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廈門第二東通道主航道橋首個預製墩臺——19號墩臺成功對接安裝,此次安裝的19號墩臺重2620噸,加上鋼套箱、吊具,總吊重約2870噸,為全橋預製墩臺構件最大件。
中交二航局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A2標段項目總工張曉光介紹:「墩臺吊起後,經過精準定位,對接到樁基部分,最後把頂部用於吊裝的臨時結構拆除,完成整個墩臺的吊裝,過程就像搭積木。」
中交二航局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A2標段項目書記吳春明介紹,此前的墩臺吊裝是由翔安端向島內方向施工,主航道橋首個預製墩臺——19號墩臺的吊裝,是從島內端向翔安方向施工,標誌著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正式進入「雙向組裝」階段。在工藝上,較之此前吊裝的墩臺,19號墩臺採用無埋件拉鉤止水設計的單壁鋼套箱,避免預埋件對混凝土完整性的破壞,提升了構件耐久性;墩身與承臺的連接採用75毫米高強度預應力粗鋼筋,通過改進材料和工藝提升了工程品質;對孔落樁階段,千斤頂主動頂身承接吊具,使樁基受力更均勻,安全保障再提升。據悉,此次吊裝首次採用了適用於2.5米、2.05米兩種型號墩臺的新型吊具,提高了吊裝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這是在港珠澳大橋現代裝配式施工工藝基礎上的再次創新。
廈門第二東通道西起枋鍾路與金尚路交叉口,接在建第二西通道本島連接線,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鍾路,向東以橋梁方式跨廈門東海域,終於翔安大道,接已建翔安南路劉五店互通。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