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直播市場的迅猛發展
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個新興行業
近日
廣東省公安廳召開
「颶風2020」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
其中通報了江門警方
破獲的一起網絡直播詐騙案
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436名
涉案金額逾1000萬元
01被騙者成詐騙頭目被騙者成詐騙頭目
今年5月,江門市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大量從全國各地寄往廣西防城港的涉銀行卡可疑寄遞記錄。經對可疑寄遞記錄進行詳細查詢分析,發現一個以溫某相、溫某超兄弟為首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團夥,通過誘導微信網友給直播公司旗下主播送「禮物」的方式實施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詐騙團夥成員均系社會閒散人員,團伙頭目溫氏兄弟曾遭遇電信網絡詐騙,遂心理不平衡,又發現此手段來錢快,感覺騙人很容易,謀劃一番後便幹起直播的「生意」。他們找來3個好友,5人合夥註冊成立了某騰信息公司,營造公司「正規化」假象。3名合伙人還專門交付8萬元「學費」學習詐騙「話術」。
「鍵盤手」(客服)按照「話術」與受害人聊天。
「取經」歸來後,5名股東就分工合作,溫氏兄弟負責操盤,與平臺籤約,尋找場地辦公,購買手機、電腦等作案工具。此外,該團夥以正規信息公司名義四處招聘美女主播、「鍵盤手」(即客服)以擴大團夥規模。學習「話術」回來的股東則負責培訓「鍵盤手」。
「公司」正式運轉後,效益迅速呈現,但是溫氏兄弟並不滿足於單幹。鑑於該模式的可複製性,溫氏兄弟提出以8萬元學習加盟的方式發動身邊親戚朋友投資加入,擴大「公司」規模。短短3個月時間,該團夥由1個窩點迅速擴展到21個。經初步偵查,辦案民警發現涉案嫌疑人達200餘名,涉案金額逾1000萬元。
02變味的「客服」兼職變味的「客服」兼職
辦案民警經深入調查發現,受害人遍布廣東、陝西、湖南、河南等省,該團夥具有明顯的電信詐騙犯罪特徵,且成員具有典型的戶籍特徵,層級架構分明,反偵查意識極強,作案手法新穎,社會影響極大。
江門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提前與江門市檢察院溝通聯繫,主動邀請檢察院提前派員到專案組指導辦案工作。經3個月調查取證,專案組民警全面摸清該團夥的人員構成、犯罪手法、犯罪所得分配方式、資金流向、人員動態等情況,收集、固定了充分的犯罪證據,收網時機已成熟。
8月20日,江門市公安機關在公安部和廣東省公安廳的統一部署和直接指揮下,組織警力852人次,分為21個抓捕組,分別在江門、廣州和湖南長沙、陝西鹹陽等地開展統一收網行動。行動期間,摧毀犯罪窩點21個,抓獲包括團伙頭目溫某相、溫某超兄弟在內的涉案嫌疑人436名,現場繳獲電腦634臺、手機1153部、銀行卡236張、詐騙「劇本」331本及其他涉案物品一大批,凍結銀行帳戶103個、資金620萬元,涉案資金逾1000萬元。
在被抓捕的涉案嫌疑人中,有多名在校大學生被該犯罪團夥聘為「鍵盤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暫未開學,這些學生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在本地論壇、微信「朋友圈」看到招聘廣告或經朋友介紹就應聘了某直播平臺的「客服」職位,然而崗位卻變了味。其中一名大學生應聘時,原本是打算掙一些學費,並不想違法犯罪,然而在該團夥的利誘下,最終接受了該「工作」,直到該團夥被江門公安打掉才幡然醒悟。據現場抓捕民警介紹,有部分涉案人員的家在窩點附近,平時都是步行「上班」。
「女主播」指認涉案場所。
抓捕現場。
037天詐騙套路揭秘7天詐騙套路揭秘
1-3天立「美女主播」人設「吸粉」
接受培訓後的「鍵盤手」使用「公司」統一配發的工作手機,按照「話術本」設置各自「運營」全新微信號。他們以美女主播的照片作為頭像和微信「朋友圈」配圖,將自己「包裝」成優質單身女性,利用網絡社交工具與受害人以談戀愛、交談興趣愛好等方式培養感情,不斷「吸粉」。
「鍵盤手」一般是打造一個職場失意、準備投身主播行業的年輕美女形象。其次,會在聊天過程中將提前準備好的美女主播生活視頻、圖片發給受害人,進一步塑造美女主播的形象,然後向受害人傾訴工作上的不如意。隨後,利用「話術本」中的各種聊天套路,搜集客戶的基本情況,按照客戶級別以「A~D」進行編號,精準篩選出「優質客戶」。
4-6天誘騙到直播平臺充值送「禮物」
針對不同對象,「鍵盤手」使用「聊天話術」進行誘導,謊稱短時間內找到當主播的工作,誘導受害人下載直播平臺並註冊。隨後,鼓動受害人在直播平臺上充值贈送「禮物」。
事實上,女主播是真實存在的,但僅參與平臺直播,聊天的都是「鍵盤手」,每個小組均有詐騙「話術」。「公司」定期對主播及「鍵盤手」進行培訓,主播與「鍵盤手」密切溝通,相互之間分享與受害人的聊天內容等相關信息,並共同參與利潤分成。此外,「鍵盤手」在直播期間還會扮演女主播的追求者,使受害人爭風吃醋,從而刺激其攀比消費。
第7天以PK為由再次鼓動充值
「鍵盤手」假稱平臺主播之間需要PK才能獲得工作,PK失敗將失去工作,以進行最後一次鼓動充值,當然主播PK均以失敗告終。失敗後,「鍵盤手」並未「拉黑」受害人,而是逐漸淡化聯繫,給受害人營造一種不是詐騙的假象。
來源:南方法治報、江門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