衛艦計劃」參與者,這個計劃失敗以後,荷蘭也和德國、西班牙一樣開始藉助本國強大的水面戰艦研發製造基礎,獨立研發製造自用型未來護衛艦,荷蘭這種努力的結果就是七省級護衛艦。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北約90年代護衛艦更新計劃」破產之後,面對本國海軍的急切需求和現代水面作戰艦船節節攀升的研發製造成本,歐洲多個國家就開始聯合研發未來新型護衛艦的嘗試。比如法國和義大利、英國的合作,法國和義大利的地平線級護衛艦、以及後來的歐洲多任務護衛艦。

圖為荷蘭七省級護衛艦

而荷蘭則選擇了和德國合作,荷蘭和德國在1990年籤署了一項新一代護衛艦共同開發協議,1994年年初,西班牙也選擇加入德國和荷蘭的開發團隊,德國荷蘭的新一代護衛艦開發計劃也轉變為德國、荷蘭和西班牙的「三國共同護衛艦計劃」。按照當時的定位,荷蘭的這型新一代護衛艦被歸類於防空與指揮護衛艦範疇,也就是LCF。在1993年,荷蘭就和船企籤訂了LCF的建造合約,在其後,雖然西班牙退出了這個三國共同護衛艦計劃,德國也轉而獨立發展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但荷蘭並未放棄,反而增加了訂購數量,LCF七省級護衛艦的研發製造步入正軌。

圖為荷蘭七省級護衛艦

七省級護衛艦艦體建造和設備採用商用標準,這個方法雖然節省了三分之一的建造時間和50%左右的艦體施工費用,但這個標準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七省級護衛艦進行了隱身化外形設計,和德國的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一樣應用了可以快速排除廢氣的V字型傾斜煙囪組。在艦體方面,七省級護衛艦採用了法國著名的隱身護衛艦、也就是拉菲特級類似的倒V型橫截面設計,上層結構採用封閉式設計並向內傾斜。七省級護衛艦採用複合燃氣渦輪或者柴油機動力,相比於同期歐洲其它國家的新型護衛艦相對保守,似乎也並未和同期其它的歐洲新型護衛艦一樣使用美制LM2500系列燃氣輪機。

七省級護衛艦非常重視防空性能,該艦裝備了六組八聯裝MK41VLS型垂直發射系統模塊,其中32個單元用於搭載使用美制標準SM2型中遠程防空飛彈,還有8個單元裝填使用海麻雀型短程防空飛彈,每個發射單元可裝填四枚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而且,在2004年,荷蘭開始向美國爭取採購戰術型戰斧對地巡航飛彈,2005年正式訂購了32枚,藉此,荷蘭七省級護衛艦還具備了遠程對地火力支援打擊能力。七省級護衛艦使用一部天狼星雙波段遠程被動紅外搜索系統、相控陣雷達系統,以及一部SMART-L對空搜索警戒雷達。該艦的電子信息技術水準也很高。藉助這些配置,七省級護衛艦也成為荷蘭水面戰艦研發製造能力的標誌之一。

圖為印尼購買的西格瑪級護衛艦

另一款能夠體現荷蘭水面戰艦研發製造能力的標誌性裝備是西格瑪系列護衛艦,西格瑪系列護衛艦是荷蘭在本世紀初推出的一款模塊化外銷護衛艦,該艦已經被多個國家海軍採購,包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和越南。西格瑪系列護衛艦最大的特點是有多種不同的配置方案,據稱上可到裝備SEA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三千噸級區域防空艦,向下可以到七百噸級34節航速的快速攻擊艦,也就是可以藉助模塊化的設計、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訂製不同參數的方案。

而且,西格瑪系列護衛艦整體設計和布局也非常合理簡潔,該艦艦體水密艙等設計也非常良好,全艦抗爆震性能也非常突出。西格瑪系列護衛艦還具備完整的核生化防護能力和消防損管能力,關鍵系統採用重複配置並分散設置,艦體據稱能夠保證兩艙進水不沉。

同時,水面作戰艦船使用的電子信息系統技術原本就是荷蘭的強項之一,西格瑪系列護衛艦各個版本配置的電子信息系統整體性能都不遜於其它國家同類裝備的水平,而西格瑪系列護衛艦和七省級護衛艦也是荷蘭水面作戰艦船研發製造能力的標誌性裝備。

相關焦點

  • 八國聯合造艦,中途散夥,卻意外誕生歐洲頂尖護衛艦
    (地平線級使用的歐洲EMPAR艦載雷達系統)歐洲很多國家還都具備先進水面戰艦研發製造能力,歐洲一些國家的先進水面戰艦分系統研發製造能力至今還很強悍。比如一些歐洲小國的水面作戰艦船雷達信息系統研發能力就很強悍。
  • 孟加拉國大意了:買回1艘韓國護衛艦,結果只用半年就退貨!
    南亞國家孟加拉國曾在1999年向韓國訂購1艘護衛艦,結果新艦造好服役不到半年就因艦艇問題退貨,韓國方面又花費5年時間才讓這艘艦勉強能用。 武器系統包括1門義大利產76毫米口徑艦炮、8聯裝中國造「海紅旗7」防空飛彈、2×4聯裝義大利奧託-馬特II反艦飛彈、4×2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1架「海山貓」。船電方面,這艘護衛艦配有法國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及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德國DSQS-21BZ艦殼聲吶,美國戰術通訊數據鏈,可以看到孟加拉國已經集齊了歐美強國的海軍配件,用它們來召喚1艘性能先進的護衛艦不成問題。
  • 法媒:這樣的艦隊中國5年造一支
    但是近日法國老牌造艦巨頭的老總埃爾維·吉洛,卻在其即將退休之前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起了喪氣話。吉洛表示法國乃至歐洲的造艦業已經江河日下,在世界市場上競爭力年年下降,他對歐洲造艦工業的未來憂心忡忡。(埃爾維·吉洛 法國造艦局執行長)在2009年到2018年的這十年間,歐洲總計12家造艦工廠一共建造了80艘軍艦,但是其中49艘軍艦都用於出口,佔到了總量的61%。歐洲雖然造艦的底子深厚,造艦歷史悠久,但是如今卻嚴重依賴海外的軍售軍艦市場。
  • 昔日能造航母的國家,本土造艦工業早已荒廢,向土耳其訂購新戰艦
    ,帶有一個可容納10噸級直升機的機庫,艦上主要武器是土耳其國產的類似於「魚叉」的8枚ATMACA反艦飛彈和21單元的美制「拉姆」短程艦空飛彈,艦艏有一門76mm奧託速射艦炮,該艦主要的動力,如LM2500燃氣輪機,主要的雷達,如歐洲泰利斯的「SMART-S」MK2型多功能三坐標雷達,都是美國或歐洲的產品。
  • 美艦遭054A護衛艦包圍,日法軍艦一度手足無措,俄:生動的教訓
    據俄塔斯社12月23日報導,近日美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在菲律賓海域法國、日本艦艇舉行聯合軍演。演習編隊很可能從菲律賓還進入南部海域,並在南部海域進行聯合軍演。此次演習將是2021年美日法等國在東部海域聯合演習的前奏。
  • 用輕型艦艇傳承「武庫艦」的傳統,俄海軍22350型護衛艦做到了
    俄羅斯海軍的22350型護衛艦又稱「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護衛艦,該級艦是俄羅斯海軍建造的一型中型戰鬥艦艇,亦為俄羅斯海軍在冷戰結束以後建造的第一種新型主戰艦艇。,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很懷疑俄羅斯造船工業還能不能造出過去那種動輒上萬噸的大型艦艇,特別是像「基洛夫級」和「光榮級」那種大噸位,火力強悍的「武庫艦」,這種追求火力極致的戰艦一度是俄海軍的象徵,當然,不論俄羅斯海軍的造船工業如何,近年來俄羅斯也已作出了非常認真的努力,以緩慢但有條不紊的方式使其海軍現代化,雖然不太可能重回巔峰時期的那般強大,但也不至於被人忽視和遺忘。
  • 從巨炮海防艦到輕型護衛艦,且看近海防禦演變史
    最近我國海軍的造艦速度讓人目接不暇。055和075以及002抓走了90%的眼球和關注度。但是很多人忽略掉了我軍另一款軍艦,它是除055外最年輕的水面艦艇,也保持了一年近10艘的下水速度,這就是我軍新一代近海防禦的主力——056護衛艦。
  • 瀕海戰鬥艦不合時宜,FFG護衛艦又回到起點
    如此一來美國原本去抱有巨大期望的瀕海戰鬥艦不合時宜,於是美國人不得不提出了新一代的過一件項目,最終在2020年選定了FFG(X)護衛艦,結果在裝備發展上又回到起點了,折騰了二十年沒有什麼大的進步。
  • 美公布全球護衛艦排名,前三名噸位超7000噸,4K噸只算輕型
    尤其是以歐洲多個發達國家為主,主要建造大量的護衛艦,因此也形成了飛彈艦艇以護衛艦和驅逐艦為主的情況。 該艦除了噸位大,唯一的特點就是2017年開工,估計沒有個10年8年是造不好的。
  • 「小艦抗大炮」的典範,俄羅斯版「神盾艦」22350型護衛艦!
    在經過了20多年的漫長等待後,在2018年俄羅斯海軍終於迎來了第一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水面主力戰艦,即22350型護衛艦首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這也是俄羅斯首款具有典型「盾艦」特徵的艦艇。俄羅斯海軍22350型護衛艦雖然也是「盾艦」,但22350型護衛艦依然傳承了蘇/俄戰艦的典型特徵,那就是火力兇猛!
  • 一個彈丸小國,竟有世界級戰艦!最大優點居然是特別舒適
    可畏級,是新加坡這個小國裝備的先進戰艦!這一護衛艦級別的戰艦,在世界上也屬於頂尖水平!可畏級可畏級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約3200噸,比它的設計原型法國拉法耶級要小,屬於中型護衛艦。可畏級可畏級採用2000年代歐洲新型水面艦艇常見的平甲板、方形艦尾構造,船型為長艦首艛型,艦型剖面為深V字,艦體長寬比較低,艦首傾斜角度平直,艦首幹舷較高,整體的抗浪性與穩定性頗佳。首艦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FG-68)從法國完工航行至新加坡的路途中,在六級海況情況下,艦上只有少數幾名人員發生暈船現象。
  • 二流強國的一流造船廠:為美國造下一代護衛艦,豪華郵輪世界最強
    芬坎蒂尼將利用現有的歐洲多用途巡防艦(FREMM)為原型,整合進美國的基線10宙斯盾作戰系統、Mk 41垂直發射系統 要知道美國招標護衛艦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要在本土造船廠建造。之前中途退出的蒂森克虜伯就是聯合了美國的阿特拉斯北美分公司來參與的。而芬坎蒂尼完全不需要找美國的本土船廠合作,因為它在威斯康辛州就有這麼一個造船分廠。
  • 西太造艦競賽拉響,被嚴重低估的一款中國艦,已掀起波瀾
    近十年來,解放軍海軍迅速崛起,現在已經擁有了2艘航母、055萬噸驅逐艦、052C/D、075兩棲攻擊艦為代表的先進大型艦船。而目前我國周邊海域局勢不容樂觀,美國已經聯合盟友拉開了「大網」,中國海軍發展更是迫在眉睫。
  • 小國家居然有大軍艦,丹麥海軍為何建造如此奇葩的護衛艦?
    小國大艦——獨具特色的丹麥護衛艦 眾所周知,丹麥在歐洲一直以來都算是小國,即使它有面積巨大的格陵蘭島,然而其人口基數卻依然很少,只能算是小國的範疇。
  • 滿載才800噸裝100艦炮8單元垂髮,連造18艘下餃子,冒充護衛艦?
    22800型如果論起,這款戰艦的話,也許可以說是火力相當的強悍,本來個頭不大,滿載才800噸,全長60米,寬10米,吃水4米,但是安裝有一門100毫米艦炮,以及一個8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不滿千噸堪稱最小神盾艦,也別以為其武備屬於樣子貨,實為標準的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可以配用「俱樂部」反艦飛彈,或者「口徑」巡航飛彈,如今更可以安裝上鋯石高超飛彈,幾乎可以公然去挑戰美軍航母。
  • 荷蘭幫德國製造全球最大護衛艦,單價超16億美元
    近日,德國軍方有關部門正式對外宣布,荷蘭達門集團成功競標德國海軍的新型型護衛艦項目。達門集團將和德國本土的造船廠聯合製造排水量9000噸,單價16億美元的新型護衛艦。根據德國軍方的介紹,該護衛艦全長155米,其噸位比現代級驅逐艦都大。
  • 俄羅斯新型護衛艦首艦入列 曹衛東:「小艦扛大炮」好用,但不會長期用
    我注意到,它的新型護衛艦和原來的20380和20381型相比,整個艦島是一體化,把雷達都嵌進去了。這樣的話,搜索目標的距離非常遠、捕捉的目標非常多。所以,該艦在信息化程度上,與原來的艦型相比,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同時,該艦雖然只有2000多噸的排水量,但裝配的武器裝備卻很先進。
  • 土耳其3000噸護衛艦將下水,裝備標準2艦空飛彈,首次具備區域防空能力
    根據Navyrecognition網站的消息,土耳其海軍第一艘伊斯坦堡級護衛艦將於1月17日下水。這是一種3000噸的多用途護衛艦,可以發射標準II區域艦空飛彈。
  • 義大利海軍護衛艦,排水量6000多噸,意法聯合研製
    義大利海軍的主力護衛艦為「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這是義大利和法國聯合研製的「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EM)義大利版本。義大利海軍計劃服役10艘「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已有8艘服役,後兩艘將在2020和2021年服役。
  • 超大號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開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護衛艦之一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護衛艦之一,標準排水量為6900噸,滿載排水量接近8000噸,令人咋舌。他為什麼這麼大呢?首先要說的是,皇家海軍有把護衛艦造的比驅逐艦還大的傳統。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英國海軍22型「大刀」級護衛艦,就比同時期的42型「謝菲爾德」級驅逐艦要大很多,22型護衛艦噸位達到了4800多噸,而42型驅逐艦是4200噸級,兩者相差6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