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國家強大的時候,它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歷史文化都會受到他人的重視並爭相模仿。漢朝是中國第一個鼎盛王朝,漢文化也隨著絲綢之路傳播出去,尤其在周遭鄰國影響至深。日本、朝鮮以及越南諸國到今天還留有古代中國城市布局、建築風格的痕跡,可見中華文化影響力之深遠。
當年中國與日本如同大哥與小弟的關係,日本每年都要像小弟奉承大哥一般向中國進貢,在漢朝時,日本第一次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還鬧了一番笑話。
《後漢書·東夷列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這是有關中日外交的記載:東漢初年,日本國王對漢帝表示願意成為其藩屬國,請求漢帝賜名。古代日本人多數較矮,因此得名「倭國」。這次出使讓日本人學習了不少中國的禮節,等到下次再來的時候他們便明白了,這覲見宗主國皇帝是要備上貢品的!
《後漢書》有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想來漢帝也是哭笑不得,誰能想到這大海東邊的彈丸小國,進貢的禮品竟然是他們本國的國民。
沒辦法,當時的日本實在是太窮了,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禮品。而女人在他們的定義裡和財產無異,一個倭國貴族就可以擁有成百上千的女奴。因此漢安帝統治時期的這次外交禮品,便是由一百六十個人組成的。仿佛女子就是日本的特產一般,絲毫沒有人權可言。
漢末三國時期,日本迎來了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古代女性統治者--卑彌呼。日本國九州島東北部邪馬臺國內亂之時,卑彌呼橫空出世,統一了倭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卑彌呼還需要大漢的認同作為政治背書。可東漢政府名存實亡,卑彌呼也只好找上了曹魏。
《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載:「帶方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意思是曹魏接受到日本送來的男子四人,女子六人,布匹若干。可真是有些可憐了。所以魏帝才會回復道:「汝所在逾遠,乃遣使貢獻,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
你還別說,日本這樣的送禮方式也得到了中國皇帝的欣賞。皇帝立刻派人備禮回贈日本,當時我們中國是大哥呀,我們有錢呀,出手就是不一般:「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十張、茜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以幾個人換取價值不菲的物件,日本人想必是嘗到了甜頭,這樣的進貢方式持續了十幾年之久。
回看當今日本學者時常諷刺我們古代王朝不值一提,但是他們要是能在發聲之前,看看以前他們政府做出來的那些事情,是不是感到十分羞恥呢?
太有度 一個懂生活 知分寸 有態度的傳統文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