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德巴約和德拉季奇宣布缺席第三場比賽時,很多人覺得熱火完了。看看開場,當邁耶斯-倫納德被提到首發中鋒位置上時,這不過才是他本賽季的第三場季後賽。熱火想幹什麼?熱火真的放棄比賽了嗎?
熟悉埃裡克-斯波爾斯特拉教練的球迷很清楚,這位錄像分析師出生的主帥最擅長復盤分析,曾經他整日抱著笨重的機器和錄像帶打交道,從過去的比賽和對手身上汲取營養,化為己用。在《湖人還沒用力,熱火的「三無」聯防先自殺了》裡我表示現在的熱火其紀律性和輪轉能力尚不足以支撐聯防,另一方面——熱火聯防在湖人角色球員和三分線上投入太多資源,反而讓勒布朗-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二人屢屢抓住聯防回位的空檔,打得如魚得水。
在G3中,我們看到了熱火的改變。不僅僅是陣容上少了阿德巴約和德拉季奇的改變,事實上,g3這場球的料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如果你漫不經心看完,或者掃一眼數據單。也只會覺得,殺到眼紅的吉米-巴特勒依靠個人能力和40+10+10的歷史級大三元幫助球隊虎口拔牙奪下一場勝利。
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首先,熱火防守端兩個策略,放棄聯防改為收縮盯人+close out補防三分;局部夾擊重點照顧詹姆斯尤其是安東尼-戴維斯,考驗後者出球能力。
其次,熱火進攻端兩個戰術,五外落位激活空切+手遞手+掩護傳切;擋拆換位,巴特勒單打除了勒布朗-詹姆斯外的湖人球員,全隊搭臺,給巴特勒唱了一齣好戲!
眼熟嗎?湖人球迷肯定眼熟,這裡面集合了西部系列賽裡掘金、紅隊對付湖人用到的策略,甚至還有湖人自己最擅長的點名戰術。熱火仿佛一夜練就吸星大法,把這些實用且短時間內可以收效的戰術全都化為己用,在第G3裡打出了豐富的變化堪稱眼花繚亂。
在《總決賽G1:熱火大敗,勾出六年前一樁公案》裡寫道:「熱火有些問題是天賦差距、有些問題是一場之內可以扳過來的,有些問題是技戰術體系中的痼疾...」
不愧有十幾年紮實的錄像分析底子,斯波教練用了兩場比賽,把能夠施展出的短期調整做到了極致。
1.盯人+收縮禁區,close out彌補三分線
熱火的聯防在前兩場,尤其是G2中宣告失敗。問題在於之前提到的,第一缺乏紀律性,第二是防守資源的錯置。事實是雖然湖人在G1上半場投出了17中11的三分球,但他們的三分投射水平差是經過了63場常規賽和三輪系列賽檢驗的,是有大樣本基礎背書的差。
跟隨湖人外圍傳導而改變陣型的聯防,就是一種防守重心的錯用。反而讓湖人最核心的兩個進攻點詹姆斯和濃眉屢屢得到空切和突破的機會,而在G3中熱火改變了這種頭重腳輕的防守策略,守收縮盯人,這一招奠定他們贏下比賽的基礎。
類似這樣的回合,聯防重心轉向波普,反而給詹姆斯空位突破顯然有大問題
湖人球迷應該熟悉,這正是他們西部決賽對陣掘金時面對的防守。半場盯人,收縮禁區,局部夾擊——前者使得防守責任交代明確,主次有序,對紀律性要求較聯防小很多,拼的是強硬程度;中者限制詹姆斯的突破空間和濃眉在中距離的活動範圍,使得湖人不能隨意打出傳切;後者則是所有球隊都會做的,重點照顧詹姆斯和濃眉,你可以明顯看到G3中給到這兩人的強度比起前兩場聯防大了太多太多。
這才是熱火應該打出的防守和強度,哪怕作為湖人球迷也要為他們豎起拇指,要的就是這樣的對手!
在G3開賽之前,美國轉播方剪輯了他們之前的聯防close out表現,close out就是收縮在內線的防守人迅速移動到三分線上防守,當對方傳球後再回縮並將重心轉移到強側的戰術。
close out在收縮聯防和收縮盯人中均廣泛使用,你可以看到,熱火的移動能力和close out執行還是很出色的,但在聯防中過多的跑動和陣型撕扯終究讓球員顧此失彼,且責任不清。
正如當時評論員談及此回合時說道的:「They palyed good defence,but not good enough.」
在G3中,熱火改用收縮盯人,希羅自始至終緊跟庫茲馬,並時刻注意強側動向意圖協防。球員終於能清晰的執行防守,各司其職,且禁區空間被堵的非常小,詹姆斯整場比賽也沒找到太多好的突破機會。
而收縮+close out撲防的策略掘金也早已親測有效,他們都有一個前提——防守湖人的三分,胳膊舉到位就夠了,進不進和幹擾程度關係不大。
這個角度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熱火防守的伸縮性,守盯人時,不管是克勞德、納恩、巴特勒還是伊戈達拉,都能很快的從禁區close out三分線外。湖人也許有出手三分的空間,但幾乎很難得到突破和傳切的機會。
這是末節詹姆斯的一次助攻得分,詹姆斯雖然是跳起傳球,但他明白他跳起鑽人縫的時候奧利尼克一定會向內收縮協防,大莫裡斯會得到三分機會——事實上大莫連續兩次在這個位置得到了空位機會。湖人一度反超比分,很多球迷開始罵熱火有病,同樣的位置漏了又漏。
但從球員角度分析,這一球詹姆斯沒毛病,奧利尼克也沒毛病。這一整場球隊的布置都是收縮盯人+close out三分,協防詹姆斯是第一位的,撲到三分線補防是第二位的。奧利尼克把這兩樣都完成的很好,雖然湖人投進了,但這是可預見的損失,而非戰術執行的失敗。
2.夾擊濃眉,考驗出球能力
如果說安東尼-戴維斯還有什麼短板,可能就是夾擊中的處理球能力了。眾所周知戴維斯傳球仍不算優秀,尤其是包夾下的出球能力,這一點次輪打紅隊時德安東尼曾讓他吃過苦頭,最終被朗多帶著大莫裡斯的小陣容傳切化解。
對上熱火,斯波在前兩場雖然也臨時夾擊過濃眉,但G3才真正的堅決貫徹了這一策略。戴維斯首節出現4次失誤,均和夾擊出球有關,過多的協防困擾也讓他難以施展動作,吃了不少進攻犯規。
濃眉在包夾中的處理球能力倒不是真的那麼糟糕,可當G3熱火突然上強度時,一時難以適應的濃眉就成了熱火變陣的犧牲品。在犯規困擾和夾擊中磕磕絆絆打了33分鐘,9投6中僅得到15分。
開場濃眉低位單打,巴特勒果斷包夾造成濃眉失誤。G3中這樣的回合還有很多。
下半場戴維斯在罰球線key spot拿球後熱火居然三人夾擊,濃眉完全沒有任何做動作的空間,只能回傳。
3.五外落位+手遞手掩護傳切,熱火還是紅隊?
熱火是聯盟中最擅長手遞手掩護傳切的球隊,即使他們的高位核心阿德巴約沒在,熱火仍然很擅長打這一招。G3中熱火可以說是花樣百出給湖人秀了一把傳切功夫,為什麼前兩場這樣的回合不多?因為湖人有霍華德和濃眉這樣的頂級協防者保護禁區,中距離又有格林、朗多、卡魯索這些鬼手搶斷。
於是斯波乾脆大道至簡,進攻打五外落位。反正阿德巴約受傷不能打,那就乾脆不要中鋒了,不管奧利尼克還是倫納德,全給我拉到三分線外去!
湖人懵了,這打的是熱火還是紅隊?五外又來了?
於是禁區被清理的乾乾淨淨,熱火打回他們最熟悉的掩護傳切,這次籃下半個人都沒有了。
如圖,熱火起手所有球員都拉到外圍跑位,一般掩護傳切由三個人完成,一人持球、一人掩護幹擾、一人切入得分。湖人賽後需要總結如何防這一手。
鄧羅可以說是熱火最好的內切手之一,克勞德和倫納德作為誘餌把詹霍二人調出去,湖人禁區連個大個子都沒有。全場比賽這樣的傳切打了十數個回合,成功率頗高。
這一球出現在末節,還是五外打傳切。被切了一整場的戴維斯終於回過味兒來,看破了熱火的算盤(其實奧利尼克如果迅速外拆帶走濃眉注意力會更好),於是來了個回手掏。可惜已經於事無補。
4.巴特勒反點名!詹姆斯有的我也有
前兩場過後詹姆斯的點名戰術似乎又被炒的很熱,不管球迷、寫手還是評論員都愛把這個「戰術」掛在嘴邊。其實點名由來已久,且非常普通和普遍,可以說有籃球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點名。所謂的交叉掩護換防,製造錯位優勢,是這項運動自誕生以來的生命力所在。
實在不行,還可以一桿子支到戰國時期,「田忌賽馬」就是最著名的點名戰術。用強點對弱點,把自己薄弱的點派去和對方強點過家家,這麼看來,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有點名了,一點都不稀罕。
這個戰術有一前提就是三分威脅,當詹姆斯點名單打時不會遭受到太多的協防包夾。可以在弱側殘忍的生吃對方的防守弱點,要真說適合點名,這支湖人不如16和17年的騎士。
熱火學完掘金學紅隊,現在連對面的點名戰術也給學一遍——我有鄧羅、希羅和克勞德這些投手你不敢放,你有詹姆斯,我的巴特勒也不差呀!我的鄧羅希羅單防漏洞,你的格林卡魯索又是多出色的單防選手呢?
點名開始,這次的教導主任是熱火前鋒吉米-沒人比我更努力-巴特勒:
學習委員希羅,請把卡魯索叫過來。卡魯索:到!
還是你,希羅,去把格林給我叫過來。格林:到!
副班長奧利尼克,把霍華德叫過來我要玩急停。霍華德:到!
把庫茲馬叫過來。「庫茲馬的班主任老詹不放心,也跟過來了。」
好的,我知道了。
「巴老師,這次他們班主任老詹自己過來了。」
已經殺瘋了的巴特勒:「來就來,照打!」
末節最後兩分鐘出現詭異的一幕,原本對位巴特勒的詹姆斯似乎為了在防守端保留體力,主動換到了克勞德。巴特勒於是又點名要到了波普,突破造成犯規。
湖人主帥弗蘭克-沃格爾賽後對記者說:「一整場湖人球員都在權衡是否該協防吉米-巴特勒。」但我們看到大部分時間湖人沒有重點照顧到巴特勒,也許有他們的道理,代價就是巴特勒創造歷史,砍下了40分11籃板13助攻2搶斷2蓋帽的大三雙。
也許歲月滄桑,後人球海拾貝時談到這一場比賽,只會笑著說是巴特勒的超神發揮將熱火從懸崖邊救了回來(其實現在大多也是這麼說的...)。而我希望看完此文後的各位,能記住斯波教練這些點石成金的策略,能發現熱火從湖人和西部的那些對手身上學到了多少東西——任我行關在西湖地牢的那十幾年,從來就沒有荒廢過。
而籃球比賽的絕妙之處也並非只存在於球星30+,40+的神奇表演,更存在於這些系列賽中的調整和戰術細節的變化當中。正如典獄長將那本夾著鶴嘴鋤的《聖經》塞到安迪手裡時說的:
「籃球之美,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