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Leon在2020年9月份進行了疫情下的英倫之旅,這段經歷在很多人聽來,Crazy!但已安全回國的Leon說:「這次疫情下出國,給了我一次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機會,並真正切身體驗了曾經預想過的一切。」
本期,繼續分享 Leon 的故事。成功辦理出關手續後,Leon即將搭乘法航前往倫敦,故事就到了大家最關心的環節之一:在國際航班上,怎樣保證自己的安全?
一、現在乘坐國際航班,和之前有什麼不同?需要穿防護服嗎?
答:基本上沒有。
為什麼這樣說?
經過了大半年的疫情肆虐,全球各大航空公司早在「安全出行」方面做足了功課,包含但不限於:
> 更先進和健康的機艙空氣循環系統> 限制每班航班的上客率> 免費提供醫用口罩並要求乘客全程佩戴> 確保上崗乘務人員的健康
我在網絡上,見過某中東航空在每個登機口都單獨設置了全身消毒裝置,並提供新冠保險給到每一位乘客。
不過在現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總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就看看發生了什麼改變吧。
變化1: 要去首爾停留2小時
具體原因目前沒辦法100%確認,以下是我的猜測:
因為中國的入境管制,法航上的空乘們都進不了中國。哪怕能進,也要經歷長達14天的隔離。
這就意味著在中國,空乘和飛行員沒有辦法進行換班。即便換了班,最快也只能14天後重返崗位,這讓2020年本就大幅減少人員配置的航空公司捉襟見肘。
從航空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我預計,從中國出發後要先前往首爾停留2小時,就是為了空乘和飛行員的換班。
變化2:從仁川機場再次出發的航班,機艙內比往常更冷一點
可能是因為增大了空氣對流的關係,機艙內會比以往更冷一點,如果大家是比較怕冷的體質的話,建議可以多穿一些。
當然就像上期提到的,大家也可以選擇在機艙內穿上醫用防護服。一方面確保了安全,一方面確保不會著涼。
一條建議:少走動少聊天
我平時坐飛機喜歡選擇走道的位置。容易走動,也不用影響他人。但疫情之下的長途旅行,不必要的走動我們就能免則免,找個窗邊的座位安穩坐著就好。
聊天也是同理。現在可不是在飛機上社交的好時候。大家可以下載幾部喜歡的電影,或者是帶上幾本喜歡的書,享受一下難得的「孤獨」時光,和自己相處。
如果這些都還覺得不習慣,就跟我學吧,問空姐要一杯紅酒/白酒/起泡酒,一杯不夠來兩杯,直接把自己灌醉了,一覺睡醒也就到了...
二、全程做好防護的話,飛機上還能吃飯嗎?
答:正常吃!
坐飛機之前,一直聽小夥伴說,「飛機上準備餓一路」,「堅決不吃不喝不脫口罩」,「現在的航空都已經不送餐食啦」...上了飛機才知道,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飛機餐像往常一樣提供,標準也沒有太多變化。
法航在這個航班上提供了義大利麵,提拉米蘇,還有各式法國麵包。即便是經濟艙,也為大家提供了紅酒和起泡酒。
以我的經驗,做好以下2點,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安全問題。
> 吃飯前記得給手消個毒,確保不會「病毒」從口入> 和鄰座的人錯開時間吃飯,等TA們吃完了再吃,避免交叉感染
三、轉機會增加更多的步驟和不確定性嗎?
答①:不會增加。
喝完酒一覺睡去,不一會兒我就到了戴高樂機場。當地時間凌晨6點,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這裡也只有寥寥數班飛機抵達。
除了手上提的那些行李,我兜裡還揣著上次文章提到的法國入境表。
*然而完全沒有用到...因為不入境法國,不會見到海關,這張表格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
原本想給大家更新一些所見所聞,不過在戴高樂的一切基本上和往常一樣。
這次轉機的機場是中國同學都很喜歡的「T2E航站樓」,基本上涵蓋了大家喜歡的奢侈品大牌。法國是10%的免稅額度,機場的價格一般也是全歐洲最便宜的。
答②: 安全,只要做到保護好自己。
凌晨7點左右,我在登機口的咖啡店坐下。在等待下一班飛機之餘,我給大家錄製了一段視頻,並開始觀察法國機場的防疫情況。
整個上午,隨著航班越來越多,機場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忙碌。但隨處可見消毒液,大家都會自覺保持安全距離,餐廳也會封鎖一些座位,讓大家隔座入席。
同時,一直以來都覺得外國人不帶口罩的同學們,這裡可能要被打臉了。
法國戴高樂機場要求所有人必須佩戴口罩,再之後去到的倫敦希斯羅機場也是一樣,口罩佩戴率高達100%。
看到此情此景,我就對轉機的航班放心了。只要個人做好保護,多去一個目的地並不會帶來更多的風險。
在這裡也想提醒各位網友,不要因為部分人的行為或者言論,就產生刻板印象。絕大部分人都在為自己和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行動。
四、入境英國需要注意什麼?
對於中國護照持有者來說,除了要帶上篇提到的「英國入境表格」,就是做好「排隊」的準備。
巴黎離倫敦不遠,從巴黎只需兩小時就可以到達倫敦,就算是乘坐大巴也只需要6小時。
歐洲人從巴黎去倫敦,基本上和我們從上海去北京沒什麼區別,我甚至還認識一個巴黎同學,住在巴黎,每周往返倫敦工作。
所以對於歐洲護照持有者,或者是大英國協國家國民,就算在疫情之下,英國海關仍提供免檢通道,無需人工蓋章,可直接入境。
其他國家的同學在這個環節可能就比較痛苦,我硬生生等了四個小時才得以出關。
一方面是境外赴英的人實在太多,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英國的海關工作人員實在不夠多...
如果大家因為排隊,導致入境表已經超過了48小時有效期也不要擔心,海關的工作人員會非常理解。
從入境英國開始,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會看到保持社交距離的標誌。
這也是非常符合目前英國的防疫措施三部曲的原則的:帶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消毒。
在過關的時候,海關會詢問大家一些常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為什麼要來」、「來多久」、「有什麼計劃嗎」之類的,這裡只要如實回答就行。
英語口語還不太好的同學,可以在國內先準備一下,並帶好相對應的材料,就可以順利的出關了。
最後海關的人會根據您之前所在的國家情況,提醒一句:「記得要自我隔離14天哦」,就會放行。
想知道在海關排隊4小時之後是什麼感覺嗎?
就是當好不容易在機場某角落找到自己久違的託運行李後,哪怕發現行李已經被摔得稀巴爛...但也被「排隊」虐得沒有脾氣了,懶得再找航空公司理論。打上一輛計程車,馬上逃離希斯羅機場....
至此,我終於順利入境英國。這一趟看似麻煩的行程,其實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困難,比想像得要順利很多,為數不多的鬱悶時刻,應該就是出關時長長的隊伍和被摔壞的行李箱了。
花了整整四篇文章來描寫出發到落地全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來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出境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這個過程裡,我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對疫情下旅行的固有印象。通過自己一步一腳印的驗證方式,慢慢體會到了疫情之後 New Norm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旅行方式。
我相信,就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隨著疫苗的普及,還是各種防疫措施的優化,國際旅行一定會再次重返到我們的生活中。
END
想起到到達英國後隔離生活是怎樣的麼?
敬請期待Leon下期內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