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偶像頻翻車,AI偶像營業也不容易

2020-12-26 和訊

文/圖霖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這是央視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參賽選手翎Ling(後文簡稱「翎」),在五月份發的第一條新浪微博。隨後,她幾乎每月都會營業,要麼分享自己的日常,要麼發一發和特斯拉、奈雪的茶等品牌的商業合作,看似和其他選手無異。

不一樣的是,翎並不是一位真人偶像,而是由cg合成的虛擬偶像。和此前同樣參與選秀被嘲的「赫茲」不一樣,翎從外形上看十分貼近真人。

但即便如此,好像也不能成為翎作為一個AI來和真人同臺競爭的理由。在有關翎討論度最熱的一條微博下面,熱評前兩位的觀點很明確——「不理解」、「沒意義」。

如果說像翎這樣單個的AI偶像還只是為了製造話題,那麼愛奇藝前段時間開播的二次元偶像造星綜藝「跨次元新星」,就是完全瞄準AI偶像這個新群體了,因為這個節目的參賽選手全部都是AI。

(「跨次元新星」部分選手)

從「翎」到「跨次元新星」,國內為什麼突然熱衷於打造AI偶像?像翎這樣的虛擬偶像,真的能在沒有二次元文化基礎的中國火起來嗎?

真人偶像頻翻車,虛擬偶像「搶飯碗」?

對於愛奇藝而言,推虛擬偶像,算是「形勢所迫」。

從國內公認的選秀元年2018年到今年,國內選秀市場熱度的「續航」並不強。愛奇藝自「偶像練習生」之後相繼推出了「青春有你1、青春有你2」等,但不論是從節目熱度,還是成團以後,團內成員的商業價值來看,都不如第一季的「偶像練習生」。

(「偶像練習生」成團夜曾霸屏了半個微博熱搜榜)

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偶像的養成速度並沒有跟上市場的熱度。

男團選秀出身的張藝興今年在某檔選秀綜藝時就表示,在已經經歷了幾輪選秀以後,市面上已經沒有多少能達到選秀標準的偶像了。畢竟矮子裡面拔高個子,是很難拔出下一個蔡徐坤這樣的頂流的。

真人市場的貧瘠讓「造星上癮」的愛奇藝不得不另闢他路。於是,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虛擬偶像。實際上,在「跨次元新星」之前,愛奇藝還推出了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並宣稱該團體將持續活躍在音樂、潮玩、綜藝等領域。

此外,虛擬偶像對於這類造星工廠來說,更能維護屬於偶像的「完美人設」。

最近,以周震南、黃明昊等為代表的男團成員頻繁因「父母是老賴」上熱搜,不僅粉絲失望,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更難熬。代言一停,商業價值將大打折扣,公司前期培養的花費的成本也就付諸東流了。

但虛擬偶像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基本上只要技術上不出bug,他們比真人偶像的約束力可強太多了。不僅不怕「翻車」,藉由AI技術,他們甚至能瞬間get真人偶像都不會的新技能。

例如知名娛樂公司上海絲芭傳媒在2018年打造的虛擬偶像「艾佳PAI」,原本是參照團內成員「曾艾佳」打造的,可她不僅能模仿「原主」,還能唱出「原主」不會的日文歌。而要一個真人偶像學會一首日文歌,背後的時間成本顯然比這個大。

那麼,央視又是為什麼呢?

為新綜藝「上線吧!華彩少年」增加熱度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在展示層面。一個是AI技術層面,另一個是國風層面。畢竟「翎」的丹鳳眼、鵝蛋臉、熱愛古風等特色十分鮮明,算是變相地在向世人展示中國女性之美。

當然,虛擬偶像頻頻被推背後,最終都離不開利益的驅動。

以從日本走紅、火遍全球的初音未來為例,其憑藉「虛擬歌姬」的稱號,已經參與了無數場商業活動,身家早已超百億人民幣。而國內仿照初音未來推出的洛天依,也已接了無數代言。今年五月,洛天依甚至開始了直播帶貨,帶動了近200萬人的打賞互動。

一方面,虛擬偶像的經濟價值已經被驗證,另一方面,國內二次元用戶的數量正在增長。艾瑞數據中心資料顯示,二次元用戶在2019年規模約3.32億人次,2021年預計突破4 億人。而這一批人中,絕大部分都是願意為偶像消費的95後。

當已經被驗證的市場碰上了恰逢其時的消費人群,一個新的資本遊戲就開始了。

我們回頭理一理「跨次元新星」參賽選手背後的公司,就會發現這其中不僅有專注造星的娛樂公司「樂華娛樂」,也有專注虛擬IP開發運營的「次世文化」。他們雖然來自不同領域,但往直白了說,都是奔著虛擬偶像背後的經濟價值去的。

除此之外,從微軟「分家」出來的小冰公司更是於11月25日一次性發布了11個AI歌手。據官方表示,其他AI歌手的訓練和商業應用需要長達一年,而小冰框架只需要45天。從這一層面來看,阻礙虛擬偶像商業化的技術壁壘也正在慢慢被打破。

總之,虛擬偶像的商業化市場正在被打開,但與此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了。

會營業能唱跳的虛擬偶像,在中國能火起來嗎?

在各個公司爭相入局的熱潮背後,我們或許也需要一些冷思考:虛擬偶像真的能在中國市場火起來嗎?

有可能,但需要時間。

其一,中國很難孵化出「頂流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的鼻祖初音未來能走紅甚至成為日本的頂流,離不開日本龐大的二次元人群。

日本發達的動漫產業培育起了成熟的二次元文化,而這直接提升了他們對虛擬偶像的接納度。要知道,早期的初音未來其實並沒有形象化,但僅僅只是憑歌聲,初音未來照樣圈了大波粉絲。

而在中國,儘管二次元愛好人群正在逐漸上升,但畢竟人口基數擺在這裡,二次元文化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成為「國民文化」的。而這就導致虛擬偶像在中國的受眾永遠只會是一小部分人,並且未來增長空間也不大。

進一步來看,虛擬偶像要想長紅甚至真正成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是需要內容做支撐的。

為什麼海賊王的路飛、火影忍者的鳴人,甚至哆啦A夢都能成為一代人的偶像?正是因為他們的導演利用豐富的內容幫助這些角色立住了人設。因此即便我們知道他們不存在,但我們依舊會因他們受到精神鼓舞,甚至覺得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

但中國目前在虛擬人物的內容塑造上和日本顯然還有一段距離。而開篇提到的翎,想僅憑「國風女孩」這樣的標籤就立住自己的偶像人設,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內容厚度、真正能帶動粉絲情緒的偶像,而不是一堆數據。

其二,虛擬偶像無法完全替代真人偶像。

其實從外形來看,翎十分貼近真人了。但即便如此,依舊有「看著有點恐怖」、「終究不是人」這種評論存在,這就意味著,虛擬偶像從外形上就很難擺脫「假人」這個標籤。

更重要的,從情感層面來看,虛擬偶像難以和粉絲之間形成共鳴。

比如很多追星族享受的都是所謂的「養成系」的快樂,但其存在的前提是,養成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數據」。虛擬偶像的養成更像是對其背後工程師的訓練,當工程師進步了,虛擬偶像也就成長了。

而且虛擬偶像無法真正和粉絲形成「互動」。表面上我們在逛翎的微博,看她的營業日常,但實際上發微博的卻並不是翎,而是其背後商業團隊中的某個人。翎的微博下面經常有粉絲髮問,但基本上是很難得到回覆的。

但真人偶像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會回復,像林更新這類相對幽默的明星,甚至會下場「懟粉絲」。而虛擬偶像要完成這一行為,從技術上來說目前還很難實現,因為他們無法像人腦一樣思考。

實際上,我們將當前的頂流王一博,和國內最著名的虛擬偶像洛天依的微博粉絲數進行對比也能看出來,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差距其實挺大的。

其三,虛擬偶像從誕生到走紅需要付出巨額成本。

從時間成本上來看,初音未來從誕生到走紅花了6年,中國「抄作業」抄出來的洛天依,在已有經驗的前提下,也用了整整4年,才開始推向市場。

一方面,隨著技術的成熟,虛擬偶像誕生的時間可能會縮短,但另一方面,隨著粉絲數的上升,虛擬偶像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從傳統的唱跳,延伸到了會講段子、能快速互動上。這就意味著面市以後的虛擬偶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改進。

從經濟成本上來看,據國內虛擬偶像團體「安菟」的創作者劉勇表示,如果是給團隊的5個人錄一首歌,從找團隊接歌、正式錄歌、做動補、修改數據,再到搬上熒幕,前前後後需要花上100萬元。

而我們的頂流初音未來,一場專場演唱會成本更是已經超過了2000萬。

這也是為什麼洛天依之後,中國很久沒有再出現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虛擬偶像的原因。因為不論從時間成本上,還是從經濟成本上,想捧紅一個虛擬偶像,需要付出的代價都太大了。

總得來說,洛天依在中國的成功實際上證明了虛擬偶像在中國是有市場的。只是就目前的中國市場來看,虛擬偶像的時間、金錢的投入產出比究竟能否滿足資本的需要,其所需的內容厚度又是否真的能實現突破,仍舊需要時間來驗證。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隨後,她幾乎每月都會營業,要麼分享自己的日常,要麼發一發和特斯拉、奈雪的茶等品牌的商業合作,看似和其他選手無異。不一樣的是,翎並不是一位真人偶像,而是由cg合成的虛擬偶像。和此前同樣參與選秀被嘲的「赫茲」不一樣,翎從外形上看十分貼近真人。但即便如此,好像也不能成為翎作為一個AI來和真人同臺競爭的理由。
  • 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Z世代的選擇超科幻
    這種定位可能形成更高的粉絲粘性和更大規模的粉絲經濟,但做起來也不容易。 從2018年發布企劃至今,樂元素,這家以《開心消消樂》《偶像夢幻祭》為人所知的遊戲公司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分基礎內容和互動兩個方面。
  • 當洛天依、葉修直播帶貨,虛擬偶像與品牌還能玩多久?
    數據顯示,該場直播的累計觀看人數超過了70萬,與真人明星相比也不遜色。近期同樣在直播帶貨領域聲量極高的還有虛擬歌姬洛天依,繼4月空降李佳琦直播間共同帶貨歐舒丹之後,5月1日,洛天依帶領其他5位虛擬偶像小夥伴,又來到了淘寶「天貓青年實驗室」直播間,再次為四款品牌帶貨。
  • 跟真人一樣的虛擬偶像,正在搶走活人的生意
    當依賴粉絲經濟的真人偶像產業越來越容易陷入危機,部分從業者已在開拓虛擬偶像市場。 廣義上的虛擬偶像,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早期,以歌姬和Vtuber(Virtual YouTuber的縮寫)為主的二次元虛擬偶像,打開了公眾對虛擬人的認知。前者的代表是初音未來、洛天依,基於開放音源,用表演來輸出音樂人的作品。
  • 郎朗攜手「洛天依」亮相 虛擬偶像為何不遜真人明星
    虛擬偶像為何不遜真人明星  在日本,虛擬偶像已成為演藝產業標配。2010年,「初音未來」成為日本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2500張門票搶購一空,超過3萬用戶通過付費網絡直播觀看演唱會。在中國,虛擬偶像帶上更多民族色彩,能唱京韻大鼓、講相聲,還能唱戲。
  • 接連「塌房」的樂華 飯圈玩法玩不轉虛擬偶像
    然而,從A-SOUL目前的表現來看,樂華娛樂引以為傲的真人偶像運營經驗用在虛擬偶像上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不僅虛擬偶像粉絲對這個新女團報以噓聲,就連樂華娛樂旗下真人偶像的粉絲們也朝著她們投去了嫌棄的目光。杜華也許並沒有想到,自己「歷時兩年,精心打磨」出來的虛擬女團竟然一出世就陷入了「兩頭不討好」的困境。不過,樂華娛樂的「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 無限少女48:snh48粉絲不可錯過的真人偶像植入國產偶像番!
    《歌之王子殿下》《佐賀偶像是傳奇》《后街女孩》.....國產偶像番不多。而今年騰訊即將上線的新番裡出現了兩部偶像番,分別是講述男團的《夢單元》和今天要說的女團成長史《無限少女48》
  • 「偶像活動」系列發表新計劃 動畫CG真人相融合
    「偶像活動」系列發表新計劃 動畫CG真人相融合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央視舉辦《華彩少年》,出現首位AI偶像!顏值雖高卻不被大眾滿意
    很多新偶像和愛豆因為參加了這些選秀節目而成功出道,甚至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可見這幾年選秀的熱度真的太高了。連央視都有播放選秀節目,央視舉辦的選秀節目《華彩少年》即將上線。但是一個選手的出現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那就是照片中的選手,名字叫翎,看起來很逼真,可以說和真人沒什麼區別,但其實是中國第一個AI偶像。
  • 不怕翻車的虛擬偶像,能奪走明星代言的風頭嗎?
    品牌紛紛與虛擬偶像合作,看上去像是在抓住二次元營銷的風口,不過品牌與虛擬偶像的合作也分不同的情況。第一類是品牌與成熟的虛擬偶像IP進行合作。比如夢龍今年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日式抹茶口味冰激凌的時候,與虛擬人物imma及其日本運營團隊合作,讓imma像一個真正的廣告模特一樣出現在夢龍的廣告中,與其他真人拍攝部分自然融合。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一場直播,不僅讓那些沒那麼愛看春晚的年輕人們重新認識了蔡明老師,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市場。近年來,虛擬偶像的市場規模都在持續看漲。在小鹿角·音樂財經2019年的文章《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是2019年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中,曾有眾多行業人士向我們感嘆,目前正是虛擬偶像爆發的階段。
  • 「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宣布製作真人劇
    「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宣布製作真人劇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虛擬偶像不輸真人,這個夢幻女團能否突出重圍,和流量明星媲美?
    很多大品牌都選擇了二次元代言,虛擬偶像和頂尖藝人也開始同臺演出。不可否認,虛擬偶像正在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新時尚。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微博、B站,這些虛擬偶像在大家面前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今天邊向你介紹一些特殊的虛擬偶像。
  • 唐九洲同框約戰虛擬偶像,在線闢謠:非本人,勿cue
    事實上,這恰是一檔虛擬偶像選秀,每一期都能看到金錢在燃燒。虛擬偶像的魅力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有著巨大的區別,往往一個虛擬偶像的背後是一整個團隊的運作。全球知名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憑藉一首《甩蔥歌》火遍大江南北,她就像真人一樣貫穿現實世界,真正做到了次元突破。哪怕是對二次元不熟悉的人,也對這個名字有所印象。
  • 『虛擬偶像』如何掏空Z世代的錢包?
    愛奇藝這次押寶的「虛擬偶像」選秀,真的會繼續復刻其成功經驗,再次開啟一波粉絲經濟,讓Z世代買單嗎? 虛擬偶像,早已「出道」多年「虛擬偶像」 是非真實的存在,通過酷炫地科技呈現,將某個虛擬形象具象化,可以是動漫IP、虛構形象、真人化身等。並可自由進行偶像活動,與粉絲互動。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對這一階段的偶像經紀公司來說,vTuber等新虛擬偶像類型的出現,其中涉及到的中之人培養、直播交互等各環節,更有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參與的空間。也就是說,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在這一輪的虛擬偶像風口下,能夠將這一產品拉到自己更熟悉的泛娛樂領域,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事實上,正如本土二次元與海外vTuber的發展,本土企業勢虛擬偶像的崛起已是必然趨勢。
  • AI+IP,克拉克拉的虛擬偶像生意究竟怎麼玩?
    談到虛擬偶像,就繞不開身為「世界第一公主殿下」的初音大小姐。 初音未來是2007年8月31日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語音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的音源庫,音源數據資料採樣於日本聲優藤田咲。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
  • 自然系再出渣男,任豪被錘人品差,新一代偶像為何頻頻翻車?
    不!是他們質量太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偶像變得越來越多。數不清的選秀綜藝一檔一檔地出現,各大娛樂公司更是一夜之間達成共識,全部可勁兒推出各種偶像。霸道小狼狗?安排!暖心弟弟系?安排!禁慾冷男神?安排,安排,通通安排!沉浸在這片繁花中挑花眼的飯圈女孩們看著一個個盤正條順的愛豆,笑得「方圓百裡人下半輩子要靠助聽器生活」。
  • 滿城皆談的虛擬偶像,究竟是誰的機會?
    作者|顧 韓編輯|李春暉盤點2020年的娛樂產業關鍵詞,「虛擬偶像」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繼2019年直播、短視頻平臺對虛擬偶像的一波力推,今年,長視頻成為虛擬偶像更大、也更出圈的舞臺。選秀節目裡的虛擬偶像,已成為被熱議的文化現象。
  • 偶像翻車現場,粉絲直言:別當愛豆了,先還了錢再回家談戀愛吧!
    偶像的能夠談戀愛嗎?可能對於大部分粉絲而言,既然當了偶像,在事業上升期不能夠談戀愛,想要享受熱度,有流量就必須要有所犧牲,而感情生活就是需要暫時犧牲的一部分,為什麼粉絲不願意愛豆談戀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