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俊的煉成】陳詩哥:童話有一種偉大的單純

2021-01-11 金羊網

金羊網記者 李國輝

2008年5月12日,陳詩哥(原名陳開斌)在汶川遭遇了大地震。僥倖生還回到深圳後,他曾一個多月無法開口說話。直到有一天,作為雜誌編輯的他開始寫童話,他才覺得真正活過來了。

童話救贖了他,讓他重新變成了一個「孩子」。在寫出了諸多膾炙人口的童話後,陳詩哥也在思考,童話究竟有著怎樣的莫名力量,可以讓人「復活」?他歷時六年,以童話的方式寫出了探討童話是什麼的《童話之書》。

「童話只是給小朋友看的嗎?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不是。在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話,因為我們丟失的實在太多。」陳詩哥說。

寫童話讓他從創傷中「復活」

作為一個童話作家,陳詩哥有著很不一樣的地方:小時候沒有讀過童話。

陳詩哥是陳開斌的筆名,他出生在廣東肇慶一個村莊。那個村莊很平凡,陳詩哥曾有一個比喻:就像一堆牛糞那樣平凡。不過,在他的語境中,平凡的事物也有它的可愛之處,即使是一堆牛糞,有時候看起來也會像月亮一樣美妙。所以,他曾一度把牛糞比喻為「黑色的月亮」。

2007年,他從廣州來到深圳,「鬼使神差」成為了少兒雜誌《紅樹林》的編輯。直到那時,他才開始閱讀童話。

閱讀安徒生童話後,陳詩哥「大吃一驚」——他沒想到,自己此前一直尋找的東西,如「故事」「詩性」「哲學」「神秘」等等,在安徒生童話裡,全部都有。

一道神秘之門向他打開了。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距離映秀僅僅8公裡的地方,他遭遇了汶川大地震,無數人失去生命,陳詩哥雖然僥倖生還,但從汶川回到深圳後,卻有一個多月都無法開口說話。

地震的創傷應激障礙讓他一度如同被抽空了生命,他不停寫詩,如「大地滿目瘡痍/活著還有什麼趣味/親人們在泥土下發芽/親愛的子孫,來年的春天/你們將得到一束鮮花」,卻始終無法治癒傷痛。

直到有一天,在山上如孤魂野鬼般行走著的他,靈光一閃,用手機寫下了一個童話,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當時的他有一種感覺,只有不斷地寫童話,他才覺得自己活過來了。

陳詩哥幾乎每天都在寫童話,有時一天寫兩三個。他甚至覺得,自己重新變成了一個孩子,他「復活」了。童話對他而言,就像是活下去的另一種方式,是他對自我的一種救贖。

以童話探討什麼是童話

    自2009年發表童話集《幾乎什麼都有國王》起,陳詩哥就開始成為童話寫作的獲獎專業戶。當年,他的作品《童話之書》便獲得了冰心兒童文學獎,隨後又獲得了2010—2011年的《兒童文學》金獎。

2013年,他以作品《風居住的街道》全票獲得了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成為國內首位獲中國兒童文學最高獎的80後作家。

入道不過三四年時間,便獲得了兒童文學領域的最高讚譽,陳詩哥也被當時的國內兒童文學界稱為一個「奇蹟」。

中國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曾在《文藝報》上評論稱:「陳詩哥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中國青年作家對童話的全新理解和詮釋,表現力讓人耳目一新,基於此,我提出童話堅挺!」

童話寫作之餘,陳詩哥也在思考,童話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讓一個人復活?

《童話之書》原本是一篇一萬多字的短篇作品,陳詩哥決定將其打散重寫。歷時六年,完成了一本新的長篇著作《童話之書》。陳詩哥說,這本書,是以童話的方式探討童話是什麼,是對童話的重新解釋和重新命名。

「我把童話放在信仰、哲學、教育、文學、人類學等範疇裡逐一去觀照,去思考。我想,唯有和信仰、哲學、教育學、人類學、詩歌等保持某種張力關係,童話才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抵達『天涯靜處無爭戰,兵氣銷為日月光』的境界。」

該書一經出版,便引起國內兒童文學界熱烈反響,被評價為「以一部長篇童話來詮釋童話理論,並在理論上有獨到見解,在創作上有所創新」。這本書也奠定了陳詩哥在新一代兒童文學作家中的地位和影響,讓他先後獲得了上海童書獎、廣東有為文學獎金獎和廣東魯迅文學獎等褒獎。

陳詩哥曾提出疑問,童話只是給小朋友看的嗎?而他自己的回答是:不,在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話,因為我們丟失的實在太多。

「童話之所以為童話,是因為它有一種偉大的單純。唯有回到單純的源頭,才能因應繁複的事象。」陳詩哥說。

【面對面】

金羊網:您怎樣定義一個兒童文學作品是優秀的且受歡迎的?為了達到這樣的高度,您曾經歷了哪些阻礙和困難?

陳詩哥:優秀的作品和受歡迎的作品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優秀的作品不一定受歡迎,受歡迎的作品不一定優秀,這與我們國家兒童文學市場還不太成熟有關。一個既優秀又受歡迎的作品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想,它一定是以兒童為本位,走進兒童的生命空間,在認同和表現兒童獨特的價值觀的同時,引導著兒童進行生命的自我擴充和超越的文學作品。在這樣的作品裡,孩子更能養成開放、自由、自然和美好的心性,更能走向一種豐滿、健全的人生。

我是半路出家的,並非自小閱讀兒童文學長大,所以我認真研讀了許多兒童文學經典,琢磨兒童文化與兒童心理,探索兒童哲學。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有太多人,被成人哲學所局限,看不見兒童也有自己獨特而完整的哲學。

實際上,兒童的世界中隱藏著某些至關重要的秘密,這些秘密能夠揭開人類心靈的面紗。兒童的精神世界中也蘊涵著某種力量,一旦被發現,就能幫助成人解決他們自己個人的和社會的一些問題。

金羊網:您對國內的兒童文學發展是怎麼看的?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裡,兒童文學應該如何傳承與發展?

陳詩哥:這是一個童書出版的黃金時代,但不能說是兒童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2016年曹文軒先生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標誌著中國兒童文學在世界上取得新高度,但就整體而言,中國兒童文學離世界一流兒童文學還有一定距離。不過,如今的中國青年兒童文學作家中呈現出一種多元、創新、深度的格局,讓我對中國兒童文學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這個時代,科技發展非常迅猛,對包括兒童文學在內的很多領域產生巨大的衝擊。兒童文學和科技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前者基於兒童思維。兒童思維是一種原始思維,是一種前邏輯、原邏輯,或稱前科學的邏輯,但也匯入並充盈著鮮明而強烈的感性色彩和浪漫主義的審美意蘊,是一種詩性邏輯。而成人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是一種嚴格的、科學意義上的概念性邏輯,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它超越了具體的直觀表象和直接的現實情境的制約和束縛,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兒童文學面對科技的衝擊,我認為:第一,兒童文學要有定力,兒童文學要堅守自己的核心和基本面,即堅守兒童立場,以此創作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第二,藉機發展科幻文學。目前,科幻文學依附在兒童文學之下,起碼根據中國作協四大獎的評獎界定是如此,如劉慈欣的《三體·死神永生》獲的即是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金羊網:您如何定位自己的創作風格?未來會怎樣繼續堅持或者求變?

陳詩哥:這裡我提一個問題:童話只是給小朋友看的嗎?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不是。在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話。因為我們丟失的實在太多。童話之所以為童話,是因為它有一種偉大的單純。單純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唯有回到單純的源頭,才能因應繁複的事象。童話作為生命和文學的方式,而非寓言,而非魔幻,這本應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整個兒童文學也是如此。

我區分了兩個概念:孩子和兒童。在我們平時的經驗裡,「兒童」是書面語,而「孩子」是口頭語,叫起來會親切一些,但從本體論上看,我覺得是有區別的。

兒童是一個生理概念,人不能重新成為一個兒童,因為人不能返老還童。人卻可以重新成為一個孩子。孩子指的是:最初的人,也就是有一顆溫柔、謙卑、寬恕、忍耐的心,他對事物有著直接的喜愛,而非僅僅擁有一個概念。他可能是一個弱者,不會對別人造成攻擊。他可能90歲,也可能只有8歲。

而讀童話,可以使0—99歲的大人和0—99歲的老人,重新成為0—99歲的孩子。因此,我希望創作出孩子與成人都喜歡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不僅是童年的最好陪伴,也是成人的救贖。

金羊網:您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成才經驗,青年作家想讓自己做出一番成就,最應該堅持什麼?

陳詩哥:我最喜歡的事是讀書。大學畢業時,我的老師給我布置一道作業:希望我工作之餘,每天能閱讀一小時。十多年過去了,我告訴我的老師,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我平均每天閱讀七小時。有個記者來我的房子採訪時,我跟她說:「我是一個有背景的人。」她看到我身後的那堵書牆,會心一笑,她領會到我說的是什麼意思。那些書就是我的「背景」,也是我的作品的背景。在閱讀時,我會努力吸收、內化經典作品中的精神境界和技巧,而在寫作中,我會努力化用從閱讀中學習到的東西,《童話之書》便是例子。

從我自身的成長經歷來看,也從目前浮躁的社會現實來看,我認為一個青年作家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沉得住氣,多讀一些書,尋找自己的方向,把自身的底子打厚,厚積薄發,抵擋得住誘惑,不要被市場牽著走。

【人物誌】

陳詩哥,原名陳開斌,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現居深圳。2003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2009年開始發表童話,獲2009年冰心兒童文學獎、2010—2011《兒童文學》金獎,2013年以《風居住的街道》全票獲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是國內首位獲中國兒童文學最高獎的80後作家,2014年獲《兒童文學》十大金作家獎、深圳青年文學獎、深圳十大童書獎,2015年獲上海童書獎、深圳風尚人物獎、《兒童文學》擂臺賽直通羅馬大獎賽銀獎,2016年獲華語兒童文學獎,2017年獲廣東魯迅文學獎、廣東有為文學獎金獎,獲第三屆《兒童文學》金近獎、《兒童文學》擂臺賽銅獎。2017入選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是最年輕的委員。2018年獲第四屆《兒童文學》金近獎、《兒童文學》擂臺賽銀獎。

出版童書有《童話之書》、《風居住的街道》、《陳詩哥詩意童年讀本》(1—8)、《我想養一隻鴨子》、《星星小時候》等。

【心推薦】:《小王子》

如果說安徒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童話作家,那麼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童話:簡潔,深刻,有趣,優美,講述的是小王子離開他那一天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的B612星球和他所愛的玫瑰花,訪問了六顆星球,然後來到地球,認識了像哲學家的小狐狸,領會到「唯有透過心靈,才能看清楚這個世界」。

作者聖–埃克蘇佩裡先生同時是一名飛行員,在《小王子》出版一年後,他在一次駕機執行任務時一去不復返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我想,他一定是到小王子所住的那個小小的星球上去了。其實,他就是小王子。

【一句話】

童話之所以為童話,是因為它有一種偉大的單純。唯有回到單純的源頭,才能因應繁複的事象。

編輯:智羊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陳詩哥:對我來說,童話是一種救贖
    【中國夢·踐行者】陳詩哥:對我來說,童話是一種救贖金羊網  作者:李國輝  2018-12-15 金羊網記者 李國輝2008年5月12日,陳詩哥在汶川遭遇了大地震,僥倖生還回到深圳後,他曾一個多月無法開口說話。
  •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得主陳詩哥:我寫童話,是因為深圳
    在這十年裡,他過著一種極為簡單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讀書和寫作。  「我平均每天有七個小時讀書,很少與別人交往。在熱鬧的深圳,我覺得我像一個木訥的農民,默默地耕種自己的園地。」陳詩哥這樣形容自己。  讓很多人驚訝的是,陳詩哥小時候是沒有看過童話的,他說「我是來深圳之後才接觸童話的。」
  • 「冰心文學盛典·專家進校園」第五場丨陳詩哥:兒童文學的趣味和光華
    他向學生們坦言,其小時候並沒有像現在的孩子有那麼多讀書的機會,所以在大學畢業後連續十年,每天堅持閱讀7小時,閱讀讓他有機會遇見更多美好,更多的創作可能。陳詩哥表示,如果閱讀是吸收,是輸入,那麼寫作則是輸出。在詩歌的創作上,詩歌就是不同文字的排列組合,幾個詞語的不同排列,將產生特別的藝術效果。童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化平凡為不平凡。他還以白粥與星河做聯想,找到共同點後,充分發揮想像力,認為星河應該是一個人向天空中潑灑了一碗白粥,所以才出現了我們看到的滿天星鬥。
  • 電影《溫蒂》:童話是一種治療,長大是一種冒險
    彼得不知道他有多少年沒有自己的母親,在他心裡,在海裡的那個是他唯一的母親。只有彼得不想長大,他害怕長大,他害怕失去母親。此時,溫蒂講述了一個故事,在故事中,他和兩個哥哥陪伴著他的母親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墜入愛河,結婚生子,故事變得越來越豐富。雖然生活中總有很多失望,但長大並不是那麼可怕。彼得突然明白,長大是一次偉大的冒險。
  • 童話大王安徒生十句經典名言,隱藏在童話裡的智慧和人生真諦
    在1835年到1872年之間,安徒生又創作了名為《安徒生童話》的童話集,這篇童話集一共包括166篇故事,它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出版發行,享譽世界,《安徒生童話》被全世界兒童和孩子所喜愛,幾乎是人手一本的床頭入睡書。
  • 餘師夷童話:《世界著名童話之三:王爾德童話》
    王爾德童話少年國王餘師夷童話(93)《世界著名童話之三:王爾德童話》餘 師 夷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是唯美主義代表人物。王爾德童話與偏重於少兒讀者對象的安徒生、格林童話有所不同。他的童話以唯美、優傷的基調為主,側重於成人的讀者對象。有《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少年國王》、《漁夫和他的靈魂》等九部童話故事。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
    後來,他連筆都拿不住,只好靠口頭敘述,請親友記筆記,歷時三年,克服了許多正常人無法理解和想像的困難,最後在床上完成了帶有自傳體元素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了這本書,他實現了重返戰場的夢想。@c1717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積極向上的書,主人公保爾更是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他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做過苦工當過火車站的雜役。水兵朱赫來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許多道理,在這樣一個年輕健壯有力的革命戰士的影響下保爾加入了革命。」
  •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文/劉開)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文/劉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是由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基於自身的經歷改寫而成。主要內容是保爾歷經重重磨難,最終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戰士的故事。也被譽為「社會主義的教科書」。 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同於其他五花八門的小說。它所反映的現實意義是無法比擬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
  • 推薦一套讓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童話故事書
    就像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的:童話讓孩子們相信,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關心你了,你難過時,還有天上的云為你落淚;你沮喪時,還有路邊的花為你加油。真正優秀的童話,不是無意義的想像,而是真實世界的折射。它富含深刻的意義,讓孩子在故事中明白道理,比單純的說教有效、更有趣。更重要的是,讀童話還對孩子的智力提升、品格培養,都大有益處。
  • 張暄:《巨人捕手傑克》 兒童不宜的童話改編
    拍攝過《X戰警》以及《超人歸來》的布萊恩·辛格成為導演後,對童話情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從開篇的中土世界逆襲的全景就可以看到其野心,只不過整體劇情仍舊走在時而主旋律時而弱智的平衡木上,搞不清楚它是給小孩兒看還是給成年人看的。  好萊塢這兩年熱衷將各種童話打造得更為成人化,還原《格林童話》原本的陰暗主題。
  • 葉君健與《安徒生童話》
    那時學英文是用英國出版的課本,裡面選有安徒生的童話。我記得那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鵝》。童話中的主人公艾麗莎,為了救助她幾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現出的決心、毅力和勇氣,深深地感動了我。後來我在世界語中又讀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的童話。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新視野
    我從小就看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長大的,我今天還記憶憂新,一個英雄肯定要在槍林彈雨下煅煉成長,同時在暴風雨來得更猛厲一點洗禮中茁壯成長。英雄也好、偉大也好、成功人士也好都經歷過二萬五千裡長徵般似的經歷過程才有取得偉大輝煌成績。
  • 童話故事,我們有不輸於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民間底蘊
    一直以來,個人印象中的童話故事,只要提起來,就是《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這兩部享譽世界的作品,其中看過的故事非常多,也許這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中國的歷史淵源流傳,人們文筆記錄或者口口相傳的一些民間傳說、寓言故事,都頗具哲理和智慧,千百年來,逐漸沉澱為現在我們看到的童話版本。雖然各地的風俗和表達方式略有不同,但從故事中我們感受到的那種智慧、品格卻是一成不變的。童話,並不都是溫馨和快樂,也有一些悲傷和痛苦。
  • 童話王國: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北歐童話般迷人的風景
    說起歐洲總是有講不完的故事,因為那裡的國家小而多,國家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各國的歷史與文化交織在一起,尤其是在北歐,那裡不僅有美麗風景,也有厚重的文化歷史令人陶醉,當初還有人類思想的結晶,那就是文學作品。
  • 烏瑟爾:棄仗從錘,第一聖騎士是怎麼煉成的?
    烏瑟爾:棄仗從錘,第一聖騎士是怎麼煉成的? 在他戰死的地方,西瘟疫之地的悔恨嶺矗立著他的墳墓。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美的風景就在奮鬥過後的腳下
    奮鬥這一精神,是文學作品最喜歡歌頌的主題,但如果要在世界文學作品之中挑選一本將奮鬥精神貫徹到極致的書的話,一定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度風靡全國,就算是今天也是中小學生必讀的100本好書之一。
  • 原版《格林童話》結局不童話,小紅帽最後死了,灰姑娘也殺死繼母
    小時候,我們最熟悉的童話書籍,莫過於《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了,其中《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將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進行加工、修改而成的一本故事集,可見,《格林童話》有很多故事並不是原版,經後人發現很多童話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美好,而是有點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