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12月21日,62%鐵品位的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報價176.90美元,一天飆升12.75美元,單日漲幅創下歷史紀錄。受到國際市場影響,12月21日下午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報收1144.5元/噸,單日漲9.68%,創該合約2013年10月上市以來新高。
12月21日晚間,大商所再次出手,發布通知,要求自12月22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半個多月時間內,交易所針對鐵礦石出臺的第五道金牌。12月初以來,面對瘋狂的「石頭」,大商所接連出手,實施交易限額、調整鐵礦石出庫費用最高限價等措施。
12月21日晚盤交易時段,受到政策影響,鐵礦石主力合約、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焦煤期貨主力合約和焦炭期貨主力合約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調整。但是從當天各方數據來看,普氏指數價格、港口鐵礦石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
顯然,面對需求大幅上升,而進口原料市場過度集中的問題,要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需要期現行業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完善市場平衡機制,通過期貨市場建立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
19天連出五道金牌!鐵礦石單日開倉量限制不超2000手
12月21日晚間,大商所再出手。大商所發布通知,自12月22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該單日開倉量是指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當日在鐵礦石期貨單個合約上的買開倉數量與賣開倉數量之和。這已經是自12月3日以來,19天內大商所連出五道金牌,為鐵礦石市場降溫。
根據梳理內容顯示,12月以來,面對瘋狂的「石頭」,大商所接連出手,實施交易限額、調整鐵礦石出庫費用最高限價等措施。
12月3日,大商所發布《關於對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實施交易限額的通知》,自2020年12月7日交易時(即12月4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10000手。當日,大商所還發布《關於調整鐵礦石出庫費用最高限價的通知》,自2021年6月15日起,調整鐵礦石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出庫費用最高限價。其中,汽車、火車出庫費用最高限價調整至8元/噸,船舶出庫費用最高限價調整至12元/噸(不含港建和港務費)。
12月4日,大商所發布市場風險提示函指出,近期鐵礦石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請各會員單位切實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風險防範工作,提醒客戶理性合規參與期貨交易。大商所將持續強化日常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12月6日晚間,大商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落實「零容忍」要求,近期交易所已針對鐵礦石等品種啟動「五位一體」監管協作機制,以發揮監管合力,嚴格排查市場交易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行為。
12月9日,大商所再發通知,自2020年12月14日交易時(即12月11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0手;自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結算時起,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水平調整為15%,漲跌停板幅度和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水平維持不變。
12月18日,大商所發布《關於調整鐵礦石期貨相關合約手續費標準的通知》,自2020年12月22日交易時(即12月21日夜盤交易小節時)起,鐵礦石期貨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其中,鐵礦石期貨2101合約、2105合約和2109合約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4。
期貨市場出現降溫跡象,現貨市場依舊火爆
21日晚盤開盤後,受到政策影響,鐵礦石主力合約、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焦煤期貨主力合約和焦炭期貨主力合約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調整,但是幅度不大。
交易所連出金牌的背後,是鐵礦石現貨市場高溫不退。12月21日,62%鐵品位的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報價176.90美元,一天飆升12.75美元,單日漲幅創下歷史紀錄。
21日,從我的鋼鐵網統計的鐵礦石報價情況來看,國內各個港口的鐵礦石價格均普遍上漲,有的價格漲幅超過了100元/噸。
受國際市場影響,12月21日下午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報收1144.5元/噸,單日漲9.68%,創該合約2013年10月上市以來新高。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報價4460元/噸,當日漲幅4.99%漲停報收,創下2011年9月份以來新高。
在持倉情況來看,鐵礦石主力合約持倉量從12月11日的59萬手,下降到了12月21日持倉量的50萬手,市場交投熱情出現降溫。
12月20日晚間,針對鐵礦石價格波動,大商所發聲表示,鐵礦石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鐵礦石價格波動過程中,期貨價格一直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及國內現貨市場價格,發揮了價格「壓艙石」作用;在前11個月國內期貨市場成交、持倉和資金規模大幅增長的背景下,鐵礦石期貨成交、持倉規模同比下降,未現資金大規模進入炒作的情況。
從市場分析看,基本面因素的變化是今年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深受鐵礦石賣方集中和買方分散的產業格局影響,特別是在產業競爭格局中,買方尚未形成合力,議價能力弱。要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需要期現行業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完善市場平衡機制,通過期貨市場建立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粗鋼產量將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
「我們測算本周五大品種鋼材表觀消費量1089萬噸,創2015年以來鋼材同期需求的最好水平。」國泰君安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李鵬飛表示,鋼材社會庫存連續10周去化,鋼鐵需求超市場預期。上周,建材日均成交量為21.73萬噸,同比升37.98%,創往年同期最高水平。
12月21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下稱報告)預計,今年中國鋼鐵行業的需求量與生產量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今年鋼材消費量有望達到9.81億噸,同比大增9.6%,全年新增鋼鐵消費高達1億噸左右;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有望達到10.50億噸,同比增長5.4%,這是中國鋼鐵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9.91億噸,同比增長1.0%,中國粗鋼產量有望進一步攀升至10.65億噸,同比增長1.4%。
來自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今年受疫情和礦難影響,最大的礦業公司淡水河谷主動減產,FMG儘管年報說未減產,但按我們計算的日產量,也是減產的,這進一步加劇了鐵礦石價格的飆升。」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表示。
李新創認為,鐵礦石大幅漲價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一方面今年中國鋼鐵需求創下了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近20年來,中國鐵礦石產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了下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00年中國的鋼產量為1.28億噸,而今年則高達10.5億噸,大量的鐵礦石只能依賴進口。
而在進口環節,又存在著進口市場過度集中的問題,「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有望接近1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中國消費了全球70%的鐵礦石,但進口的鐵礦石85%都集中在兩個國家(巴西、澳大利亞)的4家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過高,且市場過於集中。」李新創表示。