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來都不負藩屬國,也許你不知道做中國的藩屬國到底有多賺?

2021-02-07 歷史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都有許多 「藩屬國」,且中國周邊的國家也甘願做中國的「小弟」。「藩」的意思就是屏障、保衛的意思,「屬」就是附屬,他國作為我國的藩屬國,而我國就是他們的「宗主國」,這就形成了一種宗藩體系。這種外交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而藩屬國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朝貢(進貢)。

萬國來朝

什麼是朝貢呢?其實,就是小國家的君主派遣使者攜帶財物(貢品)到另外一個國家,表示順從或者結盟。使者到了這個國家,將禮物獻給皇帝,表示締結外交關係。中華乃天朝上國,憑藉著與朝貢使臣互換禮物的機會表明和藩屬國的尊卑關係,當朝貢使團來朝貢時,必須向中國皇帝行跪拜禮,即使貢使中有國王本人也不例外。外國使團如此卑躬屈膝的討好宗主國,到底能給他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我們都知道,漢朝建立時,北方的匈奴是漢朝最強大的對手。但是,漢武帝即位以後,漢朝國立強盛。漢武帝發起了對匈奴的戰爭,同時還徵服了衛氏朝鮮、閩越、南越,並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以後,漢朝與西域各國結盟。據說當時的西域有50餘個國家歸順了漢朝,在我國歷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漢朝以後,中國開始進入大分裂時代,直到唐朝才建立起龐大的宗藩關係和朝貢體系。根據《舊唐書•本紀第二•太宗上》的記載:「新羅、龜茲、突厥、高麗、百濟、党項並遣使朝貢!」要知道,這些國家在當時都是大國,包括後來的日本也主動向唐朝朝貢,並建立了宗藩關係。

進貢

俗話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朝短暫的繁榮以後,中國又陷入大分裂時代。到了北宋建立時,還主動向遼國稱臣納貢。所以,從北宋開始,中國已經喪失了對周邊國家宗主國的地位。到了明清兩朝,在亞洲,尤其在東亞地區,形成了以中國為宗主,周邊國家為藩屬的宗藩體系。當然「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是不可能的。

因為中華天朝上國,懷柔遠仁、厚往薄來,藩屬國大老遠地過來進貢,自然不能虧待了別人,所賞賜的禮物往往超過了貢品的價值,如果年年來進貢那不就把中國吃窮了嗎?

東漢疆域

比如日本南部地區的倭奴國在公元57年(建元二年)派使者來東漢朝貢,光武帝劉秀就賜了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給日本使者。據說,這枚金印的含金量95.1%。當時日本使者也沒有帶像樣的貢品,但是獲得了一枚金印,可見日本真的很賺。所以,外國使者很樂意來中國朝貢。

當然,藩屬國頻繁的朝貢,也讓中國感到吃力。所以朝廷對於藩屬國的進貢時間有著明確規定,在明朝時,進貢最勤的是琉球國,琉球國在今天的日本衝繩一帶,最多的時候一年來進貢三次。清朝的時候進貢最勤的是朝鮮國,一年最多來兩回。大多數藩屬國進貢的次數遠遠超過了規定的次數,難道他們真的這麼尊重這個大哥不成?

因為,中國物產豐富,本來就不缺貢品,所以趁朝貢的機會,這些國家反而能大賺一筆。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藩屬國爭著來中國朝貢都是因為有利可圖。這些藩屬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朝貢使團來中國進貢,這些使節與其說是來朝貢不如說是來中國做生意,他們帶來的東西朝廷都會高價收購。一把日本摺扇可能在本土只賣50文銅錢,朝廷則以400文的高價收購,一把普通品相的日本武士刀就值個200-300文銅錢,朝廷則至少會用上千文銅錢收購。

藩屬國名為上貢,實為經商

因此使節都爭相把本國的土特產帶到中國,帶的東西遠超規定的數目,已經和走私沒什麼區別了。中國官員要是攔著,使節一句「這是獻給大皇帝的禮物,這是吾等臣子對皇帝陛下的一點心意。」就可以堵住所有官員的嘴。使節團把特產帶來皇宮,皇帝自然不可能讓他們空手而歸,除了按價給錢還要有所賞賜,賞賜的東西一般都是中國的特產,類似於絲綢、瓷器之類的東西。甚至還會賞賜中國的銅錢和紙鈔,這些賞賜的東西到了藩屬國國王那兒,國王還可以賞賜給別人,往自己臉上貼金。相當於告訴本國人:我有天朝老大罩著,這次大哥又給我發紅包了,然後我發給你們,你們都給我老實點。

萬國來朝

但是紙鈔銀票這種東西在他們本國什麼東西都買不了,為什麼他們還這麼開心呢?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用,唯一的用處就是——顯擺。物以稀為貴,本地人都沒見過這東西,甚至還有人把大明寶鈔裱起來貼在客廳牆上,以供客人參觀,順便吹吹牛,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明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從此之後藩屬國就不願再來朝貢稱臣,直到清朝建立以後,朝貢體系才慢慢恢復。

朝貢使團的貢品更是千奇百怪,暹羅國(泰國)曾經進貢過稻米,當時正好莊稼欠收,皇帝得知非常高興,誇讚暹羅國王會辦事,畢竟當時超市可沒賣泰國香米這玩意兒。有些小國的貢品可能就是幾條魚,甚至是玳瑁(龜殼),從天上飛的到水裡遊的,什麼樣的貢品皇帝都見識過了。

所以,大家應該知道了,藩屬國向中國朝貢的好處了。向中國朝貢除了能賺錢,其實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藩屬國遭到入侵,還受到宗主國的保護。

只要朝貢,就有老大保護著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以後,中國在西域就有了很多藩屬國,當這些國家受到匈奴威脅以後,他們會主動向漢朝求救。所以,西漢時期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以監督西域各國不受他國攻擊。比如公元前72年,匈奴大舉進攻漢朝的藩屬國——烏孫。當時的漢朝經濟已經達到鼎盛,國力強盛,漢宣帝決定發兵遠徵,並於次年派遣16萬大軍,兵分五路救援烏孫國。匈奴聽說漢朝出兵,被這種陣勢嚇倒,如鳥獸散。

漢朝

在我國歷史上,能與漢朝相媲美的朝代也只有唐朝了。在公元663年(唐高宗龍朔三年),中國與日本在朝鮮的白江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海戰。本次戰爭爆發的經過是這樣子的,當時朝鮮半島上面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其實,這三個國家都向唐朝朝貢,按理說都屬於唐朝的「小弟」。

我們都知道,隋煬帝曾三次徵討高句麗無果,而唐太宗曾經也在高句麗損兵折將。雖然,高句麗迫於唐朝強大的國力屈服,曾向唐朝求和,但是這個國家不服唐朝管轄。所以,公元600年,百濟聯合盟友高句麗入侵新羅的時候,新羅王向唐朝求救。新羅作為唐朝的藩屬國,唐朝不會置之不理,唐朝很快出兵幫助新羅滅了百濟。

明日戰爭

百濟滅亡以後,高句麗失去了一個盟友,從此被孤立。唐朝派遣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等將領進攻高句麗。此外,當時百濟還有一部分老臣,組織了一些殘兵敗將,不斷的反抗唐軍。不過多次反抗也沒有成功,於是這一部分人就向日本求救。而日本經過「大化改新」以後認為自己很強大了,在當時根本不把唐朝放在眼裡。當時日本也想趁機復興他們曾經在百濟的殖民地「任那」,於是趁機出兵朝鮮,援助高句麗。

日本(倭國)出兵朝鮮,於是中日之間爆發了歷史上第一次戰爭——「白江口之戰」。根據《新唐書》記載:「仁軌(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濟王豐脫身奔高麗,王子忠勝、忠志等帥眾降,百濟盡平。」日本在唐朝軍隊面前,四戰皆敗,幾乎全軍覆沒。所以,日本的海上艦隊被徹底打垮,公元668年,也就是白江口之戰的第5年,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句麗,並統一了朝鮮半島。

萬國來朝

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出兵幫助藩屬國抗擊外敵的例子。比如在明朝萬曆年間,中日再次爆發了戰爭,公元 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結果又被中國明朝軍隊打垮,所以直到清朝末年日本都不敢輕易出兵中國。在乾隆時期,中國曾幫助暹羅(泰國)抗擊緬甸。在清末當屬國朝鮮遭到日本入侵,作為朝鮮宗主國的清朝,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依舊派兵支援朝鮮,最終與日本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失掉了對朝鮮宗主國地位,但是中國依舊不欠誰的。現在,反而是某些國家忘恩負義,聯合起來遏制中國。

可以說,藩屬國向中國朝貢,一點也不吃虧。反而是宗主國不好當,即便是藩屬國朝貢。當使者回國的時候,皇帝還不忘回贈禮物。當藩國遭遇入侵,宗主國還要出兵援助。所以,藩屬國向宗主國朝貢,怎麼都是賺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從來都不負藩屬國,做中國的藩屬國到底有多賺?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都有許多 「藩屬國」,且中國周邊的國家也甘願做中國的「小弟」。「藩」的意思就是屏障、保衛的意思,「屬」就是附屬,他國作為我國的藩屬國,而我國就是他們的「宗主國」,這就形成了一種宗藩體系。這種外交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而藩屬國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朝貢(進貢)。
  • 什麼叫附屬國?什麼叫藩屬國?古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還是藩屬國
    韓國人怎麼不把宇宙都說是他們的?該不會忘記古朝鮮還是中國的吧?可能又有韓國人跳出來說:附屬國不等於屬於中國。其實韓國不僅當過中國的附屬國,同樣也當過中國的藩屬國。什麼叫附屬國?什麼叫藩屬國?藩屬國我們先搞清楚這個概念,「藩屬國」是最早的屬國形式,最典型的就是西周的諸侯國,於周王朝而言他們就是藩屬國。即對王族和功臣分封邦國,像齊、魯、燕、蔡、虢都是,藩屬國可以管理自己的內政,宗主國也不會幹涉的,外交、經濟和文化一定程度上受宗主國的制約。
  • 中國曾經有多少藩屬國?藩屬國是什麼?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第一:1840年以前中國有多少藩屬國?第二:藩屬國究竟是什麼?這兩個問題重要嗎?非常重要!
  • 清朝全盛時期有57個藩屬國?分別都是哪些呢
    ,有著不同的信仰與文化,所以你是沒有辦法讓對方真正打自心底臣服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藩屬國,這也是兵家上策,是兵不血刃的徵服。藩屬國藩屬國是從名義上來說臣服於你的土地,並且每年也會按時納貢,以自治的方式存在於你的領土版圖之內,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國家都屬於你領土的一部分,但又不需要花費你更大的精力去治理。是一種很好的依存制度,後來各朝各代都沿用了漢朝的屬國制度,大家都在周邊地區用赫赫聲威震懾了很多國家。
  • 什麼叫藩屬國,歷史上我們有哪些藩屬國,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藩屬國,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最典型的藩屬國形式為附庸國或半殖民地。對於中國來說,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中國歷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幹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
  • 中國最後一個藩屬國,1947年才停止進貢,宣稱永遠無條件支持中國
    前言:我們中國在曾經強盛的時代有些很多的藩屬國,這些國家對我們俯首稱臣,但隨著鴉片戰爭中國被西方列強打敗,這些藩屬國相繼脫離了我們的統治。不過還有一個國家到了1947年才脫離我們不再是藩屬國,並且對我們非常尊敬,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歷史上中國最多擁有多少個藩屬國?
    藩屬國制度是古代中國強大王朝的主要外交手段,藩屬國王必須臣服於中國皇帝,服從中國政治模式的影響和管理,同時中國也可以保護他們的領土完整,這是中國人驕傲文化心理的表現形式:中國人認為自己擁有最高的權利,是真正的文明,唯一的世界中心!
  • 曾向中國稱臣千年的36個藩屬國,現狀如何?大部分都成了中國領土
    這裡所謂的「要服」,「荒服」,其實就是類似於後世所謂的「藩屬國」,這些藩屬國由於地處邊遠,難以直接加以控制,加上民風與中原不同,大禹並不是直接對其加以統治,而是命令他們定時朝貢,進獻自己的土特產就可以了。
  • 這些國家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
    ,中國曾展現出世界霸主一樣的魅力,很多國家紛紛向其靠攏,甚至有很多小國甘願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以達到受其保護。那麼什麼是藩屬國呢?藩屬國制度是古代中國強大王朝的主要外交手段,藩屬國王必須臣服於中國皇帝,服從中國政治模式的影響和管理,同時中國也保護他們的領土完整。
  • 中國最後的藩屬國,大清覆滅後堅持朝貢到1947年,守護中國185年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這數千年的歷史中,中國至少有兩千五百年有著實際掌控亞洲的權利。當然中國古時掌控亞洲的方式,就是無數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藩屬國制度。在藩屬國制度中,宗主國對藩屬國有著實際的掌控力。藩屬國會定期向宗主國朝貢,貢獻國內的大量奇珍異寶,宗主國也會適當的回禮,並對這些藩屬國採取軍事保護。
  • 附庸國、附屬國、藩屬國傻傻分不清?解析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
    中國古代王朝統治者都有種怪癖,他們不喜歡佔領土地,還喜歡玩分封制,體驗當老大的感覺,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裡裡外外都會有一群例如朝鮮、越南這樣的國家始終活著的原因
  • 【地理探究】韓國為何不承認,曾是中國的藩屬國?看韓國對歷史的篡改就明白
    日語裡面有很多的漢字就是最好的證明。韓國也沒有例外,他們古時也會向我國進貢,但是當時我國甚至對他們的貢品都不感興趣 。這位韓國的教授說漢朝之前韓國統治我們,但是漢朝的前面一個朝代是秦朝。秦王嬴政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的人 ,當時中國怎麼可能會被韓國統治呢!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現在的日本「衝繩」,在古代有過獨立建國的歷史——琉球國,曾是我大明與大清帝國的藩屬國。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其自古就成為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中轉樞紐。也正是因為它的位置,讓其成為日本大肆擴張的「磨刀石」。1372年,朱元璋派出使者楊載,向琉球三大王國發出詔書,中山國、北山、南山接連臣服明朝,向明朝朝貢,成為大明帝國的藩屬國。同時,明朝一直保持「宣德化而柔遠人」的思想,盡力幫助朝貢國解決困難。
  • 衰落的帝國與險境中的藩屬: 清王朝的經驗教訓
    蘇聯解體後的中亞我講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勢力範圍到底有什麼用。現在很多中國人特別嚮往以前的朝貢體系、中央帝國,有一批藩屬,但這對清朝到底有什麼用,這個要反思一下。在我個人看來,維持朝貢體系有一定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為什麼這麼說?
  • 亞洲唯一沒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國旗是一條龍,曾是我國的藩屬國
    ——《送金卿歸新羅》眾所周知,在明清時期,有不少外國國家都對中原朝貢,成為了藩屬國,而後來隨著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強的侵入,藩屬體系也隨之消失。而藩屬體系也是亞洲獨有的體系,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了藩屬國,然而封建王朝雖然是專制,但是幾乎不會去幹預藩屬國它自身的社會運作和君主統治,而且在必要時候還會為它們提供保護。
  • 亞洲唯一沒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一直沿用清朝龍旗,曾是我國藩屬國
    可是亞洲卻存在一個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它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之一,並且它與印度互相開放國界。現如今,這個國家已經成為國際上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它就是不丹。它之所以不與中國建交,或許最大的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1406年,明朝統治了不丹,並且封不丹的領頭人為闡化王。
  •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
    說實話,做天朝帝國的藩屬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首先「抱大腿」很有安全感,其次經濟上又能得到很多好處。而且儘管是藩屬國朝貢,但實際上每次天朝的回贈都是朝貢價值之百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天朝對待藩屬國只圖名義上臣服,對其內政從不橫加幹涉。正因如此,天朝甚至對某些藩屬國之國情一無所知。顯然,天朝對待藩屬國的性質與西方殖民統治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
    說實話,做天朝帝國的藩屬國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首先「抱大腿」很有安全感,其次經濟上又能得到很多好處。而且儘管是藩屬國朝貢,但實際上每次天朝的回贈都是朝貢價值之百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天朝對待藩屬國只圖名義上臣服,對其內政從不橫加幹涉。正因如此,天朝甚至對某些藩屬國之國情一無所知。顯然,天朝對待藩屬國的性質與西方殖民統治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 中 國 的 藩 屬 國
    常看到過去文獻中提到某國是我朝的藩屬國云云,究竟何為藩屬國?我們曾有多少藩屬國呢?
  • 曾被中國統治1000年以上的越南,為什麼後來卻成了藩屬國?
    越南人說:歷史上廣東和廣西都是他們的領土,是中國強佔了他們的土地。中國人說:越南在歷史上有1000多年都屬於中國統治,直到明朝初年才最終獨立。 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得從秦始皇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